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28

[佳作转载] 竟陵诗话 (中)

[复制链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秀嫦 于 2019-1-26 09:31 编辑

前人告诫初习诗作者曰:“……古人作诗,以真切为贵。初学之士,宜先讲明此理,从真切处用功。门路不差,自有升堂入室之日。”(清·许印芳《〈与极浦谈诗书〉跋》)。袁枚甚至警示作者:“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答蕺园论诗书》)
  灵气是指诗作者由真情而引发出来的某种敏悟,某种独特的感受,某种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现代诗论叫做“陌生化”)。如80年代初期,讴歌张志新烈士的诗篇中,还有一首题为《重量》的小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没有深挚的情感,写不出这样的深度;同样,没有灵气,也写不出这样独特与警醒!
  袁枚极力赞同钟嵘的主张:诗的意象和诗的语言要作者从生活中去“直寻”,而不要从书本上“补假”(“假”是“借”的意思)。“补假”,只会“满纸死气”。只要以真情面对世界,那么,就会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袁枚《遣兴》)。
  有了真情不一定就会产生好诗,其间还得有个诗化的过程;但好诗必自真情出,真情是产生好诗的前提和基础。
  
  “兴观群怨”
  ——诗与善
  
  “兴观群怨”,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孔子关于诗,也是文艺社会作用的全面论述。孔子的这一观点,为历代评家所首肯。
  “兴观群怨”,简言之,“兴”是用比兴的方法抒情,使人感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达到教化的目的;“观”,是从诗所反映的现实中,认识世情的盛衰和政治的得失;“群”,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情感,起到人际和谐,人群凝聚的作用;“怨”,是表述诗以及文艺的情感宣泄功能。
  如果除去其中“事父”、“事君”的狭隘的功利动机,一般地看,这四个字确实完整地概括了文艺(包括诗)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
  诗创作,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它不能逾越或偏离社会伦理的轨道,不能违反或背叛社会的历史要求。通俗地说,写诗要符合“善”的道德标准,要对大多数民众有利。
  抗日战争时期,诗人田间写了《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首诗,鼓动人们去战斗,去争取民族的自由;同一时期,也有“香槟酒气满场飞……”之类涣散人民斗志的靡靡之音,也有宣扬“共存共荣”的汉奸文艺。
  历史已经对它们的善与恶作出了公正的判词。
  诗,不是用来解闷的小玩意,不是用来购取名利的“信用卡”。
  诗,是人格的映现。诗人应远离卑琐、利己与奴性。
  拒绝附势求荣的干谒诗注;
  拒绝声色犬马的风月诗;
  拒绝“皇恩浩荡”、“万寿无疆”的奴才诗。
  诗人,首先要做大写的人,象屈原,象李白,象雪莱,象雨果……
  诗人,要做人民的代言人,象白居易,象陆游,象裴多菲,象惠特曼……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诗的“善”,一言以蔽之,就是:心向民众!
  
   注:干谒,有所求而请见,干谒诗多为奉承、讨好之作。
  
  “韵 味”
  ——诗与美
  
  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韵”与“味”的概念出现得较早,也较频繁。《论语·述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曲古乐的“味”实在太浓,竟然压倒了“肉味”,使孔子长时期地沉浸其中。道家同样也谈“味”。《老子》阐释“道”时,就有“味无味”的说法。道家讲“无”,一般都有“极致”的意思,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希”,在此也是“无”的意思。),等等。那“味”到了无法言说之时,也就是到了最高的美感境界。此后,作为纯粹艺术理论形态出现的,就有钟嵘(南朝·梁)的“滋味”说,司空图(唐)的“韵味”说,王士缜(清)的“神韵”说。
  此类“滋味”、“韵味”、“神韵”之说,指的已不仅是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美感体验,而是成了对艺术(主要是诗)的具体的审美标准。
  那究竟什么是“韵”与“味”呢?
  清人沈德潜解释说:“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钱钟书说得更具体点:“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寻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管锥编·全齐文·谢赫〈古画品〉》)。钱氏这段话的末两句,就是司空图所概括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这些论述,用浅近的话说,就是从有限中体会到无限,从具体的事象中体会到幽深的情意与哲理,也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不可能都达到这种境地,但它却是衡量一首诗的优劣的美学标尺,是写诗的人努力的一个方向。
  王士缜《带经堂诗话》中引宋人无名氏诗:“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凉风吹堕双梧影,满地碧云如水流。”赞为“真北宋人佳作也”。这首绝句“佳”在何处?诗,只提供了一幅画面:有人在月明之夜,靠着楼栏吹笛。秋风扫过,院中两株梧桐,纷纷落叶。在清辉的月光照临下,那一地滚动的桐叶,犹如碧云倒映流水。全诗没有一个字触及旨意,却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以及难以言说的况味。恰如此,诗的“韵味”就出来了。
  诗有韵味,才是美的;写得太实,就不美,也就不是诗了。
  
  

2028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26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读来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8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26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读来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8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26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您辛苦了。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气”有得是天生的,有得是后天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相比来说天生的灵气更具创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观、群、怨,概括了文艺(包括诗)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此语说得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是诗歌的高标准,是诗人应当努力的方向,浅显的诗语中包蕴无穷的韵味才能算是一流的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善强调的是诗歌改良社会的功能,诗与美强调的是诗歌的审美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1-27 15:17 编辑

                                            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
                                            凉风吹堕双梧影,满地碧云如水流。
  首句突兀,似乎在暗示什么,中秋之夜,月色如水,为何有人独自倚楼吹笛?吹笛之人分明有所思,思什么呢?因是中秋之夜,思念远方之人,思念佳人,思念此身之事都有可能,这就为读者提供无数想象的空间,吹笛之人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客居之人,当然也可以是所有中秋夜有所思的人,这是一个灵魂中浸透悲凉色彩的失意之人。但是唯有沉浸在团圆氛围中的人不属于此类。所以这首诗的精华是首句,后三句只不过是进一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来强化首句所营造的氛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月 发表于 2019-1-26 17:49
学习佳作,读来受益匪浅。

谢谢老师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月 发表于 2019-1-26 17:49
学习佳作,读来受益匪浅。

谢谢老师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月 发表于 2019-1-26 17:49
感谢老师分享,您辛苦了。祝您周末愉快!

谢谢老师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6 23:41
“灵气”有得是天生的,有得是后天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相比来说天生的灵气更具创造力。 ...

认同老师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6 23:42
兴、观、群、怨,概括了文艺(包括诗)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此语说得精到! ...

认同,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6 23:46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是诗歌的高标准,是诗人应当努力的方向,浅显的诗语中包蕴无穷的韵味才能算是一 ...

说得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7 15:03
诗与善强调的是诗歌改良社会的功能,诗与美强调的是诗歌的审美功能。

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7 15:15
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
                        ...

老师说得极是,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8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写的太实,则如拍照(不是摄影),只是如实留下客观现实的影子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8 23:37
再次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谢谢老师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29 16:05
诗写的太实,则如拍照(不是摄影),只是如实留下客观现实的影子而已。

老师说得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3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1-30 16:56 编辑

钱钟书所说的:“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寻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乃是指诗歌不想散文作品,对物象、对事象、对画面、对情事等都没有完整的表述,而是采用简洁化、素描化、写意化的笔法来处理,这样就是的作品所构筑的内容不是一个完整体,而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跳跃性的、间断性的情景,至于完整的画面感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借助想象来完成,正因为这样,作品才具有内涵的丰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1-30 16:50
钱钟书所说的:“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寻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 ...

老师博学多才,说得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3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滋味”、“韵味”、“神韵”等说法其思想根源大多是道家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所有哲学探讨的最终归宿,道家如此,古希腊哲学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2-1 14:41
“滋味”、“韵味”、“神韵”等说法其思想根源大多是道家哲学。

老师文丰笔健,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9-2-2 14:57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所有哲学探讨的最终归宿,道家如此,古希腊哲学也是如此。 ...

老师文丰笔健,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64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今日此门中,坐看芳菲一片红。羽客飞来留梦影,何人识得好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9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