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6

骈句

[复制链接]

2121

主题

3万

回帖

1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396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骈句结构骈句结构
一、什么是骈句
我们学习诗时,要求有诗味,学习词时也要求要有词味,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辞赋,是不是也要有赋味呢,“赋”的味是怎么来的?
其实赋味主要来源于“骈句”与“近体诗”句不同的阅读节奏。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主要,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因为朗读或者唱都要换气并有停顿, 听者不看文字便可听清楚,而辞赋是大声诵读的文学形式。而诗跟骈句的节奏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进入辞赋学习的第一大关, 必须学会骈句的节奏划分。
而这个节奏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是要符合句中字意的。如何把握好骈句意境的节奏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的要点。
【骈句】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个对偶句.就如一副对联的样式,只是其特点和要求与对联有所不同罢了. 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句式,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是由对偶句所组成,意指两个句子的组合有如两马齐奔。由‘骈句’为主写成的文体,其中只用少量散句贯穿上下文,这种文体称为‘骈文’。
【*】‘骈文’全篇由四字单句或六字单句组成的骈句而成,所以也称为‘四六文’。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骈句是组成一切赋体的基本单元。换句话说辞赋文章是由骈句组成的。不管是骈文、骈赋、律赋、文赋、骚赋、散赋。所以学习辞赋首先要学好骈句,这是一切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连字句都写不好的人,是断然写不出美文的;同样一个连骈句都没有掌握好的人,如何写出合格的赋体?
二、骈句的节奏
所谓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辞赋中,则是指在吟诵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我们称之为节奏点
节奏是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时 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的转换,才能形成抑扬顿挫的美感和通畅的气势。
现在我们来看看骈句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咱们都知道近体诗的节奏,骈句的节奏,与近体诗是有明显区别的.
近体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基本是“尾三字连读”
【*】而骈句则多是“尾两字或四字连读”
这个我们举例来说明
以下例子中的“/”符号表示在阅读时需要暂时停顿的地方
五言近体诗的阅读节奏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样划分,是诗的阅读节奏
如果按骈句的节奏,则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大家看看,这样来阅读,是不是就莫名其妙了?
这样就把句子的意思给硬生生割裂开了
2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这也是诗的阅读节奏
燃桂尽”、“ 逐年衰”是不可再分割的。
否则读来也会莫名其妙
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看五言骈句的阅读节奏
1挺连城/之价,居匹夫/之怀
2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3偶圣则//呈祥,逢昏则//显咎。
4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5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或: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
五言骈句许多是由四言句加一虚字而成
骈句的阅读特点:
  • 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虚字后暂顿(如“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 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暂顿(如“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 这是五言的情况
    再来看看七言句的情况
    七言近体诗的节奏,一般有“二二三”或“四三”两种
    而七言骈句的节奏就复杂的多
    但前面已说过,骈句多是“尾两字或四字连读”的节奏
    我们来看例子
    七言近体节奏:
    1、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2、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再看七言骈句的节奏
    1轻摇而//晓露初滴,暗袅而//春鸠转鸣。
    2兽蹲而//龙鳞熠熠,鸟跂而//凤翼翩翩。
    3观之者//无小无大,谓之曰//若烟非烟。
    4薄雾//轻笼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
    七言骈句也多为六言句加一虚词而成   
    总的来说,骈句是以4,6句为基础,一般以两字为一节奏
    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骈句中的节奏并不是死搬硬套“两字为一节奏”
    在划分骈句节奏时,必须注意:
    一句中前面部分的节奏,要随其句意与虚字的使用不同而加以区分
    无论是几言的骈句,都不能武断地全部以两字为一节奏划分
    特别严格的是一句中的“尾部节奏”
    骈句的尾部节奏”一般为“两字或四字”
    事实上,骈句的句中节奏,有一个节奏两个字的,也有一节奏三个字的
    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尾节奏就可以与近体诗的节奏区分开来
    至于两句之间平仄相对的问题
    由于骈句阅读节奏丰富多变,故在节奏点的平仄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有时需排除虚字看平仄,有时又要利用虚字的平仄来调和整句的平仄
    这关键要把握好节奏,然后才能很好地做到节奏点平仄相对
    明白了骈句的节奏后,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骈句的特点
    三、骈句的特点
    1、上下句成对偶形式。
      上下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等。这些和对联的要求相同。
    2、上下句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也就是相反);
    3、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一般是二字或四字
    4、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作为一个节奏
    5、骈句含五字以上的句子要有虚词
    6、骈句中,虚词的后面是一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后面,也就是虚词和最后那个字为一个节奏.(如“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虚词后面是两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前面。(如“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二.壮、紧、长
    《赋谱》中说: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其中的壮句,紧句,长句和隔句就都是属于骈句的范畴,是以骈对的形式出现的;漫句没有骈对要求,而发和送是发语词,是文言句首常见的语言现象。骈句中,壮句、紧句和长句又叫单句对,隔句又叫复句对,或者分句对。我们今天先介绍前面三种:壮句,紧句和长句。隔句,漫句和发语都会在接下来的讲义中做详细的介绍。
    A、壮句及其用法
    壮 三字句也
    若“水流湿,火就燥”;“悦礼乐,敦《诗》《书》”;“万国会,百工休”之类,缀发语之下为便,不要常用。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   
    (1)观夫/舒/明耀,丽/九华。
    (2)所以/迈/前古,流/后芳。
    (3)复若/九月/新,西风/满。  
        从以上三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壮句的前一分句是五个字,后分句是三个字。因为五个字中,前两个字是提引词。撇开提引词,剩下就是三字单句对,这种骈句就是壮句。
        1壮句的作用及特点
    我们都学过填词,经常见到词中有三字句。赋文的三字句和词中的三字句所起的作用相同。我们知道在各种长短的语句中,字数越少,读起来越有气促之感。按照赋谱的说
    法:“壮句,气紧促,若赋,则落韵密,宜在关窍处,忌多。”(
      
    2)壮句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不可有三连平或者三连仄。   
       (2)壮句按照常规,尽量不要有虚词。
       (3)在一篇赋文中一般用一至三次,不能连用,一段中最好少于或等于一次,若连用过多,则壮之有余而宽疏不足。因为赋是一种需要高声朗诵的文体,对朗诵气氛而言,需要句式上的配合才能尽得其妙。
       (4)一般壮句前通常需要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如以上例句中的“观夫”“所以”“复若”等就是提引词。
       (5)壮句一般不宜开篇或在段头使用,适于需要表现紧张壮阔处。
    B、紧句及其用法
    紧 四字句也。
    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四海会同,六府孔修”,“银车隆代,金鼎作国”之类,亦缀发语之下为便,至今所用也。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例:
    (1)九天/敛雾,万籁/韬音。
    (2)雁惊/前渚,鸟散/芳枝。
    (3)触物/穷奢,含情/愈惑。   
         1)紧句的作用
         紧句只有一个结构,既22句式。它的结构样式虽然少,可是在赋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四六常式之一。从诗经到骈文,大多是以四字句构成。在赋文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既可以用在开篇发端,亦可以使用于任何段落的中间,常常用在每段的起句,紧句在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
         2)紧句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在开篇用紧句时,可加可不加提引词。
        (2)在换段、换内容、换韵时,如果用紧句,紧句前要加提引词,这样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段中的文意。
        (3)在一段中不宜连续使用。最多连用两句,不能三句连用,连续使用会显得句型配合呆板。因为连用的太多,也会显得文章空泛平淡,会减弱朗诵的声调,和减弱抑扬顿挫的语感。
    C、长句及其用法
    D、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若“石以表其贞,变以彰其异”之类,是五也。“感上仁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是六也。“因依而上下相遇,修分而贞刚失全”,是七也。“当白日而长空四朗,披青天而平云中断”,是八也。“笑我者谓量力而徒尔,见机者料成功之远而”,是九也。六、七者堪常用,八次之,九次之。其者时有之得。但有似紧,体势不堪成紧,则不得已而施之。必也不须缀紧,承发下可也。
      
    例:
    五字长句:
       (1)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2)飞枪垒之间,拂车宫之处。
    六字长句:
       (1)送芳景于琼轩,让嘉名于玉笛。
       (2)几践群游之鹿,宁销怒触之涛。
       (3)将援毫而悦目,岂摇橹而赏心。
    七字长句:
    (1)兽臣献伎于广廷,乐正举麾于层殿。
    (2)天子率躬耕之礼,有司谨亲操其事。
    (3)携倒海翻江之势,被浮光耀日之斓。
    八字长句:
    (1)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2)泛草原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以上上面的两篇赋文为例,我们看看紧句有几个。
        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时使用。
    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句通常在5-9字之间,这是唐宋文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得来的经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提倡9个字以上的长句,其中的原因是句子太长失去灵动;韵字相隔太远,读起来韵味不足;一句之中,若长过于九字,也很难通读。这是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以及大多数汉人的蕴气多寡来确定的。若需要表达更深的意思而必须增加句子长度时,通常就会把句子变为隔句(即分句对或复句对,下一讲将做详细介绍)来写,在古人的赋文(文赋除外)中,八字长句用的也不多。当然,事无绝对,唐宋赋亦有“长句”超过9字而到10字或11字的,如元稹“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这样的长骈句,但这样的句子通常需要更多的虚词来调和“蕴气”,如这句的“夫”与“之”。终究,这样长的骈句不是主流。到九字即止,是大多数赋家在使用“长句”时遵守的一个底线。所以此处不以“特殊”为准。我们做一个规定吧,我们这个班遵守长句的底线,长句最多是9个字。但是看到别人有超过的,不要说人家是错的。
    壮、紧、长以上三种句子的用法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常例为壮、紧、长以次相随。但长句有五、六、七字的,八、九字的,不要相连使用,应与其他句式交替使用。至于句式如何在赋文中搭配,我们在今后的课程中会详加解析。
    课后作业:
    一、请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1抱素者绝陷已之患,履道者为终身之防。
    2废六月之遄征 ,兴三时之盛务。
    3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
    4如天听卑兮惟大,若水善下兮孰当?
    5无欲者观妙道于域中,虚受者感人和于天下。
    6俯视则孤光溢目,横窥而一带澄虚。
    7愿争雄于爪趾之下,冀得隽于笔砚之间。
    8沙洲连一亩之地,山翠接如拳之石。
    9垂一枝于万叶,托沃土以延年。
    10栽培只倚于贤邻,搴(qiān拔取)撷长忧乎稚戏。
    二、下面是一篇赋文,请结合讲义完成下列作业:
    1、什么叫壮句,试找2例说明之。
    2、什么叫紧句,试找2例说明之。
    3、什么叫长句,试找2例说明之。
    4、壮、紧、长三种句式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赋赋(以“赋者古诗之流”为韵)
                                  
                   
    作者(唐)白居易(一为刘禹锡)

        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於荀、宋,渐恢张於贾、马。冰生乎水,初变本於典坟;青出於蓝,复增华於风雅。而後谐四声,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陵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於三代,明变雅於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华而不艳,美而有度。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颻,不独登高而能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於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於左思。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则《长杨》《羽猎》之徒,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炳如绘素,铿若钟鼓。郁郁哉溢目之黼黻(fǔfú  ),洋洋乎盈耳之《韶》《武》。信可以凌轹《风》《骚》,超轶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
    骈句的类型(2)隔句
    大家知道骈句的句式有壮、紧、长、隔、漫、提引 六种句式。
    上一讲我们讲了这几个内容:
    一、骈句的类型
    二、壮句及其用法
    三、紧句及其用法
    四、长句及其用法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句式
    一、马蹄律
         马行走时,其特点是“斜对角迈蹄”。即如果左前蹄向前时,其右后蹄亦随之向前,然后,右前蹄向前,随之左后蹄向前,如此循环往复。出蹄的先后顺序是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左后蹄。简单点说,就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这样的一个规律,如果我们将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这就是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关于马蹄律的运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会继续探讨,今天只做简单介绍。请大家牢记住,隔句的4个句脚是: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二、隔句
             《赋谱》中说: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上一讲前面我们讲过,长句通常在5-9字之间,这是唐宋文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得来的经验。原因是句子太长失去灵动;韵字相隔太远,读起来韵味不足;一句之中,若长过于九字,也很难通读。这是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以及大多数汉人的蕴气多寡来确定的。若需要表达更深的意思而必须增加句子长度时,通常就会把句子变为隔句来写。
    那么,什么叫隔句呢?
    隔句对者,其辞云。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一介绍。  
    隔:即分句相对偶者。
    可简称为“隔句对”(亦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
    “隔”句细分为“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六种
    1、轻隔:
    隔者,如上有四字,下六字。若“器将道志,五色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舞而叶曲”之类也。
    上4字,下6字(按现在的说法是前一分句4字,后一分句6字。因古时为“竖排”版式,故称为上下)
    如:
    (1)“阿房初制,穷八荒之巧艺;甘泉始成,极三秦之壮丽”-----太宗《临层台赋》
    (2)“有模有范,俾从教之克精;中矩中规,贵任材而必当”——欧阳修《大匠诲人以规矩赋》
    (3)“不贵其丰,乃或荐之以水。不可以黩,斯用致之于天”——韩愈《明水赋》
    2重隔:上6字,下4字与轻隔颠倒。
    隔,上六下四。如“化轻裾于五色,犹认罗衣。变纤手于一拳,以迷纨质”之类是也。
    (1)皇甫谧之心事,陇亩终焉;仲长统之规模,园林幸足。-----王绩《游北山赋》
    (2)或策蹇以长愁,临川自叹;或扬鞭而半醉,绕岸闲行。——王棨《曲江池赋》
    (3)霏微墀庑之间,瑶台月晓;仿佛草茅之上,玉树花攒。——林滋《小雪赋》
    3、疏隔:上三,下不限多少。若“酒之先,必资于麹蘖。室之用,终在乎户牗”。“条而来,异绿虵之宛转。忽而往,同飞燕之轻盈”,“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等是也。
    (1)耸其身,形蜿蜿而莫犯;举其首,势矫矫而靡亢——白居易《汉高祖斩白蛇赋》(2)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李程《日五色赋》
    这些是3---6字疏隔
    (3)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李华《吊古战场文》
    这个是上三下四疏隔
    4、密隔上五已上,下六已上字。若“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咏《团扇》之见托,班姬恨起于长门。履坚冰以是阶,袁安叹惊于陋巷”等是也。
    (1)“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白居易《鸡距笔赋》
    (2)“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赵蕃《溜穿石赋》
    我们再看一个最长的:

    (3)作气者直转乎九天之上,犹檀乐而旁击;受敌者横坠乎九地之下,甘弃置而归仁-----张廷珪《弹棋赋》
    5、平隔:上下字数不限,但要字数相同
    隔者,上下或四或五字等。若“小山桂树,权奇可比。丘林桃花,颜色相似”,“进寸而退尺,常一以贯之。日往而月来,则就其深矣”等是也。
    (1)辞玉辇而割爱,固班姬之所耻;脱穳珥而思愆,亦宣姜之为美----李白药《赞道赋》
    (2)“进紫光而旁射,期游刃以剸犀;烘赤气而上冲,愿成形於斩马”——白行简《金跃求为镆铘赋》
    (3)坟陇寓居,倏焉五叶;桑榆成荫,俄将百年。----王绩《游北山赋》
    6、杂隔:上4字,下5、7、8字不限;或下4字,上亦5、7、8字不限
    杂隔者,或上四,下五、七、八;或下四,上亦五、七、八字。若“悔不可追,空劳于驷马。行而无迹,岂系于九衢”,“孤烟不散,若袭香炉峰之前。圆月斜临,似对镜卢山之上”,“得用而行,将陈力于休明之世。自强不息,必苦节于少壮之年”,“及素秋之节,信谓逢时。当明德之年,何忧淹望”,“采大汉强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维城之制,分土而王”,“虚矫者怀不材之疑,安能自持。贾勇者有攻坚之惧,岂敢争先”等是也。

    (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上4,下7
    (2)

    腾辉於鸳鹭之行,若离若合;
    委照於熊罴之旅,或友或群。——王起《庭燎赋》
    上7,下4
    (3)

    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
    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李程《日五色赋》
    上4,下7
    此六隔,皆为文之要,堪常用,但务晕澹耳。就中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三、隔句的特点:
        1、单边都有两个分句,共4个句子:隔句由两联四句组成,之所以把它归类到骈句之中,第一,是古人这样划分流传下来。第二是因为它虽然是四句,却是两两相对,也就是说由两组骈句组成、这里的两两相对,并不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骈句一样,随便凑两句就可以了。
        2、四个分句句脚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非此即彼;
        以上例句,非常清楚明白。
        3、隔句的四个分句中,(1)跟(3),(2)跟(4)相对,并且四句的意思相近或相对。它们并不是两两相对的分开体,而是四句意义相互连在一起的交互对偶。四句的基本规则是以(1)(3)句为主,(2)(4)句为辅。
        4、隔句必须有分号:隔句是在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用“;”。在这里补充一点说明,辞赋是以一个骈句为单位组成的,骈句的标点一定要标的正确,因为它是骈句句式的标志。
    这六种隔句,是写赋必备和经常要用到的,但使用时务必间开,就使用频率来讲,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除以上六大类之外,另外还有两分句以上的隔句,属于“非常式”的范畴,我们就把这类隔句统称为“非常式隔句”。
    例:
        (1)其隐也,则杂昏昏、沦浩浩,晦英姿兮自保,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
         其遇也,则散奕奕、动融融,焕美质兮其中,明道若昧兮契彼玄同。
                                     ——《披沙拣金赋》柳宗元(唐)
        (2)圭,锐也,睿作思而百志灵;
         镇,安也,安于道而万物宁。
                                         ——《镇圭赋》元稹(唐)
        (3)且夫利器久翳,铦xiān锋不全。参差冰缺,掩冉苔联。价减千金之直,文灭七星之躔chán。非夫坚石之锻乃砺乃,巧匠之藏焉修焉,又安得而昭宣?
         若乃君上初临,德声未溥。令不尽一,名不咸五。筮微子牙之兆,衮阙仲山之补。非夫忠臣之扶危持颠,英俊之左弼右辅,又安得而稽古?   
                                               ——《金受砺赋》李程(唐)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特别把上下句分段排列,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单边从三分句到九分句甚至更多分句的都有。不过,这一类的隔句使用较少,目前读过的赋中,尚只有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并序)》。文章不过592字,却5处使用了非常式隔

    421

    主题

    36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960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1-2-1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什么是骈句 我们学习诗时,要求有诗味,学习词时也要求要有词味,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辞赋,是不是也要有赋味呢,“赋”的味是怎么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6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960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1-2-1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什么是骈句
    我们学习诗时,要求有诗味,学习词时也要求要有词味,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辞赋,是不是也要有赋味呢,“赋”的味是怎么来的?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6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960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1-2-1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赋味主要来源于“骈句”与“近体诗”句不同的阅读节奏。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主要,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因为朗读或者唱都要换气并有停顿, 听者不看文字便可听清楚,而辞赋是大声诵读的文学形式。而诗跟骈句的节奏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进入辞赋学习的第一大关, 必须学会骈句的节奏划分。
    而这个节奏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是要符合句中字意的。如何把握好骈句意境的节奏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的要点。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6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960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1-2-1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赋味主要来源于“骈句”与“近体诗”句不同的阅读节奏。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主要,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因为朗读或者唱都要换气并有停顿, 听者不看文字便可听清楚,而辞赋是大声诵读的文学形式。而诗跟骈句的节奏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进入辞赋学习的第一大关, 必须学会骈句的节奏划分。
    而这个节奏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是要符合句中字意的。如何把握好骈句意境的节奏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的要点。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1

    主题

    8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兼诗台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318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构欣赏,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1

    主题

    8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兼诗台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318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构欣赏,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4 0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