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7

[诗词理论] 为什么古人不发展所谓的“仄韵”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古人不发展所谓的“仄韵”律诗?


       自唐有近体诗起,从来就只发展押平声韵的律诗,很少有所谓的“仄韵”律诗出现。按唐押平韵律诗是继承永明体而来;然而永明体五言八句诗,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押平声韵的如:
       江总:春夜山庭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萧悫:上之回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阴铿:昭君怨
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行将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汉雾,陇首暗沙尘。帏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张正见:关山月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庾信:舟中望月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押上声韵的,如:
       沈约:初春诗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沈约 :伤谢朓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押去声韵的,如:
       沈约: 饯谢文学离夜诗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瀄汩背吴潮。潺湲横楚濑。
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
       .柳恽:独不见
别岛望风台,天渊临水殿。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
押入声韵的,如:
       沈约:夜夜曲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萧衍:有所思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按押韵原理,它们分别是四种体,不可能是“平韵律诗仄韵律诗”,因为“平仄”律已是四声二元化之后的称谓,仄声实为上去入三声。没有同时押上去入于一首诗者(古风除外)。那么,为什么押上、押去、押入的律诗成不了气候呢?这就与律诗的四声二元化(平仄)在押平本声中的使用频率有关。
       设以萧悫白上之回: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上句尾字有去声冻、上声警、入声毕三个声调对韵脚平声游、秋、旒、州。
       再来设沈约的押上声韵初春: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上句尾春、腓、花、来,全诗句尾只有平仄两声,单调。
       再来设沈约 的押去艿伤谢朓: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上句尾杰、谐、质、冤,只有一个字冤与押上声韵形成平仄,而其余杰、谐、质三声皆与押韵同为仄声,形不成铿锵之感。
       结论:凡律诗押仄韵,不管上句尾全用平声,或兼用平上去入声,要么与韵脚声单调少变化,要么上仄下仄不具备铿锵之感。所以,古人少写仄韵律诗就成为必然。


       诗的句子从“杭育、杭育”两言,发展到“关关雎鸠”四言,再到“永明体”的五言,时间是漫长而渐进的。同时,当诗句发展到五言,发音更从简单到复杂,汉语四声被发现就成必然的了。
    陶渊明饮洒二十首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会发现这些句子的发音在耳感上会是不同的。“采菊东篱下”,这句的单字有四种发音,东、篱、下、采、菊,于是沈约的“平上去入”四声命名就成共识了。诗句的五言中,平上去入搭配使用,也从过去的无意识搭配到永明体的有意识安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但在永明体时代,人们对四声的认识还只是粗浅的,对平上去入的的使用只是平均的,认为在一个五言句中,只要四声交错,就能达到起伏变化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句中的声调交替和句末的押韵两个方面。例如,句中平声与上声、上声与去声、去声与入声的交替效果是同等的;句末押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效果也是一样的。只是在实践中无意识地,于句子的使用上,平声与上去入声对举要多得多。这样经历了近两百年,人们才认识到汉字的发音以平声与上去入声相对形成的铿锵之感最明显,四声二元化平仄理论才在实践中产生了。与此同时,人们更发现诗押平声韵,平声与上去入声对举,不但在声调铿锵上有独特的耳感,而且在四声的使用上也更为灵活;如果换成押仄声韵(上或去或入),就远达不到押平声韵的效果。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律诗押仄韵,不管上句尾全用平声,或兼用平上去入声,要么与韵脚声单调少变化,要么上仄下仄不具备铿锵之感。所以,古人少写仄韵律诗就成为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句的五言中,平上去入搭配使用,也从过去的无意识搭配到永明体的有意识安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声二元化使得声韵形成“平仄”相对的两极化,押平声韵就使得白脚处用韵可以选择上、入、去三声,从而使得出句与对句在生韵上形成较为强烈的抑扬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仄韵律诗之所以不被后人推崇,原因在于出句白脚处若只能用平声字,则出句声韵上就缺少变化。若白脚处亦可使用平、上、入、去,则会出句与对句押韵字在声韵上缺少抑扬顿挫的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像这首诗的押韵字都是上声,而白脚处又都是平声。声韵上单调,感觉不悦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先生好文章,学习受益,问安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12-18 22:16
拜读先生好文章,学习受益,问安先生!

谢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认为原因在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5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