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4|回复: 51

推荐凝樱子大师赋学三十六问

[复制链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7-8-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凝樱子大师赋学三十六问

   以下是凝樱子老师的“赋学三十五问”(推者加了一问),这些问答涵盖面广,老师的回答也言简意赅,对初入辞赋门中的朋友,有极大帮助。这些问答,已收录于第一版的《赋学微义》之中。
    为更好地普及赋学基础,今特地转帖于此并置顶一段时间,同时希望学友们、赋友们提出新的问题来,我们将请凝樱子老师亲自解答,并将有价值的提问与回答一并收录入老师即将出版的《赋学微义·修订版》中。最终,我们希望此问答帖成为《赋学微义》的学术问答管道,以后可能不仅仅是三十五问,或许是赋学五十问、八十问。
    也请赋友们若有新问题提出时,请尽量与赋学相关。若与赋学无关的问题,请少提或不提。
                           
   赋学三十五问
1. 赋有哪些体式?
    答:主要分为骚赋、汉大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亦有将骚赋与汉大赋并为一类而称古赋者。
2. 各种赋体有哪些区别?
    答:骚赋的主要特点是擅用“兮”字调,通常带有较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较合适抒情类。
    汉大赋的特点是铺陈宏大,字词精雕细琢。章法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展开较为常见。另篇幅较长,通常在两千字以上。汉大赋较适合叙述,叙述是为表达明显的颂扬内容,亦有一定的隐喻针砭诉求。
    骈赋主要以骈句成篇,讲究诵读声律效果。它具有文字表述与文字骈对美感,较适合抒情与叙述。通常篇幅中等,擅用典故,在赋类中应用较广。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骈赋比较,其显著特点是限韵,篇幅短小,通常四百余字左右。律赋用词精切,以说理分析为主。常以小切大,立论严正。
    文赋类较为灵活,骈散不拘。记叙与抒情或感慨兼顾,属赋中杂类。
    以上皆属韵文类,其中散赋与文赋韵散句可相间,较自由灵活。概括而言,若作、读骚赋,宜在心有感悟,怆恤天下时为之;若作、读汉赋,宜在锦绣江山之中,心高志阔时为之;而若作、读骈赋,则宜悲时亦宜喜时,或见或闻皆可赋之;若作、读律赋,则应端正衣冠,正襟危坐;而若作、读文体赋,则诸般皆宜。
3. 我们为什么要去复兴赋学?
    答:赋学虽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但涉及面甚广,它包涵了历史典故、小学音韵、儒道佛家思想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是我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复兴赋学,从某个角度来说,亦是在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 目前我们的赋可以写些什么主题内容?
    答:赋属韵文,其涵盖内容较非韵文相对狭窄。但因为押韵与讲究声律的缘故,诵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特点非常明显。故用在景观或城市文化宣传较为相宜,另赋以个人情感或花草虫木以及载道论理等等亦皆宜。有不甚相宜者,应是太过激愤或过于哀断的题材。此类题目,较适合檄文、祭文或记文类。
5. 如何写出既不古奥又很典雅的赋来?
    答:古奥的看法需因人而异,如学识通达者,天下应无古奥之文;而学养浅薄者,既便白话,亦可能不甚了然。理论上虽是如此,但就当代人的古典文学修养来衡量,大抵应定位为高三学子能够通读即不为古奥。古奥的来源有生僻字与偏僻典事。大量使用生僻字易使人不能通读,更谈不上理解。当然,辞赋之类的文体,若要做到人人通读通解恐怕不太现实。若想要小学初中尚未结业者去理解辞赋,无疑是强人所难。人人都能理解的,那是顺口溜、莲花落。但若普通的高三学子亦有大量不认识的文字时,此篇赋文的作者则应可反思了。而典雅的定位是指在清爽不聱牙的前提下,文辞优美者。要做到典雅而不古奥,宜选常用字作优美句。在选择典故时,不宜太偏生。
6. 如何才能解决赋的读者不多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也能读懂赋?
    答:古人条件不足,不是人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但古时读书人,但凡私塾几年,少有不能懂赋者。至于作赋如何,则与天赋相关。而当今的教育早已普及,几乎可说人人皆是读书人。但就读书人而言,今天能够理解辞赋或喜爱辞赋的反而不多。其原因在教育取向上,西风盛行的时代,传统文化崛起之路尚很漫长。让普通老百姓爱好辞赋,理解辞赋应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路程。
作为一个辞赋文学的传播者,不应操之过急,不应为尽快达成“人人懂赋”这一目的去改变辞赋的根本,更不能将辞赋变为人人能懂的顺口溜。若如此去做,无疑是短视的。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而不是去迁就人们的习惯或屈服于一时的利益。所以说,努力去提高人们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水平,才是根本之路。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传统文化的兴盛期亦将随之到来。一个落后与贫穷的民族,谈不上以本土文化为傲,而引本土文化而骄傲者,必是昌盛之邦。我国家已离此不远,我们当前要做的即是默默耕耘,为即将到来的传统文化复兴打好基础。任何时代,都需要一大批坚守传统的人,当前犹如此。
7. 写赋需要有哪些方面的基础?
    答:作赋需要较全面的古代文学修养。从儒家到佛道思想,从经史子集到具体的小学知识,从天文地理到杂学等等皆需有所涉猎。若说先期入门,以具备文言文与诗词对联功底者较易上手。
8. 如何才能让赋句之间逻辑通顺?
    答:赋句之间逻辑关系主要靠“提引”类词汇连接,当然,这需以本身逻辑关系无问题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引”类词汇能使其更加通顺。
9. 散句是不是只能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
     答:不是。就骈赋或律赋而言,其中的散句固然使用于首尾者居多,但不能说必须如此。散句常有过渡或点睛之效,使用于段落中间时,常能起到舒缓骈句的作用。若骈句是大鱼大肉,散句则算是清香的小菜。如元稹的律赋作品《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其中有句如——帝用愀然曰:“予何力?泽未周于四海,云胡为而五色。来尔群后,举尔众职。因五行以修五事,由五常以厚五德。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以除五贼。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辇路,就我陶匏。虽有光华之万状,不若丰穰于四郊。”此即以散言领之,后以古偶之句相接送,与前后段的工整骈句相映成趣,如此手法,亦是非老练而不能达。
10. 赋文结尾是不是多用散句?
    答:无定数,不过通常用散句收尾能较好地护题点题。即便是律赋,亦常见用散句收结。至于收结之散句,亦在可韵或不韵之间,律赋散结多见入韵者。
11. 赋文中的隔句是否必须走马蹄?
    答:隔句当然以遵循马蹄律为好,尤其是初涉赋文者,相严要求总比从宽开脱有益。
12. 赋文是否一定不能犯“八病”?
    答:不是。“八病”规定过细,但其声律应用原理是正确的。就实际来看,宜取其原理。“八病”在流传中各家对其细节理解亦有差异,尤其是“蜂腰”、“鹤膝”两病,争议颇多。“八病”涵盖“声韵调”三大部分,就辞赋而言,最宜取其“韵”与“调”的部分。大抵做到“同韵不相冲”,“同调莫相会”即可。实际应用中,作品完成后应多读,一旦稍有拗口者,即可用八病原理检测之。
13. 什么情况下赋文的开篇分别适合实写、虚写、破题之法?
    答:通常来说,中短篇幅较合适破题开笔。实写、虚写两法宜用在中长篇幅。不过在一个熟练作者的笔下,任何方法皆可自由调度变化。若是常常作赋之人,需多求变化为好,否则作品千篇一律的开篇,毕竟显得过于呆板。凡文章而言,皆当以灵活为法度。
14. 行文中的“发”与“送”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发送”与“提引”又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答:“发”即若“夫”、“盖”之类,即发语,多用在句首。“送”即若“矣”、“也”之类,即送语,多用在句末。两者并无直接关联,用发语不一定就要用送语,反之亦然。而“提引”类的词汇,主要是用在意节的衔接上。大意节如段落与段落之间,小意节如同段的数句与数句之间。使需要表述的因果或递进等等关系清晰明了,这是提引类词汇的最大作用。“发送”与“提引”亦无必须或直接的关联,只是“发送”“提引”各自的功用不同而已。
15. 辞赋如何避免写成“导游词”或“说明书”?
    答:概全不能精其一者,即易成为“导游词”或“说明书”。要避免此点,应在章法上多下功夫。立主骨,分隐脉,孰重孰轻等等问题,作者需在下笔前做好统筹。
16. 写赋如何选韵?
    答:用韵较高的境界是“韵随心生”。有思有感而赋,随情随景应不存在选择问题。但就初涉者而言,可根据所需要描述的情景而做些选择。如表现风景优美,宜在平声韵上选;若是要表现慷慨激越,可在仄声韵上选。另同作诗相似,要注意避免哑韵。
17. 辞赋骈句如何彰显古意?
    答:骈句的古意斑斓之象是除词汇古雅之外,虚词的使用亦在其中。“而、以、则、之”等等使用于句子中,除有诵读抑扬之效外,亦使得古味浓郁。
18. 赋文如何具有赋味?
    答:所谓“赋味”应是指赋之独特韵味。而赋是最适合高诵的文体,具体表现在诵读节奏的起伏变化较多。实际应用中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应在句子中擅长使用虚词,此可收诵读起伏之效果;二是在诵读节奏上需与诗的节奏区分开来;三是在词汇使用上应向典雅风格靠拢。有此三者,赋味即彰。
19. 如何避免写成“老干体”赋?
    答:这需要从立意、章法、炼词上下手。“老干体”的含义无非是指堆砌空洞口号,章法千篇一律,若于大字报式的文章。要避免这些弊端,需要全面的古典文学素养。多读古人名篇,多了解诸子百家思想是最佳之法。
20. 写作山水赋、城市赋时若有大量的景观可写时,请问如何取舍?
    答:首先是立意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位来取舍。比如定位一个城市为“红色革命之都”,即当在副脉与隐脉安排上,在景观的选择上,皆以此为主。其余景观可粗略带过或直接放弃,否则易成喧宾夺主之势。
21. 如何避免骈句在表达时啰嗦重复?
    答:此于骈对功底相关。好的骈句,应是意相连而不重复。应擅于使用流水对与借对之法。就技法细节而言,宜在古代骈对方法与现代词性法则中取其精华。通常仅知作骈惟词性论者,易犯合掌之病。而古法之“虚实死活”则要灵活许多。故宜在作骈之初,需对古今骈对的异同要有全面了解。若得掌握,自然少有此弊。
22. 骈赋是否是简单的“对联集锦”,为什么呢?
    答:骈句是对联的源头之一,但说骈赋仅仅是对联集锦,则不全面。骈赋律赋除骈句之外,通常需少量的散句去调和,去点睛。“提引发送”类词汇在骈律赋中大量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串联。若说骈赋律赋是“对联集锦”而成,那关键即在“集”字上。在这个“集”字的含义中,不仅仅有衔接串联的技法部分,还有思想立意的根骨部分。
23. 隔句可以连续使用吗?一般最多可连用几个隔句?
    答:隔句在骈赋律赋中不宜连续使用过多。一骈隔句算下来是四个分句才落一个韵字。若连续使用,则显得韵声疏远,特别是轻重类隔句。前面章节谈到的“句式平衡算法”,即有调控押韵字疏密的功效。韵字过密过疏皆不妥,且从句式的重要性来看,隔句常常担当的是“要点”的角色。既是要点,应恰时而发,而不是随处可见。若一定要连用隔句,可在轻重隔句之后选用平隔句式中的四言句式,如此可减少韵字过疏的弊端。而骈文对此并无要求,皆因骈文乃属非韵文,即不存在韵声疏与密的问题。骈文与骈赋的细微区别,我们不可不知。
24. 隔句的上下骈句一般各由两个分句组成,可以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吗?如可以用,句脚字还可以走马蹄律吗?其格式是怎样的呢?
    答:赋乃韵文。隔句式若分句太多,如上骈四分句,下骈自然亦需要四分句,如此一骈即长达八个分句。如此一来,其押韵字就必然显得相隔太远。故此类异常隔句,应不提倡使用。从古代作品观之,此类亦非常少见,即便有,亦是尽量减少分句字数,如白居易《赋赋》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句,其中的句子多是三言句。
    而马蹄律的原理本基于一骈四分句为一个单元。若起骈句一旦超过两个分句,即无法形成真正的马蹄律。要么是起骈句内的分句脚字平仄无法形成马蹄,要么是上下分句脚字无法形成平仄相对。凡此两者,必有一失。马无三蹄即是此理。而多分句长联中的马蹄律,考虑的是上联中的分句脚字用马蹄,上联协调好之后,下联相对即可。它并不如骈文骈赋之隔句式,要考虑上下骈句脚字平仄的衔接问题。如对联而言,句脚字为“仄、平、平、仄”的四分句上联,下联用“平、仄、仄、平”相对即可。而若骈赋则成为了“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此的话,起骈之句与相骈之句的尾、首句脚字即已不在马蹄之中矣。其原因是对联仅仅是上下两句即成完整一联,而骈文骈赋则需要与前后句不断衔接。尤其是骈文,理论上可全篇句脚字皆成马蹄。如此则更需避免使用两分句以上的隔句。
25. 有领字的骈句,上下句的领字必须平仄相对吗?
    答:不必追求于此。
26. 在词性的对仗使用上,骈句与律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律诗更强调工对,骈律赋的骈句相对更追求文意表达。不过无论是诗是赋,以宽对而佳句纷出者皆极多。且普遍意义上的宽工之分,大抵在《对类》出现之后,此时无论诗赋作品皆远不如唐宋。唐宋做骈,首要的是天赋语感,具体骈对法则不及后代细分至斯。骈对中见灵气,需要大量的阅读与练习。今人若在作句时,先抱名词必须骈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之念,则如是蒙童之法,虽亦有理,但难得精髓。
27. 为什么古偶入骈,更显得灵活有趣?
    答:古偶句首重于气,常使关键字词重复以加强阅读感受。若结合较工整的骈句使用,常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并且亦可使整篇文章灵动飞扬而不呆滞。尤其是文体赋,用好古偶,更得意味。
28.唐赋常见句脚字仄对仄,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唐人承袭六朝的一些习惯。六朝是我国中古音的发衍期,其时声调虽已四分,但声调的两分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名称,刘勰谓“飞沉”,沈约谓“浮切”。在具体的使用上,六朝有四声细化相对的习惯。即上声除平声外,还可对“去、入”两声。声调的平仄两分法,至隋唐时期才渐渐确定下来。唐赋作品中,有不少继承了六朝“四声细化”相对的风格,我们如果仔细去分析唐赋中那些句脚字仄对仄的声调,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声调是有细化相对现象的——即上声字,相对的是去声或者入声字。这样做的好处是,骈对的视野更宽了,可选择的字更多。这个法子在旧私塾中代代相沿,谓为“谋上去之变”。
    另需要注意,唐人赋作中的“四声细化”相对,一般是出现在单句相对之时,而用隔句时,句脚字通常还是按的平仄两分论,并且马蹄律严谨。而在一句中非句脚字的节奏点上,唐人大都也是以平仄相对。这也说明唐人有那种遵于旧习以慕古风的态度。同时也说明,唐代赋学的声调使用观,是处在一个交变时期。
    而我们现在作赋,因诗词的普及,声调两分法的平仄观,已深入人心,所以建议还是以平仄观作赋,如果实有需要,必须以“四声细化”相对时,也应仅限于单句的句脚字,不宜泛滥至隔句。同时建议在作品注释部分加以简单阐述,以杜今人之议。
29. 优秀辞赋的一般评鉴标准有哪些?
    答:中国赋学网正在推广《辞赋通则》,现将其中的骈赋部分附录于此,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仅限于骈体赋)。
     《骈体赋评审与鉴赏标准》
基础技法分数评审细则:
一、 骈体赋

①章法构架
    作品应结构严谨并层次分明。发端、衍生、照应等诸象皆具。段落过度需衔接自然。通篇文脉流畅,张弛有度。合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结构散乱,主次不分者,可予0—8分。另提倡骈赋篇幅在500—1000字之间为佳。
②用韵
    骈赋的正文部分,皆需有韵,但散领之句可不计韵。新韵、中古韵系(平水韵、词林正韵)皆等同视之。但凡用韵处不能古今韵混杂,亦不能平仄韵混用。若使用“中古音系”之韵时,韵部合用情况可宽泛至以词韵为限。提倡转韵,原则上亦提倡随段转韵,若同段转韵不宜过频,并需有“提引”类词汇以做转韵区分。亦提倡随段落表达之需要,而分别使用平仄不同的韵。不能重韵、凑韵。合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5分。否则视情况递减。遇古今韵混杂及平仄韵混用或出韵与重韵、凑韵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5分。若有通篇无韵者,可视为非“赋”作品,做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③句式
    骈赋应避免句式单调乏味。单句相骈句式及各种“隔句”相骈句式,应随文章气氛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到位。单句字数在3-9字之间为宜(含虚词)。4、6字句虽为常式,但3、5、7、8字句式亦当配合抑扬之情而使用。散漫句使用得当且数量不宜过多。句式转换之间,应顺其文气,手法纯熟而无滞碍、且能擅于以句式调控韵声疏密者为佳。提倡少使用三分句或三分句以上相骈的隔句式。合此者,可得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句式单一、散漫句过多及句式转换生涩者,可视情况之不同给予0—8分。
④平仄与节奏
    句中诵读节奏应合乎骈句特点。间有少量5,7言近体诗节奏或间杂“兮”调者可不计。但若使用过频繁而至喧宾夺主者,则为不宜。句中字平仄应相谐而诵读不拗。具体表现在同一节奏之内,不提倡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的同声调字。同声、同韵字在运用时应尽量不使冲突(双声叠韵词、及其他连绵词不计),以保证诵读效果。提倡在使用“隔句对”句式时,句脚字平仄安排合于“马蹄律”。提倡骈句在两句对应的节奏点上,声调平仄应相反。而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从宽。在节奏点和句脚平仄对应上,允许适当运用“谋上去之便”的方法(使用中古韵即上声可对去、入声;新韵可第三声和第四声相对),但不能过频。亦提倡做骈句擅于使用虚词,且需应用纯熟。若于以上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通篇大量使用诗句节奏者,可视情况予0-8分。遇平仄不谐而诵读拗口等情况,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1分。遇虚词使用不恰,每出现一次扣1分。
⑤骈对与炼词
    提倡做骈句时关键词组骈对精严并忌“骈枝、合掌”。骈句在通篇中,应占85%或以上的篇幅。并需无“因骈害意”现象。用词上应求典雅,不提倡不经炼化地使用尽人皆知的成语与俗语。若自造词汇应不引歧义。无论做骈句还是散句,皆不可有逻辑混乱不通之现象。不提倡使用生僻字。提倡在相邻较近的句子中不重复用字(有规则的重复与虚词除外)。合于以上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则递减。遇整篇骈句过少者,低于85%,扣5分。遇“合掌”严重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2分。遇用词粗陋或强使生僻字过多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1-2分。遇有骈句、散句逻辑混乱不通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除3分。
⑥典事
    提倡契题用典。但不宜过僻与隔意太远。用典应加注释。合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则递减。遇滥用或造作典故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3分。有用典过僻晦或隔意甚远者,可酌情扣1-2分。
⑦精警句
    作品有精警之句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5分。无则不予。精警句不拘骈句或散句。精警句由评审人员自行把握并摘出,但需详细阐述给分理由。
整体印象分:
    此项评分主要立足于整篇作品的艺术化处理。具体表现在咏物、体物、写景、状人时的华美程度、刻画细腻度、形象逼真度、虚实相宜程度,以及发慨议论时的感人度与深度,亦包括技法技巧的整合使用等等。此项评分最高分数为10分。此项评分由评审者自行把握,但需详细说明给分理由。
备注:
    以上七项技法与整体印象分总计共70分。评审人员需一一评分,不可遗漏。每项评分皆需说明详细给分理由,第七项评分需引例出作品完整句。技法与整体印象得分+思想立意得分=作品总计得分。思想立意得分由评审者自行掌握,但需详细说明给分理由。
    以上技法类评分皆以原创作品为必须之前提,若发现整段落或大量单句抄袭者(被抄袭作品不拘古今),评审者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提交评委会做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30. 壮句紧句长句的顺序如何安排?
    答:通常由壮句渐渐过渡至长句然后隔句。即如推理,宜由浅入深。不过如通篇如此,也难免单调。所以就实际应用来看,可大抵以“壮紧长隔”为顺序,具体使用完全可自行调剂。
31. 换韵的时候不用提引语,直接换行可以不?
    答:换韵时通常亦代表着转换叙述内容,使用提引语在此时可以起到提示与间隔的作用。特别是在同一段落需要转韵时,更应注意此点。不用提引语而直接转段换韵的,古人的例子也有,但相比较,毕竟是少数。建议在转韵时尽量要使用提引词汇,以避免生硬与突兀。
32. 押韵一定要平仄韵交替吗?每个韵至少要押几次?一韵到底行不?
    答:赋与近体诗不同,因篇幅较长,需要表述的内容较多,若通篇一韵,即显单调亦不能满足“韵随情转”的描述需求。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分别使用不同的韵,或平或仄需视情况而定。至于说一定要平仄韵交替使用,则无如此肯定的说法。相对而言,律赋出题韵时有平仄韵字相间交替者,然后依序为之。但唐宋律赋中亦有大量题韵并非平仄交替,或作赋时不依其题韵顺次者。笔者认为“韵随情转”是最佳转韵之法,无必要去强调平仄交替。所谓押韵,最起码一个韵要押一次才谓押韵,即要用两个韵字。通常一韵具体要押几次,则无法统一,短者押三五次即转,长者押十余次或更多亦可,此点上无定法。但仅押两字即转者,自古不多。
33. 结尾以诗结尾,是绝句好还是律诗好?
    答:骚体或汉赋作结宜用兮调古辞或古体诗,亦可不用。唐以后骈赋用诗补结者渐少,若用,宜在古体诗与律诗中选。律赋通常不用诗结,有者极罕见。文赋若以诗结,宜选古体。
34. 以诗结尾是对全篇的概括还是最后作个补充?
    答:作赋用诗结,通常是为补未尽之意,或拔高而发嘹亮之声。但其中有个冲突,若诗不甚好,反成添足带赘之态。若诗极好而赋平平,则有喧宾夺主之势。故宜诗赋皆佳可用。
35. 辞赋文体创作中可以使用熟语或成语吗?
    答:所谓熟语,即指人们常熟的语句,包括乡俚之语或一些古代文章中耳熟能详的语句。我们在辞赋创作中若较多地使用此类,则会予人词汇量存储不足的感觉。比如要表达某某地区很富裕很出人才,今常有人直接借用王勃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句子,而这是普通人从小熟知的,若在创作中不求变化的原句借用,无疑是最下乘的手法,是不可取的。才气与文采,是创作辞赋文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若较多地借用前人旧句,谁能说这是文采呢?谁能说这是才气飞扬呢?灵活运用,“辞求自新”方显才气。
    至于成语的使用问题,其原理与上面一致。不过首先要厘清古人所谓的“成语”与今人所谓的成语概念。古人言中的成语包括较今为广,熟语、旧言、陈词等等皆包括在内。而今人所谓的成语,多是指人们常知的典故概括语及日常习惯用语,多由四言组成。至于“成语”一词的出处,大抵最早见于元代,刘祁在《归潜志》中有简单论述,其曰:“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这里的古文,指的是文言散文,四六指的是以骈句为主的文章。这里所说的“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常使今人误会为作骈文骈赋宜用成语(今人概念的成语)。其实如此理解,已在误区。我们从现存的骈文骈赋名篇来看,与刘祁强调的四六文宜用前人成语大相径庭。历史上的骈文骈赋名篇,大量使用典故,但在表述典故时,多是用自己的言辞,而绝少一字不改沿袭旧句。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典故,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其表述形式各不相同。并且一篇文章传播之后,后人再用此典故时,在表述上,亦多自觉避免与名篇雷同。举如王勃之后,古人作骈文或赋,再难见到诸如“杨意不逢”、“物华天宝”之类的典故表述与修辞语直接借用的情况。
    所以综合来看,刘祁所谓的“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其实是指用词——即用词需有出处,不宜自造生词。此处词的含义,除单字成词之外,多指两字为一词组,并不包括四言成句。但作散文,则可在用词组词上另辟蹊径。
    古时典事启蒙类的书籍很多,较早的如《蒙求》,皆四言谓一事,将历史典事以四言浓缩,是为方便编排与记忆。此类四言典事的概括语,多被旧时的读书人从小熟知。如在作文章时,需要取用其典事,亦是取其义而自作新辞。若直接取用原文四言,难免被人笑话。才子自负,应有新辞,这是根本的原因。亦即是所谓的“义或循旧,辞必自新”。归根结底,古典文学与现代白话文不同。作现代文,借用或直接使用一些四言成语、典故语,便算是有文采有知识了。而古典辞赋文章不同,它要求作者不仅仅要熟悉这些典故,并且要求在表述这些典故时,要有自己的词汇组合。这是两个层次的区别——亦是对一个才子的要求。
    《赋学微义》中有关于做词珠的章节,即依旧塾要求,在取词时,要求只取两字词组,亦是为避免与前人旧句雷同之故。所以只要厘清了“句”与“词”的关系,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四言可以成一句,两字通常只是词组。做骈赋、律赋时,两字词组要有出处,不宜生造词组——这其实就是刘祁所说的“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至于成句,也包括现在所谓的成语(四言或以上),要争取化而用之,忌讳原句搬用。
36、对仗句中,上下句脚都可押韵吗?
    赋的骈对句押韵,也有一个发端与规范的过程。按唐宋较成熟的押韵方法,最多见的隔一句押韵。也有连押的情况,这主要用在起韵之时。如“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其中“古﹑土”连韵。甚至也有在一韵中间或结尾连韵的,如“惟天有河,是生水【德】。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所以正辰【极】,奠南【北】。其清莫挹,濯星斗以滋上元;其恶可流,荡云霓以临下【国】”。这一段其中的““所以正辰极,奠南北”其中的“极”与“北”连韵。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在三言句的押韵上,加强紧促感,并弥补其后隔句押韵字过疏的弊端。总而言之,连韵的情况不算少见,但如例句这样的,在中间连韵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我们的建议是,尽量规范押韵方式,在起韵或者同段转韵,需要加强韵感时,可以连韵。如果在一韵中间连韵或结尾句连韵,请权衡整个押韵段的疏密问题与意象连贯问题。最好的押韵法子是,整段乃至整篇,其押韵字的疏密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合理范围,通篇考量下来,平均一般是12字--16字使用一个押韵字。旧私塾传下的“句式平衡算法”就有此方面的论述,具体可参考参考《赋学微义》。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凝樱子老师的“赋学三十五问”(推者加了一问),这些问答涵盖面广,老师的回答也言简意赅,对初入辞赋门中的朋友,有极大帮助。这些问答,已收录于第一版的《赋学微义》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更好地普及赋学基础,今特地转帖于此并置顶一段时间,同时希望学友们、赋友们提出新的问题来,我们将请凝樱子老师亲自解答,并将有价值的提问与回答一并收录入老师即将出版的《赋学微义·修订版》中。最终,我们希望此问答帖成为《赋学微义》的学术问答管道,以后可能不仅仅是三十五问,或许是赋学五十问、八十问。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请赋友们若有新问题提出时,请尽量与赋学相关。若与赋学无关的问题,请少提或不提。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学三十五问
1. 赋有哪些体式?
    答:主要分为骚赋、汉大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亦有将骚赋与汉大赋并为一类而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2. 各种赋体有哪些区别?     答:骚赋的主要特点是擅用“兮”字调,通常带有较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较合适抒情类。     汉大赋的特点是铺陈宏大,字词精雕细琢。章法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展开较为常见。另篇幅较长,通常在两千字以上。汉大赋较适合叙述,叙述是为表达明显的颂扬内容,亦有一定的隐喻针砭诉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骈赋主要以骈句成篇,讲究诵读声律效果。它具有文字表述与文字骈对美感,较适合抒情与叙述。通常篇幅中等,擅用典故,在赋类中应用较广。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骈赋比较,其显著特点是限韵,篇幅短小,通常四百余字左右。律赋用词精切,以说理分析为主。常以小切大,立论严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骈赋比较,其显著特点是限韵,篇幅短小,通常四百余字左右。律赋用词精切,以说理分析为主。常以小切大,立论严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皆属韵文类,其中散赋与文赋韵散句可相间,较自由灵活。概括而言,若作、读骚赋,宜在心有感悟,怆恤天下时为之;若作、读汉赋,宜在锦绣江山之中,心高志阔时为之;而若作、读骈赋,则宜悲时亦宜喜时,或见或闻皆可赋之;若作、读律赋,则应端正衣冠,正襟危坐;而若作、读文体赋,则诸般皆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3. 我们为什么要去复兴赋学?     答:赋学虽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但涉及面甚广,它包涵了历史典故、小学音韵、儒道佛家思想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是我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复兴赋学,从某个角度来说,亦是在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4. 目前我们的赋可以写些什么主题内容?     答:赋属韵文,其涵盖内容较非韵文相对狭窄。但因为押韵与讲究声律的缘故,诵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特点非常明显。故用在景观或城市文化宣传较为相宜,另赋以个人情感或花草虫木以及载道论理等等亦皆宜。有不甚相宜者,应是太过激愤或过于哀断的题材。此类题目,较适合檄文、祭文或记文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0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赋学虽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但涉及面甚广,它包涵了历史典故、小学音韵、儒道佛家思想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是我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0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因为押韵与讲究声律的缘故,诵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特点非常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如何写出既不古奥又很典雅的赋来?     答:古奥的看法需因人而异,如学识通达者,天下应无古奥之文;而学养浅薄者,既便白话,亦可能不甚了然。理论上虽是如此,但就当代人的古典文学修养来衡量,大抵应定位为高三学子能够通读即不为古奥。古奥的来源有生僻字与偏僻典事。大量使用生僻字易使人不能通读,更谈不上理解。当然,辞赋之类的文体,若要做到人人通读通解恐怕不太现实。若想要小学初中尚未结业者去理解辞赋,无疑是强人所难。人人都能理解的,那是顺口溜、莲花落。但若普通的高三学子亦有大量不认识的文字时,此篇赋文的作者则应可反思了。而典雅的定位是指在清爽不聱牙的前提下,文辞优美者。要做到典雅而不古奥,宜选常用字作优美句。在选择典故时,不宜太偏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如何才能解决赋的读者不多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也能读懂赋?     答:古人条件不足,不是人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但古时读书人,但凡私塾几年,少有不能懂赋者。至于作赋如何,则与天赋相关。而当今的教育早已普及,几乎可说人人皆是读书人。但就读书人而言,今天能够理解辞赋或喜爱辞赋的反而不多。其原因在教育取向上,西风盛行的时代,传统文化崛起之路尚很漫长。让普通老百姓爱好辞赋,理解辞赋应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路程。 作为一个辞赋文学的传播者,不应操之过急,不应为尽快达成“人人懂赋”这一目的去改变辞赋的根本,更不能将辞赋变为人人能懂的顺口溜。若如此去做,无疑是短视的。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而不是去迁就人们的习惯或屈服于一时的利益。所以说,努力去提高人们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水平,才是根本之路。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传统文化的兴盛期亦将随之到来。一个落后与贫穷的民族,谈不上以本土文化为傲,而引本土文化而骄傲者,必是昌盛之邦。我国家已离此不远,我们当前要做的即是默默耕耘,为即将到来的传统文化复兴打好基础。任何时代,都需要一大批坚守传统的人,当前犹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7. 写赋需要有哪些方面的基础?     答:作赋需要较全面的古代文学修养。从儒家到佛道思想,从经史子集到具体的小学知识,从天文地理到杂学等等皆需有所涉猎。若说先期入门,以具备文言文与诗词对联功底者较易上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嗟乎!你看赋有多难?下面有些细目内容也没有说明白?我看新赋不要搞得太复杂,反正难以发展!
《赋学指南》总目
押韵  五条(押虚字  因韵法  出色韵  押人、地名)
诠题  二十三条(绘景  写情  情景兼到  传神  体物  刻划  点醒  陪衬  烘托  比例  双关  串合  映带  疑审  释义  议论  搓法  旋风笔  撞法  算法  前后着想  题前翻跌  段末收束)
裁对  五条(卦辞对  干支对  数目对  反正对  流水对)
琢句  五条(炼长句  炼短句  炼起结  运用成语  迭字句)
赋品  四条(清秀品  古致品  洒脱品  庄雅品)
首段  九条(直起  陪起  题前起  对起  翻起  颂扬起  暗笼  明擒  古体)
次段  四条(映合  顺拍  逆翻  溯源)
诸段  十三条(铺叙  互勘  提起  点染  停顿  反正  旁衬  开合  浅深  推原  推论  赞叹  折落)
结段  十一条(颂扬  怀古  寓意  推原、推论  赞叹  旁衬  托题  压题  翻题  杂体)
练局  六十篇
以上十类,分次十六卷,各有总论,其各条碎目,别详每卷论后。
附:赋法绪论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骈体赋  ①章法构架     作品应结构严谨并层次分明。发端、衍生、照应等诸象皆具。段落过度需衔接自然。通篇文脉流畅,张弛有度。合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结构散乱,主次不分者,可予0—8分。另提倡骈赋篇幅在500—1000字之间为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技法分数评审细则: 一、 骈体赋  ①章法构架     作品应结构严谨并层次分明。发端、衍生、照应等诸象皆具。段落过度需衔接自然。通篇文脉流畅,张弛有度。合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结构散乱,主次不分者,可予0—8分。另提倡骈赋篇幅在500—1000字之间为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②用韵     骈赋的正文部分,皆需有韵,但散领之句可不计韵。新韵、中古韵系(平水韵、词林正韵)皆等同视之。但凡用韵处不能古今韵混杂,亦不能平仄韵混用。若使用“中古音系”之韵时,韵部合用情况可宽泛至以词韵为限。提倡转韵,原则上亦提倡随段转韵,若同段转韵不宜过频,并需有“提引”类词汇以做转韵区分。亦提倡随段落表达之需要,而分别使用平仄不同的韵。不能重韵、凑韵。合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5分。否则视情况递减。遇古今韵混杂及平仄韵混用或出韵与重韵、凑韵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5分。若有通篇无韵者,可视为非“赋”作品,做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③句式     骈赋应避免句式单调乏味。单句相骈句式及各种“隔句”相骈句式,应随文章气氛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到位。单句字数在3-9字之间为宜(含虚词)。4、6字句虽为常式,但3、5、7、8字句式亦当配合抑扬之情而使用。散漫句使用得当且数量不宜过多。句式转换之间,应顺其文气,手法纯熟而无滞碍、且能擅于以句式调控韵声疏密者为佳。提倡少使用三分句或三分句以上相骈的隔句式。合此者,可得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句式单一、散漫句过多及句式转换生涩者,可视情况之不同给予0—8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④平仄与节奏     句中诵读节奏应合乎骈句特点。间有少量5,7言近体诗节奏或间杂“兮”调者可不计。但若使用过频繁而至喧宾夺主者,则为不宜。句中字平仄应相谐而诵读不拗。具体表现在同一节奏之内,不提倡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的同声调字。同声、同韵字在运用时应尽量不使冲突(双声叠韵词、及其他连绵词不计),以保证诵读效果。提倡在使用“隔句对”句式时,句脚字平仄安排合于“马蹄律”。提倡骈句在两句对应的节奏点上,声调平仄应相反。而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从宽。在节奏点和句脚平仄对应上,允许适当运用“谋上去之便”的方法(使用中古韵即上声可对去、入声;新韵可第三声和第四声相对),但不能过频。亦提倡做骈句擅于使用虚词,且需应用纯熟。若于以上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之递减。遇通篇大量使用诗句节奏者,可视情况予0-8分。遇平仄不谐而诵读拗口等情况,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1分。遇虚词使用不恰,每出现一次扣1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⑤骈对与炼词     提倡做骈句时关键词组骈对精严并忌“骈枝、合掌”。骈句在通篇中,应占85%或以上的篇幅。并需无“因骈害意”现象。用词上应求典雅,不提倡不经炼化地使用尽人皆知的成语与俗语。若自造词汇应不引歧义。无论做骈句还是散句,皆不可有逻辑混乱不通之现象。不提倡使用生僻字。提倡在相邻较近的句子中不重复用字(有规则的重复与虚词除外)。合于以上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则递减。遇整篇骈句过少者,低于85%,扣5分。遇“合掌”严重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2分。遇用词粗陋或强使生僻字过多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1-2分。遇有骈句、散句逻辑混乱不通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除3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⑥典事     提倡契题用典。但不宜过僻与隔意太远。用典应加注释。合乎此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10分。否则递减。遇滥用或造作典故者,不拘单项总分的限制,每出现一次扣3分。有用典过僻晦或隔意甚远者,可酌情扣1-2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⑦精警句     作品有精警之句者,可给予单项最高分数5分。无则不予。精警句不拘骈句或散句。精警句由评审人员自行把握并摘出,但需详细阐述给分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印象分:     此项评分主要立足于整篇作品的艺术化处理。具体表现在咏物、体物、写景、状人时的华美程度、刻画细腻度、形象逼真度、虚实相宜程度,以及发慨议论时的感人度与深度,亦包括技法技巧的整合使用等等。此项评分最高分数为10分。此项评分由评审者自行把握,但需详细说明给分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备注:     以上七项技法与整体印象分总计共70分。评审人员需一一评分,不可遗漏。每项评分皆需说明详细给分理由,第七项评分需引例出作品完整句。技法与整体印象得分+思想立意得分=作品总计得分。思想立意得分由评审者自行掌握,但需详细说明给分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技法类评分皆以原创作品为必须之前提,若发现整段落或大量单句抄袭者(被抄袭作品不拘古今),评审者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提交评委会做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5万

回帖

9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4851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30. 壮句紧句长句的顺序如何安排?     答:通常由壮句渐渐过渡至长句然后隔句。即如推理,宜由浅入深。不过如通篇如此,也难免单调。所以就实际应用来看,可大抵以“壮紧长隔”为顺序,具体使用完全可自行调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