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7|回复: 37

[佳作转载] 唐音缭绕在禅林—论唐诗名篇在丛林的传播与接受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音缭绕在禅林—论唐诗名篇在丛林的传播与接受
    内容提要】宋元明清禅宗语录在传播接受唐诗名篇时,其常见类型有四:单篇完整型、单篇摘句型、单篇活用型和多篇组合型;传播接受的语境则可分成三种:触景生情型、借题发挥型和诗情剧化型。若就其体现的诗禅互动之关系而言,主导层面是“以诗证禅”  “以诗释禅”,而二者和“以禅喻诗”一样,思想出发点都在诗禅一致、诗禅相通。
    【关键词】禅宗语录  唐诗名篇   传播接受  诗禅关系
    近年来,有关唐诗传播接受之研究,渐渐成了一个颇为热闹的话题,尤其王兆鹏先生及其率领的团队,还用计量分析法推出了唐诗排行榜,引起笔者浓厚的兴趣。不过,王先生等人只考虑了唐诗在俗世的传播接受,很少注意禅宗语录中的唐诗名篇。其实,丛林上堂说法、早参、晚参、拈古、颂古时征引唐诗之例触目皆是。举例来说,明末清初释净挺《云溪偎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一共有173首“颂古”之作,除净挺自撰者外,多数引自前人作品(像《五灯会元》之偈颂等),据笔者初步统计,完全引唐诗为“颂古”者有52首,部分用之者4首,两者相加,占“颂古”总数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高,令人称奇。此外,丛林引用唐诗名篇,也为诗禅互动关系之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很值得深入检讨。
一、传播接受之四大类型
    统观宋元明清禅林对唐诗名篇的传播接受,最常见者有四大类型:
    ()单篇完整型
    这一类型所引唐诗以五、七言绝句为主,它们既可表现禅师的机锋,因时制宜地引出参禅话题,也可用作总结性的颂古。所引诗句,顺序和原诗相同,文字方面则偶有差异,但多未改变原诗主旨大意。如《嘉泰普灯录》卷二七载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佛眼清远对“厨宾斩师子尊者”话颂古日:“杨子江头杨柳春,杨华愁杀渡头人。一声羌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此诗引自晚唐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但文字稍异,像“渡头”“一声羌笛”,原诗分别作“渡江”“数声风笛”。再如明末清初拙禅师说《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卷一云:
    九日小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众!且道者一人是阿谁?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嘉兴大藏经》,第40册,第501页下)
    九日,即重阳节。此日上堂参禅,朴夫触景生情,自然想到了王维十七岁时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用顶针修辞引导禅子们思考所少“这一人”是谁,且给出了戏剧化的场景叙事:如果风把帽吹走之后露出了本来面目(短发形象),要不要再请人帮忙整理衣冠?
    ()单篇摘句型
    这一类型只摘取唐诗中的名句,常见形式有三种:
    1.双句连用型
    该型摘出的两句诗,前后连贯。如北宋法眼宗僧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载法眼文益弟子洪州观音院从显禅师上堂时,有僧问:“恁么人出头来又作么生?”师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诗摘自王维五律《终南别业》(或作《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之颈联,诗句正好解释缘起缘灭之佛理。
    2.双旬分拆型
    它指禅师把摘引的两句诗分开使用,从而使每一句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语义。如清初临济宗僧普明香严禅师说《香严禅师语录》载其上堂云:“‘两个黄鹂鸣翠柳’,逗漏那边消息;‘一行白鹭上青天’,发扬者里家风。若是伶俐汉,一时觑破。⋯⋯今日曾居士设斋堂中,大好供养。”(《嘉兴大藏经》,第38册,第609页中)此处两个七言句,摘自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之前两句,作者借用原诗描述的远景(那边,听觉)、近景(这里,视觉)来提醒当下的听法者,无论声、色,都应勘破,也不应有彼此之分别心。
    3.单句摘引型
    它指禅师说法参禅时,只引用唐人名篇之单一诗句。如南宋释祖庆重编《拈八方珠玉集》载两宋之际曹洞宗名僧宏智正觉拈古云:“山僧即不然。如何是百丈真?泻岩泉一派。如何是和尚真?带雨竹千竿。且道毕竟如何?切忌寻声逐响,山僧恁么也是‘对影成三人’。”(《续藏经》,第67册,第637页中)最后这一五言句,摘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第四句,其关键词“影”正好道出了正觉对僧人“写真”(也叫邈真)的理解,即画像虽可表现人物情态,然从本质讲,它只是“影”,虚幻而不实,故不可当真。
    ()单篇活用型
    单篇活用型的情况最为复杂,它有时和前文所说单篇完整型、单篇摘句型在表现形式上差别不大,但更重视场景的转换和语境的变化。大致说来,它主要有三个亚型:
    1.全篇活用型
    该型引诗往往以五七言绝句为主,文字与原诗相较,差别虽小,然境界迥异。如明末曹洞宗高僧道盛说《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七“室示”云:“昨宵偶得一境,见观音大士,相接甚欢,吟《自庆生》诗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清梦中,花发知多少。”’(《嘉兴大藏经》,第34册,第637页下  38页上)此《自庆生》诗,显然活用(也有反用)孟浩然《春晓》而成,为了突出“宵梦”,把原诗第三句“风雨”改作“清梦”,为了强调“庆生”,则把第四句“花落”换成“花发”(此即反用),故诗境焕然一新。清初超永编《五灯全书》卷七七又载嘉兴海门雪岑涌禅师上堂云:“真个春眠不觉晓,醒来处处闻啼鸟,连朝风雨苦何多,吹落红香无意扫。无意扫,休懊恼!子规枝上语谆谆,劝道不如归去好。”(《续藏经》,第82册,第409页下)其前四句,不但把原诗五言拓展为七言,而且主旨大变:原诗淡淡的忧伤、叹息,在此变成了极度的怨苦。第五句用顶针修辞,既承接了第四句,又为最后一句劝化禅子归依佛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2.局部活用型
    此型表现方式比较灵活,或仿拟原诗句式结构,或增改、删减、压缩原诗诗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古尊宿语录》卷二八载《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云:
    端师翁忌辰上堂: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绿水流。绿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湖南旧说老杨岐,失却金毛师子儿。江南江北无觅处,龙门今日顺风吹。顺风吹,哕哕哩,水急风高下钓矶。(《续藏经》,第64册,第39页中)
    端师翁,即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释守端,佛眼清远之师法演即嗣其法,故清远称之为师翁。在师祖忌日上堂时,清远所说法语的前四句,一眼便知仿崔颢《黄鹤楼》前部分而来,“白云”一词应是双关,一方面契合师祖的法号,一方面与忌日主题吻合。后半部偈语之“龙门”,则是清远之自指。清初临济宗僧行省说《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一则载禅师为子聘张居士小参时,有僧问:“黄鹤一去,白云悠悠,去即不问,今仍在否?”师云:“杖头指出逍遥路。”(《嘉兴大藏经》,第33册,第372页中)其间,僧人问话的头两句,则是对《黄鹤楼》颔联的压缩,只摘引原七言句部分语词,旨在引出“去后”话头。
    元了堂说《了堂惟一禅师语录》卷二则谓师上堂日:“车马喧阗,利名捷径。红尘浩浩,酒色樊笼。汝等诸人,要识文殊普贤大人境界,更莫外求!拈主丈:朝悠悠,暮悠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续藏经》,第71册,第457页中)了堂的“三、三、五、五”句式的结偈,相对王之涣《登鹳雀楼》原诗而言,结构大变(从齐言变成杂言),但也不妨理解为是在部分引用基础上的再创作,因为了堂四句偈,诗歌节奏变缓了,逻辑结构为“抒情一议论”,原诗则是“写景一议论”。
    3.单句引申型
    此型表现方式是以某一唐诗名句开头,然后引申成一首完整的说法偈颂。清初临济宗僧定冽说《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卷上载其中春示众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成华瓣满山腰。华开不耐世尊眼,一任含芳各自天。”(《嘉兴大藏经》,第39册,第791页中)该颂首句借用贺知章《咏柳》末句起兴,并用顶针辞格展开系列联想,似剪刀之春风剪出满山遍野的春花,它们虽未人世尊法眼,却各自充满了勃勃生机,并听任自然而因缘生灭。
    ()多篇组合型
    多篇组合型是指在同一说法场合或颂古之作中,引用(活用)两首(或以上)诗作。较重要的表现方式有二:
     1.唐诗之间的组合
    这种组合较为常见,如清初曹洞宗僧弘瀚说《博山粟如瀚禅师语录》卷一载师上堂论临济宗义玄“四料简”时云: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栖(楼)。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何是入境两俱夺?师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作古丘。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新丰市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马回。(《嘉兴大藏经》,第40册,第451页中一下)
    于此弘瀚禅师引用了盛唐三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即崔颢《黄鹤楼》(首联和尾联)、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颔联)、王维《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颈联)。而“四料简”——“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和“人境俱不夺”中的“人”,指主观存在,境指客观存在;“夺”与“不夺”,全因对象自身实际情况而决定。弘瀚所引四联诗,恰恰都能反映主、客关系。
     2.唐诗与非唐诗的组合
    这种组合形式中的诗句,既有唐诗名句,也有非唐诗名句。如清初临济宗僧金粟行元禅师说《百痴禅师语录》卷一谓师上堂:“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有约不来过夜半。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闲敲棋子落灯花。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千山鸟飞尽,万径行踪绝。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蓑衣竹笠翁,独钓寒江雪。”(《嘉兴大藏经》,第28册,第3页下)此处与前引弘瀚一样,回答的都是临济“四料简”问题,然所引诗句迥然有别。其中七言句出自南宋赵师秀《约客》,而五言句则整体引用柳宗元《江雪》,仅文字略有改动。
传播接受之三种语境
    丛林上堂说法、拈古颂古引用唐诗时,一般都有特定的语境。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
    ()触景生情型
    禅堂说法,往往在特定时日,如中土传统节日(元日、元宵、清明、寒食、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佛教纪念日(佛诞、浴佛、腊八、观音诞辰、祖师诞日等)、政治性节日(皇帝生日、皇帝国忌日等)以及对普通家庭有重要意义的时日(家人之诞日、忌日等)。尤其每到传统节日,参禅是禅子们必不可少的功课,此时说法,禅师触景生情,往往引用前人诗句,特别是那些信众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如南宋《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上日:
    中秋上堂:吾心似秋月,秋月似吾心。双照纤尘净,俱清万籁沉。十分明又白,一样古犹今。不是寒山子,何人解此吟?(《续藏经》,第70册,第377页中)
    惟一禅师对月生情,进而以寒山名句“吾心似秋月”起兴,然后颠倒互比,引申出物我俱净、形神相契、亘古不变的浑融境界。末联点出“寒山子”,既是颂扬寒山子,也是对参禅者的提撕和期许。
    再如明末清初临济宗僧通门说《牧云和尚七会语录》卷二谓上元上堂时禅师云:“今日权且应个时节如何?是应时节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回。”(《嘉兴大藏经》,第26册,第555页中)其“火树银花”两五言句,出自初唐苏味道五律《正月十五夜》首联;不过,三、四两句则引宋初长洲东禅寺僧释遇贤(世称酒仙和尚)《杂咏十首》之四(《嘉泰普灯录》卷二九,《续藏经》,第79册,第481页上)
    ()借题发挥型
    借题发挥型,是指从禅宗公案的某一关键问题或关键词而引申出的对话语境。虽然表现形式上它和触景生睛型有相似之处,但相对说来,它更强调理趣,而触景生情型的抒情意味更重些。如明末曹洞宗僧净现说《象田即念禅师语录》卷二谓有僧问:“东山水上行,毕竟明什么边事?”师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嘉兴大藏经》,第27册,第168页中)本来,“东山水上行”是源自云门文偃的一则公案,据北宋守坚编《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东山水上行。”(《大正藏》,第47册,第545页下)而对净现提问者,本意是想逼出诸佛出身在哪一边(边事)的答案,净现却巧引杜甫名篇《春望》颈联,转换“边事”意义(指战事)。当然,净现目的在于以“家书”隐喻诸佛出身,表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不应向自家心外寻求,亦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意。
    ()诗情剧化型
    诗情剧化型,是把所引之诗进行戏剧化处理,进而构建戏剧化语境。此时,或把原诗嵌入具体的动作表演中,或把它们变成不同角色的语言。如:
    1.元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惟则《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一谓师“示众”云:“衲僧门下有收有放,放也春潮带雨晚来急,收也野渡无人舟自横。不收不放时如何?不是弄潮人,休入洪波里。”(《续藏经》,第70册,第761页上)其所谓“收”“放”动作语言之七言句,摘自韦应物名篇《滁州西涧》末两句。但无论收、放,都应知时,随缘任运而无所挂碍。
    2.清初行元《百痴禅师语录》卷一一云:
    盛爱湖、张镜岩、李天衢请上堂:有佛处,不得住,宝镜高悬;无佛处,急走过,莫邪横按摘杨花。摘杨花人从鹉湖来,接得江西信报道:庐山有香炉峰、瀑布泉,景况可爱,李谪仙骑驴游遍,忍俊弗禁,拍手而歌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嘉兴大藏经》,第28册,第58页上)
    此处说法,至少综合了三则著名公案而成。其中,“有佛处”至“摘杨花”之主体内容,典出唐赵州从谂禅师故事,《祖庭事苑》卷二即云:“有僧辞赵州,州拈拂子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僧云:恁么则不去也?州云:摘杨花,摘杨花。”(《续藏经》,第64册,第328页中)莫邪横按,也叫横按莫邪(镆铘),出自临济义玄法嗣涿州克符(即纸衣和尚)对僧问“如何是主中主”之答语“横按镆铘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天圣广灯录》卷一三,《续藏经》,第78册,第780页上);李白骑驴则是两宋流行的新传说,至少南宋末就进入了禅宗语录,《希叟绍昙禅师广录》卷七就辑有《李白醉骑驴图》诗(《续藏经》,第7O册,第472页上)。行元上堂说法时,他把各种历史人物串在一起,并设置了一个超现实的生活空间,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摘杨花人即莫邪,是信使;李白是歌手,他可绘声绘色地吟唱名诗《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
三、传播接受之诗禅关系:以诗证禅、以诗释禅
    唐代既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禅宗迅速成为中国佛教主流宗派的时代,当时诗人与禅僧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佛教题材在诗歌中的表现也日渐丰富。至宋,诗禅互动更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南宋严羽系统提出“以禅喻诗”说后,诗禅关系便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 而且,学人讨论最多者乃“以禅喻诗”之是是非非及其成因①。不过,据笔者对宋元明清丛林传播接受唐诗名篇现象的观察,它们体现的诗禅关系之主导层面,并非如严沧浪所说“以禅喻诗”,而是“以诗证禅”“以诗释禅”。
    本文所说“以诗证禅”,主要指禅宗大德参禅说法或开示学人时,引用唐诗中富于佛教义理或与自己所悟禅境界相同、相似甚至相反诗篇(诗句)之情形,目的在于使人悟人。据敦煌本《历代法宝记》,较早引唐诗证禅者是保唐宗无住禅师,他恐学道者著于言说,便引王梵志诗“惠眼近空心,非关髑髅孔。对面说不识,饶尔母姓董”来开示信众。周裕锴先生则敏锐地发现,大约从北宋中叶开始,借用名篇警旬来说法渐成风气。实际就唐诗名篇名句而言,唐末宋初,禅林就广为引用并以之证禅了。如《景德传灯录》卷一一载赵州从谂法嗣扬州城东光孝院慧觉禅师:“领众出,见露柱。师合掌日:‘不审,世尊。’一僧日:‘和尚,是露柱。’师日:‘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大正藏》,第51册,第287页中)慧觉所引七言诗,出自杜荀鹤七绝《闻子规》末两句。慧觉接引徒众,本希望他们能豁然开朗,当下启悟,哪知学人愚钝,所以白费口舌,而杜苟鹤诗意正好切合此情此意,故被他拈出。同书卷一八谓雪峰义存法嗣杭州西兴化度悟真禅师被人问:“维摩与文殊对谈何事?”师日:“唯有门前镜湖水,清风不改旧时波。”(《大正藏》,第51册,第350页下)此七言句,则引自贺知章七绝《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末两句,原诗前两旬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悟真答语,需整体上理解贺诗方可做出合理解释,其言下之意为,虽说岁月变迁不居,人世沧桑,但唯一不变的是清净佛性,即以清波喻佛性。同书卷二二载漳州报恩院行崇禅师被僧问:“丹霞烧木佛,意作么生?”师日:“时寒烧火向。”日:“翠微迎罗汉,意作么生?”师日:“别是一家春。”(《大正藏》,第5I册,第383页下)丹霞,即中唐著名禅师丹霞天然;翠微,则其弟子翠微无学,或称翠微和尚。师徒二人,表面看来对佛教偶像态度截然不同,前者烧木佛,后者供养罗汉,但实际上蕴含了相同的禅学真谛。学人对此难免疑惑重重,行崇故引王勃《山扉夜坐》“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是一家春”之末句作答。“一家春”,是形容二人对佛教同样虔诚,都强调自悟才是真正的成佛之路,只是场合有别而已。当有人问翠微与其师有何分别时,他回答道:“烧也不烧着,供养亦一任供养。”又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师日:“汝每日还吃么?”故“僧无语”(《大正藏》,第51册,第313页下)
    丛林用来证禅的唐诗,要么诗句本身包含了深刻禅理,要么可从佛教禅观或禅境(悟境)加以解释,和作者自身的宗教信仰倒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清王士稹就举出了不少具体的例证:
    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其中说王维《辋川集》句句人禅,当无疑义。陈允吉先生就曾十分详细地检讨过三首绝句:《孟城坳》《华子冈》和《鹿柴》,并一一剖析各诗所包蕴的佛教义理。苑咸《酬王维》序中则赞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全唐诗》卷一二九,第302页中),因此其诗富于禅理,是题中应有之义,丛林引之,自在情理之中。至于李白,则是道教徒诗人,主体思想也在道教,他虽然写过不少佛教题材的诗篇,却很难说对禅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可禅林对其人其诗同样津津乐道,如前举《云溪偎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一“颂古”中,李白、王维之诗都被引用6篇。此处王渔洋所举与禅等无差别的《玉阶怨》,《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三二分析道:
    玉阶露白,旋生浸人,则空庭独立,夜分已久,直是彻骨冰冷,形影无依,不可攀援。而四顾踌躇,只有明月在天耳,一笔到底,不寂寞而寂寞已甚,不言悲怨而悲感凄怨极矣。作诗者之神情,原在诗外,所以谓之仙人也。(《嘉兴大藏经》,第34册,第782页中)
    道盛所说,和王宗沐明万历七年(1579)《寒山诗序》对严沧浪以禅言诗的理解“彼以为诗之神理似禅而情非近禅者,诗终不工”(《嘉兴大藏经》,第20册,第654页上)颇显一致,言下之意说:太白此诗是“情近禅者”。再如《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七谓孤峰深禅师颂六祖“风动幡动”公案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西风吹不断,总是玉关情。”(《续藏经》,第65册,第514页下)其引诗出自李白《子夜吴歌》前四句,因动玉关情者总是人心,这正契合《六祖坛经》所载慧能一语点破梦中人之答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大正藏》,第48册,第349页下)
    至于以诗释禅,高慎涛先生认为它与引诗证禅有很大的不同:从表现形式看,以诗证禅尽量用遮诠法,多遵循“不说破”原则;以诗释禅,则 “类似于诗家的笺注”,是苦口婆心的“老婆心切” 。传世禅宗文献中,较早以唐诗释禅者是中唐宗密,其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因渐修而渐悟等者,皆说证悟也”之句下有夹注云:“如登九层之台,足履渐高,所见渐远,故有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正藏》,第48册,第407页中)此处引诗,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但宗密并未点明作者,仅模模糊糊说“有人”。而引诗目的,意在说理,因王诗恰好能形象地说明登高望远之理。
    当然,不同禅师引同一唐诗释禅时,所释佛理不尽相同。北宋本嵩述《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有云“皎然直下事,不动却须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元琮湛注日:“此颂虽达俗谛,更须明即俗之真,物物目际皎然明白,不应滞事而迷理,全无变动之见,日‘却须行’也。”(《大正藏》,第45册,第703页上)此一方面说明王诗虽在表现俗谛,却可从真俗不二看待;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华严法界缘起观和理事无碍说之用。
    较大规模以诗释禅者是五代宋初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其《宗镜录》中就有引用王维、岑参、杜苟鹤、寒山、拾得等许多著名教内外诗人的名篇名句来解释佛教名相或禅学义理。其卷六有云:“如今不直悟一心者,皆为邪曲;设外求佛果者,皆不为正。如寒山子诗云:‘男儿大丈夫,做事莫莽卤。径挺铁石心,直取菩提路。邪道不用行,行之转辛苦。不用求佛果,识取心王主。”’(《大正藏》,第48册,第448页上),此即引寒山诗来解释直悟本心的重要性。卷一。又云:“若河泉以为所现者,长河飞泉,入于镜中,出是所现之相。登楼持镜,则黄河一带尽人镜中,瀑布千丈见于径尺,王右丞诗云‘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明是所现矣!(《大正藏》,第48册,第473页上)此则引王摩诘七律《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之颔联,解释了“能现一所现”这组概念中“所现”之含义。
    两宋之际,圆悟克勤引入了一种新的说法方式—— “评唱”。麻天祥先生指出,它是“把颂古进一步发展成为兼有说、评、颂、唱,类似于民间‘说话’的方式——评唱引入禅门。被誉为‘宗门第一书’的《碧岩录》,则是评唱的开山之作,也是代表作”。其中,以唐诗释禅之例也时有所见,尤其考证雪窦重显颂古典故出处时,如卷二释“八万四千非凤毛”之“凤毛”,除了引用《南史》所载谢超宗事迹外,又引“古诗”云:“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如今有凤毛。”(《大正藏》,第48册,第155页下)此古诗实出杜少陵七律《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末两联。
    嗣后,南宋万松行秀《从容录》、元初林泉从伦《空谷集》等,都继承了克勤评唱的方法与观点,影响较为深远。它们同样也不乏引诗释禅之例,如《从容录》卷三第37则《沩山业识》云:“骆宾王诗:‘既能圆似镜,何用曲如钩。’华严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又教中说十地菩萨见性,如隔罗觳观月,若作‘罗月’亦可。然李白诗有 ‘萝月挂朝镜,松风呜夜弦’,‘萝’字义长。”(《大正藏》,第48册,第252页中)所引骆宾王诗出于《玩初月》之“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之末两句,仅把原诗“明”改作了“圆”;太白诗则出其五古《赠嵩山焦炼师》第1516句。更可注意的是,行秀引诗目的竟然在于校正“隔罗毅观月”。本句原见北宋元照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二一,日:“彼见佛性,如隔罗觳观月,喻其末明。《涅檗经》云: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续藏经》,第40册,第167页中)其实,从佛典本义言,当以“罗觳”为是,如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卷一。云:“菩萨智、如来智有何差别?究竟地菩萨智如罗毅中视,如来智如去罗毅。”(《大正藏》,第3O册,第959页上)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卷九则说:“住毕竟地菩萨摩诃萨睹见佛法如罗毅中视,如来世尊都无斯事,是故名净。”(《大正藏》,第30册,第1013页上)但行秀以“萝”字义长,并引太白诗为据,只能说明李白这一句对他的影响太深刻了。
    无论以诗证禅、以诗释禅,共同的思想基础都在诗禅相通、诗禅一致。对此,晚唐五代齐己《寄郑谷郎中》曾以诗僧身份夫子自道云“诗心何以传,所证自同禅”,他所强调的正是诗歌构思和禅悟过程的一致性。元天如惟则会解、明释传灯疏《楞严经圆通疏》卷六则举例说:
    若唐人诗“潭影空人心”,以潭水之空澄而印现影像于色法,不已疏乎?而人之俯临其问,
不期然而情想顿空,说者谓此诗近乎禅,诚近之也。比菩萨不闻其声而独求乎音,不闻其音而独观其音,则业识失其故而所不能到,纯音遗闻,岂欺我哉?是以菩萨之名于观而不言色,于音而不言闻,岂非易众生根尘异地而置之乎?吾于六根互用法门未信乎,果而先信乎?菩萨之因心者以此矧反,闻自性圆洞,十虚音响发挥。全吾性分,惟闻惟音,法界理显,故枣柏有观音之教,金刚有眼听之言,皆与大悲声同一律。(《续藏经》,第12册,第837页上一中)
    此“唐人诗”,指常建五律《题破山寺后禅院》。后人之所以异口同声地称赞它近于禅,是因为“潭影空人心”等句恰好能体现《楞严经》卷四倡导的“六根互用”之禅观,而“六根互用”是艺术审美之“通感”生成的心理基础。易言之,诗境生成与禅境彻悟,都与思维主体之感知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金人元好问《答俊书记学诗》又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晚明袁中道《送虚白请经序》则说“禅与诗,一理也。汝诗人之后也,姑与汝以诗论禅。汝祖诗,体无所不备,而其源实出于《雅》《颂》,则《三百篇》非乎?夫昙氏之教,《华严》诸经,佛语也,《三百篇》也。《瑜伽师地》《起信》《大智度论》,菩萨语也,汉魏诗也。支那撰述,若生、肇、台、贤,及五宗诸提唱之篇,皆诸老宿语也,三唐诗也。”二人从诗、禅体用互通角度,对以诗证禅、以诗释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此,丛林内部也多所认同,道盛《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一九《诗论》即引憨公(即憨山德清)之语日:“诗禅一也。吾宗以之接机,山川烟云草水,飞跃感物造嵩,不即不离而协在其中矣。”(《嘉兴大藏经》,第34册,第701页下)也就是说用来证禅、释禅之诗,本身也是禅之载体。不过,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应是“文字般若”观。隋吉藏大师《净名玄论》卷四“三正二道门”条即云:“又立三般若,皆就般若道中开之: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实相能生般若,故名般若;文字能诠般若,以所诠为称,亦名般若。”(《大正藏》,第38册,第880页中)明传灯《维摩诘经无我疏》卷一则日:“般若有三:实相般若,义当乎中;观照般若,义当乎空;文字般若,义当乎假。”(《续藏经》,第l9册,第579页中)此“假”,即方便。换言之,文字在诠释船若时仅是方便法门,故对文字本身不能执着。后来北宋兴起的文字禅,从本质言,也是文字般若之一。王士稹曾云“舍筏以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其意是说诸佛说教之于禅悟,就像渡人之筏一样,开悟后没有必要再执着于经典本身;同理,诗家追求的诗境应是言外之旨。而证禅、释禅之唐诗,往往也作如是观。
    此外,丛林善引唐诗,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者唐诗的神奇魅力和巨大影响无处不在;二者禅僧对传统的“不立文字”说有所修正,这点早在唐代僧诗中就有充分的表现,更不用说北宋文字禅兴起后的情况了;三者禅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能正确理解欣赏唐诗名篇名句。而晚唐五代以降,具有杰出诗歌创作才能者不胜枚举,如《景德传灯录》卷一一谓香严智闲是“凡示学徒,语多简直,有偈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不拘声律,诸方盛行”(《大正藏》,第51册,第284页下),《禅林僧宝传》谓重显禅师“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续藏经》,第79册,第514页下),《东坡志林》卷二则载有多名善诗文的禅师,特别是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而明清两朝的禅师,在《嘉兴藏》所收语录里大多有诗作传世,恕不备举。
    最后要说明的是:前文所举丛林所用之唐诗,往往存在不同禅师对同一作品,或同一禅师在不同场合对同一诗作传播接受方式千差万别的情况,这恰好体现了汉传佛教语言观之随机应变原则。正如《潭州沩山灵裙禅师语录》所说“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大正藏》,第47册,第577页上)那样,因缘说法、因缘悟道,是唐诗名篇被丛林反复引用的基本前提。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就其体现的诗禅互动之关系而言,主导层面是“以诗证禅”  “以诗释禅”,而二者和“以禅喻诗”一样,思想出发点都在诗禅一致、诗禅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类型所引唐诗以五、七言绝句为主,它们既可表现禅师的机锋,因时制宜地引出参禅话题,也可用作总结性的颂古。所引诗句,顺序和原诗相同,文字方面则偶有差异,但多未改变原诗主旨大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小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众!且道者一人是阿谁?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

九日小参吟咏王维诗句是何意思?愚以为,法师在于告诉众禅者,即已经出家,就应放下俗缘,不要思念家人了。已经光头了,为什么还要整理冠帽,岂不是笑煞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僧问:“恁么人出头来又作么生?”师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何解?意思是说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怎样对待个人的人生?一切随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黄鹂鸣翠柳’,逗漏那边消息;‘一行白鹭上青天’,发扬者里家风。若是伶俐汉,一时觑破。⋯⋯今日曾居士设斋堂中,大好供养。”此处两个七言句,摘自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之前两句,作者借用原诗描述的远景(那边,听觉)、近景(这里,视觉)来提醒当下的听法者,无论声、色,都应勘破,也不应有彼此之分别心。——如此解释是否牵强附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僧恁么也是‘对影成三人’。”最后这一五言句,摘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第四句,其关键词“影”正好道出了正觉对僧人“写真”(也叫邈真)的理解,即画像虽可表现人物情态,然从本质讲,它只是“影”,虚幻而不实,故不可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篇活用型的情况最为复杂,它有时和前文所说单篇完整型、单篇摘句型在表现形式上差别不大,但更重视场景的转换和语境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宵偶得一境,见观音大士,相接甚欢,吟《自庆生》诗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清梦中,花发知多少。”此《自庆生》诗,显然活用(也有反用)孟浩然《春晓》而成,为了突出“宵梦”,把原诗第三句“风雨”改作“清梦”,为了强调“庆生”,则把第四句“花落”换成“花发”(此即反用),故诗境焕然一新。清初超永编《五灯全书》卷七七又载嘉兴海门雪岑涌禅师上堂云:“真个春眠不觉晓,醒来处处闻啼鸟,连朝风雨苦何多,吹落红香无意扫。无意扫,休懊恼!子规枝上语谆谆,劝道不如归去好。”其前四句,不但把原诗五言拓展为七言,而且主旨大变:原诗淡淡的忧伤、叹息,在此变成了极度的怨苦。第五句用顶针修辞,既承接了第四句,又为最后一句劝化禅子归依佛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如此用诗句来释禅当真是让人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春风似剪刀,剪成华瓣满山腰。华开不耐世尊眼,一任含芳各自天。”该颂首句借用贺知章《咏柳》末句起兴,并用顶针辞格展开系列联想,似剪刀之春风剪出满山遍野的春花,它们虽未人世尊法眼,却各自充满了勃勃生机,并听任自然而因缘生灭。——如此用诗句当真是改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2-17 23:22 编辑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栖(楼)。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何是入境两俱夺?师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作古丘。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新丰市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马回。
      “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和“人境俱不夺”中的“人”,指主观存在,境指客观存在;“夺”与“不夺”,全因对象自身实际情况而决定。弘瀚所引四联诗,恰恰都能反映主、客关系。     此解说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每到传统节日,参禅是禅子们必不可少的功课,此时说法,禅师触景生情,往往引用前人诗句,特别是那些信众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上堂:吾心似秋月,秋月似吾心。双照纤尘净,俱清万籁沉。十分明又白,一样古犹今。不是寒山子,何人解此吟?(《续藏经》,第70册,第377页中)
    惟一禅师对月生情,进而以寒山名句“吾心似秋月”起兴,然后颠倒互比,引申出物我俱净、形神相契、亘古不变的浑融境界。末联点出“寒山子”,既是颂扬寒山子,也是对参禅者的提撕和期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题发挥型,是指从禅宗公案的某一关键问题或关键词而引申出的对话语境。虽然表现形式上它和触景生睛型有相似之处,但相对说来,它更强调理趣,而触景生情型的抒情意味更重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现目的在于以“家书”隐喻诸佛出身,表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不应向自家心外寻求,亦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情剧化型,是把所引之诗进行戏剧化处理,进而构建戏剧化语境。此时,或把原诗嵌入具体的动作表演中,或把它们变成不同角色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诗证禅”,主要指禅宗大德参禅说法或开示学人时,引用唐诗中富于佛教义理或与自己所悟禅境界相同、相似甚至相反诗篇(诗句)之情形,目的在于使人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用来证禅的唐诗,要么诗句本身包含了深刻禅理,要么可从佛教禅观或禅境(悟境)加以解释,和作者自身的宗教信仰倒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表现形式看,以诗证禅尽量用遮诠法,多遵循“不说破”原则;以诗释禅,则 “类似于诗家的笺注”,是苦口婆心的“老婆心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禅师引同一唐诗释禅时,所释佛理不尽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宋之际,圆悟克勤引入了一种新的说法方式—— “评唱”。麻天祥先生指出,它是“把颂古进一步发展成为兼有说、评、颂、唱,类似于民间‘说话’的方式——评唱引入禅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如今有凤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以诗证禅、以诗释禅,共同的思想基础都在诗禅相通、诗禅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唐人诗”,指常建五律《题破山寺后禅院》。后人之所以异口同声地称赞它近于禅,是因为“潭影空人心”等句恰好能体现《楞严经》卷四倡导的“六根互用”之禅观,而“六根互用”是艺术审美之“通感”生成的心理基础。易言之,诗境生成与禅境彻悟,都与思维主体之感知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兴起的文字禅,从本质言,也是文字般若之一。王士稹曾云“舍筏以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其意是说诸佛说教之于禅悟,就像渡人之筏一样,开悟后没有必要再执着于经典本身;同理,诗家追求的诗境应是言外之旨。而证禅、释禅之唐诗,往往也作如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善引唐诗,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者唐诗的神奇魅力和巨大影响无处不在;二者禅僧对传统的“不立文字”说有所修正,这点早在唐代僧诗中就有充分的表现,更不用说北宋文字禅兴起后的情况了;三者禅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能正确理解欣赏唐诗名篇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5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好文,读后大有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6

回帖

6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1
发表于 2020-2-18 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主!请问某些帖是从大中华诗词论坛移过来的吗?大中华何从何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漱玉清丽!着笔轻盈!通达晓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精巧!通达晓畅!清新雅逸!意境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