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6

写诗的难与易(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2-22 22:52 编辑

写诗的难与易(1)

《五律•以诗代序》
无诗不是心,到底看胸襟。字字通风纪,声声透枕衾。
张弛须一德,藏露要同音。非以言为秉,闻弦便说琴。
——此拙文原址:huge(诗词吾爱网)2017-04-15 23:37

  一、先给写诗打个比喻
  因为搞了这么多年教育的关系,从来不敢离开实践去空谈,总坚持的是“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去尝一尝”,这是一个宝贵的方法论,不坚持这个是要误人的。
  不管各行各业有多么专业,也不管什么人把他干的事情说得多么玄而又玄,或者把他那点专业知识奉之为圭臬,都无法摆脱教育所进行的拆分与组合。教育对待一切都是有情的,也是无情的,因为通过教育才能真正认识正与误的客观事实,并找出它们的联系,从而保证尽量传人以正确的东西,也尽量避免误人。
  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配得上“教师”二字的人,总是首先要坚持个性的,坚持真理的,是不被什么主张轻易所动摇的,也就都有点与潮流格格不入的意思。正是葆有这么一点意思,才配得上为人之师,才对得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在我接触的数以百计的,从教师队伍里出来当干部的人中,或依旧干教育,或离开教育到党政做事,我就发现,凡是教得好书的,完全见不到腐败的倾向,尽管他们的工作困难重重,本质却很难变化。在我接触的数以千计的教师群体里,也是如此,凡是教得好书的,从没有听说过,谁会去占学生和家长的便宜,谁会去买官要官,宁可苦苦坚守一线,也不愿改变自己的作风。
  倒是那些教不好书的,总会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最终不得不一个个离开专业,转入行政管理,乃至升迁进入社会党政机关当领导,这些人,你懂的。
  教书与教书是不一样的,也不是教得了分数,就能做得好教师的。教书是全面育人的过程,简单地说,是从孩子看书执笔,到连做男做女都要教的,是从说话做事,行为习惯教起的。这方面做得好,才算教的好书。这方面做得好的教师,也没有一个是教不出分数来的。
  现在则由于人们的普遍浮躁,其心理也越来越极端,总会冒出来,你说这个,他就必然反着说,你不说,他也没有想法。比如,一说教孩子做人,他就说分数怎么办,你说到分数,他又没话了。可见功利心和虚伪性,到了何等程度。说直白一点,教不好书的人,教出的分数也是有问题的。
  我现在就可以断定,你家的孩子遇到的是不是一个好教师。你可以看看你孩子的握笔习惯,视力情况,朗读水平,说话态度,心理偏好,做事规律,有否急躁,是否坐得住,能否乐于助人,包括孩子天赋是否有所发展,毛病是否有所减少,等等,任何一个小情况都可以判定,你的孩子,甚至包括你本人,是否遇到的是好的教师。
  不要这么一来,就说好教师不多,或说要求太高,千百年来教师都是这么做的,尤其今天,教师是与孩子天天打交道的人,与孩子处的时间比家长要长得多。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绝对不能小视的。谁推卸这方面责任,都是幼稚的。
  然后,再想一想,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教师的判断标准变了呢?连教师自己也找不到北了?教师交给社会的是什么素质的人?社会又怎么要求教师的?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写诗焉不同理?诗写得好,必然做得好人,做得好人,反过来写诗,也必然重视诗的内在和品质。这证明了什么?
  什么人都写诗,与什么人都做教师,这个理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我在教师行内,不怕揭其中之丑,我也写诗,更不怕揭其中之丑。
  当教师之难易,不在社会风气,实际上也不在手里的那点知识,有知识又怎样?误人的依然误人。写诗之难易,不在随波逐流,也不在门道多少,惑人的依然惑人。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做事的关键在哪里?
  是做人!做人是做一切事情的根。不讲究这个根,所以就有相当多的人不配做教师,自然也就有相当多的人不配写诗,或写不好诗,或干脆说,写的就不是诗。
  我眼巴巴地看着有些教师,一辈子也当不好教师,固然无能为力,却拦不住我思考。如果没人反对我这样的想法,我对有些人写诗的认识,也自然就有几分道理了。
  二、写诗之难,难于上青天
  写诗没有根,如同空中造屋,能不难吗?
  人人都知道青天是怎么回事,因为你看到过,就不能否认你的认识,至于对错,是另外一回事。你完全还可以把它画下来,这都无妨。但是,要写诗,就得问一问自己怎么能把它写出来。
  写诗终归不像照相画画那样,有时就图个记录,收藏起来给自己看,没见过哪个人是这样写诗的。如果真是这样,一切就无须说道了。倒是,写诗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诗,贴出来给人公开看。这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受众的问题了,跟一个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社会,没什么两样。
  所以,你要写青天,你自己首先要有对青天的向往。前提是,你不能诅咒它,因为受众不干,也就等于直接否定了你的诗。
  其次,你有对青天的向往,实际生活中做不到不要紧,你可以加以反思和反省,就是不能把自己写得跟青天似的,因为这是扭曲的。
  尽管你看到的青天和别人看到的一样美,但这个美却不一定属于你的,因为你可能不配。要想配得,就必须反思和反省,你只有这个权利,否则便是惑人了,和我说的那些教不好书的教师,其行为是一样的不可理喻。
这样说来,写诗是不是难于上青天?
  近日,就拙文《写诗、人性与品格》,有诗友跟我有过这样的交流,如下。
  诗友淡若茗茶说:“出于喜好,用以言志,寄以哲思,聊以抒怀,吾自写之,汝自评之,何必是非曲直?何有是非曲直?何以叫诗?何以叫会诗?诗乃何物?-----心境罢了。”
  诗友说的,应该是有代表性的,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认为?但理性告诉我,这是有漏洞的。于是做如此回复:
“朋友诗之一观也,自是无妨,人有其思,必有其语,君子直言,何以言患?唯非君子者,以诗惑人,则不得不辨。几句古风,---”
  拙诗曰(第226首):
  诗文非弃物,食粮予世餐。居心偏或正,岂不问腥酸。
  我这样回复,是不是有理?实际上,我的观点还是“诗如其人”。那么,读者对诗如其人地写诗,有没有欣赏要求?显然,但凡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是不甘心否定的。
  不过,由于舶来的东西大量涌入,日积月累总会给国人带来些改变。比如,各种思潮的此起彼伏,就造成了一个时期以来,国人处世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动摇。但是,何曾见过中国人根性的改变?
  又比如,见过谁会把他接受的所谓“新思想”、“新观念”、“新潮流”,轻易地灌输给自己的儿女?
诗友格那丁也提供了一组材料,很详实,是这样的:
  “《四库总目提要》论严嵩成就,在流辈中乃独为迥出。
  石期驿逢李明府(严嵩)
  清苦东安令,心期得共论。官看铜绶贵,贫惜布袍温。
  野树依峦嶂,春江对驿门。天涯一携手,风雨送离尊。
  杨慎曰:澹泊。
  江馆闻雨(严嵩)
  江迥风连屋,庭喧雨到床。寒声杂松竹,远势动潇湘。
  幕燕翻应湿,林花落尽香。问奇那有酒,春棹易相将。
  杨慎曰:有风有韵。
  夏日江亭赠客(严嵩)
  江喧过雨时,绿树摇南飔。归客乘流下,扁舟向我辞。
  台临春望迥,山绕旅行迟。无限蘼芜草,因君寄所思。
  孙伟曰:风韵逼古调。
  江行寄朝望(严嵩)
  挂席爱沧茫,江天足晚凉。望移城塔远,歌入浦云长。
  起鹤横烟屿,飞鸥趁野航。劳君致美酒,篷里自衔觞。
  杨慎曰:昔人谓好诗如弹丸,此八句近之传世,何必在多?
  徐侍读别后寄赠(严嵩)
  行辀望已远,悠悠那复亲。微霜映郊树,斜日暗京尘。
  身病嗟行役,情真念吐申。惟应梅驿使,频寄薜园春。
  杨慎曰:澹而工。
  花药寺(严嵩)
  昨暮雁峰宴,今晨花药来。似携馀兴往,更待好怀开。
  楼阁盘幽嶂,香烟上古台。楚地多奇胜,吾惭作赋才。
  杨慎曰:善用杜如已出。”
  对这样一组材料,怎么判定?如何辨析古人对严嵩诗的看法?我这样回复:
  “欢迎诗友,独开奇思。诗友提供的材料搁在这里太有价值了,可做话题比较,补此文未论之不足,感谢!
  就诗论诗,诗毕竟是有关审美的,美有其相对客观的一面,不会因好人与坏人而有区别,故不能因人废言,也不能因人废诗。但就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观和审美规律来看,则是诗人合一,不可否定这个,否定这个就是叵测的,因为与社会人性发生了矛盾。诗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切文化的普遍属性和功能,因此便不可就诗论诗,就诗论诗就等于偷换概念,掉进了所谓纯文化的坑里。这正是很多问题和现象的症结。
  然而,不讲诗,则诗之学术亡矣,不讲人,则诗之文化死矣,故诗友所引个言,皆个言而已,非千古有识之论,事实如此,亦非千古之方向,事实仍是如此。不提诗,严氏无臭,提诗,则依然臭,所以写诗的人,还是要有点自己的认识的。
  朋友这部分材料,允我适当时候用一下,也省了我笨手拙力,再谢!又,这种学术精神让我感动,顿起敬佩!来几句,以道兴怀,---”
  拙诗如下(第210首):
  千古问风流,离骚出上游。前承风雅颂,后继岂曹刘。
  李杜开新面,苏辛续后头。严奸犹可道,万世贼和偷。
  从以上是我对两位诗友的回复,不难发现我的观点和立场是鲜明的。
  中国文化的传承,决定了中华民族总的关于美的欣赏观念,这个观念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转移的。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是大文化民族,所以文化又是开放和包容的。严嵩写诗现象可以存在,却不是可以这样写诗的借口和理由,故不足以传世,也不足以被整个民族,像对待李杜苏辛那样所欣赏。
  到这里更可见,写诗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写诗之易,易如探囊取物
  其实,我在前些日拙文《写诗的十二个问题:从“辛苦多时才半诗”说起》中,已经举过例子,并实事求是地表明过我的看法。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当时,以此诗和杜甫等人的诗,对比着说:“连这样一首小诗和这样不堪的生活,古人都能毫不掩饰地实事求是地说出来,并能发现自我心底里深刻的人性颤音,今人怎么反倒退步了呢?”
  如此一来,写诗之易,焉不是易如探囊取物?
  为什么易如探囊取物?诗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写的,就是不能没有根。这个根,前面说是“做人”二字,此处便是“觉悟”二字。觉悟难道不是做人吗?
  觉悟,当然是做人,而且应该贯穿做人的整个过程。因为不管怎样,带着觉悟写诗,才能给受众以启迪,毕竟启迪本身就是美的。如果严嵩也有大量的觉悟之作,相信也会给他上面那些作品带来改观。
  比如,读者从这些美的觉悟中,可能发现一个人的另一个自我,于是就可能对这一个自我产生好感,他的诗不就立住了吗?
  李煜《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首词,除了我喜欢,相信好多人也喜欢。但是想一想,如果后主只是以上一首的面目出现,他还能称得上“千古词帝”吗?恐怕早淹在漫漫中国诗词史的长河里了。
  正因为后主有了丧国以后的觉悟与悲鸣,人们才会重新领悟他内心的美,也就对他做后主时的词,给予了充分关注,才有了它的价值,否则只凭一个皇帝的风流韵事,人们就称他为“千古词帝”,并给予认可,也太小看咱们这个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水准了吧。
  这还不够说明,写诗之易,易如探囊取物吗?
  写诗,也的确是易如探囊取物之事。诗无非是发自于一颗人们认可的心灵,并用这颗心灵去拨动更多人的心灵的一种语言修养,所以也就不过是给语言找个根的问题。
  有了这个根,一个人怎么写诗都是不为过的,说什么都是不成问题的,也就什么都可以入诗。
  例如,我在与廖清茗诗友互动时,就写过这样的诗,谁会非议?
  《七绝·谐趣》(第119首):
  一处鸳鸯两处歌,有人欢喜有人磨。娇娘出浴三时了,鼾起绣床还这多。
  再吟一首,看看我要说什么:
  不要人能见,但要人人能看,曲线最关情,引领风骚无限。
  美能撩人幻,女子痴如饭。哪个肉中心,不是个、春生卵。
  这是一首《伤春怨》词牌,此处以什么为题材,似乎并不费解。
  从其中的视角,便可看出,我这样写诗丝毫不具有诡异之因,更不具有心理晦暗之处,无外乎是在歌颂一种生活的美好现象。
  换个角度说,这样的写诗,不论即兴,还是苦吟,又如何?不过是写一首诗的具体过程,时间长短的问题,或者写诗的经验和习惯的问题,这和诗的品质有什么矛盾吗?根本没有。
  可见,写诗之易,易如探囊取物。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有开放包容的一面,其实还有其根性里追求完美的一面,中国人为什么始从坚信“大浪淘沙”,就是这一面的真实反映。例如,人们在读到一首好诗的时候,总要刨根问底地去探寻其作者的情况,以期借此发现更多美好的秘密,甚至秘诀。
  如果一首诗经不住这样的探寻,它还会有根吗?人们除了失望,还会喜欢吗?或者说,除了像严嵩那样因为臭名昭著,而使其诗留下一点历史学术意义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吗?
  还可这样问一问,一个人既不想让自己的诗有根,又不想做个严嵩那样臭名昭著的人,写诗在给自己看之外,还有多余的价值吗?仅凭经不起考验这一点,想有价值也是徒劳的。
  写诗,无非需要一个根!嗟哉,写诗之易,易如探囊取物!

59

主题

914

回帖

5649

积分

论坛贵宾

两岸诗词论坛创版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5649
发表于 2021-2-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兄对诗词理论颇有研究,此帖飘红并置顶一周,供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楼月满时 发表于 2021-2-22 22:43
远山兄对诗词理论颇有研究,此帖飘红并置顶一周,供大家学习!

承蒙首席认为对这里有益,我就有信心助益一下这里的氛围,就不怕没有好的作用,谢谢首席,同时向二位一道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914

回帖

5649

积分

论坛贵宾

两岸诗词论坛创版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5649
发表于 2021-2-2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人别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甲之年,有助于人,快惬,不得不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9

主题

4718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5058
发表于 2021-2-26 2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远山绿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19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