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5

文森老师讲关于词体结构的一些常用方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词体结构的一些常用方法(一)


讲师:郑绍平


        我们今天就依句填词而言给大家讲一讲关于词体结构的六大法则:a.侧重后篇,以避免头重脚轻;b.起、过、结是词体的基本框架;c.钓、渡、挽是词体结构向细腻处思考的具体方法;d.以隐喻作比是词体结构赋化的写作方法,e.通过警句组织线性思维;f.釐清虚实或者移觉的分界点。这六种方法是我们学词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结构技巧。今后几周我们分别讲述这六种方法,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侧重后篇与词的起、过、结的问题。


历来词家认为填词是在一个固定的词牌要求的声韵、格式里填入抒情的语言,以表达内心崇尚的审美形象。李渔在《閒情偶寄》里提出:“词以结构为第一”的主张。他说:“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李渔认为依句填词,对于音律而言可以遵从韵书,依照平仄,和前人的词作是可以摸索出规律的,然而对于词体的结构他说:“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独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跃,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魄收魂;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化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
   
李渔指出了填词结构之法,自古必须有传承,自学是摸不到门径的,懂得此道的人一般又不肯轻易传人,为甚么呢?第一词体文学是一种主观性十分强的文体,每个词人都有自己师承的途径与方法,很难说出一个统一的文学原理,况且词牌甚多,每一个词牌的结构均有一定之法,又有变化之法很难用书面语言一一讲清楚。叶嘉莹先生也曾说过:“诗可以自学成才,词必须有师承,才能入门。”当时我理解叶先生主要是针对词的结构问题和文字旋律问题而言。我们在学词说略中讲了文字旋律问题,即使依句填词也并非简单的平仄问题,涉及的是附著音乐调式的问题,每一个词牌不同即使同一个词牌过腔转调,在可平可仄处都针对内容变化有不同要求;同样,结构也是如此,依据对主题意象表达的需要、审美取向的不同,主旨、心象、落想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甚至突破词的固定结构,这两点无人指导,凭藉自己摸索,可能很难学到词体文学的核心内容。比如,以前我们曾讲过柳永、张炎、蒋春霖的《八声甘州》结构的不同 。另外词体文学流派纷杂,每一派对结构分析、对意境理解、对思维方法、对声韵安排要求都不同,所以填词结构里的变化无常理,这一派言当如是,另一派又有不当如是者;况且婉约、格律、豪放风格之间更有门户之见,每一流派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这就更难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虽然如是说,对于唐宋明清各代词数千首了然于胸后,对于大部分词的结构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还是能够寻找到一个大致规律的。


李渔说:“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也就说填词之前要先想好结构安排,但如何设计安排,他没有说。他在《窥词管见》中提出了词须重视后篇的观点:“诗词之内,好句原难,如不能字字皆工,语语尽善,须择其菁华所萃处,留备后半幅之用。宁为处女于前,勿作强弩之末。大约选词之家,遇前工后拙者,欲收不能。有前不甚佳而能善其后者,即释手不得。闱中阅卷亦然,盖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也。”李渔在通篇就主旨、心象、落想提出了一个规律,需要加强后篇,在结句上多下功夫。上一节我们讲过《巫山山一段云》结句和主旨、主题意象、落想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力量必须向下篇诸拍逐渐加强语言的深刻度,细节的真实度、主旨的宽广度、落想的朦胧度。侧重后篇这是结构的第一法则。有些词人才力不足,想好结构有了主旨,在填词时往往从后向前填写。其道理就在于此。


如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核心在六七拍上。又如黄庭坚《喝火令》: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情感重点在收拍上再如晁补之《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 ,归计恐迟暮。──抒情重点在结束的两拍上,这些都是侧重后篇的典型方法。


宋代张炎在《词源》中引述《乐府指迷》提出了填词首先要考虑如何安排“起、过、结”。起、过、结三拍其实等于一首词的总体框架。这就好比建房子,要先起好梁柱,“起、过、结”就等于支撑词体成型的骨架。张炎说:“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閒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换句话说起句这一拍必须破题而入钓出具象,不能离开所咏之题。从相题出发,由命题到命意都必须扣紧题目。所谓命意就是从述题上要流露出主题意象的端倪。沈雄《柳塘词话》:“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大约质实则苦生涩,清空则流宽易……从头起句,须照管全章及下文。”刘熙载《词概》:“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况周颐《蕙风词话》:“近人作词多用景语虚引,往往第二韵方约略到题,此非法也。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挪移不得。”又说:“所谓顿入、所谓突兀笼罩、所谓宜实不宜虚,皆是一起便见所咏之意方能笼罩全阕。”综合三人对张炎起句的解释我们对起句可以归纳为:第一起句是纲,纲举目张。对于具象思维而言,起句是对心象的总体比喻,以下诸拍皆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心象的逼近,由起句到主题意象形成一条清晰的思维主线;第二.起句所谓宜实不宜虚最好用实境,增加创造的“表意之象”的真实质感。将写景纳入到实境中,可以增加词“意象”的方向性,更好的明确主题;第三.起句入题的方法:“渐引式”就是“截搭”入题的方法,景色外延的幅度大,容易挽起任意一个外延向前推衍,但缺点是进入题目慢;“顿入式”就是破题,依题目述出题意展开运思向主旨递进。咏物词张炎主张于实景中破题,再转入虚境写景抒情逐渐逼近心象。张炎说的三层意思,其实无论景起,还是情起就是三种方法:破题、换字与截搭。这是由科举考试,几百年来,制作命题作文所总结的三种方法。


破题:所谓破题就是解开,分析题目,比如翻译电文密码叫“破译”;猜谜语叫“破谜”,那么对于文章而言,开篇点明题义,则叫“破题”,关键是如何破题?举例来说:一次考官出题:“子曰”,破题说:“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不言题目任何一字,把“子”用至圣先师替代,“曰”用至理名言替代,把两字破成十四字,然后钓起一个具象进一步展开对这个熟悉具象的描述。
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把江河比作历史破怀古之题,展开想像力,钓出“人物”,展开对熟悉的周瑜的描述。
又如蒋捷《女冠子》:“蕙花香也”用报岁兰这个特定的物候时令破“元宵之夜”这个题目,扣住“春”这个具象。展开:“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元夕夜的对比,从而道出:“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閒话”的主题。词的破题,尤其咏物词,在破题是不能重复题面字的(避开题目所用字-避题,与明题形成对立)。这一点要注意。

待续

讲师介绍
郑绍平
笔名:文森
1948年出生于潮州
1955-1968年在北京读书
少好倚声之学 师从叶君健、许鲁野
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汉语语言文学专业
私淑于卞孝萱和叶嘉莹两位先生
现定居于澳洲
唐代文学韩愈研究会顾问
台湾粥会会员
香港诗词学会和深圳诗词协会首席顾问
词学专著
《倚声探源》
《词林探赜》
词集
《冠山访月词》
《香葭斠律词》
论文
《玲珑四犯词本体初探》
《从古风用韵试析韩愈的琴曲歌辞》
《韩愈诗歌三维空间中的美学探索》
《韩愈对词体文学律化的卓越贡献》
《贾岛为七律诗坛注入的新讯息》
《纳兰性德词体初探》
《说到人生剑已鸣,血花染得战袍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0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