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7

千百年来,是谁误解了圣人 (从赏评诗经《野有死麕》说起

[复制链接]

288

主题

9129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48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2-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百年来,是谁误解了圣人
----从赏评诗经《野有死麕》说起
/吴劲松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
     《诗经》由孔子选编,《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多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理出了《诗经》。但对这一观点,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均持怀疑态度。
      这些儒学大师们为什么对孔子编辑《诗经》持怀疑态度?原因是他们认为诗经中有大量的淫诗,特别是朱熹在谈及《诗经》时认为:诗经多邪,特别是“郑风”十有八九都是淫诗,是恶行邪说,有伤社会风化,非圣人之训。所以他们不愿意相信,这是崇尚礼教的孔圣人编辑的。但他们忘了,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那么《诗经》中到底有没有淫诗?孔子在编辑之前有原稿三千多篇,这些作品中一定有不合礼教的淫诗,但经他删除整理,仅留下十分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老人家所说的“诗无邪”也。虽然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误解,但圣人总持乐观态度,他们深信会有澄清的时候,就像庄子所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意思是:那怕千万年后能遇到知音,读懂我的心声,也会像朝暮就遇到知音一样开心。
      朱熹之流为什么说《诗经》中有大量淫诗?我想这是他们对圣人的误解和对诗作品的片面理解造成的。众所周知,朱熹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格物致知”,即是从研究个别的物理现象规律,推导并总结出普遍真理,个别事物具有片面性,从而所得出的“真理”,实际上是具有片面性的道理。王阳明就曾经受理学的影响吃过亏,“格物”格得吐血来,而一无所得,从而动摇《理学》而开创了《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思想学说。人们用“格物论”的片面哲学观对《诗经》进行理解,得出来的好多东西都是错误而不可取的。试看《野有死》,他们是怎样误解的。
     《野有死》是诗经《国风·召南》中的一篇,历来的解读者大多不从整体进行分析,而是片面地把“诱”解成使用手段引人;把“无感我帨”(感,撼动也),解成叫男子不要动她的腰带围裙。把诗的意思大致翻成:野地有只死,用其白茅包裹。少女正当怀春,男士将她引诱。林中灌木丛生,野地有只死鹿(诗中鹿与麕指的是同一物。麕,獐子,鹿科。此处以鹿代麇,是为押韵需要)。他用白茅捆扎,她如玉般美好。(猎物讨她欢心,两人偷偷亲热),你慢点文雅点,别撼动我围裙,别惹狗儿叫起。历来翻译,大致如此,理解只求章句释义,不顾整体宗旨,从而造成误解,其误解大体有以下四种:
      一、“恶无礼”教化说。汉代《毛诗序》首先提出:“野有死,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其大意是召南之地一女子对一男子粗鲁无礼行为的抵抗,从而体现出召南之地受到了文王的教化。持此说者,他们知道诗的教化作用,却又断章取义地片面解读句子,未免牵强可笑。
      二、把诗直接定性为“淫诗”。持这一观点的是宋代以朱熹为首的经学家们,欧阳修对此诗就作过详细的论述。他们反对以礼教来解诗,大胆怀疑《诗经》中多邪,并严厉地指出该诗描写了男女间淫邪的行为,有违大道。
      三、清代的方玉润,他首先对“恶无礼”与“淫诗”说等逐一辨驳,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愚意此必高人逸士抱璞怀贞,不肯出而用世,故托言以谢当世求才之贤也”。方氏将此诗阐释为一位高人逸士拒绝出山为官,并婉言谢绝当世求贤的人。虽然他的读解显示出了独特的视角,但以不免牵强。
      四、现代学者则以当代“恋爱自由”观,将此诗定性为纯真的情歌。诗中男女,对待恋爱的方式自然、直接、主动,对待恋爱的态度真诚大方,朴实率真,是人类纯真的爱情。但在古代,没有媒妁的男女私下交往,那是不合礼法的,是伤风败俗的事,圣人是不赞同的,所以先圣选编此诗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赞扬爱情的随心所欲。
      那么此诗应当怎样来正确解读呢?其实你只要坚信圣人编辑《诗经》的目的是教化;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情观是含蓄;然后以全面联系的哲学观,对整个篇章进行仔细分析,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自然就会豁然开朗,不难得出美妙合理的解答。
      解此诗,到底要注意哪几个关键性问题呢:(一)、整篇都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描写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动作情态和心理,而不是像多数人所认为的,一、二章为第三人称,第三章为第一人称。(二)、“林有朴樕”,作者用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不会没有目的吧。原来,这句诗是全诗的关键,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朴樕,蓬勃茂盛貌。说明树林中林木茂盛,能遮蔽着偷偷观察的怀春女子,而男子却没发现她。第一章是描写她观察到的男子的行为,第二章是描写她看到的事情正在进行的过程12句分别介绍了两个不同的场景,第3句是对第2句的场景作补充说明,第4句则是对第1句的场景作情况介绍。这种句子间跳动性的处理,有时是为了押韵需要,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诗句灵动不死板),第三章则是对她的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三)、“诱”,理解成诱发、引起、感动。即女子受到男子的行为所诱发而感动,深深地喜欢上了男士;“舒而脱脱”,理解成描写女子的动作舒缓文雅;“无感我帨”,可理解成她内心对男子感动不已,难以平静,从而身子微微颤动,让佩巾围裙也跟着动起来,她深怕让狗儿和它的主人发现她。或理解成,此时有微风吹来,撼动了她的佩巾围裙而怕暴露自己。
      这样全诗就可译成:山野里有只死了的獐子,有位男士正在用白茅包裹,准备埋葬它。有位正当怀春之际的少女,在林木隐蔽之处看到了这一切,她被他的爱心所吸引而感动。她心想:“他对偶然遇到的死去了的动物都那样有爱心,要是我嫁给他,他一定会对我更加珍惜吧”,于是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在树林茂密丛木的遮蔽下,如花似玉的姑娘继续偷偷地观察着男士:他挖好坑,将包上白茅的獐子,再用藤条束上缠好,像是给它穿上衣裳。姑娘开始还能舒缓文雅地观察,当她越来越感动时,感到身子也都微微颤动起来,撼动了自己的佩巾围裙(或译成:姑娘正舒缓文雅地观察着,这时似乎有风儿吹来,撼动了她的佩巾围裙),于是她默默地祈求道:“风儿啊心儿啊,请不要撼动我的佩巾围裙吧,不要让他与他的狗儿发现了我,这样会让我好难为情的呀”。
      当然,把死理解成猎物,把男士理解成猎人,也不是不可以。解成:猎人猎获猎物,用白茅包裹之(表示对接受礼物者的尊重),是准备拿回去作祭祀或作为媒人说亲时的聘礼。如花似玉的怀春少女偷偷地看到了这一切,然后对勇武英俊的猎人吸引,有了倾慕之心,她甚至还暗自想:“他那说亲的礼物会不会给我家送去呢”。在静静的观察中,一阵风撼动了她的佩巾,她深怕被他的狗和他发现自己。这样译也是说得过去的,然而我总在想,这一定不会是作者的本意,为什么?如果是此意,作者完全可以不用“死”字,因为死会给人恐惧与不祥之感。“野有死”,完全可以避开“死”字,写成“野猎得或野获猎”什么的,不更好?用葬物说,更能彰显士的仁爱之心,更能感动姑娘,让姑娘倾慕。这也是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的仁爱思想的体现,这或许就是作者用“死”字的用心和圣人推崇编辑此诗的目的吧。
      这样来解,诗深远的旨意、紧密的构思、丰富生动的内容,以及传统文化含蓄的爱情观与君子不忍死的仁心,都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再加上其诗完美的形式与优美的音韵,比如第一章:“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换韵并交错双押,一、三句押“un”韵,二、四句换成以“之”字作韵脚押韵,使得音韵交替婉转和谐优美,有好多宋词小令都借鉴了这一押韵规律。第二章:“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句句押“ü、u”叶韵(“ü、u”古声同为圆口音,是和谐可押的),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第三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句句押“ui”韵,一、二句还配合“兮”字作尾音押双声韵,结尾收以“ui”韵,读起来婉转幽雅,优美动听,这种押韵方法,也常常被后来的辞赋与诗词所借用。整首诗用韵变化灵活,吟颂起来给人难以言说的和谐美感。从而让这首诗的美,无论是内容到形式,才得以完美无缺地展现出它蒙尘已久的原有光辉。
      以上是我对圣人编辑《诗经》与诗经国风中《召南·野有死》解析的一家之言,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3

主题

178

回帖

8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7
发表于 2018-2-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诗长篇,慢慢学习!问好!:coffee

点评

对,长篇大论,明儿再读。上茶问好!高亮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8 2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6263

回帖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国野人部落开版元勋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2830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以正名 发表于 2018-2-7 16:34
论诗长篇,慢慢学习!问好!

对,长篇大论,明儿再读。上茶问好!高亮关注!:coffee: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6

主题

18万

回帖

5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中国野人部落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711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9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篇,文笔流畅,遣词精美,构思独特,意蕴深厚,推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6

主题

18万

回帖

5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中国野人部落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711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9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篇,文笔流畅,遣词精美,构思独特,意蕴深厚,推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6263

回帖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国野人部落开版元勋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2830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历史跨度大:
《诗经》成书约在春秋时期,约在2500余年以前,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东周春秋末期。
朱熹(1130—1200)理学家(诸子百家)南宋。

由于历史跨度大,首先要考虑文字与用词达意的分别。

试说成语:“辞不达意”释疑: 词:言词;意:意思。泛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

余尝叹息之。”
成语示例: 不然,必有个~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在此是指古时的文词是不断改进中,可以理解“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在不同年代有不同阐释。

点评

谢谢指出问题,非常感潋 支持并赞同你的观点,古诗词经典中字词的解释,的确词不达意的现象情况非常普遍,各个时期,每个个人,视角不同,理解不同,解法各一,一但被人们认同,荒唐错误的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2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9129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48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涛声远 于 2018-3-15 09:08 编辑
南庐雁 发表于 2018-2-9 20:46
诗经: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 ...

谢谢指出问题,非常感谢:rose:coffee
        支持并赞同你的观点,古诗词经典中字词的解释,的确词不达意的现象情况非常普遍,各个时期,每个个人,视角不同,理解不同,解法各一,一但被人们认同,荒唐错误的解释,也会成为典故与文化传承,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遗憾,让人难以理解: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8

回帖

8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7
发表于 2018-2-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支持讨论,欣赏学习!问好!: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