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2|回复: 36

[佳作转载] 第三章 胡震亨对唐人诗作的评论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胡震亨对唐人诗作的评论
    胡震亨对唐代诗人、诗作的评论,主要围绕着风格、诗体、创作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在评点唐诗风格时,沿袭高棅“四唐”分期,按初、盛、中、晚分别讨论。初、盛唐为一卷,李、杜二家别立一目,自成一卷,中、晚唐各自一卷。这不仅显示出胡震亨重视李、杜二家诗歌的观点,意欲矫枉前人论唐诗时,颇重盛唐而忽略中、晚的现象,体现出其对唐诗的整体关注。在评点唐诗诗体时,主要对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诗体进行论评,其中古诗涉及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涉及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等。对唐诗创作技巧的评点,主要集中在诗歌的用字、押韵、句法等方面。
第一节 评初、盛唐诗人
   胡震亨把初、盛唐合并论之,共评点了包括唐代帝王在内的四十五位诗人。“四杰”、沈、宋、陈子昂、李、杜、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其评点的重点。对于李、杜二人别立一目,专门讨论,足见胡震亨对李、杜二人的重视。
  一、评“四杰”与沈、宋
   胡震亨对“四杰”的评点,侧重于其对五言律诗体制风格的确立;对沈、宋的评点,侧重于其对律诗的定型之功。所引诗论,不仅勾勒出初唐律诗发展的自然轨迹,亦体现出胡震亨对“四杰”与沈、宋的赞赏。
   “四杰”诗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彩工丽及韵调流转。胡震亨引王世贞诗论云:“四杰词旨华靡,沿陈、隋之遗,气骨翩翩,意象老境,故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认为四杰诗虽仍有“词旨华靡”的特征,但诗歌中所表现的“气骨翩翩,意象老境”,实已超越前人,五言律诗的体制风格,正是在他们手中确立。杜甫《戏为六绝句》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方回云:“王、杨、卢、骆,老杜所不敢忽,谓轻薄为文者,哂之未休,然轻薄之人,身名俱灭,王、杨、卢、骆,如江河万古,所不可废也。斯言厥有旨哉!宾王史不书字,武后见其檄文,始咎宰相失人。诗多佳句,近似庾信,时有平仄字不协。此篇乃字字入律,工不可言。”胡震亨认为“四杰”诗各有千秋:“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盈川视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当年四子先后品序,就文笔通论,要亦其诗之定评也欤!”(卷五)沈、宋对律诗的定型之功,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云:“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胡震亨引《新唐书》云:“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沈佺期、宋之问,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肯定了沈、宋对于唐代律诗定型的贡献,指出律诗虽肇始于沈约、庾信,但是律诗的真正确立定型,是在沈、宋。沈、宋对“律诗”的贡献正在于“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胡震亨又引孤独及诗论云:“汉、魏之间,虽已朴散为器,作者犹质有余而文不足。以今揆昔,则有朱弦疏越、太羹遗味之叹。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彩,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糜之功,至是始备。虽去雅寖远,其利有过于古,亦犹路鼗出于土鼓,篆籀生于鸟迹。”反映出胡震亨对沈、宋奠定律诗的肯定。胡震亨指出二人在诗体上互有不同:“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沈、宋固是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对于后辈学诗,胡震亨认为:“学五言律,勿习王、杨以前,勿窥元、白以后。先取沈、宋、陈、杜、苏、李诸集,朝夕临摹,则风骨高华,句语宏赡,音节雄亮,比偶精严。”
  二、论陈子昂“复古反正”的先驱之功
   陈子昂是唐诗史上的重要诗人,针对初唐“绮错婉媚”、“彩丽竞繁”的六朝余波,
他主张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历代论者对其重振一代诗风的功绩评价
极高,然亦有持不同意见者。
   赞赏的意见略列如下:
   卢藏用《唐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云:“宋、齐之末,盖憔悴矣。逶迤陵颓,流靡忘返,至于徐庚,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于是风雅之道扫地尽矣。《易》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泰。’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高度赞扬了陈子昂以“复古”为旗号改革六朝绮靡诗风所做的贡献。杜甫《陈拾遗古宅》云:“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云:“‘能极著述’,‘克备比兴’,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认为著述、比兴二道,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韩愈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刘克庄《后村诗话》云:“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体。独陈拾遗首创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方回《瀛奎律髓》云:“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朱熹云:“太白五十篇《古风》是学陈子昂《感遇》诗,其间多有全用他句处”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明确指出其影响在沈、宋之上。高棅《唐诗品汇》云:“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夐然独立,超迈时髦。初为《感遇诗》,王适见之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噫!公之高才倜傥,乐交好施,学不为儒,务求真适,文不按古,伫兴而成。观其音响冲和,词旨幽邃,浑浑然有平大之意,若公输氏当巧而用不用者也。故能掩王、卢之靡韵,抑沈、宋之新声,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呜呼,盛哉!”盛赞陈子昂的承上启下之功。胡应麟《诗薮》云:“子昂《感遇》尽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杰出。”
   以颜真卿、皎然为代表的不同意见,亦略列如下:
   颜真卿云:“沈隐侯之论谢康乐也,乃云‘灵均已来,此秘未见’;卢黄门之序陈拾遗也,而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若激昂颓波,虽无害于过正;推其中论,不亦伤于厚诬。”认为陈子昂诗风激昂慷慨,对于唐代诗坛的复古反正贡献极大,但是不能因此贬低他人。皎然云:“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非造父不能辨。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如陈子昂复多而变少,沈宋复少而变多,今代作者不能尽举。”从“复古通变”的角度批评陈子昂“复多而变少”,沈宋是“复少而变多”,将陈子昂置于沈宋之下。李攀龙则认为其五言古诗一无所取:“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
   胡震亨云:“唐人推重子昂,自卢黄门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则云:‘有才继骚雅’,‘名与日月悬。’韩退之则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独颜真卿有异论,僧皎然采而著之《诗式》。近代李于麟,加贬尤剧。余谓诸贤轩轾,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伙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然在唐初,自是杰出。’斯两言良为折衷矣。”(卷五)胡震亨通过对初唐诗坛的整体分析,认为陈子昂反对唐初诗歌承袭齐、梁绮靡的风气,倡导“建安风骨”和“风雅”、“兴寄”,以复古为革新,从理论上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其功绩“正如伙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因此,“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高度赞扬了陈子昂“复古反正”的先驱之功。在初唐诗坛为六朝文学余波笼罩的背景之下,陈子昂创造性地将“汉魏风骨”和《诗经》中的“风雅”、“兴寄”传统结合起来,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审美理想,主张将劲健清新的思想内容、浓烈昂扬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律融为一体,将唐代诗歌的审美理想定位于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拉开了序幕。胡震亨对陈子昂“复古反正”先驱之功的评价,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三、以“风骨”论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对盛唐著名的两个诗歌流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人,胡震亨大量引用前人对于唐诗的经典论述,以盛唐诗歌特有的风貌—“风骨”,作为诗歌评判的核心质素, 从中折射出其对山水田园诗人与边塞诗人的评价和定位。
   胡震亨对山水田园诗人的评价,着眼于诗人诗歌中所蕴含的“风骨”特质。
   评储光羲。引殷璠、苏辙诗论云:“储光羲诗格高调远,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得浩然之气。”“储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对储光羲评价颇
高。
   评王维。从胡震亨所征引诗论,折射出其对王维的看法与明人基本一致:“右丞诗自有二派:绮丽精工者,沈、宋合调;幽闲古澹者,储孟同声。”“摩诘以淳古澹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及其铺张国家之盛,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又何其伟丽也!”
   评孟浩然。孟浩然善以蕴含之“气”,补其“才”之不足。胡震亨通过征引前人诗论,体现出其对孟浩然在盛唐的定位。引殷璠诗论云:“浩然诗彩丰茸,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气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为高唱。”引皮日休诗论云:“浩然诗遇思入咏,不钩奇抉异龌龊束人口,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孟则有‘徽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谢朓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与古人争胜毫厘。”认为孟浩然诗善用其短。苏轼对孟浩然诗评价不高,认为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陆游亦云:“浩然四十字诗,后四句率觉气索,如岳阳楼、岁莫归南山之类。”王世贞认为孟浩然善以蕴含之“气”补“才”之不足,能偏师而出。胡震亨亦引胡应麟诗论将王维、孟浩然作对比:“仲墨云: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读其集,大篇句语俊拔,殊乏完章;小言结构清新,所少风骨。孟五言秀雅不及王,而闲澹颇自成局。”侧面反映出胡震亨认为二人诗各有所长。
   胡震亨对边塞诗人的评价,着眼于诗歌流派递转嬗变的轨迹。
   评王昌龄。胡震亨对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评价极高:“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绝句,几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其右。”王昌龄的《出塞》,李攀龙取压卷之作,胡震亨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王少伯七绝,宫词闺怨,仅尽多诣极之作,若边词‘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功尚属中驷,于麟遂取压卷,尚需商榷。”(卷一〇)胡震亨注重诗歌流派递转嬗变的轨迹,如把王昌龄、储光羲二人诗歌相提并论:“王昌龄诗饶有风骨,与储光羲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多惊耳骇目之句。”指出二人虽“体别”,但诗歌皆蕴含“风骨”。
   评高适、岑参。高适是胡震亨盛赞的盛唐诗人,不仅品格高,而且诗作蕴含“风骨”:“高常侍性拓落,不拘小节。其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常侍诗气骨朗然,词峰峻上,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胡震亨云:“高适,诗人之达者也,其人故不同。甫善房琯,适议独与管左;白误受永王璘辟,适独察璘反萌,豫为备。二子穷而适达,又何疑也?(卷二五)对高适豁达的处事方式极为赞赏。高适诗诗骨凛然,岑参诗婉缛富有古意:“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复,取是而已,尤为正宗。”但就二人诗体,胡震亨认为岑诗更蕴含“风骨”:“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卷一〇)
   胡震亨对其它诗人的评点,如评崔颢:“崔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为戎旅间语,状采欲埒鲍家。”
   评陶翰:“陶翰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等,显示出“风骨”这一标准是对盛唐诗人的最高评价。
四、以“本无优劣”评李、杜
   李、杜诗歌的优劣之争,自中唐起,便一直是文人争论的焦点。
   1、扬杜抑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云:“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态,摆去构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尤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这段话可视为中国诗歌史上扬杜抑李之始祖。白居易《与元九书》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舰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认为无论从思想及艺术上,李均不及杜。及至宋代,编撰、校勘、注释、考订杜诗成为风气,形成了千家注杜的奇观。苏辙《诗病五事》云:“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认为李白人品与诗作均不及杜甫。江西诗派论诗又以杜甫为祖,将杜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2、扬李抑杜。宋代刘攽《中山诗话》记载:“欧公不甚喜杜诗,谓韩吏部绝伦。吏部认唐世文章,未尝屈下,独称道李、杜不己。欧贵韩而不悦子美,所不可晓。然于李白而甚喜爱,将由李白超越飞扬为感动也。”扬李抑杜的评论颇为含蓄。扬李抑杜的风气,盛行于明代中期之后,明人祝允明作《罪知录》,论唐诗人,尊太白为冠,而力斥杜甫,认为其诗以村野为苍古,椎鲁为典雅,粗犷为豪雄。杨慎《升庵诗话》云:“今人谓李杜不可以优劣,此语亦太馈馈!”并拈出李、杜诗句具体比较:“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子美诗:‘朝发白帝幕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类。”
   3、李杜并尊。韩愈《调张籍》中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认为时人扬李抑杜或扬杜抑李的做法实乃可笑之至。李商隐《漫成五章》云:“李杜操持事略齐,二才众象共虹霓。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云:“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云:“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皆肯定了李、杜二家诗风格各异,并无优劣的观点。严羽《沧浪诗话》云:“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观点客观。高棅《唐诗品汇》标举盛唐,以李、杜为宗,并无轩轻。前七子大都以李、杜并称相标榜,李东阳《麓堂诗话》将李、杜诗歌同置于最优的“宫声”一档中。后七子则对李、杜诗歌的研究更加深入,谢榛《四溟诗话》并称李、杜达十七次之多,指出可兼学二人之长。王世贞《艺苑卮言》对李、杜诗体阐述尤为详细,具有清晰的诗体流变意识。胡应麟《诗薮》中将李、杜优劣分析得淋漓尽致,并始终在并尊李、杜的视野中,从李杜诗歌风格、诗歌成就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辨析,从中可见胡应麟在李、杜比较问题上的审慎态度。
   经过历代文人数百年的论辩,及至明末,文人关于李、杜之争的思考已相当理性,意见也基本趋同,即并尊李、杜,认为李、杜各有千秋,卓立千古。胡震亨卷六专论李、杜二家,选录历代论者对李、杜的经典评价,通过归纳梳理前人对于李、杜的评价,为其正确评价李、杜,打下了立论的坚实基础。胡震亨对李、杜二人的评论具体如下:
   1、评李白。胡震亨征引范传正、李阳冰、孟啓、严羽等人诗论,认为李白才逸气高,诗祖《风》、《骚》,宗汉魏,是诗之仙者:“李白脱屣轩冕,释羁缰锁,自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秽;好神仙非慕其轻举,欲耗壮心、遣余年;作诗非事其文律,取其吟咏以自适。”“太白耻作郑、卫语,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每多讽兴。自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太白一人。”“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非优哉!’又称:‘粱、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故其集律诗殊少。”“读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对李白诗歌成就高度评价。胡震亨对李白乐府论见颇深:“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遘遇之概,不知其因事传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系得其所伐之材舆巧铸灵运之作略。今人第谓太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卷九)
   2、评杜甫。胡震亨援引元稹、黄庭坚、胡应麟等人诗论,反映出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对杜甫的极度推崇。引元稹诗论:“杜子美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己来,未有如子美者。”引《新唐书·杜甫传》:“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干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称‘诗史’。”引黄庭坚诗论:“子美诗妙处在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入其困惑?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泉林、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引胡应麟诗论:“杜诗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故绝不可及。”
   胡震亨对杜甫的评点,受到胡应麟很大影响。如引胡应麟诗论云:“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汉、魏至唐,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末备,伐山导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系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胡应麟的“三难说”,从中国诗学发展史的高度,对杜甫的地位和价值作了高度评价。胡震亨对杜甫的推崇并非盲从前人,显示出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凡诗初年多骨格未成,晚年则意态横放,故惟中岁工力并到,神情俱茂,兴象谐合之际可嘉赏。如老杜之入蜀,篇篇合作,语语当行,初学所当法也。夔峡以后,过于奔放,视其中年精华雄杰,如出二手。盖或视之太易,或求之太深,或情随事迁,或力因年减,虽大家不免。世反以是为工者,非余所敢知也。”指出杜甫诗歌亦有缺点,虽是大家亦不免。“元微之以杜之铺陈终始,排比故实,大或千言,小犹数百,为非李所及。白乐天亦云:杜诗贯穿古今,覼缕格律,尽善尽美,过于李。二公盖专以排律及五言大篇定李、杜优劣,不知杜句律之高,自在才具兼该,笔力变化,亦不专在排此铺陈,贯穿覼缕也。深于杜者,要自得之。”从中可看出胡震亨对杜甫的推崇。
   3、评李、杜优劣。引严羽诗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等篇,太白不能作。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李、杜二人,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引胡应麟诗论:“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惟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惟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兼蓄”胡震亨云:“千载仅有杜诗,千载仅有杜公诗遘耳。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无天宝一乱,鸣候止写承平;无拾遗一官,怀忠难入篇什,无杜诗矣。故论杜诗者论于杜世与身所遘,而知天所以佐成其诗者实巧。”(卷二五)从中折射出明末文人对李、杜二家的看法,更趋于客观与理性。胡震亨通过对王世贞等人诗论观点的比较,指出李诗“格高于杜”而“变化”不及。认为二人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风。李白重“气”,故诗歌具有“俊逸高畅”的气势;杜甫重“意”,故诗歌具有“奇拔沈雄”的风格。二是语言。李白诗语言“自然”,故诗风“飘扬欲仙”;杜甫诗强调独具匠心的“独造”,故诗风“慷慨激烈”。三是诗体。李白七言歌行最为专精,五、七言绝句次之;杜甫七言律诗最为杰出,五言律及七言歌行次之。然而后人却多“伏膺少陵”,胡震亨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第二节 评中唐诗人
   胡震亨评点中唐诗人六十三位,选录诗论八十八则。韦应物、大历十才子 、韩、孟诗派、元稹、白居易是其评论的重点。
   一、评韦应物
   作为大历时期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风格冲淡平和。《唐音癸签》云:“古诗轨辙殊多,大要不过二格:其一以和平浑厚,悲怆婉丽为宗;其一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高闲一宗,在古则陶,在唐则王、孟、常、储、韦、柳诸家。”以陶渊明为宗的闲淡一派,发展递转至中唐,则有韦应物、柳宗元等。胡震亨所引诗论,巧妙勾勒出从唐至明的诗论者对韦应物诗作的批评演变过程。
   所引明人以前诗论对韦应物诗歌的评点,主要集中在其意趣闲澹、韵味澄远的诗风。胡震亨首先征引白居易诗论云:“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中,皆对韦应物评价很高。《与李生论诗书》中云:“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停蓄、温雅皆在其间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诸集,亦不专工于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王、韦并称,指出二人诗歌在清雅悠远的言语中,传达出高于“遒举”的深厚意蕴。《与王驾评诗书》中云:“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风之出岫。”再次王、韦并称,指出二人诗作都具有“趣味澄敻”的特征。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云:“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韦、柳并提。张戒《岁寒堂诗话》中云:“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胡震亨引刘辰翁诗评点韦应物、孟浩然:“韦应物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其诗如深山采药,饮泉坐石,日晏忘归。孟浩然如访梅问柳,徧入幽寺。二人意趣相似,然入处不同: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彩色,不免有轻盈之意。”言下之意,韦诗比孟诗具有温润的艺术特质。对韦应物诗歌评价最高的当属朱熹,胡震亨引其诗论:“苏州诗无一字造作,直是自在,气象近道。其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者,以无声色臭味也。”胡震亨选录明人评韦应物诗仅王世贞的一则:“韦左司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然欲令之配陶凌谢,宋人岂止诗者?”对韦应物诗歌尤其是五言古诗的评价极低。究其原因,在于明代诗论者对唐诗的研究,由风格评论逐渐转向对唐人各种诗体的评论。作为中唐的大家,明代文人对韦应物诗歌的研究,集中在韦应物的五言古诗。明代各种唐诗选本中,选家对韦应物的五言古诗情有独钟,如高棅《唐诗正声》选韦应物二十一首五言古诗,《唐诗品汇》中明确将韦应物置入中唐,但还是“不拘世次”将韦应物的五言古诗列入名家。及至前、后七子,则古体宗汉、魏,近体宗盛唐。何景明云:“故景明学歌行近体有取于二家,旁及唐初、盛唐诸人,而古作必从汉魏求之。”李攀龙在《选唐诗序》中说:“唐无古诗而有其古诗。”二人所论之意是:唐人所作的五言古诗,是按唐人标准所作的五言古诗,而不是汉魏五言古诗,汉、魏五言古诗才是正宗的古诗。唐代的五言古诗,是无法攀比汉魏五言古诗的。换言之,明人评点唐人五言古诗,实际上仍以汉、魏五言古诗的标准来衡量唐代的五言古诗。王世贞对韦应物五言古诗评价之低,可知其中原因。胡震亨引王世贞诗论,反映出明代复古诗派对“唐代五言古诗”与“汉魏五言古诗”认识的不断深化,亦反映出明代文人辨体意识的增强。
  二、以“省净”论大历十才子
   大历诗人为矫枉盛唐诗歌重辞藻的特征,故在诗歌的创作上,倾向于富含韵致与细致省净的意向创造,其中大历十才子是胡震亨重点评点的对象。胡震亨云:“详大历诸家风尚,大抵厌薄开、天旧藻,矫入省净一涂。自刘、郎、皇甫,以及司空、崔、耿,一时数贤,窍籁即殊,于喁非远,命旨贵沈宛有含,写致取淡冷自送,玄水一歃,群拨覆杯,是其调之同。而工于浣濯,自艰于振举,风干衰,边幅狭,端诣五言,擅场饯送,外此无他大篇伟什岿望集中,则其所短尔。”(卷七)点出时代的盛衰与诗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因其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而齐名。胡震亨评“十才子”,见解颇为独特。评钱起:“钱员外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芟削浮游,回立莫群。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疏’;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雅古今。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着,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指出钱诗清新闲淡的特点,并与刘长卿、郎士元、李嘉佑诗作比较:“刘结体不如钱厚,写韵自婉;钱选言似逊刘密,树骨故超。郎藻变非富,具有钱之遒上;李笔势欲酣,终乏刘之沉深。当时四子齐名,吾谓斥李令粤佗自帝,存郎附蕞蜀三都,可乎?”(卷七)指出诗歌须蕴含“兴致”,而刘诗最富韵致,朗诗较钱诗更为闲淡,李诗重辞藻但缺乏深沉。对郎士元、钱起二人诗歌,胡震亨指出郎诗闲雅中有韵致,更胜一筹:“朗员外与钱起齐名,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体调大抵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闲雅。如‘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又‘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向秋月’:可以齐衡古人,掩映时辈。评卢纶:“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卷七)既点明卢诗长处,又指出其诗歌成就小于钱起、刘长卿二人。评李端:“李司马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卷七)评韩翃:“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润,山合荔枝繁’;又‘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方之前代,芙蓉出水,未足为多。”“君平高华之句,几夺右丞之席,无奈其使事堆垛堪憎。见珍朝士以此,见侮后进亦以此。”(卷七)点出韩诗既有迥异于同辈诗人的富贵气派,又有清空淡雅的时代特点。胡震亨指出韩翃诗虽高华直逼盛唐,然亦有过于装饰,流于堆砌之弊,体现出胡震亨对唐诗风貌的独特思考。评司空曙:“司空虞部婉雅闻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玫兄弟有余。”(卷七)评耿湋:“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卷七)指出耿诗的“浅言偏深世情”与诗人性情有关系。评崔峒:“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大雅。如‘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又‘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裹见人家’: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指出崔峒作诗能够细心挑选,去粗存精。
   此外,胡震亨对刘长卿评价很高。胡震亨评刘长卿云:“刘结体不如钱厚,写韵自婉;钱选言似逊刘密,树骨故超。”(卷七)同时征引方回诗论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认为刘禹锡诗最富韵致。
  三、论韩孟诗派的“尚奇”
   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的一个风格独特的诗人群体,其诗作呈现出新奇、险怪之美。胡震亨所选诗论,韩愈四则,李贺七则,贾岛二则,孟郊四则,李、孟、贾、卢合评一则,显然可见胡震亨对李贺的重视。
   评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颇得唐人赞赏。胡震亨征引皇甫湜、司空图诗论,反映出唐人对韩诗的态度:“韩公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韩吏部歌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掣电,抉于天地之圾。”胡震亨认为韩愈以文为诗,缺少韵致:“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拣择,遂致丛杂难观。得妙笔汰用,瑰宝自出。第以为类押韵之文者过。”(卷七)又云:“王荆公云:吟诗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鲵碧海中’,此杜甫所得也;‘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此韩愈所得也。胡应麟云:太白有大家之材,而局量稍浅,故腾踔飞扬之意胜,沉深典厚之风微。昌黎有大家之具,而神韵全乖,故纷拏叫噪之途开,蕴藉陶镕之义缺。杜陵氏兼得之。”(卷七)最后胡震亨引高棅诗论云:“昌黎博大而文,其诗横骛别驱,崭绝崛强,汪洋大肆而莫能止。秋怀数首,及暮行河堤土等篇,风骨颇逮建安,但新声不类,盖正中之变也。”点出时代变化是造成诗歌风貌的改变的原因。
   评李贺。李贺才高家贫,运蹇身病;其诗奇诡幽奥、晦涩难懂。胡震亨以独具慧眼的诗学眼光,从李贺诗歌渊源、诗风之争、诗风形成原因三方面选录历代诗论,具体如下:
   1、传承之说。自杜牧认为贺诗“盖《骚》之苗裔”,后人便对此争论不休。蔡传认为贺诗深得《楚辞》余韵;胡应麟认为贺诗源自李白:“长吉险怪,虽儿语自得,然太白亦滥觞一二。”张戒《岁寒堂诗话》中亦认为贺诗源自李白乐府:“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
   2、诗风之争。李贺诗风,历来论者褒贬不一,褒者如:“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李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贬者如:“以平夷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亥矣。”“字字句句欲传世,颇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悦而无栋梁,知其非大道也。”介于褒贬之间的有:“李长吉师心故尔作怪,多有二吾出入意表者。然奇过则凡,老过则穉,此君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3、风格形成原因之说。胡震亨引王思任诗论云:“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冶溪刻,法当得夭。”王思任是明末重要文学家和思想家,二人为同时之人,胡震亨选其诗论,从中可窥知其中态度。胡震亨云:“自张文昌、郊、岛、长吉以至卢仝、刘叉,并一时游韩公门,长声价。公首推郊诗,与籍游燕无间,岛、贺亦指诱勤奖,若仝与叉,第以好奇,姑收之尔,非真许可若籍辈也。宋人取仝诗与长吉同评,谓‘天地间欠此体不得’,亦失其伦矣。”(卷七)褒贺之意甚显,以为李贺诗成就高于韩愈诸位门人。
   评孟郊、贾岛。胡震亨认为孟郊诗作多穷苦之句,无丰腴形象,少鲜润色彩。引前人诗论云:“孟郊诗思苦奇涩,有理致。”“孟郊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诗道本正大,郊自为之艰阻耳。又曰: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胡震亨亦云:“韩公甚重郊诗,评者亦尽以为韩不及郊。独苏长公有诗论郊云:‘未足当韩豪。’后元遗山诗亦云;‘东野悲鸣死不休,高山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卧元龙百尺楼。’详二公之指,盖亦论其大局欤!不可不知。”(卷七)对于贾岛,胡震亨则摘录前人诗论做出如下评价:“贾浪仙产塞苦地,立心亦苦,如不欲以才力气势,掩夺情性;特于事物理态,毫忽体认,深者寂入,峻者迥出。不但人口数聊,于刼灰上冷然独存,寻咀余篇,芊葱佳气,瘦隐秀脉,其妙一一徐露,无可厌敦。”“浪仙诚有警句。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于寒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四、评元稹、白居易
   胡震亨摘录历代有关元稹、白居易的诗论七则。元稹少有才名,与白居易友善,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时称元、白。两人所作,号为元、白体。元稹、白居易诗因浅切易读深受百姓喜爱,元稹曾评:“(白居易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然而唐代有一种看法认为元、白诗品味不高,语言俚俗,不登大雅之堂。专选中唐诗的唐诗选本如《中兴间气集》、《御览诗》、《极玄集》皆未收二人诗。晚唐诗人杜牧引李戡语:“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人雅士,多为其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间接表达了对元、白诗的看法。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评元、白:“元白力就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批评元白诗浅显直露,无韵味。尤袤亦在《全唐诗话》云:“乐天不为赞皇公所喜,每寄一文,李缄之一筐,未尝开。刘梦得或请之,曰:‘见词则回我心矣。’”元代方回对白居易颇为赞赏,认为“白诗自然”,“有味有韵”,《瀛奎律髓》共选唐诗 1200 余首,就中杜诗最多(221 首),其次便是自居易(127 首)。胡震亨引王世贞诗论云:“乐天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少年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胡震亨对元稹、白居易评价极为客观中肯:“乐府古与俗正可无论,患在易晓易尽,失风人微婉义耳。白尝规元:乐府诗意太切理,欲稍删其繁而晦其义。亦自知诗病概然故云。”(卷七)又云:“诗不改工,老杜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也。今人第哂白香山诗率易,不知其诗亦非草草就者,宋张文潜尝得公诗草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云。”(卷二六)
   胡震亨引高棅诗论对张籍、王建的乐府诗给予肯定:“大历以还,乐府不作。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近,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亦唐世流风之变,而不失其正者。”胡震亨也对二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文章穷于用古,矫而用俗,如史、汉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语是也。藉、建诗之用俗亦然。王荆公题籍集云:‘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俗言俗事入诗,较用古更难。知两家诗体,大费铸合在。”(卷七)认为张籍、王建用俗语入诗更难,对其在诗歌上的创新颇为赞赏。
   胡震亨对其他诗人的评点,亦颇有心得。评李益:“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卷七)指出李益的从军诗悲壮婉转,令人荡气回肠。评李涉:“李涉为人倾斜,无大异。井栏、君子诸绝,间有可观。古风概多疏莽。严沧浪深取之,不知何解?”(卷七)指出作诗首先要重人品。评李绅:“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批卷者代为怃然。”(卷七)认为诗歌创作和诗人的生平、遭际甚为相关。评李约:“李存薄贵公子,亦豪亦恬,虽篇什无多,疏野可赏。”(卷七)评施肩吾:“施肩吾学道西山,自诧群眞之一;而章句尚艳硕,乏韵致,未稔何以御风?”(卷七)指出其诗缺乏韵致,气骨不就。评沈亚之:“沈亚之意尚新奇,风骨末就。以当时有学其体者,故论之。”(卷七)指出其诗作虽立意新奇,但风骨未就。评殷尧藩:“殷尧藩诗有葩艳,微嫌肉丰。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盛遗则。”(卷七)认为其鹳雀楼一诗,气势恢弘而有韵致,有初盛唐诗作遗风。评姚合:“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蒨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卷七)指出姚诗浅切而清新,但局限于体制,亦少韵致。
第三节 评晚唐诗人
   胡震亨评点晚唐六十四位诗人,诗论计七十则,其中引前人诗论十五则,余皆自评。其中原因,大概源于历来论者详盛唐略中、晚唐,对晚唐诗人评论甚少。胡震亨评晚唐诗人时,自己的见解明显增多,显然可见其意欲补前人之不足。胡震亨认为晚唐诗人窘于气局,限于才力,时时显露出末世情调。
  一、以“才”评小李、杜
   杜牧、李商隐是胡震亨颇为赞赏的晚唐诗人,在将二人与温庭筠、许浑的比较中,可见其赏评态度。胡震亨引陈振孙之语云:“杜紫微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认为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其诗情志高远,笔力挺拔,无论是题旨、意象、还是结构、语言,都呈现特异之处,非晚唐其他诗人所能及。杜牧诗与许浑诗相比:“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浑诗圆稳,律切丽密或过杜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认为牧诗俊爽有气势,浑诗整密无骨力,刻意追求对偶生病,使诗无情致:“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拏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胡震亨云:“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顾回翔外郡,晚乃升署紫微。堤筑非遥,甑裂先兆。亦繇平昔诗酒情深,局量微嫌疎躁,有相才,无相器故尔。自牧之后,诗人擅经国誉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卷二五)赞惜之情溢于言表。
   胡震亨引前人诗论认为李商隐律诗顿挫曲折,有韵致:“李义山博学强记,俪偶繁耨,长于律诗,尤精咏史之作,后人号为西昆体。”所征引的诗论,指出李商隐“才”不如杜牧,但善于用事,因此可补“才”之不足。胡震亨对此亦表示认同:“凡七言律作拗峭语者,皆有所不足也。杜牧之非拗峭不足振其骨,刘蕴灵非拗峭不足宕其致。材愈降,愈借以盖其短。岂唯二子,即少陵之拗体,亦盛唐之变风,大家之降格,而非其正也。”(卷八)胡震亨最后将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四人相提并论,提出自己的精辟简解:“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其才则许不如李,李不如温,温不如杜。今人于唐,专论格不论才;于近,则专论才不论格,皆中无定见而任耳之过也。”认为杜牧诗俊爽、李商隐诗精深、温庭筠诗绮丽、许浑诗整密皆为“才”之高下所致。论及温庭筠,胡震亨则有所贬抑:“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古,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卷八)指出温庭筠七言乐府多写艳情,与胡震亨推尊的“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卷二)的儒家思想相悖,故评价不高。
   对李群玉、李频等诗人,胡震亨亦以“才”作为评判标准。评李群玉:“李文山有才健之目,而笔才实拙,通卷难觅全瑜。”(卷八)评赵嘏:“赵渭南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痴,取冠晚调不难矣。为惜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卷八)评李频:“李建州诗松活似姚监,其不全似者,意思少,更率于选琢也?。然亦可谓才倩矣。”(卷八)评薛峰:“薛陶臣殊有写才,不虚峻拔之目。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卷八)
  二、评皮日休、陆龟蒙诸诗人
   时代的衰落必然引起士人心态的改变,并带来诗歌风貌的变化。在评论皮日休、陆龟蒙诗歌时,胡震亨注意到诗歌中所表现的末世基调。皮日休、陆龟蒙是晚唐讽刺小品的代表作家,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编为《松陵集》,以皮、陆并称。胡震亨认为二人诗无气骨,少韵致,不善于使事。评皮日休:“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卷八)认为皮日休诗刻意堆垛,先词后情,无风骨,无韵致。评陆龟蒙:“陆鲁望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系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陶潜诗胸中若不着一字者。弘景识字多,吮毫弥拙矣。参三隐君得失,可证林下吟功。”(卷八)认为陆龟蒙因生活闲适,其诗本应清新明朗,但却黯淡无光,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所致。
   对于其他诗人,胡震亨亦注意到末世基调对其诗歌的影响。评郑谷:“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卷八)认为郑谷诗骨体孱弱。评吴融:“吴子华诗亦大松浅,与郑都官同一衰体,未易置优劣。”(卷八)认为吴融诗风浅,与盛唐的“骨气胜之”相比,已然落入“衰调”。评雍陶:“雍简州矜负好句,为客所窥。此公工于造联,奈孱于送结,落晚调不振。”指出雍陶诗仅注重艺术上的精雕细刻。评刘沧:“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昔也欤?”(卷八)指出刘诗有悲凄之情无宏壮之意,正是衰世之音的代表。评曹松:“曹秘书致语似项斯,壮言间似李洞。五字如‘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七字如‘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卷八)指出了诗歌的盛衰时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评马戴:“马虞臣‘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风致自绝;然未如‘空流注大荒’为气象。七言‘东谷笑言西谷应,下方云雨上方晴’,虽得法于右丞,各自擅胜,但骨力概孱,不堪通检尔。”(卷八)认为马戴诗虽源于王维,然而诗风过于孱弱。评杜荀鹤:“杜彦之荀鹤俚浅,以衰调写衰代。”(卷八)指出杜荀鹤诗的俚浅。胡震亨在评点诗人时,亦独有心得。评罗邺:“罗邺名场无成,无一题不以寄怨。‘只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人以为牡丹警句也,哪知从忮求本怀中发出来!”(卷八)对其遭遇,寄予同情。评刘得仁:“刘得仁诗思深,合处尽可味,奈笔笨难掉何!天子甥为一名终日哀吟,何自苦?”(卷八)对其身为驸马之子,却科场无名的遭遇,深表惋惜。评周朴:“周朴从苦思中得猛句,陡目欲惊,其不合者亦多可憎,是贯休一流诗。”(卷八)甚是讥讽。评郑谷:“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大历以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卷八)指出郑谷诗从大历诗人处借鉴颇多。
  三、评司空图、韩偓
   历代论者对司空图、韩偓评价较高。如方回评韩偓云:“致尧诗无句不工,唐季之
冠也。”
   胡震亨却认为二人诗格不高,惟不忘忠愤高于其它晚唐诗人。胡震亨指出二人诗浅显有僧人形态。评司空图:“司空表圣自评其集,‘撑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负不浅。此公气体,不类衰末,但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卷八)又云:“东坡公云:表圣‘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卷八)评韩偓:“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卷八)对于二人的忠义,胡震亨却是极为赞赏。评司空图:“表圣纶阁旧臣,诡隐瞻乌之日;致尧闽南逋客,完节改玉之秋。读其诗,当知其意中别有一事在。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卷八)评韩偓:“余每读韩偓临殁遗所藏召对烛跋,及颜荛、朱葆光诸人正旦狱祠号恸,望拜旧阙事,为泪落。至读罗昭谏请钱镠举兵讨梁,又不禁发上动冠矣。当年误国者,不知几何人,亦又不知易面向何处去。独留此数老,为忠义硕果,亦王泽之犹存,而诗教之未尽坠地也。”(卷二六)
   胡震亨在评司空图、韩偓时,有意与广宣等诗人相比。评广宣等诗人:“释子以诗闻世者,多出江南。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风习渐盛,背箧笥,怀笔牍,挟海泝江,独行山林间,翛翛然模状物态,搜伺隐隙,凄怆超忽,游其心以求胜语,若有程督之者。嗜吟憨态,几夺禅诵。嗣后转噉膻名,兢营供奉,集讲内殿,献颂寿长,如广宣、栖白、子蓝、可止之流,栖止京国,交结重臣,品格劳斯,诗教何取?”(卷八)认为对这些交结重臣以求援升的诗僧,其诗歌和人品不值一论。
第四节 评唐诗的诗体与创作技巧
  一、评唐诗的各种诗体
    对诗体的“审其源流,识其正变”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传统方法,胡震亨开卷即云:“诗自风、雅、顿以降,一变有离骚,再变为西汉五言诗,三变有歌行杂体,四变为唐之律诗。诗至唐,体大备矣。”(卷一)认为历代诗歌诗体存在递变的关系,并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论述古诗向律诗发展演变的脉络:“自古诗渐作偶对,音节亦渐叶而谐。宫体以降,其风弥盛。徐、庾、阴、何,以及张正见、江总持之流,或数联独调,或全篇通稳,虽未有律之名,已寖具律之体。四子承之,尚余拗涩。神龙而后,音对俱谐,诸家概有合作,沈、宋尤为擅场。就中五字之谐差先,故珠英前彦,蚤逗流美之径;七子之谐差晚,故开元右丞,犹存失粘之疵。若乃律既踵古以成律,则古自应追古以存古,故沈、宋未作于孝和之日,射洪已与于天后之朝。是尤气机有先,情籁自启,匪人惟天,一变自不得不尽变者也。律体虽成于唐,实权与沈约声病之说,今录之备考。”(卷一)古诗渐作偶对,音节渐谐,为一变;至六朝“宫体诗”,虽无“律诗”之名,却已具备“律诗”声律对偶之体制,为二变;至初唐“四杰”,仍显“拗涩”,为三变;至神龙年间,已音对句谐,尤以沈、宋为擅场,为四变。胡震亨藉此考查唐、宋、元人集录,详列唐诗的诗体名称:
   唐人依声调而分。胡震亨云:“今考唐人集录,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绝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而七言古诗,于往体外另为一目,又或名歌行。举其大凡,不过此三者为之区分而已。(卷一)胡震亨以“声律之叶”与否作为划分唐诗诗体的标准,声律未叶者,唐人称之为往体,又称古体。声律之叶者,唐人称之为近体,又称律体,唐人自创。唐人将七古从古体中另立一目,又称为歌行。这种以“声律之叶”与否的标准,与明人对于诗体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宋、元人依句式而分。胡震亨云:“至宋、元编录唐人总集,始于古、律二体中备析五七等言为次。于是流委秩然,可得具论:一曰四言古诗、一曰五言古诗、一曰七言古诗、一曰长短句;一曰五言律诗、一曰五言排律、一曰七言律诗、一曰七言排律、一曰五言绝句、一曰七言绝句。”(卷一)宋、元人将诗歌诗体分为古体与近体。古体分为四古、五古、七古及长短句,长短句即前面唐人的“歌行”;近体分为五律、七律、排律及绝句。
   明人论诗体,一般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排、七排。胡震亨却分得极细:“而诸诗内又有诗与乐府之别,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其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谣者,曰辞者,曰篇者。有曰咏者,曰吟者,曰叹者,曰唱者,曰弄者。复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哀者,曰乐者。凡此多属之乐府,然非必尽谱之于乐。……唐诗体名,庶尽乎此矣。”(卷一)又论述了乐府的发展演变:“古人诗即是乐。其后诗自诗,乐府自乐府。又其后乐府是诗,乐曲方是乐府。诗即是乐,三百篇是也。诗是诗,乐府是乐府,谓如汉人诗,同一五言,而‘行行重行行’为诗,‘青青河畔草’则为乐府者是也。乐府是诗,乐曲方是乐府者,如六朝而后,诸家拟作乐府铙歌朱鹭,艾如张,横吹陇头、出塞等,只是诗;而吴声子夜等曲方入乐,方为乐府者是也。至唐人始则摘取诗句谱乐,既则排比声谱填词。”(卷一五)指出诗、乐本为一体,后诗与乐分流而成为诗与乐府。
   评五言古诗。胡震亨评唐人五古实际上仍以汉、魏五古的标准来衡量唐代的五古。《唐音癸签》云:“古诗浩繁,作者至众,虽风格体裁,人以代异,支流原委,谱系具存。炎刘之制,远绍国风;曹魏之声,近沿枚、李。陈思而下,诸体毕备,门户渐开。阮籍、左思,伺存其质;陆机、潘岳,首播其华。灵运之词,渊源潘、陆;明远之步,驰骤太冲。有唐一代,拾遗草创,实阮前踪;太白纵横,亦鲍近矱。少陵才具,无施不可,而宪章汉、魏,融冶六朝,洵风雅之大宗,艺林之正朔已。其它诸家,亦概多合作,截长絮短,上方魏、晋不足,下视齐、梁有余。猥云唐无五言,未是定论。”“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泒。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锗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硕、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此两段文字要点有三:一是对陈子昂、李白、杜甫的五古极为推崇,认为二人直追汉、魏五古的地位;二是不认同李攀龙的唐无五古尤其对陈子昂的贬抑的说法;三是认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高适、岑参等诗人,虽不能远追汉、魏五古,亦能“截长絮短”。这两段评论详述古诗的发展流变,重视古诗的谱系传承关系,对盛唐五古的繁荣称誉有加。
   胡震亨指出五言古诗发展至中唐而渐衰:“五言至元和后,几绝响矣。破瞑别续幽灯,吾爱东野;倾家快鬬碎宝,吾并存昌黎、余子无庸齿已。”(卷九)概括了晚唐五言古诗的风格:“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深意在。就中邺才颖较胜,夷中语尤关教化,驾、濆、谒三子亦多有惬心句堪撃节,惟拯平平,为似学究耳。李于鳞云‘唐无古诗,而有其古诗。’为初盛言则过,以施此数子恰可。”(卷八)
   胡震亨对唐人不同风格的五言古诗亦作评点,如以高适、岑参诗相比较:“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排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参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内,古意尤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对岑参五言古诗评价极高。认为高适五言古诗虽时有古意,但在格调音节上却已入近体,岑诗清新俊逸,音调高远,堪与李、杜比肩。
   评乐府。胡震亨指出唐诗人中拟古乐府以李白成就最高,新题乐府杜甫成就最高。胡震亨对李白乐府评价极高,提出著名的“三难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抄。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遘遇之概,不知其因事传题、惜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繇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今人第谓太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卷九)
   胡震亨与胡应麟同尊李、杜乐府,但对于其他诗人乐府,看法却不尽相同。胡应麟对张籍、王建、李贺等人诗极为贬低:“乐府则太白擅奇古今,少陵嗣迹风雅。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神,惝怳莫测;石壕吏、新婚别、哀王孙等作,述情陈事,恳恻如见。张籍、王建,卑浅相矜;长吉、庭筠,怪丽不典。昕谓差之厘毫,谬于千里。”胡震亨则认为:“籍、建、长吉之不能追李、杜,固也。但在少陵后仍咏见事讽刺,则诗为谤讪时政之具矣。此白氏讽谏,愈多愈不足珍也。所以张文昌只得就世俗俚浅做题目,不敢及其它。仲初亦然。至长吉又总不及时事,仍咏古题,稍易本题字就新。及将古人事创为新题,便觉焕然有异。递相救不得不然,英雄各自有见也。”(卷九)指出张籍、王建等人虽不能与李白相比,但继杜甫之后皆能发挥乐府讽喻时政的目的。胡震亨论诗不以固定的模式衡量后学之人,其见解比胡应麟更为客观。胡震亨还指出杜甫与李白的乐府各有特色:“拟古乐府,至太白几无憾,以为乐府第一手矣。谁知又有杜少陵出来,嫌模拟古题为赘剩,别制新题,咏见事,以合风人刺美时政之义,尽跳出前人圈子,另换一番钳锤,觉在古题中翻弄仍落古人窠臼,未为好手。‘尽道胡须赤,又有赤须胡’两公之谓矣。”(卷九)
   评七言古诗。胡震亨将七言古诗与歌行视为一体,持“大歌行”观。《唐音癸签》云:“燕歌初起魏文,实祖柏梁体,白苎词因之,皆平韵也。至梁元帝‘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黄龙戍北花如锦,玄兔城头月似蛾’,音调始协。萧子显、王子渊制作浸繁,但通章尚用平韵转声,七字成句,故读之尤未大畅。至王、杨诸子歌行,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错综,而又加以开合,傅以神情,宏以风藻,七言之体,自是大备。要惟长篇巨什,叙述为宜;用之短歌,纡缓寡态。于是高、岑、王、李出,而格又一变矣。”胡震亨首先从诗歌发展的角度勾勒出七言古诗发生、发展、繁盛、衰败的过程:“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而未畅也。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畅矣,然而未大也。太白、少陵,化而大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余,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张籍、王建之真澹,李贺之幽奇,变风犹未失古;卢仝之拙朴,马异之庸猥,刘叉之狂谲,旁蹊更伤大雅。下至庭筠之流,绮绘渐入诗余;贯休之辈,俚鄙几同俗谚:古意于焉尽矣。”其次胡震亨指出李白、杜甫是作七言古诗的大家:“初唐七言古以才藻胜,盛唐以风神胜,李杜以气概胜,而才藻风神称之,又加以变化灵异,故遂为大家。”关于李攀龙对李白七言古诗的贬低,胡震亨并不认同:“于鳞尝评太白七古,强弩之末出长句为英雄欺人。愚谓句之有长短,始白三百篇,及楚骚、汉乐府铙歌相和等曲。白亦用古法,有所本也。其长句,日出入行错用篇中,蜀道难突用篇首,何尝尽出弩末?于鳞意在坊滥则可,若以论白悲衷。”(卷九)认为李于麟对李白七古的贬低实属诋毁。胡震亨指出歌行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可采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有变化,其中当属李白、杜甫成就最高:“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孟襄阳辈才短,故歌行无复佳者。”
   评五言律诗。胡震亨认为五律是“唐人因梁陈五言四韵之偶对者而变”(卷一)。在“一变自不得不尽变”的原则下经过四变,至神龙年间才完成定型,表现出“音调流美”,故《唐音癸签》云:“学五言律,毋习王、杨以前,毋窥元、白以后。先取沈、宋、陈、杜、苏、李诸集,朝夕临摹,则风骨高华,句语宏瞻,音节雄亮,比偶精严;次及盛唐王岑孟李,永之以风神,畅之以才气,和之以真澹,错之以清新;然后归宿杜陵,究竟绝轨,极深研几,穷神知化:五言律法尽矣。”唐代大家所作五律,按其风格则分为二格:“五言律体,极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陈、杜、沈、宋,典丽精工;王、孟、储、韦,清空闲远,此其概也。然右丞赠送诸什,往往阑入高、岑;鹿门、苏州,虽自成趣,终非大手。”五律成就最高的当属杜甫:“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意。惟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胡震亨指出唐诗人中孟浩然的五律较为特殊:“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此其占便宜处。英雄欺人,要领未易勘也。”孟诗从声律角度看是五律,从偶对角度看是五古,似律似古。既具音乐美,亦洒脱自然。究其原因,当与近体诗刚刚定型,声律尚宽有关。
  评七言律诗。律体是古诗发展演变的的必然趋势,七律亦是唐诗中特殊的诗体形式。
胡震亨云:“自景龙始创七律,诸学士所制,大都铺扬景物,宣诩燕游,以富丽竞工,亡论体变未极,声病亦多未调。开、天以还,喆匠迭兴,研揣备至,于是后调弥纯,前美益鬯,字虚实互用,体正拗毕摄,七言能事始尽。所以遡龙门之派者,必求端沈、宋;穷沧海之观者,还归大杜陵。”(卷一〇)“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钱、刘稍加流畅,降为中唐,又一变也。大历十才子,中唐体备,又一变也。乐天才具泛澜,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张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渐入晚唐,又一变也。嗣后温、李之竞事组织,薛能之过为芟刊,杜牧、刘沧之时作拗峭,韦庄、罗隐之务趋条畅,皮日休、陆龟蒙之填塞古事,郑都官、杜荀鹤之不避俚俗,变又难可悉纪。律体愈趋愈下,而唐祚亦告讫矣。”(卷一〇)评述了七律在唐代的发展、繁盛及衰败。关于七律,胡震亨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盛唐名家的排名。胡震亨云:“盛唐名家称王、孟、高、岑,独七言律祧孟,进李颀,应称王、李、岑、高云。”(卷一〇)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但在“七律”一体,胡震亨独不取孟浩然,而推尊李颀。李颀七律作品不多,评价亦不甚高。至明高棅《唐诗品汇》,才把李颀的七首七律收录并列为“正宗”。后胡应麟《诗薮》评七律亦把李颀置于王维之上,胡震亨推崇李颀应受到高棅、胡应麟影响。胡震亨推尊王、李、岑、高为盛唐七律名家,对四家地位高低的排列,是在对四人七律具体比较的基础上,反映出自己的观点。评王维、李颀:“王以高华胜,李以韶令胜。李如琼蕊浥露,含质故鲜;王如翠岭冠霞,占地特贵,王间有失严,无心内游衍自如;李郎无落调,有意中补凑可摘。不独觔两微悬,正复色香亦别。”(卷一〇)评岑参、高适:“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卷一〇)评王维、李颀、岑参、高适:“王风调正似云卿,岑茂采堪追廷硕。李存藻不多,既同考功;高裁体欲变,亦类左相,以盛配初,约略不远。惟杜子美无一家不备,亦无一家可方尔。”(卷一〇)由此可见,胡震亨认为虽然王、李、高、岑为盛唐七律名家,但四人的七律皆有瑕疵。如王维诗“高华”却偶有“失粘,李颀诗“韶令”却间或刻意,岑参诗“神韵未扬”,高适诗“筋骨不逮”。因此,若论七律的成就,杜甫更在王、李、岑、高之上。
   2、杜甫的七律成就。明人大抵都将杜甫七律置于首位:“七言律独取王、李而绌老杜者,李于鳞也。夷王、李、于岑、高而大家老杜者,高廷礼也,尊老杜而谓王不如李者,胡元瑞也。谓老杜即不无利钝,终是上国武库;又谓摩诘堪敌老杜,他皆莫及者,王弇州也。意见互殊,几成争论。虽然,吾终以弇州公之言为衷。”(卷一〇)胡震亨明确表示唐人七律无人堪比杜甫,将杜甫置于七律之首:“杜公七律,正以其负力之大,寄惊之深,能直抒胸臆,广酬事物之便而无碍,为不屑屑色声香味间取媚人观耳。中间仅有涉于倨诞,邻于愤怼,入于俚鄙者,要皆偶趁机绪,以吐噏精神,材料一无拣择,义谛总归情性,令人乍读觉而貌可疑,久咀叹意味无尽。其夺爱王、李,生异论以此;虽有异论,竟不淆千古定论,亦以此。”(卷一〇)胡震亨探研杜甫七律颇深,指出杜甫七律胜于其他诸家的优点在于:“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此皆诸家所无。其它作法之变,更难尽数。不善学者,多歧为惑,每至失步;善学者一体各占,尽足成家。”(卷一〇)
   3、唐代七律的压卷之争。自宋严羽推崔颢《黄鹤楼》为七律第一,唐人的“七律压卷”,一直是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杨慎《升庵诗话》云:“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评为唐人七言第一。近日何仲墨、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王世贞云:“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位匀称,而斤两不足;‘昆明池水’,秾丽况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王世贞一方面认为当从杜甫的《秋兴》中选择压卷七律,一方面又认为各诗皆有缺点。胡应麟认为杜甫的《登高》是最好的七律:“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外丈,力量万钧。通章句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无论是何景明推崇沈佺期的《独不见》,还是胡应麟推崇杜甫的《登高》,共同点就是希望在唐人七律之中,找到一篇完美的典范。胡震亨在前辈诗论基础上,分析上述七律都存在问题,不足以担当七律“压卷”之名:“七言律压卷,迄无定论。宋严沧浪推崔颢黄鹤楼,近代何仲默、薛君采推沈佺期‘卢家少妇’,王弇州则谓当从老杜‘风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伤’、‘昆明池水’四章中求之。今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效之遂取压卷?沈诗篇题原名‘独不见’,一结翻题取巧,六朝乐府变声,非律诗正格也,不应借材取冠兹体。若杜四律,更尤可议,风急天高篇,无论结语腿重,即起处‘鸟飞回’亦勉强属对无意味。‘老去悲秋’篇,本一落帽事,又生冠字为对,无此用事法,‘蓝水’一联尤乏生韵,类许用晦塞白语;仅一结思深耳,可因之便浪推耶?‘玉露凋伤’篇,较前二作似匀称,然筋两自薄,况‘一系’对‘两开’,一字甚无着落,为瑕不小。‘昆明池水’前四语故自绝,奈颈联肥重,‘坠粉红’尤俗。况律诗凡一题数篇者,前后皆有微度脉络,此‘秋兴’八首,首咏夔府,二三从夔府渐入京华,四方概言长安,五六七八又各言长安一景,八首只作一首,若相次相引者;通读之始知其命篇之意,与一切贯穿映带之法,未有于中独摘其第一首及第六首能悉其妙,可诧为压卷者。取及此,尤无谓也。”(卷一〇)因此,胡震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吾谓好诗自多,要在明眼略定等差,不误所趋足耳。‘转益多师是汝师’,何必取宗一篇,效痴人作此生活!”(卷一〇)认为只要取其精华,而不必拘泥于独取一篇完美的七律来学习。
   评排律。排律分为五排与七排,胡震亨认为五排“因梁陈五言长篇而变”(卷一),而七排“唐作者亦不多,聊备一体”(卷一),并引高棅诗论:“七言排律,唐人不多见。如太白别山僧、高适宿田家等作,虽联对精密,而律调未纯,终是古诗体段。惟崔融从军行,言从字顺,音响冲和,堪备一体。”因此七排暂且不论。
   论及排律成就,《唐音癸签》云:“沈、宋虽并称,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集中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不独昆明一什胜沈也。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认为宋之问排律成就最高,可为后学楷模,沈佺期所工篇不过三,王维神韵有余典重不及,杜甫宏大有加精严略逊。但是沈、宋善作短篇,若论长篇,仍属杜甫成就为高:“排律沈、宋二氏藻瞻精工,太白、右丞明秀高爽,然皆不过十韵,且体在绳墨之中,调非畦迳之外。惟杜陵大篇巨什,雄伟神奇,阖辟驰骤,如飞龙行云,鳞鬣爪甲,白中矩度;又如淮阴用兵,百万掌握,变化无方。虽时有险朴,无害大家。”胡震亨对杜甫极推崇,并认为杜甫对排律的平仄、对仗、押韵运用自如:“次则过接为难。骆宾王边城怀京邑篇‘季月炎初尽,边庭草早枯’;沈佺期扈从出长安篇‘是节严阴始,寒郊散野蓬’。初唐转接法,不过如是。逮老杜法乃益精,如述怀人往事云:‘得丧初难识,荣枯划易该。’赠人入自叙云:‘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融洽中兼之顿挫,又不知费几许炉锤矣!至结语关锁全篇,尤为吃紧,亦惟杜尽善。诸篇不作郑重语收煞,即作洒逸语送之,似先拣下好韵,留为押尾者,细参自见。”(卷一〇)五排发展至中、晚唐,诗人限于才力,再不复初、盛唐盛况:“唐大历后五七言尚可接翅开元,惟排律大不竞。钱、刘以降,气味总薄;元、白中兴,铺叙转凡,所见中唐杨巨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三家则长什尤饶新藻。将无此体限于材即难,曙于法亦自易乎?惟深于诗者知之。”(卷一〇)
   评绝句。有关绝句的渊源,胡震亨云:“绝句即六朝所名断句也。五言绝句始汉人小诗,而盛于齐梁。七言绝起自齐梁间,至唐初四杰后始成调。又唐人多以绝句为乐曲。”(卷一)对于唐人以绝句入乐的问题,胡震亨亦作说明:“唐乐府五言绝句法齐、梁,然体制自别。七言亦有作乐府体者,然如宫词、从军、出塞等,虽用乐府题,自是唐人绝句,与六朝不同。”(卷一〇)
   唐人绝句成就最高者当属李白、王昌龄,在明代之前,已成定论。高棅《唐诗品汇》云:“盛唐绝句,太白高于诸人,王少伯次之。”胡应麟《诗薮》云:“七言绝,太白、江宁为主。”后人亦据此称王为“七绝圣手”。胡震亨对二人绝句评价极高。引李攀龙诗论评李白:“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引王世贞诗论评王昌龄:“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引胡应麟诗论评李白、王昌龄:“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少伯深厚有余,优柔不迫,怨而不怒,丽而不淫。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惟少伯诸绝近之。体若相悬,调可默会。”
   自李攀龙推崇王昌龄的《出塞》为七绝压卷之作,便引起颇多争议,赞者如敖英《唐诗绝句类选》中云:“‘秦时明月’一首为唐诗第一”,王世贞《艺苑卮言》亦赞成此论。胡震亨则认为:“王少伯七绝,宫词闺怨,仅多诣极之作,若边词‘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功尚属中驷,于麟遂取压卷,尚需商榷。”(卷一〇)认为后两句属发议论,不符合绝句的婉转韵致,只能算中品。元人杨载《诗家法数》中曾指出:“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正与反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胡震亨正是从绝句的艺术特点发此评论,显示出极为超凡脱俗的审美趣尚。
  二、评唐诗的创作技巧
   胡震亨对唐诗的评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诗中的用字;不同诗人的相似诗作;唐人诗作与前人诗作的渊源关联情况;纠正前人论诗观点的缺失。
   胡震亨评点唐诗的用字时,首先指出杜甫喜用的字:“老杜好用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受字,如‘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进字,如‘树湿风凉进’,‘山谷进风凉’;逗字,如‘残生逗江汉’,‘远逗锦江波’;俯字,如‘傲睨俯峭壁’,‘展席俯长流’;坐字,如‘枫树坐猿深’,‘黄莺并坐交愁湿’。”(卷一一)“杜又用俗字,如‘两个黄鹂鸣垂柳’;‘却绕井边添个个’;用方言里谚,如‘吾家老孙子,质朴古人风’;‘秋客睡可曾着,秋天不肯明’;‘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卷一一)杜甫用字不拘泥于常规,俗字、方言、里谚亦常入诗。刘禹锡则认为用字皆须有来历,胡震亨云:“刘梦得云: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宋考功云‘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常疑之。因读毛诗邓笺吹箫处注云:‘即今卖饧者所吹。’六经惟此中有饧字。吾缘明日重阳,欲压一糕字诗,寻思六经竟未有糕字,不敢为之。”(卷一一)对刘禹锡每用僻字须有来历的说法并不赞同,指出即使刘禹锡自己用字谨严,亦有僻字并无出处:“孟得亦有饧字诗,历阳画事:‘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盖效宋也,较宋押的更稳。又按,隋书五行志载谣语有月刈禾伤早,九月食糕正好。糕字入诗,始见此。诗有出自可用,何必尽本之六经耶?王弇州云:刘用字谨严如此,然其答乐天有‘笔底心犹毒,杯前胆不豩’。豩,呼关切,此何谓也?”(卷一一)
   胡震亨以韩愈、张籍为例,反映自己的观点:“韩愈最重字学,诗多用古韵,如元和圣德及此日足可惜诗,全篇一韵,皆古叶兼用。其赠张籍诗云‘时来问形声’,知籍亦留心韵学者。乃籍诗独不甚用古韵,惟祭愈诗七阳用至八十三韵,古韵几于用尽,却无一韵不押得稳贴,视愈之每每强押者过之。宋吴才老推韩愈为唐一代字学冠,下及白傅、柳州、而未满于籍。夫识字贵善用耳。籍用古韵,即仅此一篇,韵学之深可知矣。才老或未足语此也。”(卷一一)指出用字不必拘泥于常规,只要能妥善运用,便能写出好的诗作。
   以相同或相似材料入诗,胡震亨指出不同诗人写出来的诗作亦有优劣之分。如:“九日用茱萸,杜子美云:‘醉把茱萸仔细看。’王右丞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云:‘学他年少插茱萸。’刘梦得以为更三诗人道之,子美为优。”(卷一一)又如:“‘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虞世南用为起句,殊未安;不若王摩诘‘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改作结句较妥也。”(卷一一)胡震亨着重对比唐代名家的诗作。评上官仪、张说:“上官仪‘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率尔出风致语,佳耳。张说‘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似有意学之,那得佳?欧公力拟温飞卿警联不及,亦同此。”(卷一一)指出张说虽有意学上官仪,其诗却不如上官仪。后欧阳修学温庭筠亦是如此。评王昌龄、杜甫:“王昌龄龙潭诗:‘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杜甫万丈潭诗:‘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黑知湾漫底,清见光炯碎。’语不袭而肖,而通篇杜尤雄拔尽善,名家、大家之分也。”(卷一一)就整体诗作而论,杜甫表现的尤为雄拔,可为“大家”,而王诗只能归入“名家”。评韦庄、杜甫:“韦庄诗:‘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本于老杜之‘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但多着一嫌字、笑字,觉非真闲,真静耳。”(卷一一)指出韦诗此联本取自杜诗,但因用嫌字、笑字,反而无闲静的意境,不如杜诗。评刘长卿、孟郊:“刘文房:‘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孟东野:‘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语意相似,皆寓恋阙之意,而刘为蕴藉。”指出刘长卿诗更为含蓄。
   胡震亨指出唐代诗人的诗作有时难分高下。评孟浩然、杜甫:“孟浩然‘万壑归于汉,千峯划彼苍’,杜子美‘余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对法正同。”(卷一一)又如刘长卿、张籍:“刘长卿余干旅舍云:‘摇落暮天回,丹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征衣?’张籍宿江上馆云:‘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末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两诗韵同,而意调亦同。”对于张籍仿韩愈诗:“韩退之赠张道士诗:‘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恨无一尺棰,为国笞羌夷。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茆茨。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杜牧亦有书怀诗云:‘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巵。’并以排调语抒孤愤,意象如一,未知紫微有意祖述,抑或偶尔暗合也?紫微吊赵将军落句‘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与前‘恨无一尺棰’,意亦正同。”(卷一一)认为杜牧诗无论是有意模仿韩愈诗还是偶然为之,都是成功的。评白居易、罗隐诗时,胡震亨认为二人诗句颇相似,仅仅一为顺述语气,一为倒述语气:“白居易咏老柳树:‘但见半夜临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罗隐咏长明灯:‘不知初点人何在,只见当年火至今。’语似祖述,而用法一顺一倒不同。”(卷一一)
   胡震亨注意到唐人诗作与前人诗作存在渊源与关联。如评李白、高适:“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卷一一)指出二人此联似从庾信诗作变化而来,李诗“逸”高诗“厚”。评陈子昂、杜甫:“子昂‘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即玄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也。子美:‘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语并极精工,卒难优劣。然何、谢古体,入此渐启唐风;陈、杜近体,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指出陈子昂此联源于谢朓诗作,杜甫此联源于何逊诗作,四人诗皆精工故难分优劣。何、谢诗虽为古体,却呈现出唐近体诗的特征,陈、杜虽为唐近体诗,却透露出古体诗的风格。评韦应物:“韦苏州对残灯诗云:‘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梁沈氏满愿残灯诗云:‘残灯犹末灭,将尽更扬辉。惟余一两焰,犹得解罗衣。’韦诗实出于沈,然韦有幽意,而沈淫矣。”指出韦诗本源自沈氏,然青出于蓝,高于沈诗。胡震亨认为只要善于运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便能创造佳作:“‘信惟饿隶,布实黥徒’,班固史赞语也。王维诗有‘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慨然叹曰,道固不同’,潘岳谏辞也。李白诗有‘秦人相谓曰,我属可去矣’。虽未必相模仿,而语格恰同。诗即有韵之文,在所善用耳。”(卷一一)
   对于前人的诗论观点,如宋人讥笑王季友诗浅陋,胡震亨有独特的见解:“今世所道俗语,多唐以来人诗。当时原说得太俚,后来便作俗谚相举。宋人以王季友观壁画山水诗‘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等语为浅陋类儿童幼学者,一拈出便欲喷饭。唐初题画诗未凿窍,故以此等语为工。今则老杜语亦稍稍退位矣。下笔正难。”(卷一一)指出唐初“题画诗”在创作上尚未成熟,故表现较为俚浅,即使在杜甫诗中,亦有以俗语、方言、谚语入诗的情况。诗歌随着时代的流变,其古今标准并不相同,胡震亨指出砭疵古人时,不应一味将古人批评的一无是处。他借杜甫之诗规箴喜好讥议前辈诗作之人:“杜甫云:‘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吾谓今之好讥议前辈诗者宜读此。”(卷四)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对唐代诗人、诗作的评论,主要围绕着风格、诗体、创作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在评点唐诗风格时,沿袭高棅“四唐”分期,按初、盛、中、晚分别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对“四杰”的评点,侧重于其对五言律诗体制风格的确立;对沈、宋的评点,侧重于其对律诗的定型之功。所引诗论,不仅勾勒出初唐律诗发展的自然轨迹,亦体现出胡震亨对“四杰”与沈、宋的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杰”诗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彩工丽及韵调流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四杰诗虽仍有“词旨华靡”的特征,但诗歌中所表现的“气骨翩翩,意象老境”,实已超越前人,五言律诗的体制风格,正是在他们手中确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了沈、宋对于唐代律诗定型的贡献,指出律诗虽肇始于沈约、庾信,但是律诗的真正确立定型,是在沈、宋。沈、宋对“律诗”的贡献正在于“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度赞扬了陈子昂“复古反正”的先驱之功。在初唐诗坛为六朝文学余波笼罩的背景之下,陈子昂创造性地将“汉魏风骨”和《诗经》中的“风雅”、“兴寄”传统结合起来,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审美理想,主张将劲健清新的思想内容、浓烈昂扬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律融为一体,将唐代诗歌的审美理想定位于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拉开了序幕。胡震亨对陈子昂“复古反正”先驱之功的评价,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大量引用前人对于唐诗的经典论述,以盛唐诗歌特有的风貌—“风骨”,作为诗歌评判的核心质素, 从中折射出其对山水田园诗人与边塞诗人的评价和定位。    胡震亨对山水田园诗人的评价,着眼于诗人诗歌中所蕴含的“风骨”特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胡震亨所征引诗论,折射出其对王维的看法与明人基本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善以蕴含之“气”,补其“才”之不足。胡震亨通过征引前人诗论,体现出其对孟浩然在盛唐的定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对边塞诗人的评价,着眼于诗歌流派递转嬗变的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适是胡震亨盛赞的盛唐诗人,不仅品格高,而且诗作蕴含“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才逸气高,诗祖《风》、《骚》,宗汉魏,是诗之仙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特色!有深度!有回味!笔力遒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巧舒畅,意境佳好,遣词精练,词表意达,佳作劲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角独特!辞雅意丰!清新而不失典雅!味厚而不失通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笔风独特!辞雅而蕴深!文章中更添了几分典雅!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雅意欣,畅情由衷,行文自如,蕴情饱满,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妙句感人心怀!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清丽!佳作回味颇多!清新典雅意象生动清灵俊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韵俊朗,寄意深厚,凝练传神,风骨可见,劲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灵俊逸,洗练得味,景情互替,韵味浓郁。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鲜活的画面感!还有高雅的情调!更有令人敬佩的创作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婉转!格调清雅!文笔细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精巧!通达晓畅!清新雅逸!意境开阔!您的潇洒之笔总能撰写出高雅篇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援引元稹、黄庭坚、胡应麟等人诗论,反映出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对杜甫的极度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对杜甫的评点,受到胡应麟很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文人对李、杜二家的看法,更趋于客观与理性。胡震亨通过对王世贞等人诗论观点的比较,指出李诗“格高于杜”而“变化”不及。认为二人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风。李白重“气”,故诗歌具有“俊逸高畅”的气势;杜甫重“意”,故诗歌具有“奇拔沈雄”的风格。二是语言。李白诗语言“自然”,故诗风“飘扬欲仙”;杜甫诗强调独具匠心的“独造”,故诗风“慷慨激烈”。三是诗体。李白七言歌行最为专精,五、七言绝句次之;杜甫七言律诗最为杰出,五言律及七言歌行次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陶渊明为宗的闲淡一派,发展递转至中唐,则有韦应物、柳宗元等。胡震亨所引诗论,巧妙勾勒出从唐至明的诗论者对韦应物诗作的批评演变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引明人以前诗论对韦应物诗歌的评点,主要集中在其意趣闲澹、韵味澄远的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