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39

【元曲、曲谱】转存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元曲常识:
  
   关于元曲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发表于 2014-12-27 2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辛苦了

点评

谢: 版主 赏阅鼓励,问好、奉茶、遥祝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8 00:08
发表于 2014-12-27 2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辛苦了

点评

谢: 版主 赏阅鼓励,问好、奉茶、遥祝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8 00:08
发表于 2014-12-27 2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辛苦了

点评

谢: 版主 赏阅鼓励,问好、奉茶、遥祝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8 00:09
发表于 2014-12-27 2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辛苦了

点评

再谢: 版主 赏阅鼓励,问好、奉茶、遥祝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8 00:0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作为“一代之文学”,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元曲曲谱
  
   元曲谱及曲韵
   ~~~~~~
   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字声通用标“×”。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上)”。
   六、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七、连标三个“×××”,须平仄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两仄包括上去,亦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
   八、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句中暗韵标“∧”。
   九、标点符号分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四种。
   十、本编以《北曲新谱》为依据,并参考《太和正音编》、《北词广正谱》、《北词简编》等。
   十一、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十二、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仙子】或加“古”字。与[商调]、[双调]不同。南曲不同。
   仄仄平△(上),×仄平平平仄平△(上)。×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厶平平△,×平仄平平厶平△(上)。×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
  
   【寨儿令】同诸宫调。与[越调]不同。或加“古”字。又名[塞雁儿]。首二字句须叠用。
   平平△,平平△,×厶平平△,×平×仄去平平△。平仄仄,仄平品△,仄仄平平去△。
  
   【神仗儿】或加“古”字。诸宫调、南曲不同。有[幺篇],用者甚少。
   ×平厶上△(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平平厶上△(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平△(上),仄××,仄平平△。
  
   【节节高】小令兼用。与南曲不同。
   仄平平去△,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上去△。厶仄平,平平厶,×仄平△,去上平平去平△(上)。
  
   【者刺古】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厶平△(上)。平仄平△,×去平△。
  
   【九条龙】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平△,平平仄,平上平△。
  
   【侍者金童】散套首牌。宋词牌同,诸宫调小异,南曲不同。[幺篇]同始调,首二句字声略异,须连用。
   平平去上,上去平平上△。×仄平平平去上△,平平厶平平仄上△(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幺篇]平平×厶,平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平去上△,平平厶平平仄上△(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降黄龙衮】“衮”亦作“滚”。[幺篇]同始调,须连用。诸宫调全异。南曲[降黄龙]、[黄龙衮]亦异。
   ×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去平平去,平平平上△。仄仄平平,去平平上△。
  
   【文如锦】散套首牌。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诸宫调属[双调],稍异。
   仄平平△,×平×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厶平,平平上△。×仄×平,×平×仄△。×××仄,×××厶,×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厶△。
   [幺篇]换头减三字首句,以下平仄略异。
   ×仄平平平厶平△,×平×平,×平×厶△。平仄仄,仄平平△,仄厶平,平平上△。×平×仄,×平×厶△。×××仄,×××厶,×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厶△。
  
   【愿成双】散套首牌。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诸宫调同。
   平×厶,×仄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厶平平▲,×仄仄、平平去△(平)。
   [幺篇]换头始调首二句并为七字一句。
   平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厶平平▲,×仄仄、平平去上△。
  
   【女冠子】散套首牌。又名[双凤翘]。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宋慢词同,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上△。
   [幺篇]换头首二句不同。
   ×平×仄平平厶△,仄平仄平平去上△(平),平平厶×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昼夜乐】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第三句首二字叠上句,第八、九两句叠用。宋词牌多异。
   ×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上△(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去△。
   [幺篇]换头首句稍异,多二字一句,减三字一句。
   仄平∧仄平∧上去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去△。
  
   【红衲袄】小令用。又名[红锦袍]。与南曲不尽同。
   去平×、平×平△,仄×平、×厶平△(上),仄×平、平厶上△。×平仄厶平△(上),×仄仄平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
  
   【贺胜朝】小令用。与词牌、南曲异。
   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平平平厶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
  
   【人月圆】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
   ×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幺篇]换头始调首二句改为三句。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尾声】
   ×仄平平仄平上△,×××、×仄平平△,××去平平去上△。
  
   【神仗儿煞】
   [神仗儿](首至六)×平厶△(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平平厶上△(平)。×平×仄,×平×上△(平)。[尾声](末二句)×××、×仄平平△,××去平平去上△。
   ---------------------------
  
   正宫:
  
   【端正好】套数首牌。与[仙吕]同,宋词落异。有[幺篇]换头,极少用,不录。
   仄平平,平平厶△,×××、×仄平平△。×平×仄平平厶△,×仄平平去△。
  
   【滚绣球】次牌。亦入[中吕]。一至四为一节,五至八同上。九、十两句须对。此曲必与下曲[倘秀才]连用,并回环重复使用。
   ×仄平,×仄平△(上),×××、×平平去△,×××,×仄平平△。×仄平,×仄平△(上),×××、×平平去△,×××、×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倘秀才】亦入[中吕]。首二句对。
   ×××、平平厶平△(上),×××、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厶上△(平)。
  
   【呆骨朵】又名[灵寿仗]。亦入[中吕]。
   ×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厶×,×平平去平△(上)。
  
   【叨叨令】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叶去声。有得字体,叠字须用平声。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仄×也么哥,仄仄×也么哥,×平×仄平平去△。
  
   【塞鸿秋】小令兼用。亦入[仙吕]、[中吕]。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脱布衫】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同诸宫调。每句上三字“×××”以用仄平平为宜。[脱布衫]带[小梁州]合为带过曲。
   ×××、×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去△。
  
   【小梁州】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南调]。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诸宫调《梁州》略同。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仄仄平平△。
   [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
   ×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厶,×仄仄平平△。
  
   【醉太平】小令兼用。又名[凌波曲]。亦入[仙吕]、[中吕]。首两句须对,五、六、七三句鼎足对。宋词、南曲不同。
   ×平仄平△(上),×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平去上△(平)。
  
   【伴读书】又名[村里秀才]。亦入[中吕]。
   ×仄平平厶△,×仄平平厶△。×仄×平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
  
   【笑和尚】又名[笑歌赏]。亦入[中吕]。每句首均可加叠字或衬字。第五句下可增三字句一句或二句、四句。
   ×平×仄平△(上),×仄平平仄△,×仄平平去△。×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
  
   【白鹤子】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可连用多支。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芙蓉花】
   仄平平、仄平上△,××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
  
   【双鸳鸯】小令兼用。又名[合欢曲]。亦入[中吕]。
   厶平平△,厶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厶,×平平仄仄平平△。
  
   【蛮姑儿】又名[蛮姑令]。亦入[中吕]。
   去上△(平),去上△(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上△。
  
   【穷河西】亦入[中吕]、[商调]。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上△(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散套首曲。亦入[中吕]。同词牌,惟不用换头,亦不换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月照庭】散套首牌。[幺篇]同始调,须连用。
   ×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平平去,厶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去,厶上平△。
  
   【六幺遍】又名[柳梢月]、[柳梢青][梅梢月]。[幺篇]同始调,须连用。亦入[中吕],格式小异。与[仙吕]不同。
   仄平平,仄平去△,×××、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去×▲,×××、×仄平平△。×平仄仄平去上▲,×××,×仄平平▲,×仄厶平平△(上)。
  
   【黑漆弩】小令用。又名[鹦鹉曲]、[学士吟]。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上△。
   [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上去△。
  
   【甘草子】小令用。诸宫调小异。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厶仄△。×仄平平仄×仄△,×厶平平△(上)。
  
   【汉东山】又名[撼动山]。南曲略同。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也么哥△,仄仄平平去平平△。×仄平△(上),×厶平△,厶平平△。
  
   【货郎儿】
   ×××、×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上)。
   【转调货郎儿】集曲。[货郎儿]首五句(亦有用两句或三句)与末句之间,用入[醉太平]-.曲(或减去末句),为基本体式。中间亦可用[脱布衫]、[醉太平]二曲,或[脱布衫]、[小梁州]、[幺篇]、[醉太平]四曲,或其他宫调曲牌全曲或数句。《北曲新谱》录十体。
   [货郎儿](首五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醉太平](全)×平仄平△(上),×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平去上△(平)。[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九转货郎儿】集曲套。第一曲[货郎儿]本格,第二曲以下为转调。九曲须用全,不可增减移动。《正音谱》注:“本系[南吕宫]曲,于[正宫]借用,”
   一转[货郎儿]本格
   ×××、×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上)。
   二转[货郎儿](首三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中吕·卖花声](二至四)×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货郎](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三转[货郎儿](首五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吕·斗鹌鹑](首四句)×仄平平,平平去上△,×仄平平,×平去上△(平)。[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四转[货郎儿](首三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中吕·山坡羊](首至九)平平平去△,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五转
   [货郎儿](首三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中吕·迎仙客](全)×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上)。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去△。[中吕·红绣鞋](首五句)×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六转[货郎儿](首三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
   [叨叨令](首句)×平×仄平平去△。[中吕·上小楼](三至末)×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去△。仄平×、×平平去△。[幺篇](首至八)×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去△。[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七转[货郎儿](首三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双调·殿前欢](三至七)×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平平上厶平△。平平厶△,×仄平平去△。[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八转[货郎儿](首二句)×××、×平上去△,×××、平平去上△(平)。[双调·快活年](首二句及其叠字)×平×仄仄平平△,×平平去平△,去平△。[中吕·尧民歌](五至末)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叨叨令](五六)仄平平∧也么哥,仄平平∧也么哥。[倘秀才](末句)去平△。[双调·快活年](首二字及其叠字)×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去△,平去△。[中吕·尧民歌](五至末)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叨叨令](五六)仄平平∧也么哥,仄平平∧也么哥。[货郎儿](末句)×仄平平平去平△(上)。
   【煞】用在尾声之前,可连用若干支,计数用逆序。与[般涉]、[南吕]、[越调]各异。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尾声】亦入[中吕]。
   ×平×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仄平平去平上△。
   【煞尾】亦入[黄钟]、[南吕]、[中吕]、[大石]。[煞]首二句,七至九句,[尾声]末句。《正音谱》举此体。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
   其二又名[随煞尾]、[随尾]。此体最常用。[煞]首二句,七字句若干(同第二句),[尾声]末句。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上。其三
   [煞]首二句,六字折腰句(第二句减破)若干,[尾声]末句。《广正谱》以此为[煞尾]第一体。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上△。
   【啄木儿煞】亦入[中吕]。[正宫]用者不多,[中吕]用者较多。又名[啄木儿尾]、[尾煞尾声]。此从《广正谱》分析。诸宫调有[啄木儿]曲。
   [啄木儿](首二句)×仄平,×仄平△。[大石随煞](全)×平仄仄平平去△,×平×仄,×平×仄仄平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