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8

严而不死 宽而不滥

[复制链接]

8675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750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9-8-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严而不死 宽而不滥
——
我的对联格律观
陈东成
      对联格律是对联创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一些思考,但还不成熟,愿意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一九九七年我参加澳门“中华楹联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写了一篇题为《联律管窥》的文章,表明了我对联律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现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觉得我的那些看法还没有过时,有再次申述的必要。
    当前人们对联律争论最多的问题,仍然是“宽”与“严”的问题。究竟是“宽”好还是“严”好,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作一些深入的探讨和具体的分析。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对联格律。这是探讨“宽”与“严”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这个基础和前提,所谓“宽”和“严”就无从谈起了。
    对联格律是什么?大而言之,就是对和联,即上下联相互对应,相互关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称平衡,和谐统一。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也是对联格律的本质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节奏一致,联文互相呼应,内容、文字不相重复。相同的部位词性相同或相近,同一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此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再来谈“宽”和“严”就有共同语言了。
    问题在于人们对联律的基本看法还不一致。
有一种意见认为,对联源出于诗,应当遵从律诗的平仄对仗规则,否则就是“违律”。这无异于说,对联并无自身的格律,诗律即是联律。本人对此不敢苟同。
从广义上说,对联也是诗。对联不仅有文字美、意境美,而且有音乐美、舞蹈美,所以有人称对联为“诗中之诗”。但对联毕竟不同于诗,更不是诗的附属物,决不能用诗律来规范联律。应当承认,对联在其发展过程中汲收过诗的营养,具有律诗的某些特性。但对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与律诗判然有别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律诗也是讲对和联的,但律诗仅限于五言和七言,而且除排律外,绝大多数五律和七律都是中间四句两两相对,而首尾两句是不讲词语对仗的。对联则不然,它长短不拘,少则一字,多则千言,而且不论长短,都是相互对应的。因此,律诗不可能规范所有的对联。就拿与律诗字数相等的五言联和七言联来说,它们的音步(节奏)配置也大大超出了律诗的范围。如五言联的音步,可以是“二、三”式(□□、□□□),也可以是“三、二”式(□□□、□□)。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七言联的音步,可以是“二、二、三”式(□□、□□、□□□)也可以是“三、二、二”式(□□□、□□、□□。)例: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和“三、四”式(□□□、□□□□)。例: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以及“二、三、二”式(□□、□□□、□□。例: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而五、七言律诗的音步只限于上述“可以”的范围,而不能进入“也可以”的领域。与律诗对句字数相等的对联尚且如此,其余就可想而知了。
    对联和律诗都讲究平仄协调,但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律诗的每一句都要求平仄相间,而且要做到两字一转换,不允许出现三平三仄尾或孤平。对联的平仄配置则不受此限制。它可以按诗律的要求去做,也可以按自身的规律来办。如前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平仄配置就是“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上联还只有一平,犯了律诗的大忌,但节奏点上平仄相反而且互相转换,符合联律要求,是副广泛流传的佳作。前例“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为“三、四”音步。上联节奏点上的“风”、“浪”,与下联节奏点上的“壁”、“书”,平仄相反而又各自转换,是一副合于联律的精品。但按诗律要求,上联四仄尾,下联中间四仄相连,都不是平仄两两相间,就是一副“病”联了。
因此,用诗律来规范联律,那不是“严”,而是“死”,是削足适履。一些大奖赛,不少好作品都是由于违反诗律而被扼杀的,实在令人遗憾。所以,我主张“严而不死”,尤其是在对联创作和评奖中不要死抠诗律。我所说的“宽”,就是要让对联创作从诗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更加自由地按照对联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去发展。
    但“宽”并不是信马由缰,毫无限制。“宽”的前提是遵守对联格律的基本规则,符合对称平衡、和谐统一的总要求。否则就不成其为对联了。所以我主张“宽而不滥”。
    那么,对联格律究竟要宽到什么程度,怎样做才算“宽而不滥”呢?
    我认为,“宽”和“严”是相对而言的。“严而不死”就包涵着“宽”,“宽而不滥”也包涵着“严”。也就是说,能宽的地方要尽可能放宽,不必死守陈规;该严的地方,一定要严,一点儿也不要马虎。
    纵观对联创作的历史和现状,我认为对联格律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适当放宽。
    一是放宽节奏点和节奏点上的平仄转换。节奏点有大小之分。以七言联为例:其节奏点的配置一般为小、中、大三类,即二、二、二、一(小),二、二、三(中)和三、四或四、三(大)。节奏点越小,平仄转换越多,创作限制也越大;反之节奏点越大,平仄转换越少,创作限制也越小。所以适当放宽节奏点,可以减少创作的限制。有人认为,节奏点越小,平仄转换越多,音乐性就越强。反之,就缺乏音乐感。其实不然。须知,音乐的节奏旋律,起伏变化,多种多样。有小曲折,也有大起伏;有和风细雨,也有惊涛骇浪。大节奏点的乐感并不比小节奏点的乐感差。例如“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一联,虽然只有两个节奏点和一个平仄转换,同样给人以很强的音乐感。再如大家所熟悉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联三平、三仄连用,平仄转换也只有一次,读来不也是琅琅上口,十分动听吗?还有一副“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的对联,上联的节奏点都是仄声,下联的节奏点都是平声,也能给人以铿锵悦耳的感觉。
    二是放宽词性的对应。按常规要求,上下联相同部位的词,其词性应该相同或者相近,如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但实际创作中,不同词性相对应的佳作也不少见。如曾国藩的《挽乳母联》: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上联的“况”与下联的“论”是副词与动词相对。“保抱提携”与“人情物理”,结构与词性各不相同,分别以自对形式而相互对应。全联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动人。      又如刘坤一《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河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上联“落霞孤骛”与“秋水长天”为联合词组自对,下联“江上才人”与“阁中帝子”为偏正词组自对。它们的前面分别冠以“看”、“问”二字,成为连动式的动宾短语,在结构上又趋于一致了。还有比这更宽松一些的自对联,如李秀峰的《题岳阳楼》联:
    吕道士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上联“飞过去,飞过来”与下联“什么先,什么后”,结构与词性完全两样,但以自对形式互对,置于全联之中浑然一体,情趣盎然。
这类自对联,以中长联居多。它们以自对与互对相结合的形式,巧妙而自然地突破了上下联词性对应的限制,为联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三是打破旧四声的一统天下,大胆启用新四声。长期以来,对联的平仄都是按旧四声来划分的,从事对联创作的老年人也习惯使用旧四声,当他们发现有人使用新四声时,就觉得不顺眼,感到别扭,认为不合联律。我也曾有同感。这就使得一大批初学者(尤其是青少年)望而生畏了。因为他们现在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都是新四声,对旧四声很陌生。硬要他们运用旧四声,困难确实很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会阻碍对联的发展。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双轨制”,即新旧四声并举,但二者不能混用,用新四声时还应注明一下。我觉得这倒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渡方法。但从长远看,新四声必然取代旧四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如同白话文必然取代文言文一样)。希望对运用新四声不习惯或不以为然的先生们,顺应时代潮流,逐步转变观念,使自己从不习惯走向习惯。对尝试使用新四声初学者,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而不要一味指责。
    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我悟出了下面几个道理:
    第一,对联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理念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但由于联律的限制,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高速公路”、“南水北调”、“航天飞机”、“宽带上网”等众多的新词语都不能入联,严重地限制了对联发展的空间。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旧立新。为对联定规矩、立法度,是为了创造适合对联发展的模式,而不是划地为牢,作茧自缚。一旦发现规矩、法度中陈旧过时的东西,就要勇于否定它,以新的法规取而代之。古往今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规,一切都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
    第二,对联创作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联格律规定了对联的基本形式,体现了对联的本质特征,我们应当重视它,遵从它。但不能强调过头了。因为它毕竟属于表现形式范畴。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容贫乏,观念陈腐,境界低下,形式再完美,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反之,如果内容充实,立意新,境界高,语言美,即使个别地方不合律,也应承认它是佳作。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有缺点的鹰,毕竟是鹰;完美的苍蝇,毕竟是苍蝇。因此,我主张“严而不死,宽而不滥”。“严而不死”,实际上是照顾了内容,不能让内容过分迁就形式,导致削足适履。“宽而不滥”,实际上是照顾了形式,不能因表现内容而过分损害联律,以致违反对称平衡的基本规则。
    第三,提倡百花齐放,鼓励推陈出新。对联要表现新的时代,展示新的风采,就要鼓励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争奇斗艳,而不要强求一律。对联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对联的表现形式本来就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无论从篇幅的大小和对应形式、表现方法的多种多样,都使人感到中华联苑就是一个百花园。近几年我发现有人别出心裁,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如对联诗、对联词、口语对联、和近似绝句联等等,都有很强的表现力,并且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些尝试都是有益的,应当支持和鼓励。在创新出新方面,民间对联一直走在前面,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条条框框少,充满生机与活力,值得学习与借鉴。
    第四,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提高对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联总是被作为格律诗的附属物而降格一等,被视为“雕虫小技”而不能进入文学殿堂。这与对联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对联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创作,扩大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和重视,为对联在文学史上争得一个应有的席位。



8675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750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东成,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943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格律是什么?大而言之,就是对和联,即上下联相互对应,相互关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称平衡,和谐统一。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也是对联格律的本质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节奏一致,联文互相呼应,内容、文字不相重复。相同的部位词性相同或相近,同一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此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再来谈“宽”和“严”就有共同语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943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宽”并不是信马由缰,毫无限制。“宽”的前提是遵守对联格律的基本规则,符合对称平衡、和谐统一的总要求。否则就不成其为对联了。所以我主张“宽而不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943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吕道士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上联“飞过去,飞过来”与下联“什么先,什么后”,结构与词性完全两样,但以自对形式互对,置于全联之中浑然一体,情趣盎然。
这类自对联,以中长联居多。它们以自对与互对相结合的形式,巧妙而自然地突破了上下联词性对应的限制,为联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943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我发现有人别出心裁,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如对联诗、对联词、口语对联、和近似绝句联等等,都有很强的表现力,并且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些尝试都是有益的,应当支持和鼓励。在创新出新方面,民间对联一直走在前面,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条条框框少,充满生机与活力,值得学习与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8943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8-26 13:13
(陈东成,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

(陈东成,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0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