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2|回复: 9

古风学院长风分校楹联一期揽云组毕业论文帖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131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08
发表于 2018-5-1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贝爱 于 2018-5-11 09:32 编辑

论文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1200
2、围绕自己近一年学习过程中的所悟、所得阐述;
3、毕业论文中必须有自己的作品展示
4、需自己原创不得抄袭,如有抄袭后果自负;
5、论文截止时间:2018710
6 审核老师:蓝星儿、轻尘、小薇

1

主题

44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8-6-3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源 于 2018-9-12 11:26 编辑

               偶      


                                          长风分校楹联一期 揽云20—清源 毕业论文

一、与流水对结缘                          
     上世起八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身处福建福州侨乡的我,也随国门大开随乡人去美国谋生,身处异境艰苦拚搏,尝尽生活苦辣之酸味:“忙死厨房上,拼活炉火边。”、“天天多重负,岁岁少娱闲正是生活的写照。经过二十来年的生存挣扎,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时候,重新拿起书本想学些诗词,一些字似曾相识但又不知从何读起往那写来,上网也少有人教,学了一时也就放弃了。后来听到了古风学院联班招生的信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这么个办了好多年的网校,名气蜚声海内外,挤破了头皮终于进了古风学院长风分校楹联一期学习。经过十多个月的学习才慢慢理出头绪来,初识了意境联、流水对……现在把学习的过程做个小结!

二、初识对联六要素
      刚开始学习时那新鲜的名词,词性,平仄,结构,要素,格律,禁忌等接踵而至,应接不暇,原来有个最基础的知识叫对联六要素: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 6平仄相谐对句前后中间的过程都要围绕着这步骤进行,其过程相信大家都记得相当娴熟,不一一赘述了。这里只就词义或词性的了解作一简略说明。
学生时代读书时,老师曾要求说:“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句的语境来确定其意思是最佳的途径,不要一味地翻检词典”。故此我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的,收获也颇有建树。
如: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单就字面理解“颜师”的“师”是名词,联系上下句这里的“师”名词活用为动词,请教的意思,与上联“训(教育)”相对应。“词意”如此理解,“词的结构”亦是如此。
    如:“湖山”并列结构,但在不同语境中也有是偏正结构。明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 :“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这里的湖山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三、对句——“惟求合一浑无我”
      对句的学习是最苦的经历,可以说是苦行僧的生活过程。一年多的学习,大概也对了大几百句吧,翻开日记看看,有的对句也很有份量的,现在还想不出这么好句,想来应该是当时人在比较静的状态下,灵感来思路跟上了缘故吧,这是读书关健中的一环。如何对好句?得先分析词性,平仄,结构,节奏点,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深挖出句者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寻找切入点,确定流转的角度,对出和出句者在意义上相匹配的句子,以意为先,其他辅之。流水对有八大关系流转,还有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关系的流转,以及通过远近,点面,虚实,情景等方面的流转。下面举几个学习的实例加以说明。

1:
出句:踏岳归来山变矮【再嫁东风】
对句:极天望去志弥高【清源】

出句通过踏岳后看到众山变矮的情景,表现了其开阔的胸襟以及高昂的志气,于是我从山变矮(其实山还是那样的高度)入手,来表示自己的志向远大可与天争高,其表现手法用仰视和出句俯视来连接。
         
2:
出句:家书又隔秋声里【相忘】
对句;愁绪己融杯酒中【清源】

出句物像家书,秋声说明了出句冷色调,交代了时间节点。中间用又隔一副词一动词说明了愁绪连连,而愁绪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酒,这两者间用已融一副词一动词来化解。其表现手法上联景下联情,情景交融,有延伸有拓展。            

3:
出句:梅腮未染香初透【有女如玉】
对句:诗眼才描韵已成【清源】

出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含苞欲放的梅花香四溢的情景,此时此情能不诗兴大发吗?抓住了上联梅腮字词,我用诗眼来回扣,闻香而诗成。          

4:
出句:春醒溪边新涨绿【轻尘】
对句:风吹桃岸正来香【清源】

出句是纯写景吧,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生机盎然,一片新绿,出句从视觉切入,于是对句我选用了嗅觉来切入,让视觉、嗅觉相互交融,充分调动了人体各种感官,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跃然眼前。

5:根据流水对的8种关系,可以是顺承、因果、条件、转折,选择,目的,假设,递进等进行一联多对:

出句:纵有千杯难买醉【联友】
对句:只因一诺总囚心【清源】(因果关系)
对句:苦无一计可消愁【清源】(顺承关系)
对句;莫如一棹好吟情【清源】(选择关系)
对句:幸留是处可疗伤【清源】(转折关系)


四、出句——“十万物华开我境”
      中级班开始学习出句,出句是我的弱项,我只能边出句边琢磨方法,首先看七言仄句,一般地前四是铺垫,后三生发,前四后三语意要关联紧密,切不可断痕或重复。但不管是看图,物象,化典等出句,一定要立意为先,有时要加入人物活动及生发情感。

1、生活感悟出句:                                    
      同是一件事,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心情是不同的,第一坐飞机从香港到南美洲,第二次回福州从美国飞抵大陆,回想起就出了两出句:
出句1:风云载去旅人梦【清源】                     
出句2:白云载我归乡去【清源】

家是人的生活休息的地方,无家不幸有家福也。回想起异地四处打工以及后来置房安居的经历,就出了两句,
出句3:身似浮萍无定处【清源】                        
出句4:遮风避雨港弯处【清源】

2、看图出句:
图面是静止的,无声的,这时得把图变成动画片,适时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状态,画面活跃立意也随之拔高。

例:
【图一】

出句:一弯新月中天挂【清源】
出句:一弯新月为谁瘦【清源】


【图二】

出句:一条玉带青崖挂【清源】
出句:仙女素裙飘落涧【清源】


【图三】

出句:青牛犂醒春一地【清源】
出句:布谷声中开画卷【清源】

这些出句前一句只是用素描法简单的勾勒图像,后一句的出句就用了拟人、比喻等修饰的手法,比前句语意美些,意境高些。

3、物象或词语出句:
     词语是冰冷的,物象是孤单的,为提升立意加入与之相关联的物象和情感尤为重要了。

【雨的冷暖色调出句】
冷色调:雨透秋心人不寐【清源】   
暖色调:饱雨桃花添画境【清源】


【月的冷暖色调出句】
暖色调:眉月勾檐窥玉案【清源】
冷色调;一帘月白如眉瘦【清源】


4、化用古诗出句:
   古诗句能流转至今的句子其物像和意像都匹配的很精妙了,只要从中感悟加入语言上的锤炼,这是出好句的途径之一。当然要研读原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要抒发的情感。
  “欲卷朱帘春恨长”,这是王昌龄巜西宫春怨》里的诗句,上句是西宫夜静百花香,本来夜静花香,宫里少女应该走出闺房来赏花吧,不出来是因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根据少女的心理活动,我出了下面句子:

出句:怕见花香帘不卷【清源】    回答了少女始于欲卷,终于不卷帘子的愁恨心情。

五、成联——“饱霑笔墨深情赋”
      学习对联最终的目的就是成联,娱己娱人。文学包括诗联都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归根结底它是代表了人的情感并服务于情感,在创作成联的过程中,首先对所要成联的对象要倾注于情感,爱之深恨之切,由此拔高立意,并围绕意境选择材料,做到上下联的脉胳要清晰通透,意要做到互相呼应,至于语言文字尽量要含蓄,不要把喜怒哀乐的字出现在联中,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情感。

1、物像成联:
题山/清源
巍峨耸起夺天势,
厚实载来分物华。

首先我对山怀有敬仰之情,因此得从山的内蕴上着手立意,上联山的外在气势,下联山的内在蕴含有机地联系起了,立意也随之而高了。   


题雨伞/清源。                                 
晴空下甘临炎热,
雨天时独领风骚。
雨伞人人都使用过,你喜欢它不能只羡慕外在美观上,或只描述功能作用,应该从其功能提升,所以我把雨伞变成了人的品格来赞美。

2、生活风景成联:
题书趣/清源
开卷养闲,且把六朝演义,一部诗经参眼下;
凝神得趣,好将三径柳杨,半帘月色驻心头。

山溪/清源
山迎旭日,鸟唱花间,清波清石独调瑟:
溪洒月光,风吟竹里,一棹一簑闲钓云。

题山居秋景/清源
鹿饮溪间,鹤翔松谷,满山枫叶满山画;
果垂树上,菊绽芸窗,几首清歌几首诗。

这些联充分体现了我酷爱读书的心情,热爱大自然的胸襟。
3、题赠联:
    在长风一年多的联班学习,认识了许多师友,得益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有感于老师们教学中的无私奉献,用不太成熟的笔触写下了几副赠联:

赠蓝星儿班长
兴学相教,不知寝食不辞苦;
育人为乐,无欲功名无所愁。

赠轻尘老师
轻絮才高,学犹制锦何知倦;
少伯志好,心若怀冰不染尘。

赠有女如玉老师
落笔生花,芙蓉出水天然韵;
怀德如玉,温润随和格外亲。  
        
赠微笑班长(十四期)
微哂自橫波,沁人心坎春风暖;
轻歌唯一笑,乐己平生秋月澄。
  

自题  
率性真诚,寰海漂浮常负困【清源】
无为恬淡,襟怀洒脱自开颜【清源】

六、结束语。                                              
      毕业之际,首先感谢总校领导及分校领导,为我们学习意境联及流水对搭建了这个平台,其次感谢各位老师在这长风联校花园里辛勤地耕耘着,再则感谢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关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回帖

11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05
发表于 2018-6-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一期毕业论文
                       流觞曲水
  说写毕业论文,心里总是没底,渗得慌!不知从何说起。想想人生,皆匆匆。也就是懒,好些时候没对对联了。以前的也没能存起来,抱佛脚的,应付一下吧。
墨色无成莫自夸,西风昨夜到谁家。
竹篱寿客方存蕊,田舍山人怅落花。
戏对长风怜影瘦,情伤紫砚揽云差。
平生漫道桑榆晚,犹是诗书一泡茶。
  来到长风,进入揽云,是缘。结识了长风的老师们,是幸。记得先前在联群里胡对,消遣没有目标。却不象在长风,系统地学习。当时对于对联的知识是朦胧的概念,特别是流水对,只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流水对,却不得要领。
  对于古典文学的爱好,始于唐诗,先前家中有本唐诗三百首,曾经背了几首。诗中的一些对子,模糊有些映象。
  刚进长风时,心态还是有问题的。对于一些条条框框,心存反感。记得,一次和总辅导凌泽老师怼了起来,惊动了忘校和东风校长,对此深表歉意。当初也不抱啥希望,认为熬不到毕业呢。幸得老师们的心胸宽广,终没把我踢出长风去,只可惜本人没好好地学习,辜负了各位老师的期望。
  说到对联,对于词性、结构等基础问题学得还是一知半解。特别是流水对,感觉难度特别大。好的流水对,在长风学习的一年中,也没能对上一联。思想还是在工对中没能解放出来,糊里糊涂的就混到毕业了。
  什么是流水对呢?我的理解是上下联在一个画面中,一句话分两句话讲,如行云流水,上下相连,如: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两句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必须是先到水穷之处,然后才坐下来,看云起云落。两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而这种对仗如流水从上游流下,故称流水对。
  什么叫意境联?意境联是指,在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有无穷的诗意空间,意为灵魂,景为体魄,二者相互紧密关联。
  意境联,流水对,两者相结合,难度是比较大的。记得,老师们讲过意境联流水对是对联中高级的一种技法。在古诗词中,也常被采用,如: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忽闻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那么,怎样才能对好流水对呢?拿到一个句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析联。先看六要素,再分析表达的是什么,判断出句子的色调,找出相互关联点,作为对句的切入点。比如:
出句:家书又隔关山外(相忘)
对句;白发不堪明月中(柒米)
析:家书阻隔在关山之外,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对句白发不堪明月中,便是思乡之情的写照,上流下承。李白有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很好地诠释了这幅联的含义。再看我在学习中的几个对句:
出句:恨我无心成大错(听琴)
对句;使君从此入空门(流觞曲水)
出句;痴看冰轮消永夜(梦曦)
对句:残斟浊酒醉他乡(流觞曲水)
出句:看花已带三分醉(听琴)
对句:对眼偏生一段情(流觞曲水)
出句:落花堆作冢(梦曦)
对句:春色化为愁(流觞曲水)
出句:诗心久被红尘误(听琴)
对句:情结空斟白发生(流觞曲水)
出句:身居僻地六根净(梦曦)
对句;心到灵山一点通(流觞曲水)
对得不是很好,都拿不出手,对完句子以后,要检查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六要素要求。六要素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庂相谐。
  在学习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用长短句析联,我原认为长短句是词的代称,现才知广泛的多,那只是一种形式。析联时韵可押或不押,如押韵,押平水韵或新韵皆可。以下是我学习中的几联的析联:
出句;家书又隔关山外(相忘)
对句;白发不堪明月中(柒米)
析:鸿雁难飞阻隘限,云封路远忆乡关。
     思君不见望前山。
     白发不堪催我老,深秋何必惹人闲。
     镜中衰鬓叹无颜。
出句:月移竹影来诗里(再嫁东风)
对句:谁递锦书到梦中(落花时节)
析:竹影孤灯露几重,
     诗笺墨案醉盈红。
     离别恨,此时同。
     锦书难寄梦魂中。
出句:山屏我舍烟封道(再嫁东风)
对句:竹对轩窗绿缀门(听琴)
析:屋破借山屏,酒醉书床卧。
     野道烟封世外人,且把诗仙做。
     竹影我为朋,对饮邀杯过。
     偶入轩窗绿缀门,一缕东风破。
出句:常把秋窗开半扇(联友)
对句:为看鸿雁过中天(听琴)
析:叶落又深秋,石出沙洲冷。
     但见梳桐半扇窗,只恨孤身影。
     雁起入中天,奋翅家乡岭。
     待到衡阳且莫回,寄语亲人省。
一幅好的意境联流水对,能引起人的共鸣,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回味无穷。
   再说说成联,成联难度很大。应考虑立意,是一个人完成创作,要有明确的思想。琢磨立意,润饰行文。有了深刻的新奇立意,然后选择合适的意象下笔,遵守声律之美而定墨。炼字,抓联眼。长风的作业中,成联都是命题作业。我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下面是我撰的几联,不知是否算联:
1:长风揽云组
揽云最棒,长风日月争圆满;
对句无妨,流水楹联不一般。
2:登仙人岩
雾锁山头,不知峰高几许;
人登绝顶,何叹路险三关。
3:把酒
心上红颜残梦逐;
杯中绿蚁醉诗魂。
4:雪
絮舞冰心,但愿输梅香一缕;
原驰蜡象,长因过岭白三分。
5:生活
开扇心窗缘福地;
端杯茶水看闲云。
6:日月
东海金轮出浴;
西天玉镜归眠。
7:谢长风诸老师
古韵情深,杨柳春风缘学子;
长风日短,楹联世界谢师恩。
8:题长风
建群授韵,缘三江雅士,聚四方圣贤唯一处,同求网络文坛盛会;
作对吟诗,幸几句芳词,来千里骚客在群中,共沐长风雨露清音。
  就说这么多吧,感谢长风,感谢古风。感谢老师和同学们,这一年在长风的相伴。特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71

回帖

1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48
发表于 2018-6-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闹闹 于 2018-6-17 17:30 编辑

长风一期楹联揽云23—闹闹之毕业论文


前言
    不想毕业然而毕业的脚步却匆匆而至,心里感想多多,回顾这一年的一切,评阅老师每天练习的辛苦点评,三位总评阅梦曦老师,不懂老师还有兰心老师对每周作业的认真点评,还有忘校每天在群的临屏辅导对句,这一幕幕又浮现眼前。可以说我算是忘校的粉条吧,一次在别群,群友分享了忘校的对联,那通俗易懂的联句,那自然的流转如无缝般的衔接深深地将我迷住了,我一头扎进去一口气读完了100联,忘校的联当时几乎都能背出,不过现在又把它还给忘校了。为了跟忘校学联我追到长风,如愿成为长风的一员。在长风的一年里我自己跟自己比感觉进步不少,现在谈谈我的一些学联心得。

一、浅谈如何对联;
对联应当上下成篇
    对联有六个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五种对称指(词、句、调、篇的对称,关于字对,要求配对的两句,字数相等,。词指词性上下联词性要相当。句指上下联的结构要一致。调指平仄要协调,上下联在对应的节奏点上,平仄交替相反,念起来便会抑扬顿挫,声音动听。且上下联的色调要一致),前面这些大家都很容易掌握,我就不累述了。现在着重谈论一下“篇”的问题了。对联应当上下联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因为一副对联只有上下联两个部分,这两部分自然应当关系密切,共同担负着表达某种旨意的任务。假使上下联各讲各的,好像“鸡同鸭讲”,此为“对而不联”。
要概括了解上下联的关系,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第一、相似內容的叠加。
例句:
出句:心中无秤难行路【恒心】
对句:掌上弄权易坠崖【闹闹】

上联意为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一杆秤脚下的路就很难行走,下联用内容叠加的关系一个有大权的人如果心中没有一杆秤没有原则性乱放私权就容易落马悬崖。两者情况类似,可以互相说明。

第二、同一画面內容的互补。
例句:
出句:河岸柳条长百尺【恒心】
对句:山中云雀啭千般【闹闹】
上联意思是春天河岸上的柳条长百尺写的是视觉,有河就有山然后从听觉来描写春。两者内容互补。

第三、上下联之间还可从两个点论述相反的意思来进行对比。这叫反对关系。
例句:
出句:古来琴客知音少【恒心】
对句:未必红颜薄命多【闹闹】
上联说是琴客知音少,下联不是从知音少的原因来着手而是用红颜跟知音的关联,以红颜来论述不是多薄命。

以上三种前两种算正对,第三种算反对都属并列关系,正对和反对都是一左一右的横向关系,以下细谈一前一后的纵向关系。也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流水对关系。

何为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
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流水对又有八种关系;

1、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
出句:尤惊飞瀑三千丈【恒心】
对句:可击幽潭十万花【闹闹】
出句:一冬心事积成雪【联友】
对句:几度春风化作诗【闹闹】

2、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例句:
出句:若是春花同月老【闹闹】
对句:任由心事共天长【闹闹】
出句:塞雁如能捎锦字【联友】
对句:佳音早已到衡阳【闹闹】


3、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
例句
出句:欲写长笺将梦寄【恒心】
对句:忽闻三叠惹人愁【闹闹】

4、目的关系
目的关系的对联总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
例句:
出句:未许凡花香我笔【闹闹】
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闹闹】

5、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
例句:
出句:纵有金山难止步【闹闹】
对句:依然白发去修身【闹闹】

6、选择关系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
例句:
出句:宁守清名于陋室【联友】
对句:不求闻达显诸侯【闹闹】
出句:一榻只同松鹤坐【联友】
对句:此身不与是非缠【闹闹】


7、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例句:
出句:红尘幸有书涤我【闹闹】
对句:白发依然骨若梅【闹闹】

出句:怕见清尊浮满月【闹闹】
对句:故弹锦瑟遣离愁【闹闹】
对句:便垂珠箔闭深门【闹闹】

8、条件关系
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出结果或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例句:
出句:事到万难须放胆【联友】
对句:有朝一日必成功【闹闹】

二、成联
    成联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对联创作,具备出句,对句的一切艺术特点。成联最重要的是立意和笔法。也就是说什么,如何说。关于立意要求深远,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指向,能够充分表达主题。笔法要求气脉一气呵成,词句精准。
成联我会的不多,我只展示几副不太成熟的成联作品。

题落叶/闹闹
容貌纵枯黄,仍点缀秋林,幻成蝴蝶舞娇影;
年华虽老去,愿回归大地,化作肥泥护幼苗。

题雪/闹闹
宛如柳絮,又若梨花,以白玉身躯,盖人间恶路;
偏喜清孤,不贪艳丽,只漫天云舞,为那朵寒梅。

赠相忘老师/闹闹
开辟长风,课堂幽默倾囊授;
精通流水,文采斐然信手来。

赠再嫁东风校长/闹闹
早染楹联,再攻流水,一度名声扬网校;
堪同陆海,犹胜潘江,半生学术嫁东风。


赠轻尘老师/闹闹
闻名知尔性,淡泊三分轻俗事;
到处得人心,诗书满腹少微尘。

【结束语】
    我来长风学到了不少东西,从很多东西都不懂到清楚地理解怎么切入怎样合围再到蹒跚而行的成联起步,一点一点地成长,这些成长离不开所有为长风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者。在这里请让我由衷地说声“谢谢!”

    还有我要感谢再嫁东风校长,寒江雪副校长给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们,创建了古风这样一个高水平的楹联学校,使我得到了一次正规、系统的学习流水对,意境联的机会。

    最后我要感谢跟我一组的揽云兄弟姐妹,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特别还要感谢轻尘老师跟蓝星儿老师在我想打退堂鼓时是你俩鼓励我才使我坚持走到今天走到长风一期的毕业典礼上。在此我深鞠躬90°聊表谢意,“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355

回帖

43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25
发表于 2018-7-4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一期毕业论文  /花路
     九个月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还没找到感觉就来到了毕业季。心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舍,尤其是到长风二期见习评阅以后,才知道做一名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事。为自己当时的不珍惜而汗颜。许多人来古风长风是为了学习流水对,他们是带着对联的厚重来的,而我只是误打误撞带着一张白纸就来了。

炎凉世态一杯品(再嫁东风)
柳暗花明旭日来(花路)
    这是我来到长风后对的第一件“作品”,目前仍然挂在我的练习本上(捂脸)当时那位老师很客气的写到“建议先不要对句,先把基础打牢,慢慢来!”十分感谢那位没记住网名的老师,但我记住了他的话先把基础打牢。零基础的我努力跟着班级的课程节奏走,认真完成每日练习,背诵笠翁对韵,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资料,完成每讲作业,参加群里讨论。磕磕绊绊一路追赶的走到了高级班课程结束。
“弹指光阴过半,宦海沉浮,一怀愁绪何人见;
寄情山水余生,故园聚散,几缕清风雅客怜。”
这是我高班第五讲作业也是最后一次作业。虽然还不完美,但谁都可以看出来,我在这几个月的长风时光里收获是丰厚的,成长也就不言而喻了。
带着深深的感激之心,将自己几个月的学联体会汇报一下。
一、联律要素是基石
    对联是文字艺术,在中国古典文学浩瀚的海洋中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说明它的博大精深。那么它一定会有一套自身完整的规则可供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六要素是对联的基石,贯穿学联对联的全过程。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对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一副合格的对联这六要素缺一不可,它就像一把尺子,检验出每一副联的优劣。它也像一杆旗帜指引着学联者的前进方向。
一副联中,字数相等,指下联字数等于上联字数;
词性相当,上下联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结构对称,上下联语句语法结构尽可能相同;
节奏相应,上下联停顿的地方一致;
平仄相谐,本句中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反。
    上面指的是对联中对的内容。做到了这五点还不算是合格的联。内容相关指的就是对联的联,它才是对联出彩的关键。上下联不能各说各话,一定要有内容上的关联,一般有承接、转折、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各种的关系。
     以上这些是理论知识 说起来简单实际运用中对于初学者极容易犯错误。
     以下这些例子就是我亲自生产出的不合格品。
1、十里桃花开绰约(联友)==
      半池小荷笑春风(花路)
绰约并列 春风偏正  词性结构不对称.
第一次修改:
十里桃花开绰约(联友)==
一池小荷欲芬芳(花路)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
   荷位应仄却平 造成上下联失对,本句失替
再改后:
十里桃花开绰约(联友)
半池菡萏欲芬芳(花路)
2、山人最爱东篱菊(联友)==
      雅士更怜西苑梅(花路)
这联后三对字,且上联秋菊,下联冬梅有景隔的嫌疑。
修改:
山人最爱东篱菊(联友)
雅士更怜傲骨枝(花路)   
3、一任春花香袖底(联友)
      且将美景藏心中(花路)
下联三平尾,犯对联之忌。
修改:
一任春花香袖底(联友)
且将胜景纳心中(花路)

二、从对句出句到成联的学习之路
    1、  对句
       练习对句是学联的基础之路。拿到一个上联首先要做的是析联,要分析出句的句子结构、句意,使用怎么样的修辞手法,出句者要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判断出出句的色调是暖还是冷,是喜还是悲。
做到:
把握节奏点
把握词性
把握语境

1、邀云伴我青山侧(清韵兰心)
      把酒踏歌尘世间(花路)
出句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在,忘情山水的惬意生活。
下联用酒回应上联,有隐于世的超然。虽在尘世,心境洒脱。

2、此身惯作飘萍客(再嫁东风)
      半世修成淡泊心(花路)
出句说自己习惯了如浮萍一样浪迹天涯,表达的是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态度。
对句前后照应,有问有答。

3、一曲心愁弹指破(听琴)
      那只鸿雁为君来(花路)
上联说愁,虚写,抒情了。下联写实回扣上联。
  
2、出句
       对句是按照别人的思路走,句义要契合出句。出句需要在对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提高,自己造景造意,创造性的工作。首先要立意,得知道想说什么和怎么说。要有感而发,立意要高。要抓住事物积极的一面向上的一面,讴歌正能量。世间万物只取一点生发开来,以情喻景或以景喻情都可以,主要得符合对联六要素,前四后三不能断裂,自然合理,联句流畅,再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一个出句就完成了。自然了要有出新有余味就更好了。不能抄袭,化用和抄袭是两回事。出句要为对句留下空间,使人有对的欲望,这就是好出句。
      第一次出句愁的我死了若干若个脑细胞,不知道怎么把物像和意像结合到一起,怎么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句子,前四还好,后三就转不出来了。我想了一个笨办法,看老师怎么衔接的去模仿。模仿多了就有点感觉了(偷笑)。当然了到目前为止我的联气还是没培养出来,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还做不到,想象力贫乏,出的联既没有感动自己,更别提感动别人。这和读书少有直接关系,留待日后努力!

1、邀来小朵与春住(花路)
2、一径流枫燃到痛(花路)
3、山意欲随冬至走(花路)
4、一盏相思邀月饮(花路)
5、雪访红妆迎远客(花路)

3、成联
   成联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上下联作品,没有了出句的意境限制,自己说了算的事,得自己立意谋篇。看起来自由度大了我到觉得更难了,它对作者的综合修养要求更高了。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成联的立意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是睹物思人,可以是触景伤怀,可以是一字一词一意来做膨胀。成联的创作之法,可以一片写景一片写情,情景交融。创作成联要围绕一个核心来写,不能上下片写散了。老师说成联是浓缩的诗,像诗一样有起承转合。所以成联创作有个布局谋篇问题,可以上联景下联情,上联虚下联 实,上联远下联近,上联古下联今。
  道理懂了,但创作出好作品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路, 对联我学的就不好,成联就更差强人意了。

下面勉强展现几副成联作品
1、题桃花
纷纷红雨藏春句;(花路)
灼灼娇容醉晚霞。(花路)
2、题月下
南国旧游,楼头照见瑶台镜;(花路)
故人晚棹,碧水邀来玉树春。(花路)
3、题春天
紫燕衔春,一蓑烟雨新黄柳;(花路)
红尘拂面,三月江湖拾翠人。(花路)
4、以“东窗未白孤灯灭”为原点出一上联,并对句
孤灯难寐秋凉夜;(花路)
浊酒频斟几缕愁。(花路)
5、题图
碧柳舒枝迎远客;(花路)
春风从此住山家。(花路)

结束语
      长风一期的课程结束了,但我知道自己的学联之路才刚刚开始。是长风将一个不知对联为何物的新人领进了对联的文化殿堂,在这里每天沐浴着国学的春风,享受着老师同学们的无私奉献,虽然我的对联水平和同学比差的很多很多,但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留在长风,不断的提高自己是我的努力方向。
       真诚的感谢为我们成长付出心血的
各位校长老师们。更要感谢创造古风这么好的平台的校长大咖们!
    特别感谢贝爱班主任老师、星儿班长、吹面杨柳组长在我家庭遇到艰难,情绪低落之时给我帮助和鼓励,感谢揽云组兄弟姐妹包容的学习氛围,让我在纷纷扰扰的生活里找到了一股清泉,重拾生活信心!在此一并九十度鞠躬,谢谢!谢谢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回帖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0
发表于 2018-7-6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分校一期楹联揽云组毕业论文
阳光
         光阴似箭 ,不觉得毕业了。以前对楹联很陌生,从没接触过。通过来这里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感谢老师的付出和谆谆教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生如梦,我来这里学对联,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在这流水清澈的对联中,敞开心境,如同一场快乐的旅游!如同一场美丽的人生。

       一、认识了写对联的韵律
        我用一首打油诗来形容我对对联的体会
        声声马蹄灌耳边  风驰云飞趣扬鞭
        随心随意意无限   悠悠韵律画方圆
如:
马蹄韵正格  题相思
芳华故梦难知意(阳光)
绝代新人已称心(阳光)


马蹄韵变格  题春天
一院桃花迎远客(阳光)
门前柳絮舞瑶台(阳光)


意节律  题晨光
晨阳晓燕入门户(阳光)
童梦扑蝉在树林(阳光)


二、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六要素是: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联表达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也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地失落。

1、上下联字数都是七字,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无奈花落去,又感觉到那么的熟悉,春天里的燕子早回来了。感叹离别,感叹无奈,感叹留不住的风景和远去的背影。只有在叹息中徘徊。

3、词性相当
无可奈何花落去。
动副动   名动动
似曾相识燕归来。
动副动   名  动动

4、结构相称
无可奈何花落去。
动补 偏正主谓
似曾相识燕归来。
动补 偏正主谓

5、节奏相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平仄相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似曾相识燕归来。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对联的九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1、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比如:
鸭子河中忙戏水,
小鱼池里弄飘荷。
上联的河中和下联的池里,意思相近,合掌了。

2、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比如: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3、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暮色苍茫人已远,
    华灯照耀夜将丰
    此联中用“苍茫”对“照耀”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动词。

4、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例如:
清风不语炊烟袅
流水无意花色娇
水和意失替了,意应该是平声,下联246 仄 仄 仄连续两个仄了。

5、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6、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如:
门前游来鸭三五
屋后嘎嘎鹅半塘
上联孤仄下联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读起来很别扭,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8、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由于自己学的不扎实,写不出好的联,皮毛而已。惭愧!愧对老师的辛勤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3

回帖

2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5
发表于 2018-7-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吹面杨柳 于 2018-7-6 14:53 编辑

            长风一期吹面杨柳毕业论文

        时光过得真快,十个月的联班学习就要结束了。面临毕业,有太多的不舍。在此特别感谢总校校长及各位老师;感谢长风相忘校长及各位老师,无私给了长风学子们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感谢揽云组的各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

今天我就自己在长风学习的十个月中,谈一下学习的经历和心得。

一、初进长风
   
    因为自己喜欢诗联,没进长风之前,我懂一点基础。我就想着能有个地方系统学一下多好。后来有个好友给我推荐了东风老师的古风。就这样我进了古风招生群了,在哪里呆了半年多。有一天,老师给了我们群号,说让进古风分校—长风。

   就这样进了长风一期,那一天,正好是2017年9月1日。我的报道贴如下:

尊敬的长风校领导和各位老师:
       我是吹面杨柳,久幕再嫁东风、寒江雪两位校长和古风各位老师的大名,前来学习流水对。我在招生群呆了等了很长时间,在那儿见到校长和古风的不少老师,初步见识他们的对联的高水平。但是他们没有架子,对各位学员的谆谆教诲,尽心尽力。如今我有幸成为古风分校-长风第一期学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学习呢?希望我在这儿走出去,不给长风一期丢脸。加油吧,杨柳!
正如贴上所写,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二、对联六要素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
如:花间醉卧一壶酒【相忘】
      月下狂歌那个人【吹面杨柳】

     古句:世情已逐浮云散【贾至】
     余岁只和山水亲【吹面杨柳】



  三、初学流水对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

    意境联:
讲究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其形成主要是靠心与物(情与景)的交融。分开来说:意是作者主观上的思想感情,境是客观世界的人、事、景、物等形成的氛围。


  也就是说,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写出优美的对联。意境,于对联来说就是指意和境在一个句子里的和谐统一。
出句:几树秋风摧瘦骨===[白衣]
对句:一丝凉意入愁肠===[吹面杨柳]

 

怎样学习流水对呢?校长有秘诀,那就是:  四心、三多跟六字口诀。

四心:  静心,细心,信心,恒心。

三多:  多看,多练,多想。

六字口诀:  看到出句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2.然后呢?

我曾出句

出句1:春风又约旧时燕【吹面杨柳】
出句2:二月春风裁细柳【吹面杨柳】


请看校长思路:

出句1:春风又约旧时燕【吹面杨柳】
约来干嘛?
对句1:小院同看二月花【相忘】
啥时候的事?
对句1:小院方开一树红【相忘】
那又如何?
对句1:杨柳不觉来日孤【相忘】
春天来了……
对句1:白雪悄离绿水滨【相忘】

出句2:二月春风裁细柳【吹面杨柳】
对句2:双飞紫燕过青桥【相忘】

子心师姐对句:
出句1:东风又约旧时燕【吹面杨柳】
对句1:书屋共陪苦读人【子心】

出句2:二月春风裁细柳【吹面杨柳】
对句2:一枝红杏探南窗【子心】
对句2  无名小朵缀青襟【子心】


有这样的老师和同窗,我受益匪浅!!!

四:平时自己的作业:



一、看图出句
1.为谁甘做牧羊客【杨柳】
2.梅花笑对迎春雪【杨柳】

“春到青门柳色黄”为意出句,七言仄尾,不得成联。
3.春至长安新柳色【吹面杨柳】
二根据意象出句[限七言仄尾]

1.凌寒独放厌蜂蝶【杨柳】


2.荷
清绝一枝横出水【杨柳】



三,对句
1.尘嚣掸在云庐外【古风柒米】
   余世留连山水中【杨柳】

2.久疏文字难吟句【再嫁东风】
  重拾信心欲揽云【杨柳】

3. 一首春诗期待久【微尘】
几声燕语到来欢【杨柳】

4.酒尽千杯愁未减【再嫁东风】
  泪流满面念犹多【杨柳】

4. 玉门关外萧声起【相忘】
  廿四桥头月影斜

6.半塘秋水藏新月【再嫁东风】
    一管萧声奏古音

7.花间醉卧一壶酒【相忘】
  月下狂歌那个人


四:成联:
   1.看图成联

     西楼独上一弯月
     小院还期那个人

2.以【荷】为题成联,要求单边不少于七字。
清绝一枝羞出水,
韵添几点慢摇风

成联:
雨润杏花三两朵;
风吹杨柳万千条。




【结束语】
       将临毕业,我有太多的不舍和不甘,一年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这段时间确是最最难忘的!十个月的时间就这么溜走了。忘不了你们,同学们!忘不了你们,老师!!更忘不了你,长风!!特别还要感谢轻尘老师跟蓝星儿老师,以及揽云组全体成员仅以此联赠长风诸师,聊表心意:

赠长风诸师
为爱办学,传承古典楹联文化;
因材施教,开启长风桃李心门。





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回帖

8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7
发表于 2018-7-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未觉春来春已去,惜花水畔行行。谁家玉管怨无名。离愁春韭似,方剪又还生——子心
      
不知不觉来到长风快一年了,已经到毕业时候了。最后一个作业,老师让写毕业论文。拿起笔,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记得那时正放暑假,每天无聊的很,想写点什么,又词不达意,笔力不够。正好网友小雨说咱们去古风学联吧!没事就去看看吧,我们来到了古风。 刚进长风,还没正式上课,每天做练习,家住涿州,说得一口普通话,平仄自然没有问题,就是入声难些,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查搜韵,看资料。长风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也热心辅导,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决心好好学习。
终于等到正式上课了,开始了我的长风之旅。

一、初识流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其形成主要是靠心和物,情与景的交融。分开来说,意是主观上的思想感情,境是客观世界的人事物形成的氛围。境与意会,形成意境,也就是说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写出优美的诗联。意境对联来说是指意和境在一个句子里的和谐统一。

以前我们对的句子,只是对字,来到这里我们要放下以前学的东西,从正对改为流水对。
正对:是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只有一面性,上下联同一视角。
流水对:是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说,对句一是解释出句的为什么,二是接出句的怎么样。其实两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独立意义不全。

例如杜甫的诗句: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一年常苦雨,
今日始无云。
我们看前一句根本不知道想说说什么,只有两句合一起才能知道他的意思,这就是流水对。

作品展示:以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对句和出句,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渐渐的掌握了出句和对句的要领。

对句:
陌上花开春小小(再嫁东风)
窗前莺啭语柔柔(子心)

小巷重逢双燕子(再嫁东风)
粉墙偏隔一桃花(子心)

相逢狂对联三百(小手冰凉)
别去休题念几千(子心)

新绿一堤春到柳(小手冰凉)
小红几点醉盈眸(子心)


还偷偷的出了几个句子:

碧纱窗外莺声软【子心】
低眉浅笑羞相向【子心】
乱红满地谁拾取【子心】
飞花点点心弦扣【子心】
丁香枝上相思引【子心】
未许心花开一霎【子心】
晴光爬满藤萝架【子心】
小朵和风说故事【子心】

哈哈!我初学,别笑话我呦!

二、喜欢上赏析
一副对联,不是短短十四个字,它是一个画面,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多么奇妙的文字啊。

月移竹影来诗里
我把梅香拾案前
【再嫁东风赏析】一缕梅香沁我心,补诗意境咏和吟。素娥不解其中意,遣竹窥窗诗里寻。
月移竹影,梅补诗香,吟哦间亦成诗境。好美的赏析,好美的意境啊!第一次接触长短句赏析,就喜欢上了这种体裁,决心好好学。

为情一字囚心久(东风)
误我三更入梦迟(听琴)

【别院听琴赏析】:往事幻成歌,一曲东风破。半夜为谁入梦迟,难解相思锁。莫怨久蹉跎,莫怨今生错。五百年前那朵莲,依旧开如昨。
这个是一首大家熟悉的卜算子,做的对联赏析,上片对联做了概括,下片有些补充。

雁阵排空行渐远(再嫁东风)
乡愁伴月落还生(素影)
【再嫁东风赏析】:乡愁缕缕扑窗棂,雁泣又声声。月生是念,月落是情。有词为证:如豆孤灯照浅寒,悲秋无力懒凭栏。叶恨花愁积案满,睡无眠。
雁阵排空行渐远,相思字句向谁言,缺月窗前轻一叹。醒犹难。

看了老师的精彩赏析,我也学着去写。

1、
陌上梨花飞作雪
溪边孑影立成崖

【子心赏析】:时过清明绿渐肥,晓风暗送雨霏微。谁人犹立石桥左,静看梨花作雪飞。
2、
堪叹穷途疏故旧
空余冷月满西楼

【子心赏析】:辗转萍身居不定,邻竹难洗尘心。依稀往事倩谁温。倚栏清月冷,对镜黛眉颦。曾也门前车若水。阳光雨露均匀。世情自古薄如云。茶凉人自去,穷途莫认亲。
这联让人联想很多,写着写着竟然泪流满面。哎!

三、折磨人的成联
成联,都不好意思发呢,实在是见不得人。

自题
鬓已星星,廿年风雨凭谁说,
夜犹寂寂,几点萤灯待月明。

题雪
飘落人间,化作琼英寻一诺,
温于手掌,变成珠泪赋千篇。

赠小筑清幽
茅屋三间,白云作伴,
清风十里,翠竹为邻。

赠梦回长安
曾记那时,斗酒诗三百,
更堪今日,成联赋众生。

题杨柳
蛮腰巧借东风舞,
真意难凭小字传。

四、结束语
最后感谢校长相忘老师给我们搭建这个平台,感谢贝爱姐姐的鼓励,感谢长风所有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感谢同学这一年来的相扶,相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9

回帖

9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5
发表于 2018-7-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一期楹联学习毕业论文》
小时候,我喜欢武侠。很喜欢,但是,我发现里面的诗词很精彩,于是,我对诗词有了兴趣。印象中记忆深刻的就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当时读起来觉得很有内涵,后来,我就越发喜欢诗词。于是,我在作文里也会写进诗词,运用最多的便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语文课上学到了一篇课文《虎门销烟》,爱国将领林则徐写的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对联让我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多少学了一些诗词的皮毛。但是,这些年下来,我已经了解到诗词对联这样一种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里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其中的魅力,其中的道理,其中的历史,这些足以让我感到自豪。我决定,要好好学习一下诗词对联。凡是都有先后,只有先会走路才能跑步,所以我决定先从头学习对联。于是,我3年前,找到了一所网络学校:古风学校。因为一些关系,我错过了几期学习班,终于在去年,我加入了长风一期。
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对于楹联的了解,算是有一些进步。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主要是基础的分析,因为,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基础。
学习一样东西,首先得了解一下这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我学习的对联,那什么是对联?
当时初级第一讲的作业里有这么一题,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
我是这么回答的: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个人理解人们通过两句话来压缩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用作多处,比如门联、寿联、婚联。上联是对事物的描述以及看法,下联是进一步拓展,完美的承上启下,流畅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衔接,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压缩在短短几十字里。同时,工整的格式和格律声韵的要求,使得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不是别扭的词汇组成,这就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当时我光顾着自己的想法了,还漏了关键的概念,香水百合老师帮我指出:对联是平仄相对,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学习下来,对联有六大基本要素: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  
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应  
5、平仄相谐   
6、内容相关
初级班第四讲的作业是让我们拿出一联来分析,我是这样做的: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仄平仄仄仄平平
1.上下联平仄相反,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相替(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苟利国家生死以;   
连形名名形形动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连动名名动动代
2.上下联词性多数相对;上下联字数都是七个字,属于宽对

苟利/国家/生死/以;   
偏正/并列/并列/                        
岂因/祸福/趋趋/之
偏正/并列/并列/
3.节奏都是2221:上下联结构都是偏正,并列,并列。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4:
此联无华丽词汇,但简单直接,直指主题,从每个字词中体现出来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字字句句在脑海中回荡,让人肃然起敬。有诗句为证: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了解了基本要素的同时,我们自然也学习了对联语句中常见的问题:失替和失对。
对联中上下联在2、4、6位置上的平仄是相互对应的,如果不相对就犯了格律错误叫“失对”! 不管是5个字、7个字的句子,或者更多的字的句子,在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是交替的,如果不是交替的,就不符合格律要求,用一个名词来规定就叫做“失替”!
这两个问题是对联中常见的,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犯错,我个人觉得若是这一关就错了,后面的也别提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还学习了词性的活用。当时初级班五讲作业让我们自己找对联来分析,我是这么做的:
1 .数词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
数名动,数名动
联中一原本为数词,与上联毕相对作动词。

2.量词活用:
桃花满院红侵帐
名名数量形动名
春水一江绿到门
名名数量形动名
联中院、江原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量词。

3.动词活用:
文到无求得自然
名动形名动形形
心因大爱生宽厚
名动形名动形形
联中求、爱原本为动词,这里活用为名词。

4.代词活用:
举目皆无识我者
动名副形动代名
留它何用断肠琴
动代代名动名名
联中目与它,我与肠相互代之。
名词活用:
出句:回头已是千峰小【滑弦惊梦】
对句:放眼依然万里遥 [流月长河]
峰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量词。

形容词活用:
出句:海日宜晞发
对句:天风为振衣
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
在这一节课后,我深刻的了解到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在,词性之间的转换以及活用,加以组合,就能创造出令人眼前一惊的画面。
随后,我还学习到了对联中的忌讳:隔和合掌。
对联的隔就是指上下联之间的联系不紧,或者根本就没有联系。 隔主要表现为景隔、意隔。景隔就是上下联的景象不在同一画面;意隔,是指上下联的感情色彩不一致。
a:
案上墨香诗隽
阵前马吼戈红
上联写书案墨香诗词优美,这是静景;而下联则是沙场战马怒吼部队厮杀血满飞,这是动景,一动一静,地点相差甚远,很自然就是隔景。

b:
分一缕春光入户
带三分萧瑟回家
上联是写希望能借春光给家里带来和煦美满的气氛;而下来则是颓废之意,与之相悖,这自然就是隔意。
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上下联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称为合掌。
比如:
华夏/江山/迎晓日;
神州/湖海/沐朝阳。
从对联格律的三大基本要求(平仄、词类、语法)来看,这副对联完全符合。但是它上、下联(比)对应的短语完全同义或近义,这便导致“合掌”。
又如:
茅舍半间居隐士=
柴门两扇挡尘心
此上下联意思太过相近,也属合掌。
最基础的知识学习过后,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内容了。对联,既然要对,首先得看懂上联讲的什么内容,否则,只会闹出笑话。当时基础班第七讲的作业是让我们分析一句出句,我是这么做的:
出句:秋雨滴檐惊客梦【听琴】

析联:客居他乡,在秋季里独自思念着,在在这里并非实际处于睡梦中,这是一种似梦非梦的情况,但冷不防被打扰了,这个惊字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突然被打断的吃惊,同时还有责怪之意,这声声雨滴敲打着思念之人的心。
当时我自己的对句是:
烛光浮影急人心
现在,我改一下:
烛光浮影惹归心。
学习是一个过程,慢慢的,循序渐进的,但,总要成长,在积累一定基础后,我们是要尝出句。
然后,再经磨炼,最后能够写出一副完整的对联。
在高级班的作业里,我写了这几句成联:
1.
愁雨如丝同泪下,
凄风环墓似魂来。
2.
暖风拂面、灯火连天,独见伊人在那出;
今夕如斯、暗香漫道,却留明月倚横江。
3.
可怜今夜只留月,
已把诗文尽寄天。
4.
临江赏夜
心无外物,立在桥头,远看江南夜色;
水映冷蟾,恰如冰面,尽收眼底春风.
5.
赠星儿班班

一心倾注,只为长风,更把揽云学子问;
数月辛劳,尤期新绿,常留警句良言观。

当时学友花路提到,这是通用联,我看了一下,确实如此,故而我又想了一副:

每遇迷途,幸有良师,恰似天中星指路;
常留勉句,亲如佳友,更思云里子书联。
这算是我目前的大致状况,不用老师们说,我觉得还是差的很远。虽说是毕业了,但是,这只是个开始,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学不完的,更别说诗词楹联这传承千年的文化,岂是能在短短一年里能吃透的,那简直是天方夜谈。我认为,要学有成,必须要彻底静下心来学个十年,十年磨一剑。虽说我自己不争气,原本悟性就差,当时是想放弃的,但是看到老师们这么辛苦,同学们这么努力,我怎么能半途而废。我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放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3

回帖

2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5
发表于 2018-7-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吹面杨柳 于 2018-7-8 09:04 编辑

                                         学习对联之浅见

                  揽云:南归大雁

      上世纪末期以来,楹联在中国再次焕发出生机,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正因如此,有人说中国楹联进入了新时代。由于参与人数的众多和传播媒件的多元化,我们已经很难统计出今人每天要写多少副成联,也很难知道每天有多少个出句与对句。换句话说,当代中国每天产生的对联,从数量上来说,是以往任何朝代不可比拟的,应该是事实。
      今天,我不说成联,单说出句与对句。
      今人每天的出句对句数量,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估计没有人反对我的这一观点。那么,今人的出对句水平究竟如何呢?
      要说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说古人。 且不说楹联界知道的历代楹联名家,单说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出句与对句,有多少是妇孺兼知、流传千古的?因为善于出句和对句被誉为“神童”或“才子”的又有谁能统计出准确数量?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真正爱好楹联的人是不会否认这一点的。我们先看下面几则故事:
      故事一: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永人。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皆称之为神童。有一天朝中曹尚书,慕名约解缙进府,二人来了一场精彩的出对句PK
      解缙应约来到时曹府时,正门不开。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开正门迎客。曹念: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对: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又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对: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见解对答如流,口称奇才立即开门迎接。见解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路连蹦带跳,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见曹穿红袍,老态龙钟,便答:
      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入府后,曹问: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
      解想起父亲沿街卖水,母亲在家纺线织布,答曰: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惊服解缙确有奇才。
      故事二:
      一天,金圣叹到西湖灵隐寺去见老方丈,要批佛经。老方丈说:佛经是不能批的。后来,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经看一看,老方丈不给他看。为这事他俩争吵起来,一直争论到半夜。老方丈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得上,就让你看佛经;对不上,佛经你就别看了。金圣叹一想:对对子,那不是锅底下掏窝窝,手到擒来,有什么难处,就点头答应了。老和尚当场出个上联:
      半夜二更半。
      你别说,这个出句还真把金圣叹难住了,左思右想怎么也对不上。只好离开了灵隐寺。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一案,被判了个杀头的罪。锒铛入狱,中秋节那天,他猛个丁地想起了灵隐寺对对子的事,同时也想出了对句。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金圣叹临死之前,总算对上了老方丈出的那个上联,在文字上不欠什么账啦。说完,就在狱中写了下面的对句:
      中秋八月中。
      故事三:
      古时有个秀才,自以为饱读诗书,很看不起农民。有一天,秀才从田边经过,看见农民在水田边打桩,扬着头走过去了。农民叉着腰把他喊回来:“秀才秀才,莫把头昂,我出个对子,你有本事对来?”秀才哼了一声:“你能出什么对子?”农民指着水田边的木桩说:   
      水内打桩,进一寸,浸一寸。
      秀才听乐,老长时间对不上来,只好红着脸走了。
      类似的出句、对句故事真是数不胜数,相信看过古代对联故事的人还能举出更多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首先,我们看看古人的出句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要说的是,古人的出句素材来源问题。
      古人的出句,大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也就是触景生情。我们回头看看上述故事中的出句,是不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对照这一点,我们反思一下今人出句的特点,是不是有点儿“闭门造车,故作文雅”之嫌(我说的不是全部)
      今人的出句,动不动就诗词曲赋、梅兰竹菊,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原因在哪里呢?小一点说,是把出句对句当做文字游戏了;大一点说,是没有认识到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那么,我们再看看古人的对句。认真分析以上故事中的对句以及许许多多本文中未举例子的经典对句,我们会发现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古人十分重视今人总结的《联律通则》,也就是词性、词语结构、平仄、节奏,十分工稳。要知道,汉语语法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才出现的一门学术,古人根本没有语法概念。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因为,语法是汉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规律总结,叶圣陶先生在《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文中,说的非常通俗易懂:“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古代,没有语法这一概念,但是语言的习惯已经存在,因为古人严谨,知道“对句”起码要“对”,所以,诸如词性、词语结构、平仄这些问题,他们都自觉地在对句中体现了;反倒是将语法挂在嘴上的今人,到了真正的对句时,把这些东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还美其名曰:不能因辞害义,意比律重要。正是因为这一点,今人在“形对”这一方面,从意识上已经逊于古人了;
      第二个特点:古人十分重视分析出句的“含义”,能根据语境,判断出句者的用意,读出出句的表面意思和潜藏的意思,也就是重视了孟子文学欣赏的一个著名观点——以意逆志。因而对句能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观今人的许多对句(特别是初学者),他根本不去揣摩出句者的用意,看到的仅是文字,看不到思想,于是为对而对的现象就出现了。通俗地说,今人忽略了“读懂”出句这个问题,闹不清出句者是要考察对句者的什么能力。比如,解缙听到曹尚书的出句“小犬无知嫌路窄。”读懂了出句者是用了比喻句,拿小犬来讽刺自己,因而能针锋相对,同样用比喻手法,以大鹏比喻自己;比如,金圣叹听到老方丈的出句“半夜二更半”以后,知道这五个字反应的是一个真实的自然现象——半夜正好是五更中的二更之半,所以绝不会为对而对去,直到临死的那一天才发现中秋节正好是八月的中间,因而才有了“中秋八月中”这一千古绝对;又比如那个秀才,听到“水里打桩,进一寸、浸一寸”,他明白出句不仅仅是谐音机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真实的现实生活,因而也没有鲁莽地去为对而对去。
      古人的出句,大都就地取材,反应生活,今人的出句则是化用名人的诗词或典故。这点区别何其大也。因为出句本身就毫无生活气息,对句如何去出彩?
      古人对句,不但遵守语言习惯(现代人所说的语法),更重要的是能读透出句的用意,做到对句与出句的心照不宣,使得出对句珠联璧合,令人拍案叫绝。
      试以鄙人今天的一个出句为例说明一下:
      出句:麻辣烫怡情,略麻微辣略微烫。
      个见:要对这个出句,首先要弄明白出句者要考察对句者的什么能力。这个出句,第一要考察对句者的生活知识能力——“麻辣烫”是一种风靡全国的小吃,也可以说是很出名的一个“小吃品牌”。所以对句首先要找到同样的一个品牌名来(食品方面的最好,别的范畴的品牌也未必不可);这个出句第二要考察的是对句者对关键词语的结构判断能力,很明显,出句的关键词语是“麻辣烫”,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如果你用的词语也是一个著名品牌,但是词语结构与“麻辣烫”的结构不符合,能让人叫好吗?这个出句第三要考察的是词性的判断能力和词语掌握的丰富程度,出句中的“略”、“微”、“略微”都是副词,后一个是前两个的组合且并非生造。如果读透出句的这第三点,至少不会出现为对而对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