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6-3-13 08:34 编辑
后记
夏爱菊
《中华女子楹联》第1卷2015年5月9日征稿,6月13日发印刷厂排版,一个月零几天就收到地域分布北京、重庆、江苏、江西、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四川、山东、山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新疆、内蒙、辽宁、黑龙江、湖南、湖北等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36人4000多副联作,从中选编入书1931多副。全体编辑人员日夜奋战,组稿、初审、复审,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推介女联人的满腔诚意,争取到了当今活跃在网络联坛的一批著名女联人的信任支持投稿,收到了一批爱好楹联的女联人的热情投稿。可以说这部书多精品之作、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华女子楹联》第1卷分上下篇,上篇为主要部分,录入了李清照到当代105位女联人1931多副作品;下篇作个尝试,占幅少,录入了纪晓岚、林则徐等男性名人题女性联及当今以香港诗词学会论坛中华诗人区男版主为主的男性作者27人题女性联。 在录名人名联中我发现,一是历史上女性写联少。我从《名人名家对联欣赏总集(古今241集)》约万副联作中,选女性联和男性题女性联,只几位女作者。少数男性作者作中有零星几副题女性联。二是男性作者题女性联大多没署所题人名字,都是某名人母亲、夫人、太夫人。实际是因男人而得联。三是大多是悼联。人死了,才有联。总之,中国对联史女性是没有地位的。 我惊喜地看到,当今联坛有一批女性作者的作品写得非常好,一点也不逊男性作者联作,有些已超过历史上女作者作品水平。年龄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些人活跃在网上多个大对联论坛,忙碌于参加全国各地征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读她们的联作我很激动,为中国当代有这么多优秀的女联人而自豪,为我们女性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有地位能作为的伟大时代而深感幸运,同时也对网络与联赛为锻炼提高女联人提供平台而叫好。 我们的两个尝试是有益而成功的。一是发动一批写诗词人写联(接下来出版的《中华女子散曲》第1卷正发动部分写诗词联人写曲),发挥多体式创作才能。文学是相通的,会写诗词的人本就具备写联潜能,只要勇于实践,不断学习,会越写越好。《中华女子楹联》第1卷中不少从未写过联的男女作者作品中不乏佳作。二是组织部分男性作者写题女性联。约了几位国粹论坛老师,大部分是我们香港诗词学会论坛中华诗人区总版主、首席版主。这部分联虽所占篇幅有限,但题材很丰富,从历史女名人到当今各战线多角色女性,从女皇到卖莱女,都有涉及,而且所题人名姓俱全,各有特点,格调高雅,风姿绰约,既有历史评价,又具时代风采。从男性角度给予中华妇女由衷地礼赞。女作者联作更是题材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生活、山水人文等方方面面。并且不乏高见、颇有深度。 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版这样大部头、富特色、高质量的女性联书,要感谢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太品,湖北省楹联学会会长潘涛,原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现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郭省非,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雷于怀,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兼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涂普生,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白战存、吴洪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写序;感谢何鹤老师设计如此高雅的封面并在封面和封底分别采用女书法家、诗人、楹联家周慧珺、孙晓云二位老师的书法对联;感谢卜用可、贾雪梅、胡小敏等一批当今出色的女联家的信任支持;感谢卢素兰、卢秋蓉、张刚毅、郑玉喜、梁晗曦等副主编的大力支持;感谢胡小敏、程旭、赵亮、吴岱宝几位副主编参与部分组稿并初审。刘相法老师和我分别进行了复审,初复审稿除核格律外,对少数作品个别处做了修改。
二零一五年六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