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声律,是律诗的充要条件;对仗,是律诗的附加条件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16 11:55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处)今(何适),(天台)访( ...

【“不对之对”,“此不对处偏对也”】

哪里有不对之对的说法

点评

见【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卷一.43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山月情 于 2016-5-17 10:4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6 23:23
【“不对之对”,“此不对处偏对也”】

哪里有不对之对的说法

见【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卷一.43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是否就是如下文字: (四)、对仗: 对仗就是诗词曲中的对偶。关于该术语来历已无可考。 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具体要求是对偶句即对仗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1:45
可点击画面放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17 10:46
见【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卷一.43页:

可点击画面放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17 10:46
见【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卷一.43页:

是否就是如下文字:

(四)、对仗:

对仗就是诗词曲中的对偶。关于该术语来历已无可考。
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具体要求是对偶句即对仗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或相反,词意相关或相对,平仄相对,一一对称。对仗的真正渊
源在于古代诗文中的对句,如最早的古书《易经》,其《系辞》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老子》、《诗经》都有这种例子。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随着四六体骈文和五、七言律诗的出现对仗才逐步规范起来,形成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对联及其它艺术。
一般来说,对仗的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可重复。

以上规则是律诗和词中的对句所必须遵循的。(有的词中的对仗可以同字相对,也可以同声相对,以后另论)。
对仗中要注意“合掌”,即对句与出句的意思完全一样,对句与出句完全同义,历来是作诗之大忌。

古人为了论诗方便,把律诗分四联:

第一、二句,称作首联(古称《破题法》,有《起句法》共十五法)。

第三、四句,称作颔联(古称《颔联法》。

第五、六句,称作颈联(古称《颈联法》)。

第七。八句,称作尾联(古称《缴结法》,有《结句法》十七则)。

对仗种类繁多,比较复杂。现就主要的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其他较少见的少时提示一下,知道就可以了,有兴趣再详谈。

律诗中三种特殊的对仗形式:

1)、数目对:如“三山”、“一水”、“三峡”、“五溪”前边的字都是数字,因而构成数目对。如“三山败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2)、颜色对:如“青天”、“白鹭”、“红雨”、“青山”前面的字都是颜色,因而构成颜色对。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3)、方位对:如“北极”、“西山”、“西望”、“东来”如“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这三类词很少与别的词相对,在律诗中非常多见。
另外,一般在对仗中,要求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等等。在很多情况下,不及物动词也可以与形容词相对,连绵字与连绵字相对。而且词性须一致。单说
名词对名词,也很复杂,要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等等。从名词细目上分,还可以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体形、文化,武器、技艺、珍宝等等。

工对:词性、词类、句型等分别整齐相对的。

宽对:比工对要求宽一些,两句在大的方向相对,其中有的字、词不甚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塞”为地理,“天”为天文。

借对:(又称假对):如杜甫《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是平常的意思,但也是数词,古时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借字对:(古称借韵对)如刘长卿《重别薛六》诗中“寄身切喜沧海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借“沧”为“苍”与上句“白”字相对。眼昏常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鱼”(盂),爵(酒具)。再如:“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下”(夏)。等等。

当句对:(古称“句中对”、“巧变对”)在诗词中有的在一句中自成对仗,如杜甫《白帝》诗中“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归马”对“戎马”,“百家”对“千家”。又如:“今空无古迹,宋复有唐文。”;“白头清鬓有存没,落日断霞无古今”等。

隔句对:(亦称扇面对),在诗词中不是相连的两句对仗,而是第三句对第一句,第四句对第二句这样的隔句相对。诗中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亦,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我来思”对“昔我往亦”,“雨雪霏霏”对“杨柳依依”。词中的例子就更多了,《沁园春》上片的第4.5.6.7句和下片的第3.4.5.6句,均要求作扇面对。毛主席《雪》中的:“大河上下”对“长城内外”“顿失滔滔”对“惟余莽莽”;“唐宗宋祖”对“秦皇汉武”,“稍逊风骚”对“略输文采”。对此,“词的句式”和曲的对仗中也将论及。

错综对:(又叫“犄角对”“交股对”,旧时两对有别)。对仗时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如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裙施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以“巫山一段”对“六幅湘江”。就是交错相对。又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对“少”;“密”对“疏”。

流水对:(又叫“串对”)是指上下两句意思相贯穿,各自的顺序不能颠倒,下句是上句意思的延伸,似水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又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中“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烘托出空灵的境界和文雅的氛围,亦属工对。

就句对:“白首丹心依紫禁,一麾五部净三边”。“一、五、三”对“白、丹、紫”。

不对之对:“自有生民来,未如今日盛”。对意不对字。

不对处对:“舳舻争利色,来往接风潮”。此不对而偏对也。

连珠对:“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奇健对:“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

律诗不拘对:“或起句用对,而中二联全不对着;或颔联不对,颈联不对,或八句全不用对者;或首尾似对,中二联不对者;只要不失粘皆名律诗也,一失粘,则为拗体非律诗也。

其他还有:实字对、虚字对、人物对、鸟兽对、花木对、数目对、巧变对(类似于句中对和流水对)、情景对、怀古对等。

起句法:实叙、状景、问答、颂美、反题故事、吊古、伤今、怀愁等十五法。

结句法:劝诫、祝颂、自感、自爱、含情不尽相思、寓意、等十七法。

另对句中有眼用实字、眼用虚字、眼用响字、用拗字、拗句换字、子母句等十余种句法。

点评

不错,正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1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7 11:45
是否就是如下文字:

(四)、对仗:

不错,正是。

点评

不过,一下说法倒是符合近体诗实况的: 律诗不拘对:“或起句用对,而中二联全不对着;或颔联不对,颈联不对,或八句全不用对者;或首尾似对,中二联不对者。 这种说法,不符近体诗实况。【粘】是【换头律】,【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7:21
不对之对:“自有生民来,未如今日盛”。对意不对字。 不对处对:“舳舻争利色,来往接风潮”。此不对而偏对也。 ================================== 这两个例子,都是对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7:16
这不就是王力错误的说法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就是王力错误的说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之对:“自有生民来,未如今日盛”。对意不对字。
不对处对:“舳舻争利色,来往接风潮”。此不对而偏对也。
==================================
这两个例子,都是对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一下说法倒是符合近体诗实况的:
律诗不拘对:“或起句用对,而中二联全不对着;或颔联不对,颈联不对,或八句全不用对者;或首尾似对,中二联不对者。

这种说法,不符近体诗实况。【粘】是【换头律】,【不粘】是【折腰体】。
只要不失粘皆名律诗也,一失粘,则为拗体非律诗也。

点评

没听说过所谓的“换头律”,近代的、现代的诗词体工具书里没有提及。百度里只有“换头术”。关于“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8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山月情 于 2016-5-18 12:3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7 17:21
不过,一下说法倒是符合近体诗实况的:
律诗不拘对:“或起句用对,而中二联全不对着;或颔联不对,颈联 ...

没听说过所谓的“换头律”,近代的、现代的诗词体工具书里没有提及。百度里只有“换头术”。关于“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腰折断一般,故由此名。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也举了些例子,如: 唐 王维(假如首句是平起平收式),其格律应当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三句失粘,是由于第三句不是律句,那么这首诗就不是律绝而是古风。可见所谓的”折腰体“不是指律诗。可能是自成一体。由于失传,不知其由来。与律绝无关(有许多例子,基本大同小异异)。不累述。
所以,我们既要学律诗,认真学,不要受一些杂学俗论所干扰。个见。

点评

没听说过所谓的“换头律”,近代的、现代的诗词体工具书里没有提及。百度里只有“换头术”。关于“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8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8 16:56 编辑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18 12:36
没听说过所谓的“换头律”,近代的、现代的诗词体工具书里没有提及。百度里只有“换头术”。关于“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腰折断一般,故由此名。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也举了些例子,如: 唐 王维(假如首句是平起平收式),其格律应当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三句失粘,是由于第三句不是律句,那么这首诗就不是律绝而是古风。可见所谓的”折腰体“不是指律诗。可能是自成一体。由于失传,不知其由来。与律绝无关(有许多例子,基本大同小异异)。不累述。
所以,我们既要学律诗,认真学,不要受一些杂学俗论所干扰。个见。

换头律诗,也即换头体。折腰体,也即不换头或不安全换头的律诗。

唐朝科举试律诗,既考【换头体】,也考【折腰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於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注: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这是完全不用对仗的律诗,但也有人以为这是以律句写古体诗。),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摘自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

点评

首尾联对不对仗不是特殊情况,也没有什么技巧。同颔、颈一样。总之,不管如何对,或全不对,只要合律,不失粘都叫律诗。从格律上来看,确实分律诗和古诗;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而古绝早在律诗出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9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8 17:31
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 ...

首尾联对不对仗不是特殊情况,也没有什么技巧。同颔、颈一样。总之,不管如何对,或全不对,只要合律,不失粘都叫律诗。从格律上来看,确实分律诗和古诗;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而古绝早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古绝也是古体诗的一种,不受格律限制,可用平韵或用仄韵,也不讲究粘、对。如果按律诗不拘对的原则,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当属于律诗。供参考。

点评

首尾联对不对仗不是特殊情况,也没有什么技巧。同颔、颈一样。总之,不管如何对,或全不对,只要合律,不失粘都叫律诗。从格律上来看,确实分律诗和古诗;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而古绝早在律诗出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9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9 16:24 编辑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19 15:16
首尾联对不对仗不是特殊情况,也没有什么技巧。同颔、颈一样。总之,不管如何对,或全不对,只要合律,不失粘都叫律诗。从格律上来看,确实分律诗和古诗;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而古绝早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古绝也是古体诗的一种,不受格律限制,可用平韵或用仄韵,也不讲究粘、对。如果按律诗不拘对的原则,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当属于律诗。供参考。
律诗与是否对仗无关,这种观点无疑是对的。
但是,律诗分为粘 与不粘两种。粘的换头体,不粘的脚折腰体。从唐朝科举试帖诗可以见证。

点评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力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诗人也并非按律写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2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9 16:21
律诗与是否对仗无关,这种观点无疑是对的。
但是,律诗分为粘 与不粘两种。粘的换头体,不粘的脚折腰体。从 ...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力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诗人也并非按律写诗,因此,平仄不合、对仗不工等情况大量存在。如崔颢的《黄鹤楼》等。李白、杜甫、苏轼都有古风格调的律诗,失对、失粘。因而有人将这种体称为拗体,因不属正规律诗,模仿这种诗体的也很少少。不粘就是古风体诗,无可争论。根本就不存在”换头“一说。
从格律上说,可以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一般称古诗和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所谓今体诗不是“今天的诗体”,而是唐代就有的一种分法和说法。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而对他们所写的诗称作古体诗。古体诗是按照古代的诗体而写的,古代的诗没有一定的规范,因而不可能受近体诗格律束缚。

点评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力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20 15:20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 ...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力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的,因为书中引用了王力还未出版的《汉语诗律学》。

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诗人也并非按律写诗,因此,平仄不合、对仗不工等情况大量存在。如崔颢的《黄鹤楼》等。李白、杜甫、苏轼都有古风格调的律诗,失对、失粘。因而有人将这种体称为拗体,因不属正规律诗,模仿这种诗体的也很少少。不粘就是古风体诗,无可争论。根本就不存在”换头“一说。

三羊回复:声律的定型,应该不会晚于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唐朝律诗的科考,分为【粘】与【不粘】两种。

从格律上说,可以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一般称古诗和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所谓今体诗不是“今天的诗体”,而是唐代就有的一种分法和说法。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而对他们所写的诗称作古体诗。古体诗是按照古代的诗体而写的,古代的诗没有一定的规范,因而不可能受近体诗格律束缚。

三羊回复:唐朝以前,有【永明体】律诗。


点评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的,因为书中引用了王力还未出版的《汉语诗律学》。 【诗法入门】是一本关于格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书,印制发行年份不明,但起码是民国前期甚至更早。相信这样的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2 1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2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0 17:33
我所提供的影像资料是41年前后的版本(民国时期):明确指出“失粘就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现代诗词名家王 ...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的,因为书中引用了王力还未出版的《汉语诗律学》。
【诗法入门】是一本关于格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书,印制发行年份不明,但起码是民国前期甚至更早。相信这样的书在流行图书馆已经不见多了。鉴于台山同学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对格律诗的兴趣,我把一直保存下来的这本书上传同学网,以供格律诗爱好者作为参考。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有:
  • 古代猛人有关格律诗的诗论。
  • 格律诗的平仄格律。
  • 作诗的要领
  • 诗体提点:风、雅、颂、赋、比、兴,以及起、承、转、合。
  • 各种格律诗形式、风格的例子和解释。
  • 大量格律诗并附简要说明。
  • 以上是另一位持有此书的台山同学网总版主远游客介绍此书的文章。
要知道没有古人的诗词资料,王力他也写不出《汉语诗律学》。

三羊回复:声律的定型,应该不会晚于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唐朝律诗的科考,分为【粘】与【不粘】两种。

定型初期,可【粘】(律诗体:近体诗)可【不粘】(古律古绝)很正常。不要混淆了。搞不清楚就要出笑话。

三羊回复:唐朝以前,有【永明体】律诗。

永明体介乎古风体和近体诗之间,也就是永明体不是近体诗,也就是说近体诗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形成的。说明永明体不是律诗。它属于古律、古绝。永明体为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武后时期的重要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即把四声归纳为平仄两种。还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过渡。从而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也就是律诗。在律诗定型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宋,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律诗最初被称为“沈宋体”。律诗的定型对诗歌发展意义非凡,它推动唐诗走向高潮。

点评

【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这本书是民国1941年的书,网上有pdf版,txt文字版的非原文,已混杂了王力的论述,三羊摘的那段不是这本书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2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2 1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22 13:44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的,因为书中引用了王力还未出版的《汉语诗律学》。
【诗法入门 ...

【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这本书是民国1941年的书,网上有pdf版,txt文字版的非原文,已混杂了王力的论述,三羊摘的那段不是这本书里的。

点评

我们手里的【艺子六氏辑】是老板的,已朽损发黄。又不是穿越时空,哪来的王力的论述?你不觉得可笑吗?格律和古风完全是两回事,这是学诗词基本常识。下面是原版首页,真假自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15:02
这回说法,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2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2 14:21
【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这本书是民国1941年的书,网上有pdf版,txt文字版的非原文,已混杂了王力的 ...

这回说法,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3万

回帖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福建诗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065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的对仗可没今天不是古人的古人划得这么严格,在有实词和虚词两大阵营。

点评

感觉是这样,今天的对仗概念有西化,白话文特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0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加成 发表于 2016-5-23 00:19
古时的对仗可没今天不是古人的古人划得这么严格,在有实词和虚词两大阵营。 ...

感觉是这样,今天的对仗概念有西化,白话文特点。

点评

不知北山杜撰的何为【对仗概念有西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3 06:29
感觉是这样,今天的对仗概念有西化,白话文特点。

不知北山杜撰的何为【对仗概念有西化】?

点评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 这种对仗概念古人并没有,语法的概念也是西方泊来品,古汉语并无语法一说,按这种对仗作出的律诗,只能是欧化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0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3 08:26
不知北山杜撰的何为【对仗概念有西化】?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
这种对仗概念古人并没有,语法的概念也是西方泊来品,古汉语并无语法一说,按这种对仗作出的律诗,只能是欧化律诗。

点评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是久负盛誉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它已经哺育了和仍然在哺育着成千上万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多年来,虽然有不少新的、各具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问世,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地位,仍然无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43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 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但事实上是这样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42
没有语法术语,并不等于没有语法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3 08:37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

没有语法术语,并不等于没有语法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3 08:37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
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但事实上是这样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3 08:37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是久负盛誉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它已经哺育了和仍然在哺育着成千上万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多年来,虽然有不少新的、各具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问世,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地位,仍然无法被其他古代汉语教材取代。

======================================

《古代汉语》1963年10月第一版/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备注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選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選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並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再分为文選组和常用词通论组。

文選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

  具体分工如下:

  文選部分执笔人:
萧  璋(北京师範大学)
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範大学)
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  力(北京大学)
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
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徹(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選、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文選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並且随着文選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並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徹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
丁声树、
朱文叔、
吕叔湘、
洪  诚、
殷孟伦、
陆宗达、
张清常、
冯  至、
魏建功

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开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最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

    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开始进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選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入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開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開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最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王力  1962年7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591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876
发表于 2016-5-2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2 14:21
【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这本书是民国1941年的书,网上有pdf版,txt文字版的非原文,已混杂了王力的 ...

我们手里的【艺子六氏辑】是老板的,已朽损发黄。又不是穿越时空,哪来的王力的论述?你不觉得可笑吗?格律和古风完全是两回事,这是学诗词基本常识。下面是原版首页,真假自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这本书是真的没错,但三羊65楼转的文字应不是该书中的,因三羊转这段文字是现代白话,而《诗法入门》则是民国半文半白的,这书前两天在百度搜到pdf版,这两半又搜不出来了,不过我剪切了关于平仄格式一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16:24
《亚父碎玉斗》裴次元【贞元(785-805)中,第进士】 雄谋【平】竟不决【入】,宝玉【入】终不爱【去】。 倏尔【上】霜刃挥【平】,飒然【平】春冰碎【去】。 飞光【平】动旗帜【去】,散响【上】惊环珮【去】。 霜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23 15:02
我们手里的【艺子六氏辑】是老板的,已朽损发黄。又不是穿越时空,哪来的王力的论述?你不觉得可笑吗?格 ...

《亚父碎玉斗》裴次元【贞元(785-805)中,第进士】
雄谋【平】竟不决【入】,宝玉【入】终不爱【去】。
倏尔【上】霜刃挥【平】,飒然【平】春冰碎【去】。
飞光【平】动旗帜【去】,散响【上】惊环珮【去】。
霜洒【上】绣障前【平】,星流【平】锦筵内【去】。
图王【平】业已失【入】,为虏【上】言空悔【去】。
独有【上】青史中【平】,英风【平】观千载【去】。===========================

平平仄仄入?仄入平仄去?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去?
平平仄平去?仄上平平去?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仄入?平上平平去?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

【倏尔霜刃挥,飒然春冰碎。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去】
【霜洒绣障前,星流锦筵内。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去】
【独有青史中,英风观千载。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


183
《亚父碎玉斗》何儒亮 【省试帖】
嬴女【去】昔解网【上】,楚王【平】有遗躅【入】。
破关【平】既定秦【平】,碎首【上】闻献玉【入】。
贞姿【平】应刃散【上】,清响【上】因风续【入】。
匪徇【去】切泥功【平】,将明【平】怀璧辱【入】。
莫量【平】汉祖德【去】,空受【去】项君勖【入】。
事去【去】见前心【平】,千秋【平】渭水绿【入】。

平去仄仄上?仄平仄平入?仄平仄仄平?仄上平仄入?
平平平仄上?平上平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去?平去仄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入。



【【【【【同一个试题,可折腰,可换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1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月情 发表于 2016-5-23 15:02
我们手里的【艺子六氏辑】是老板的,已朽损发黄。又不是穿越时空,哪来的王力的论述?你不觉得可笑吗?格 ...

这本书是真的没错,但三羊65楼转的文字应不是该书中的,因三羊转这段文字是现代白话,而《诗法入门》则是民国半文半白的,这书前两天在百度搜到pdf版,这两半又搜不出来了,不过我剪切了关于平仄格式一段。

点评

北山说的对,当时南山月情传书影未果,三羊百度到文字稿,南山月情认可就是原文。所以,三羊才有伪作之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1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23 16:24
这本书是真的没错,但三羊65楼转的文字应不是该书中的,因三羊转这段文字是现代白话,而《诗法入门》则是 ...

北山说的对,当时南山月情传书影未果,三羊百度到文字稿,南山月情认可就是原文。所以,三羊才有伪作之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4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生动,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0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