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7

翻案剥皮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游者 于 2018-2-1 08:13 编辑

                                                        翻案剥皮诗
       翻案剥皮诗,形式上属于戏拟诗,所以叫剥皮,内容上则反其意而为之,所以叫翻案。
       翻案诗在宋之前虽存在,但只是很少一部分的诗人的偶尔为之,到了宋朝便蔚为大观,形成了一条很大的诗路。翻案诗的兴起,有一部分是因为宋的禅宗。禅宗本是否定外物之权威,突出本心之地位的一种精神,其顿悟说就是一个大大的反调,象“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要翻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另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黄庭坚的原因,他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法,其中的脱胎换骨就包含了翻案的意思,他用王梵志的诗称这种诗法为“翻著袜法”(梵志有翻着袜诗云:“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剌你眼,不可隐我脚。”古人的袜是用粗布做的,一面光洁,一面粗糙。世人往往为了好看,却忽视了袜子的本来用途,将光面穿在外,而将粗糙面穿在里。梵志反穿袜子,别人说他穿反了(可能是好意),可他却说,宁可让你看不顺眼,也不可使我的脚不舒服。),后来的杨万里称为“翻案法”,宋代诗人为了不落窠臼,常运用翻案法,反其意而又在情理中。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归纳这种手法说:
      太白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至鲁直则云:“凭谁说与谢玄晖,休道澄江静如练。”王文海云“鸟鸣山更幽”,至介甫则云:“茅檐相对从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皆反其意而用之,盖不欲沿袭耳。
       宋代诗人所用的翻案法有两种,一为“反用故事法”,一为“反用诗句法”。上述例子,就属于“反用诗句法”。“反用故事法”,则更常见。王安石好作翻案诗是最出名的,有“拗相公”之称,其诗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就是反用前人故事的。历来对昭君远嫁塞外,多归咎于小人弄权。王安石却为毛延寿“平反”。再后来的严有翼便称为“反用故事法”。(周裕锴 宋代诗学通论),宋朝的一些名诗人基本都是翻案诗的高手,象“昭君出塞”这一诗题,当时的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王安石每个人都翻了一首,王安石那首尤其翻得妙,把昭君的出宫之悲硬是翻成了昭君进宫本身就是悲。
       翻案剥皮诗是翻案诗的一种,属于“反用诗句法”,翻案剥皮诗写法上采用戏拟诗的方法,戏拟诗是剥皮诗的一种,它保持了原诗的格式或部分原句,在原诗上动手术而达到与原诗观点相反的目的。而一般的翻案诗或取原诗一句,或只针对原诗的观点,写作上则另开炉灶另开张,这是一般的翻案诗与翻案剥皮诗最重要的区别。
       比如毛泽东的《咏梅》是陆游《咏梅》的翻案,但不属翻案剥皮诗,因为写作上它另开炉灶另开张。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辗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          ----陆游

       再举几个例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怨春》

巧啭风台急莞,清愈石涧回溪。
好去枝头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宋·陆九渊《莺》
       由于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不同,诗人对莺啼的态度也很不相同。前者但求梦中一聚,以叙衷曲,莺啼扰梦,自然心烦;而后者国泰民安,莺啼而添妙趣,自然听之如莞,乐此不烦了。后者虽翻案,但语言结构上只有原诗一点点影子,使读者知道这是针对原诗的翻案诗。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据此也以《乌江亭》为题写了一首与杜牧唱反调的诗:百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写的已有剥皮味道了。

汉乐府里面的《梅花》:
庭前一树梅,寒多未决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的翻案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这首翻案诗不但保留了原诗每句的尾字(戏拟诗的方法之一),而且每句都有针锋相对的味道,你是庭前的树在寒冷中多数还没开放,而我连墙角的梅花都斗雪开放了,你只看到花误以为是雪花,却没留心梅花的香味,我却不必看花,只凭着香味就知道是梅花开了。因此这是典型的翻案剥皮诗。
最早的翻案剥皮诗可能是唐代惠能写的。
诗偈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反用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曹植的《七步诗》脍炙人口。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汪伯熙十岁时,有《四月八日赋缘豆》一绝云:
一豆一声佛,佛门结果缘。
要知根本地,莫使豆萁煎。

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这是对敢于献身、乐于奉献的美德的赞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意。

近试上张水部    唐人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中是一个温和柔顺、谦恭有礼的好媳妇。然清人徐枕亚将此诗只改动七个字,同样一位新嫁娘就判若云泥了。且看: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高声问夫婿,须眉豪气几时无?

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冯彻因直言劝谏而被革职,并被发配到辽东充军,因好心不得好报,悲愤中就套用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中的“劝学”诗,写了一首反映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的诗。诗曰:
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
辽东三万里,尽是读书人。
按《神童诗》中的“劝学”诗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明末清初人钱谦益在他的官场阅历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曾写了一首题为《反东坡洗儿诗》的诗。诗曰:
坡公养儿怕聪明,我为痴儿误一生。
还愿孩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按苏东坡《洗儿戏作》诗为: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送别    明•冯梦龙《挂枝儿》
送情人。直送到无锡路。叫一声烧窑人我的哥。
一般窑。怎烧出两般样货。
砖儿这等厚。瓦儿这等薄。
厚的就是他人也。薄的就是我。

劝君家。休把那烧窑的气。
砖儿厚。瓦儿薄。
总是一样泥。瓦儿反比砖儿贵。
砖儿在地下踹。瓦儿头顶着你。
脚踹的是他人也。头顶的还是你。
余随赋一篇云:
据你说。烧窑人。教我怎么不气。
砖儿厚。瓦儿薄。
既是一样泥。把他做砖我做瓦。未为无意。
便道头顶着我。到与你挡风雨。
那脚踹的吃甚么亏。
头顶是虚空也。脚踹是着实的。
白石山主人又翻案云:
再劝伊。休把烧窑的气。
砖做厚。瓦做薄。谁不道是一样泥。
厚与他。薄与你。我自有个主意。
顶戴你几番风水亏你遮盖了。
踹定他不许人将他丢打你。
我虽和你薄相处情长也。他厚杀也赶不上你。
楚人丘田叔亦寄余翻案一篇。出意更新。词云:
据我说。你与烧窑的不必心焦躁。
砖儿厚。瓦儿薄。都是你两个自招。
厚待薄待我原无他道。
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
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跷。
难道到教我厚那跷蹊的人儿也。把稳实的来薄了。
田叔又自翻二篇云:
听说罢。烧窑人愈加要气。
砖儿瓦儿总都是泥。作好作恶也难容恕。
把砖儿做平实了。把瓦儿做跷蹊。
你既做出个平实跷蹊也。厚薄只得由着你。
烧窑人听多时。向前施礼。
笑你个忒多心。也忒多疑。
厚薄偏正我原无意。
但砖体儿不得不平正。那瓦体儿又不得不跷蹊。
若晓道不得不平正跷蹊也。又何必怨厚他薄着你。
遐周曰:愈转愈妙。乃知文人之心于不竭。

有一首流传颇广的诗,批评以种种歪歪道理为借口,不爱学习的人: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待来年。
有人活剥一首:
春来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不贪眠。
秋高气爽正好读,严冬读书志更坚。
这么一改,成了一首赞许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对人们颇有鼓舞、教育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副首版

奇趣诗苑副首版、趣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9920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strong:高,不愧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5647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剥皮存妙意;挥笔著华章!

点评

翻案剥皮诗其实与剥皮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艾苑 发表于 2018-2-1 10:11
剥皮存妙意;挥笔著华章!

翻案剥皮诗其实与剥皮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839

回帖

45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30
发表于 2018-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先生,“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似乎应是为有。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高声问夫婿,须眉豪气几时无?这个有趣。

点评

似乎应是为有。-------也许。古诗版本有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3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游者 于 2018-2-3 13:22 编辑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8-2-3 11:02
许先生,“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似乎应是为有。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似乎应是为有。-------也许。古诗版本有不同。“为”更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672

回帖

25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85
发表于 2018-2-3 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读完,原来如此,叹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0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