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4

七绝·和我心匪石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4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3155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1 1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1-2-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开一度迎佳日,就借醇醪酒味浓。
一路春风通大道,孤村从此与君行。
首席这几句,是有话不直说,可“梅开一度”,又不必说,后面的“就”,便属牵强附会,不若把四个句子都换成实话实说,更自然。首次认识,以诗的名义,不客套了,坦率之人之心,顺便问首席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3155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2-22 07:56 编辑
北极星辰 发表于 2021-2-21 18:55
多谢老师热心点评!老师您看这么理解对吧!在这梅花初次开了的佳日里自然要饮酒了。因此借这酒味一路春风 ...

这倒是不错,宝贵的首席,宝贵的版主,以此网稀罕的态度,能够把互动和交流进行下去,且不应付,不敷衍,不躲闪,不以见仁见智为借口,仅这种倾向人诗合一的稀缺表现,就足以把诗写得有信心交于任何读者,而不是让酸文假醋,不懂诗,却借写诗之名,又想炫耀,又怕探底,又当版主,又无能力引导写诗实践的人,不得不用主观标准,抱着书本,又麻木不仁,又间或一轮地,来评判,以及浮夸和捧杀,也就有信心写得深入人心,有血有肉,乃至有关痛痒,如鲁迅所言之投枪匕 首。
写诗不是难事,但对当前的人都很难,难在囿于虚荣浮躁,急功近利,文而不化,而又以有知识和学历自居,无限任性和自恃上,总以为一干什么都好,却又处于想炫耀和不自信的矛盾中,既不肯自知,还老想自圆其说,一边守着见仁见智来维护自己,又抱怨读者不懂其心其能。
写诗本来就是写给读者懂的,读者为什么不懂,可以问询,问了就是信息,就可能有的借鉴而让自己进步,总比听那些好听的浮夸和应承要有益,而且何必为所谓“见仁见智”苦恼?写诗不仅仅是写一首诗的本领,应读者之感,再写一首或几首,岂不是更无以辩驳的能力证明和很好的磨炼?
这对写诗的本领,都是有互证作用的,不能连证了伪都转不过脑筋来。正如不能真实且深入的互动,甚至当个版主还搞敷衍应付,搞浮夸,搞鼠标复制,弄得文不对题,毫无针对性,已然暴露出写诗本领的不足,再怎么护短和自圆其说,也无济于事。
能力本身,特别是能力的普遍性,都是修养的证据,与其用自圆其说来维护自己,何不如用这些时间,这样的力气和精力,做合理的互动?毕竟事实总比言语更有力量。
说这些,就明白,我为什么要给朋友那样指出了。写诗是主观审美的结果,但不是无端主观,而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以审美的主观视角来合理地反映客观真实,所以艺术才是艺术真实的,既有美的客观真实方面的再现,也有基于艺术审美理念上的主观创造,也是这才让写诗有了科学的实践过程,有了无限的主观创造空间,最终是以博大精深的艺术修养和良好见地,凝聚于一首首诗的创造和创作本领上,且经得起任何欣赏和品味。
只有在这种品味中,才值得见仁见智,即什么人看到什么,不过这也仅仅是对泛泛欣赏而言,对具体写诗则无可见仁见智。写诗要面对任何人、任何情况,要为任何人、任何情况,提供美的精神食粮。
好的写诗者,因为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一切,也就不强调这之中做出什么选择,毕竟一选择就局限了自己的能力,也暴露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故好的写诗能力,尤其讲究普遍性,并有这样的适应能力,对什么人、什么情况,都能及时提供美的创作本领,以见诸充分的文化意义,如打动人,感染人,引导人。
正是这样,写诗不可对读者自顾自解释,要直通人心,甚至容不得解释就已经深入、震颤,乃至荡涤到了读者的心灵,如爱不释手,吟咏不断,或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朋友这首诗,主要是没对谁和的意义,即和有什么说处和文化内涵。和,不是书本上那些什么是和的知识,这只能告诉人什么叫和,怎么写成和诗,而什么时候用和,该不该和,与修养有什么联系,都不在书本上。
究其原因,千变万化的东西总是繁冗如大道,且巨细都非于生活中熏陶修养不可,并养成习惯,否则便说不清,也就没法简洁地,以至简的方式概括在书本上。
例如,朋友拿来的“原玉”,就是一首憋诗,缺少真情实感,属于东锤西镐,全是从无端想象联想而来,有写诗念头,而无写诗激情和灵感,有受过知识教育的样子,却无写诗的自然熏陶,故玩的是聪明劲,而不是诗人独有的文化体验。
这样的诗不值得一和,哪怕关系再好,也不可被牵着跑。要和,就要重新有所上升,乃至升华,或者另辟蹊径,以便把歪的路子引到正的路子上来,即使对方不以为然,也不能自扫斯文,以高就低,玩附庸风雅,庸俗一片。
如此,再说朋友的诗,就好懂了。朋友的解释似乎有道理,其实不可,就在于上面说的客观与主观上,是怎么把握写诗规律的问题,主观怎么审美虽由作者说了算,但前提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拧着来就不叫写诗了。
若提及饮酒的事,这处关联不大,饮酒是素材,创作是对素材的处理,包括加工和提炼,哪能跟着素材跑?我是饮大酒之人,豪饮之至,非一般人可比,虽害处多多,酒文化不缺,而且是个文人,教了一辈子书的人,爱好文史哲经,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文章、诗和书法的人,知道该怎么借酒想事,发感慨,怎么合理,怎么不合理。
朋友这首诗,问题还在于被“原玉”跩跑了,没有用上自己的劲,写也好,和也好,都不是这个写法。况且以“梅”起兴,“一度”是可以在朋友的解释里紧缩掉的,要不,诗的空间从哪里来?
写诗不是什么都想说,也不是合上了音声就可凑数,要艺术处理,而且不留痕迹,否则就是对写诗的亵渎,是不懂写诗。比如,可以这样改来:
梅开时节迎佳日,人借醇醪酒味浓。醉里春风吹大道,孤村得觅与君行。
这样改,一点没有改朋友的灵感,且不仅把不准确的词语,变成了有效咬文嚼字,斟词酌句,也把过于主观的东锤西镐,变成了实事求是的即时创作,哪一处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审美,而且无须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别人不懂,则可学习,懂了便轻而易举就能会意。
在此基础上,才涉及“诗不厌改”,“好诗都是改出来的”,也才有如此之必要,原基础存在硬伤,不是改不改的问题。朋友用的是听读之新韵,改后“节”有变音,也可用“刻”,“吹”可用“拂”,若用旧韵,“得觅”就是“觅得”。
敢做版主,要有对诗友写诗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能靠主观标准,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会把诗友引向歪路。如果写一首诗,能有上面说的这些底蕴跟着,有明确的实践出真知和理论指导实践,既可通过不断熟能生巧而让自己写诗信手拈来,也不至于在给诗友写评论时,除了问好,浮夸,鼠标复制,便没什么可说的,甚至担心说多了露馅。
相信朋友除了书本,恐怕再也没有遇到过我这种人,也就没人告诉朋友这些话,也相信只要不挂面子,听得进去不同意见,甚至不害怕批评,明白这些就定会有用,而且马上比别人进步一大截。
很多人受随波逐流时风影响,听到我的不同意见,总是先考虑面子,甚至急招白脸,也就只能在原地打转转,跟大多数人水平没有区别,像不以写诗为荣,反以当版主为荣,也就逃不出炫耀和不敢互动,表面看是懒惰,实际则是不好学习研究,没有进取之心,还要赚点成王败寇,以便披上点光环。
之所以跟朋友说这么多,是朋友这种表现让我欣赏,稀者贵也,恰希望之所在,美感之所在,我这样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灵感,也就可在。
我来这里,也是跟首席约定,要允许我说真话,继续搞研究探讨,搞观察调查,也就得互动交流,首席说也要考虑和谐,我既看重真理,也看重和谐,但没有真理的和谐,要不得。
这些话,不知朋友爱听不爱听,我常把这种说话当做交心,可惜好多人任性于我行我素,加之善于自我保护而不信人,懂的人并不多。至于在朋友看来,这些话到底算什么东西,就由领导定夺好了。
还是干什么,就得能什么,亦几句,从实事求是出发,以诗和诗意礼友,----
遇到问题须解之,莫将矛盾化时迟。搬家一训堪深刻,联手应防返故痴。
远瞩高瞻成大事,寸光短视出差池。浮夸不是真经验,要了和谐没了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3155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21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