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1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2020年二季度作业危常辉点评集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20-6-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危常辉,网名:扬之水。福建邵武人,生于1968年,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近年来,业余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创作,诗词作品数百首。在《中华诗词》网页上建立了自己的诗人档案。其作品除了在同城诗友间交流外,也在《香港诗词论坛》网站【樵川诗词】【清流文苑】【诗词理论】版发表。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诗词理论】版首席版主。

月下赏荷
作者:周庆祥
红白莲花戏冷萤,暑风吹乱一湖星。
清辉伴客情难尽,同醉滩头望月亭。
   
  【评】前联即景,后联抒情,由景而情,流畅自然。然景与情在前后联之间微有兼容。前联在赏景之时可感知诗家欣悦之情;后一联“清辉”写月光,“滩头望月亭”虽属地点的交代,然亦为一景。“情难尽”、“同醉”为情感表达显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有分寸感,其中景语“暑风吹乱一湖星”句最得意趣。“情难尽”通常指一言难尽酸楚之意,此处是赏荷时怡然之情难以言表。建议“滩头”一词可改之,只须交代“望月亭”即可,不必过于指实,改为“将眠”或其它写情态之词。“冷”字亦可再琢。

忆秦娥•雷雨
作者:周庆祥
     雷声烈,电鞭闪闪周云褐。周云褐,来势凶猛,送凉驱热。   疾风伴雨情犹切,惟教天地山河洁。山河洁,涤除污浊,九州澄澈。
   
  【评】上片侧重写暴雨来临时的气势,从雷声、闪电、浓云、疾风几方面进行渲染。过片紧承“来势凶猛”,下片升华诗意,抒写“山河洁,涤除污浊,九州澄澈”的意旨,构思立意上是扫除九州阴霾之旨。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形势来看,是有感而发。然亦可理解为中央的决策雷厉风行,扫除贪腐等一切不正之风,还一个清平世界。不足之处在于“送凉驱热”所体现的意趣与前后电闪雷鸣、疾风骤雨的大气势之间形成落差,有不协调之感。“周云褐”是形容暗无天日之态,虽为实景,然贬义色彩较重,可斟酌改之。

水调歌头•念怀老红军刘海伯伯
作者:孔祥忠
      苍翠井冈竹,生在永新沟。少年戎伍,浴血迎敌忾同仇。赤水雪山草地,屈指行程二万,与党共沈浮。南泥湾生产,三五九风流。    再挥师,到塞北,岁月稠。龙江军垦,草甸百里变良畴。犬吠鸡鸣村落,马跃人欢田野,基奠一方遒。当继红军路,伟业可千秋。
   
    【评】词作依毛滂体而填。作品采用“一线式”的扫描结构,概述老红军刘海的革命生涯,主旨是颂扬英雄的精神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在现代语言风格的叙述中夹以“浴血迎敌忾同仇”、“与党共沈浮”、“风流”、“基奠一方遒”等词句来突出人物的革命精神。词句行云流水、气韵充沛,读来酣畅淋漓。上下片按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年代来安排内容。线索明晰,内容充实,主旨突出,类似一篇精小的人物传记,“以文为词”的特点明显。“敌忾同仇”是固定词组的简单倒转。“沈浮”应是“沉浮”。

行香子•江村春耕侧记
作者:孔祥忠
      露洒山鹃,天化冰潮。东风破、塞外寒消。蜂嗡蝶舞,又入桃夭。赖枝儿青,叶儿翠,朵儿娇。    桑麻鸡犬,柴门独好。最关情、阡陌村桥。暖阳普照,谷雨相邀。更驾机车,犁沃土,种新苗。
   
  【评】上片写江村春景,景象明丽,传情方式是融情于景,为“隐”情;下片在田园时令中突出“春耕”,记事简洁,表情方式是言事寄情,为“显”情。从内容上来看,侧重点似乎不是“春耕”,而是江村的景物风情。《行香子》词牌词句格式齐整,为三言四言,语言凝练简洁,节奏感较强,气韵明快酣然。其中三言词句相连最具风格,此作充分体现了该词牌的艺术美感。“蜂嗡蝶舞,又入桃夭”若改为“蜂飞蝶舞,恋恋桃夭”似更有意趣些。“露洒山鹃”句可酌。

初夏
作者:一缕阳光
燕舞莺歌四月天,桃花落尽胜春妍。
村前塘里柳杨下,对对鹅黄逗碧莲。
   
    【评】诗作选取莺燕、胜春(即月季)、杨柳、碧莲来表现初夏的季候特点,大致一句一景。同时着以“舞”、“歌”、“妍”、“逗”等形动之词来写景物的声、色、情态。景物鲜明,有声有色,有形有态。虽未用显词来直抒情感,但欣赏时的愉悦之情已融入描写之中。后联把视觉集中在“池塘”这一特定角度,体现出写景的层次感。“逗”字很有意趣,写出小池边、杨柳下的胜春花与池中的碧莲相映成趣的情态。“村前塘里柳杨下”一句不够凝练,地点的交代过于实在,诗句缺少风致,试改为“小池杨柳风情处”。

浣溪沙·初夏
作者:王富香
      四月人间有艳菲。翠林树杪鸟来回。悠心观色见云飞。   嫩笋拔高腰柱硬,青松长阔帽枝葳。景迁如瞬启思追。
   
    【评】构思上有特色。上片立足于“悠心”,是赏景时的悠闲心情。而下片立足于“启思追”,是引发内心的思绪。上下片在情感上有变化,对应地所选取的物象也有变化。先景后情。“启思追”的原因是“景迁如瞬”,而词作中的景物呈现出明丽苍郁的生机,但下片的情感来得有些突兀,与景不太协调。“有艳菲”、“悠心观色”、“腰柱硬”、“帽枝葳”、“启思追”等词组合显得生硬艰涩,不自然,或许是创作心理上对于情与景把握不明确而造成的,为文而造景形成情境上的“隔”。

立夏日忆儿时
作者:金水桥边
无意装成气欲嘉,常呼玩伴和泥巴。
箨龙出土争鲜嫩,老竹成林亦自华。
食蛋孩童防疰夏,牵魂野老忆顽家。
余春只剩儿时梦,可与曾经看日斜。
   
    【评】此作构思精巧,现实中的老年与回忆中的儿时两种角色在诗句中相互杂糅,体现的思想情绪是健康爽朗的。人越到老年越有孩童的习性,这是一种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的体现,亦是一种健康豁然的心境。“无意装成气欲嘉”正说明这种自然形成的老年特点,即便儿时已成为“梦”,即便现在常“牵魂”,只要拥有童心便是“自华成林”的“老竹”,在回忆中亦可陶然“看日斜”。回忆固然是美好的,现实亦是如此,“余春”虽不多,但只要珍惜,生活亦可“自华”。人不能左右时间,但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态。颔联的比喻新颖形象,很有意趣。

初夏到杨寨村兼游牂牁湖
作者:金水桥边
牂牁湖畔夏蝉鸣,杨寨岩前电话声。
改革卌年成就大,追求一世梦同生。
纵横马路车如蚁,长短衣裳袖似旌。
江里鲶鱼砧上砍,熙熙游客岸边行。
   
    【评】社会发展变化的“大”题材如何借助格律诗来表现?如何避免古典诗词成为缺乏美学意义的纯口号式的宣传作品?值得探讨。此作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立意高点是“改革卌年成就大”,除了颔联外,其它诗句不是采用标签式的语言来写,而是把表现的内容放在游“牂牁湖”的所见所感上,这样就使得作品有具体生活内容作为依托而不流于空泛。游客熙熙、马路纵横、衣裳袖旌、砧上鲶鱼等是社会繁荣发展的体现。处在其中,作者切身感受到“一世梦”的实现。首联的“蝉鸣”与“电话声”并举耐人寻味。游览所写的重点不是自然风景而是社会风情,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这个天下——关于信息集权化,信息特权化的探索
作者:--
      以前你被坑杀了/世间还会流传你的佳话//现如今你若得罪了这天下/估计被抹的渣都不剩下//落后的荒野偏僻的晚霞/一滴雨落下一个草籽就会发芽//高速的信息集权特权化/传说中的太阳神链着每一个脚丫//好怕突然一天全蒸发/人类从此开始伊呀伊呀
   
    【评】信息网络使得每一个人几乎成为了透明体,在给予人类生活便利的同时,逐渐成了人们的精神依赖。当信息集权化、特权化时,人还有什么私密可言,人还能支配自己的心灵吗?诗作采用形象夸张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索。信息集权化、特权化之后,你将被奴役(“太阳神链着每一个脚丫”)而失去自由的心灵。若你“得罪了这天下”,你将被抹去存在的痕迹(“被抹的渣都不剩下”)。然而可悲的是网络世界就像是“一滴雨落下一个草籽”会在你的心里“发芽”,左右你的一切。人类将来如果失去了信息网络,文化、文明失去依托,恐怕要轮回到原始的蒙昧时代,连说话都成问题了。这就提出了令人思考的命题。

761

主题

4万

回帖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作业活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888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6-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危常辉老师2020年二季度作业点评集,致敬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