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4|回复: 37

[佳作转载] 宋代诗论:法度派和意趣派

[复制链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9-23 12:59 编辑

宋代诗论:法度派和意趣派
       在江西诗派之前,宋代的诗论以继承晚唐意境论为主,基本观点和意境论没有什么区别,其代表人物是欧阳修和梅尧臣。苏轼也差不多站在这一立场上,但是有更多丰富的见解。之后则是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讲究的是通过诗歌史来学习写诗的法度,有“夺胎换骨”之说,影响深远,后期江西诗派的吕本中提出活法,在学古成法的框架之中做出了一些改变。沿着这条道路,江西诗派的观点在之后被彻底打破,由此南宋中晚期的意趣派兴起,其代表为严羽。
    另外,在批评实践方面,宋代有诗话这种特殊的著作体例,专门评论诗歌。
北宋中前期的意境派
    从继续阐发诗歌意境论开始,他们有一系列关涉到各个方面的诗论。
    首先是欧阳修,他在《六一诗话》中引用梅尧臣的名言“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基本上也是他自己的看法。这个提法是对意境论的进一步发展,刘勰《文心雕龙》有隐秀之说,刘禹锡有“意生于象外”之说,司空图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之说,这些和欧梅此论基本契合。
    梅尧臣在意境论上的观点和上文一致,但是他还有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他认为这种意境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尤其突出读者再创造的意义,所谓“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梅尧臣还提出了“平淡/平澹”的诗风概念,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梅尧臣“以闲远古澹为意”,梅尧臣本人对平淡的论述也非常多。平淡是一种艺术境界,指精心锤炼而无人为痕迹,极工极巧而臻天生化成的理想境界。欧阳修也有相关表达,认为诗歌要自然传神,使之能“与造化争巧”,特别推崇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苏轼则在这一立场上,对创作及风格的诸方面有自己的观点。
    他在创作论方面的论述尤其丰富。他从自己的遭遇和写作经验出发,非常赞成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说法,主张诗歌应该“有为而作”,应当“于世有补”,因而从此点批评黄庭坚。还要发乎自然,要感到非写不可的情感表达诉求才能作。
    苏轼论创作讲道和艺(技)两个方面,他认为两方面都很重要,在《跋秦少游书》中,他评价秦观的创作“少游乃艺道两进也”。在《答谢民师书》中,他指出写诗要“了然于心”,也要“了然于口与手”,这就是孔子所谓“辞达”的境界。这实际上说的和陆机文赋小序中所说知与能的关系相仿。
    其中的道指的不是儒家之义理,而是事物固有之理,要在艺术创作中做到有道,就要做到“物形于心”,艺术家必须对自己的创作对象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中,他说文与可画竹有道,这是和他热爱竹子熟悉竹子分不开的,能做到成竹在胸。道除了以上说的知晓物理之外,还有对主体艺术构思的要求。苏轼认为主体只有处于虚静空静的状态中,才能达到物形于心,乃至“物化”的境界。
    物形于心一方面是对外物的认知,另一方面更是心中艺术形象的形成。苏轼用妙想这个概念来指涉这一过程,他认为不管是诗还是画,都要经过一个妙想的过程,在艺术想象中形成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苏轼尤其强调把握灵感,要捕捉住灵感萌发,兴会标举时刻所闪现的奇妙景象,在《答谢民师书》中,他称此为“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虽然苏轼也强调要艺(技),强调具体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技巧,不过他对技大抵上是持轻视态度的。在道和艺的关系中,他显然认为要先有成竹在胸,然后才能落笔。成竹在胸的画论观点,是发展自魏晋画论意在笔先的观点。在说到法度,也就是艺术的技巧和章法规则,他虽然认为法度不能不要,但更重要的是灵活自然,不拘泥于前规,因而在《跋王荆公书》中有“无法之法”的观点,也有“诗无定律”的提法。无法之法一方面是指任其自然却不违背艺术规则,对成法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是指合于客观事物的自然之法,天工自有其法度,不是固定的常法,而是自然的无法之法,这就又回到了之前讲道与物化的观点。
    苏轼在作品论方面主要也是随着创作论来谈的,尤其强调作品和外物的关系。仅仅就作品本身来说,他赞同意境论的看法,认为具体描写之外,应当有无穷的联想,因此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他竭力推崇司空图的“味外之旨”“咸酸之外有醇美”等观点,要求意境含蓄深远,余味无穷。不过他并没有把抽象的作品结构和某一特定风格类型区分开,这是很可惜的。在风格类型上,他发挥了梅尧臣的平淡论,在《评韩柳诗》中有外枯中膏之说,认为作品外表要质朴平淡,内部要绮丽丰腴,平淡中有无尽绚烂深意。
    作品和外物关系上,苏轼认为要随物赋形和传神,作品不仅要顺着外物而展开自己,更要把握外在对象的内在之理。在《文说》中,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源”,“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以泉为喻,说文要符合创作对象本身的内在特点,顺乎自然地加以表现。但关于表现外物,尚有形似和神似的高低之分,苏轼显然认为神似才更是创作者追求的目标,在《净因院画记》中,他指出外物有常形常理,常形是外在的形态,常理是体现其神韵的内在之理,而文与可则能在表现常形的基础上,更“得其理”。
    大概就是这样,苏轼以创作为中心,有自己的一套颇为神秘的文论,不过其观点在中国古典文艺里倒是挺常见。我个人是特别讨厌见到什么神韵之类的词语的,说不清楚就闭嘴,整这虚的干嘛……
江西诗派的法度派文论
    整个中国文学思想史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到了,如果有人和你讲文艺,不谈技法不谈法度不谈技术,光发些蹈虚之论,那完全可以理解为,他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清晰的看法,不必听这种脑子不清楚的人说话。
    黄庭坚虽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是他的观点倾向和苏轼全然相反。黄庭坚开北宋后期乃至南宋一代的风气,以他为宗形成了著名的江西诗派,有自己一套完整而独有的诗论,极为方便传授。他在文与道文与现实的问题上比较保守持中,虽然反对北宋理学家过于偏激的说法,但也要求诗歌在怨刺时符合温柔敦厚的要旨。
    他诗论的精髓在于对法度的强调,和对诗歌史的依托。
    讲究严密的法度是黄庭坚文学创作理论的核心。苏轼主张无法之法,以自然为法,而黄庭坚恰恰相反,要求严格遵循法度。在《答洪驹父书》中,他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作文无论如何变化,总是不能越出基本的法度的。至于什么是法度,那自然是诗文的命意、布局、格律、章法、句法等具体的艺术技巧。其中又尤其以诗歌句法最受重视,句法就是指具体的诗法,诗歌是由诗句组成的,尤其是律诗,虽然只有八句,但是每句每联都有其讲究,格律的和谐更是涉及到每一个字,其既有关整首诗的意境,又包括用字的优劣,于是也有诗眼句眼之说,宋人论诗重视句法,大约和黄山谷有密切的联系。
    而诗法从何而来呢,从古人诗来。在《论作诗文》中,他说“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无有不法而成者也”。黄庭坚论文学创作的法度是从学习杜甫的过程中引发出来的,他正是从杜甫的律诗,特别是后期的律诗中总结和研究诗歌创作的法度和规则的。杜甫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严,不仅诗意要求惨淡经营,而且字句和格律推敲都很认真,曾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句子,而黄庭坚以杜为师,反复告诫他的后学必须要认真研究学习杜诗的内在法度。而在为文上,黄庭坚则以韩为师,认为韩文体现了文章写作的典型法度。这便是所谓“以理为主”的一个方面,要从前人的文章中学得诗文写作之理。
    而在面对广博的文学史时,黄庭坚有具体的学古之法,这就是他著名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提法。黄庭坚要求创作者熟读研究前人作品,在学古中化出新意,从而创造自己特有的新风格,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的说法。而点铁成金出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夺胎换骨出自惠洪《冷斋夜话》所引,其意思大概是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的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根据惠洪的描述,其还分成夺胎和换骨两个方面,换骨是取古人诗意而换新辞,夺胎是参考古人诗意而创新意,要从意和辞两方面做到以古为新。这就要求学子不仅要简单模仿抄袭,更要读深读透,融会贯通而领会其精神,在《跋书柳子厚诗》中,他批评王观复“左准绳,右规矩”不能从容驾驭知识。在《潜溪诗眼》中,黄庭坚表示要“识得古人用意之处”,然后加以钻研,如果仅仅得到皮毛,那就距离古人水平越来越远。
    在这种学诗作诗的方法态度之下,于是黄庭坚有著名的“以理为主”的论断,出自《与王观复书》。这个论断包含两层的含义,一层是文学创作之理,通过学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而明为文之理,自然“理得而辞顺”,另一层则是指更加广泛的知识和道理,这就要求创作者有精深的学问作为基础,广览群书而得道理。在《论作诗文》中,他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对学问的看重确实是他文论一切具体观点的基础。
    黄庭坚的法度论,其观点和具体技法,深深地影响了北宋后期乃至于南宋的整个文坛,黄庭坚以后的宋人诗话这一类论述比比皆是。但是其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对创新所论不足,把求变局限在学古的范围内,虽然他本人写诗多能出新,但他的后学充分发展了他这方面的缺点,江西诗派的普遍缺陷就是过分强调法度而大多僵化。因此到了南宋,出现了吕本中的活法论,在黄庭坚的框架下尝试松动对法度的崇拜,更强调灵活。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在北宋南宋之交有了新的发展,从比较僵化死板的诗法论,变为比较自由灵便的活法论,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发展了悟入说。其代表人物是吕本中,他在《夏均父集序》中提出“学诗当学活法”,以此来救弊补偏,解决江西诗派过分僵化拘束的问题。在《童蒙诗训》“苏黄诗不可偏废”一条中,他既肯定黄庭坚的法度森严,又要求参考苏轼的不拘法度,企图调和二者。这也因此使得吕本中对先前江西诗派不少诗人批评有加,因为他们不能做到黄庭坚那样在学古中有所创新。在具体的诗歌写作中,他追求“不费力”不勉强,不过他虽然说“作文不可强为”,但依然讲究“必从学问该博中来”,因此其活法也是在江西诗派诗论基础上提出的,是对黄庭坚诗法说的修正。
    在学古之法上,吕本中还发展了悟入说,出自《于曾吉甫论诗第一贴》。其方法有三:一者“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尔”,要勤于学习专心读古,才能悟入诗理;二者则是要先“熟看老杜苏黄”,先看最经典的,然后“遍考他诗”“遍参诸方”;三者则是要由识而悟,“先见体式”,然后“自然工夫度越过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达到“遍考精取,悉为吾用”的活法写诗。
南宋中后期兴趣论诗论
    吕本中在江西诗派的框架下开了一条灵活的通路,而杨万里和陆游则是沿着这条通路将江西诗派的框架尽皆破去,自成一家。抛弃法度以后,还要另找他依,杨万里找到的是自然景物,陆游找到的则是现实生活。
陆游初期学江西诗派,认为文章要“能超然自得”,“切忌参死句”,随自己的诗歌实践,其找到了干预现实和个人感遇作为创作的泉源。在《淡斋居士诗集序》中,他发扬了“发愤著书”的思想,认为诗歌主要是涌动的汹涌激情,是情积于中而不得不发之结果。因此在诗歌创造上,他主张“工夫不在诗外”,写诗不能只在具体的艺术技巧下功夫,要在道德修养,更要落在现实生活上,从而获得创作的冲动和难以抑制的激荡。总之来说,就是要以现实生活为本。
    杨万里在创作上大胆甩掉了江西诗派的准则,而是以自然为标准从而创立了清新活泼,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在诗论上,他也竭力倡导独创,诗法自然,要以自然为师,清新秀丽的自然山水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普通悲欢离合中寻找诗歌创作的源泉。从这一点出发,他认为诗歌艺术美的朱啊哟标志是超乎于词意之外的,涵咏不尽的风味上,为此提出了著名的“去词”“去意”论。在其《颐庵诗稿序》中,他提出,好诗必须去词去意,然后才有真正的诗味在,他以茶为比喻,重新提苏轼外枯内膏的观点,要求是要含蓄不尽,超绝言象的深远意境。这在才能理解他在《江西宗派诗序》中提出的“以味不以形”的标准,大概也是追求风神而不求形貌之味。
    这些观点,尤其是杨万里的观点,实际上已经重新将诗论拉回意境论的轨道,于是为后来严羽兴趣诗论开了先河。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古今、骨秀境清。构思精巧!蕴藉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辞精炼!文采风流,优美流畅!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漱玉清丽!着笔轻盈!通达晓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文笔隽秀,博识豪情、寄意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腹中有诗!恒心无歇!文笔鲜活且刻画生动!意蕴深远兼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甚佳,字字珠玑,诗境清逸,诗骨劲古。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练!新颖!味长!胸有诗书气!下笔如有神!祝老师创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感受诗人情怀,思路清晰,主题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似轻描淡写,却含热情满腔!风过不着痕迹,留下锦绣华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自然流畅,词工韵意象婉约饱满,行稳,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雅意欣,畅情由衷,行文自如,蕴情饱满,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笔墨饱满,构思巧妙,韵味宽厚,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尧臣在意境论上的观点和上文一致,但是他还有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他认为这种意境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尤其突出读者再创造的意义,所谓“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淡是一种艺术境界,指精心锤炼而无人为痕迹,极工极巧而臻天生化成的理想境界。欧阳修也有相关表达,认为诗歌要自然传神,使之能“与造化争巧”,特别推崇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从自己的遭遇和写作经验出发,非常赞成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说法,主张诗歌应该“有为而作”,应当“于世有补”,因而从此点批评黄庭坚。还要发乎自然,要感到非写不可的情感表达诉求才能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的道指的不是儒家之义理,而是事物固有之理,要在艺术创作中做到有道,就要做到“物形于心”,艺术家必须对自己的创作对象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认为主体只有处于虚静空静的状态中,才能达到物形于心,乃至“物化”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物形于心一方面是对外物的认知,另一方面更是心中艺术形象的形成。苏轼用妙想这个概念来指涉这一过程,他认为不管是诗还是画,都要经过一个妙想的过程,在艺术想象中形成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苏轼尤其强调把握灵感,要捕捉住灵感萌发,兴会标举时刻所闪现的奇妙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苏轼也强调要艺(技),强调具体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技巧,不过他对技大抵上是持轻视态度的。在道和艺的关系中,他显然认为要先有成竹在胸,然后才能落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之法一方面是指任其自然却不违背艺术规则,对成法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是指合于客观事物的自然之法,天工自有其法度,不是固定的常法,而是自然的无法之法,这就又回到了之前讲道与物化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和外物关系上,苏轼认为要随物赋形和传神,作品不仅要顺着外物而展开自己,更要把握外在对象的内在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文与道文与现实的问题上比较保守持中,虽然反对北宋理学家过于偏激的说法,但也要求诗歌在怨刺时符合温柔敦厚的要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究严密的法度是黄庭坚文学创作理论的核心。苏轼主张无法之法,以自然为法,而黄庭坚恰恰相反,要求严格遵循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什么是法度,那自然是诗文的命意、布局、格律、章法、句法等具体的艺术技巧。其中又尤其以诗歌句法最受重视,句法就是指具体的诗法,诗歌是由诗句组成的,尤其是律诗,虽然只有八句,但是每句每联都有其讲究,格律的和谐更是涉及到每一个字,其既有关整首诗的意境,又包括用字的优劣,于是也有诗眼句眼之说,宋人论诗重视句法,大约和黄山谷有密切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论文学创作的法度是从学习杜甫的过程中引发出来的,他正是从杜甫的律诗,特别是后期的律诗中总结和研究诗歌创作的法度和规则的。杜甫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严,不仅诗意要求惨淡经营,而且字句和格律推敲都很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以杜为师,反复告诫他的后学必须要认真研究学习杜诗的内在法度。而在为文上,黄庭坚则以韩为师,认为韩文体现了文章写作的典型法度。这便是所谓“以理为主”的一个方面,要从前人的文章中学得诗文写作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要求创作者熟读研究前人作品,在学古中化出新意,从而创造自己特有的新风格,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8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大概是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的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根据惠洪的描述,其还分成夺胎和换骨两个方面,换骨是取古人诗意而换新辞,夺胎是参考古人诗意而创新意,要从意和辞两方面做到以古为新。这就要求学子不仅要简单模仿抄袭,更要读深读透,融会贯通而领会其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8 1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