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5

[佳作转载] 清代诗人施兰垞及其文学活动考论

[复制链接]

506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90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9-3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1-9-30 12:09 编辑

                                                      清代诗人施兰垞及其文学活动考论
                                            ——兼谈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的写作时间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收有《答施兰垞论诗书》《再答兰垞第二书》两封论诗书翰。这两封书翰与排在它们之前的《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和《再与沈大宗伯书》,无论是写作时间还是论说内容都紧密关联,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袁枚性灵说的诗学主张。众所周知,沈大宗伯就是沈德潜。那么,施兰垞是何许人也?袁枚在他的其他著作中几乎没有再提供施兰垞的任何信息。《袁枚年谱新编》的著者如实说:“施兰垞事迹不详。”笔者有幸在日本静嘉堂文库看到了《兰垞遗稿》一册(以下简称《遗稿》),翻阅《遗稿》内容,正是施兰垞的诗集。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施兰垞其人及其文学活动,而且对于我们解决清代诗坛上一大公案——确定袁枚给沈德潜的两封论诗书翰的写作时间都是难得的文献,所以笔者草成此文,与学界同人共享这一发现。
    一、静嘉堂文库所藏《兰垞遗稿》
    《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集部·别集类著录《兰垞遗稿》四卷,著者为施谦。《遗稿》一册,其中分为《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和《己巳编》四个集子,故静嘉堂文库著录《兰垞遗稿》四卷。《遗稿》是抄本,整体字迹工整秀劲,但有些地方不免“笔墨草率”。抄写者是著名藏书家吴骞。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号兔床,海宁人。著有《愚谷文存》《拜经楼诗集》《拜经楼诗话》等多部著作。吴骞是通过他的外甥从兰垞长女庭芝那里借到《遗稿》的。吴骞在《遗稿》的卷首写了一篇序文,其中介绍了他抄写此集的经过。其文云:
    ……访其遗稿未得,心恒耿耿,以为憾事。今年秋,予甥孙焕始从兰垞长女家借是编示余,为《虚槎》、《神听》、《非非想》三集,盖其手自芟定者。又《己巳诗》残帙,通得古近体如干首,辄欣然为手录之。兰垞生平诗稿如束笋,此殆其什一,余多散佚不传,可惜也。……予无暇论定兰垞之诗,直重伤兰垞之不遇,而欲粗传其梗概于来者云尔。元黓敦牂十二月立春日默斋吴骞书于清晖阁。
    “元黓敦牂”是壬午之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根据吴骞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推算,吴骞抄写《遗稿》应在30岁那年。这篇序文没有收入《愚谷文存》和《愚谷文存续编》,而吴骞之子吴寿旸的《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五有“兰垞诗钞”一条,提到其父抄写此书一事:“《兰垞诗钞》一册,海宁施自勖先生谦著。先君子求得遗稿,手写缮录,并作序。”民国版《海宁州志稿》卷十四典籍十一在简单介绍施谦的履历之后,也摘引了这篇序文。
    《遗稿》开卷吴骞序文页右下盖有“归安陆树声藏书之记”朱文方印,右上有“静嘉堂藏书”朱文长方印。这两方印章应该是《遗稿》藏主变迁的见证。陆树声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皕宋楼主人陆心源的第三子,精于金石鉴赏,《遗稿》有其藏书之印,这说明吴骞拜经楼藏书散失后,部分藏书为陆树声所得。后来,陆心源死后,家道中落,光绪三十三年(1907)其长子陆树藩因事业亏损,便将其父珍藏的宋元旧版藏书全部变卖给了日本私家图书馆静嘉堂文库的创始人日本三菱财阀第二代总帅岩崎弥之助(1851-1908)。《遗稿》应该是与这些珍贵的宋元古籍一起进入静嘉堂文库的。1762年,吴骞因“伤兰垞之不遇”而手抄《遗稿》,到1907年进入静嘉堂文库,沧海桑田,经过了145年。从1907年至今又经过了107年,《遗稿》保存完好,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岂非“不遇之遇”!兰垞有灵,必含笑九泉吧。
二、施兰垞其人略考
    有关兰垞的生平记载非常罕见,即便有也很简略。吴骞《兰垞遗稿序》中关于兰垞的记述是比较早的。序文开头云:
    施秀才兰垞,海昌人也。少以能诗受知于乡之先达,颇自矜许。及长,累困于制科,尝郁郁不得志。雍正乙卯,诏州郡举博学鸿词,兰垞名在荐中,亦不登第。老而厄穷益甚,唯放情歌咏,以摅其不平。性复狷急,善谩骂人,以是率不乐与友,独于仁和杭太史堇浦为忘年交,唱和尤密。庚辰仲秋,年七十余病殁。闻伊子前夭,一孙尚幼,意甚悼焉。……“庚辰仲秋。年七十余病殁”一句言及兰垞的卒年,极为重要。“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此年兰垞70多岁。患病而殁。如前所述,吴骞此序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写的,也就是说,《遗稿》是在兰垞死后两年多之后抄写的。另外,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有如下记述:“同邑陈微贞上舍诗文清绮,为厉樊榭、杭堇浦诸前辈所知。施兰垞作《浣纱图》,盖以姓自寓也。微贞题云:清溪一曲苎罗滨,谁把夷光为写真?岁岁浣纱犹未嫁,番教不及效颦人。兰垞甚悦。” “岁岁浣纱犹未嫁”一句,可与吴骞序文中“累困于制科,尝郁郁不得志”“举博学鸿词,亦不登第,老而厄穷益甚”互为注脚。再有,《海宁州志稿》卷二十九“人物志·文苑”据陈莱孝《谯园诗话》记载云:
    施谦,字自南,号兰坨,诸生。工诗文,早岁出游,结交皆老苍,尤为查编修慎行所引重。暮年学益邃,而性本高洁,落拓不羁,厄穷以老。乾隆己卯与修邑志,与陈莱孝甚相得。次年谦卒。莱孝过其池南书屋,寡妻孤儿,炊烟几断,赋诗哀之,读者皆凄绝。陈莱孝(1728-1787)比吴骞大5岁,是同乡又是同时代的人,字微贞,号谯园,浙江海宁人。国子监生。诗文清绮,尤精金石之学,厉鹗、杭世骏目为畏友。著作颇丰,诗文集有《谯园诗集》三十二卷、《谯园诗话》三卷、《淡生文钞》十卷等。莱孝与晚年的兰垞因修邑志而有直接交往,并且关系甚好。莱孝也记述了兰垞的卒年,乾隆己卯的次年就是庚辰年,与吴骞所记相同。只是“寡妻孤儿”一句与吴骞所记“伊子前天”似有龃龉,其实二者都有根据,并不矛盾。吴骞所记“伊子”,名达楷;莱孝所记“孤儿”似兰垞所纳“吴姬”所生。
    吴、陈二人都记载了兰垞的卒年,而没有言及其生年。《非非想集》最后一首七言长诗,题为《传经图为查药师赋》,其中有“而翁较我少三岁,廿载握手如弟昆”二句。查药师,即查岐昌(1713-1761),字药师,号岩门山樵,浙江海宁人。查慎行之孙,查克念之子,诸生,官崇明县令,工诗文。著有《岩门诗文集》四十卷、《巢经阁读古记》一百卷、《南烛轩诗话》等多部著作。药师之父查克念,字惟圣,号双峰,海宁人,雍正甲辰(1724)举人。著有《双峰诗钞》六卷。据《查他山年谱》记载:“(康熙)三十年辛未,先生年四十二。春,幼子克念生。”兰垞自述查克念比他“小三岁”,那么其生年应该是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另据《神听集》所收《孟陬十三日为余初度之辰……》诗,可知其生日是正月十三日,至卒年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在世73年。另外,从“廿载握手如弟昆”一句可知兰垞与查克念交往之长、与查家关系之深,可与陈莱孝《谯园诗话》所记“早岁出游,结交皆老苍,尤为查编修慎行所引重”互证。
    吴骞序中提到“雍正乙卯,诏州郡举博学鸿词,兰垞名在荐中,亦不登第”,这在兰垞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关于荐举博学宏词,《海宁州志稿》卷二十六《选举表中》记载:“先是雍正十一年诏开博学鸿词科,至是乾隆元年合内外所举凡二百七十六人,御试保和殿,取中一等五名,二等十名,复于次年补试,取中一等一名,二等三名,余俱放还。……施谦,据吴兔床《兰坨诗序》补。”据此可知,《海宁州志稿》记述兰垞应试博学鸿词,依据的是吴骞(号兔床)《兰垞遗稿序》的记载。那么,吴骞的根据是什么呢?应该是施谦的以下自述:第一,《虚槎集》小序开头“雍正乙卯应制科下第。省试,处州司马袁迪庵斋先生荐,元主司误抹经语,被放。”第二,《神听集》所收《三峰山馆怀临海侯元经客经师》尾联“下第渐吾老”句下有“余之举博学鸿词,皆为忌者所抑”的自注。第三,《非非想集》所收七言律诗《林余斋先生六十》四首之三尾联“独愧鲰生叨屡荐”句下自注云:“乙卯丙辰两举制科,独蒙首荐。”关于林余斋,《海宁州志稿》介绍云:名绪光,字凤溪,号余斋,福建闽县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举人,雍正十一年(1733)任海宁知县。由此可知,《遗稿》中多处提及应试博学鸿词,这应该是吴骞序文的依据。其实,兰垞所谓“乙卯丙辰两举制科”,说的并不是北京保和殿上的考试,而是在此之前各省举行的荐举资格考试。例如袁枚也曾参加过雍正乙卯年的博学鸿词考试。他在《随园诗话》卷十四记载云:“雍正乙卯春,余年二十,与周兰坡先生同试博学鸿词于杭州制府。其时主试者:总督程公元章,学使帅公念祖。”袁枚所记与兰垞所述应该指的是同一次考试。也就是说,兰垞和袁枚于雍正十三年乙卯都参加了博学鸿词的荐举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正式获得被荐举资格,而兰垞因为“下第”最终没有获得被荐举的资格。所谓“乙卯丙辰两举制科,独蒙首荐”,说的只是由知县林绪光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的预备考试。吴骞所记“雍正乙卯,诏州郡举博学鸿词,兰垞名在荐中,亦不登第”,虽然言辞含糊,因为有“雍正乙卯”之限定,本无问题。而《海宁州志稿》的记载似乎是说兰垞得到了最终被“荐举”的资格,不免失实。尽管兰垞参加的是博学鸿词的预备考试,结果“下第”,然而两次被知县推举为第一人,可见其才学非同一般。

  三、《兰垞遗稿》的内容
    兰垞工诗,诗名为人称许。杭世骏说他“诗名江淮间”册,斌良说“竹垞梅垞两诗老,后起兰垞复继之”册。然而兰垞诗文作品多散佚不传,所以下面主要介绍《遗稿》的情况。根据《遗稿》所示,所收诗作情况如下:
    《虚槎集》,古今体诗四十一首,附诗二首
    《神听集》,古今体诗八十四首
    《非非想集》,古今体诗四十六首
    《己巳编》,古今体诗三十八首,附诗一首
    合计古今体诗209首。附诗三首,二首是帅念祖之作,一首是厉鹗之诗。
    吴骞说,《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三集都是兰垞“手自芟定”。三集前面各有小序。《虚槎集》小序云:“雍正乙卯……仲冬之初,学使帅公补行睦、婺、瓯、台、括苍五郡科试,见招入幕。公课士之暇,耽于吟咏。腊月回会城,首春出巡,计五阅月,试事始毕,征途有作,从公唱和居多,间亦遗失,所存者皆公手所评点,得如干首。惜公诗未遑备载也。”所称帅公,即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江西省奉新县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据《清代职官年表·学政年表》记载,雍正十一年五月至乾隆元年六月之间,帅念祖任浙江学政。雍正十三年乙卯,兰垞48岁,此年仲冬之初,兰垞受帅念祖之聘,应招入幕。《虚槎集》所收就是其在帅念祖幕中的诗作。集中《桐江舟中对雪次韵奉和帅学使》和《学使枉诗垂答过蒙叹赏再属叠韵率尔奉和》二首七言古诗下,分别录有帅念祖的原作。查帅念祖《树人堂集》[7]卷七有《桐庐舟中对雪》和《施生自勖见和对雪诗叠前韵酬之》二首。另外,卷七还有《至日兰溪舟次和施自勖韵》七律一首,这是对兰垞《至日兰溪舟次》七律诗的和韵之作。帅念祖对兰垞诗的评价很高。如五言律诗《桐庐夜泊》诗下评云:“长卿长城,秦系偏师,殆兼有之。”七言古诗《桐江舟中对雪次韵奉和帅学使》诗下评云:“奇秀老横,的推作家。”《学使枉诗垂答过蒙叹赏再属叠韵率尔奉和》诗下评云:“卓荦为杰,和韵之迹都融。”
    《神听集》小序云:“客腊得临溪友人书,约上元前同游皖上献岁。二日买舟,由会城抵余杭。越明日,冒雨赁篮舆,取道临安,于潜昌化诸山县,迳越五日至新安。吾友方营窀穸,请留白岳一月。余以未暇,即于屯溪放帆而归。往返旬有二日,计程千里,得诗八十余首,曰《神听集》,取《伐木》诗人意也。”《神听集》第一首诗题为《己未元日将赴新安题斋壁》,由此可知,《神听集》的84首诗是应临溪友人同游皖上献岁之约,自乾隆四年己未(1739)正月元日至十二日之间写下的,集中如《发余杭》《钱王故里》《憩天目山下院》《新豆道中夜行》《沙溪》《朱柳村有忆》《车盘岭》《清风岭》《玉岭》《老竹岭》《三树岭》《中岭》《黄独岭》《重登太白酒楼见壁间旧句有感并序》等,从其诗题便可知道这些作品都是沿途的纪行之作。此年兰垞52岁。
    《非非想集》小序云:“自夏徂秋,往返会城及武康山中,卧病半月,旋里杜门,回想比来所历,皆非初意所及,过此以往,吾又安能预设一想耶?”前面提到《非非想集》中有为林绪光六十寿辰所作的贺诗《林余斋先生六十》,林绪光自雍正十一年至乾隆二年任海宁知县,乾隆三年任嘉兴府海防总捕同知。《乍浦志》卷四记载:“林绪光,闽县人。乾隆三年任。……康熙己卯,公年二十,举于乡。……乾隆十六年赴京补职,行次衢州,暴病卒,年七十有二。”由此推知,林余斋当生于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60岁即是乾隆五年庚申(1740)。就是说,《非非想集》所收作品应是乾隆五年夏季至秋季往返于杭州与武康山之间的诗作。此年兰垞53岁。
    总目《己巳编》,卷内又称《兰垞己巳诗钞》。如名称所示,收录的古今体诗38首是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那年的诗作。此年兰垞62岁。
    吴骞说:“兰垞生平诗稿如束笋,此殆其什一。”有以下几点可为吴骞此说提供证据。第一,如上所述,《虚槎集》等四个集子分别是兰垞48岁、52岁、53岁和62岁时的作品,其他年份当然应有更多诗文作品。第二,《己巳编》是吴骞根据借到的“《己巳诗》残帙”抄写而成的,集内命名为《兰垞己巳诗钞》。其下有“原稿注第四十二卷”的注释。由此可知,兰垞或有自编的诗文稿。己巳年62岁时的诗作已经编到第四十二卷,此后至73岁去世为止的11年中当然应该有很多作品。第三,阮元《两浙輶轩录》和吴颢《国朝杭郡诗辑》都说施谦有《涵青阁诗》,并且前者卷二十七录施谦《寄巢为堇浦赋》七律二首和《半山道中》七律一首,后者卷十五除了阮元所录之外,还录有《题沈石田冷泉亭图次韵》和《四照亭看牡丹》七律二首,其中只有《四照亭看牡丹》一首见于《己巳编》。另外,汪启淑《讱葊诗存》册卷首有兰垞题诗,释元尹《博斋集》卷首有署名为紫薇山人兰垞的序文,这些也都是上述《遗稿》所没有收录的诗文作品。第四,《海宁州志稿》卷十四“典籍十一”施谦名下,除了著录《兰垞遗稿》一种之外,还有《咏物唱和诗》一卷,并引诸锦为该集所作《序》云:“是集施叟兰垞唱之,水村项氏和之,同人属而和者数十人。”《咏物唱和诗》一卷,笔者尚未见到,不知具体内容。查诸锦《绛跗阁诗稿》册卷第十一有《咏物四首和兰垞》七言律诗4首,诸锦本人很有可能也是《咏物唱和诗》中的唱和人物之一。《绛跗阁诗稿》注明卷第十一所收诗作是“乙亥至壬午”即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之间的作品,兰垞卒于乾隆二十五年,所以《咏物唱和诗》应该是兰垞晚年之作,诸锦序称兰垞为“施叟”也可为证。以上四点可证,吴骞所言“兰垞生平诗稿如束笋”,确信无疑。然而兰垞死后二年,吴骞抄写《遗稿》时已有“余多散佚不传,可惜也”的感叹,确实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四、施兰垞的交游和文学活动
    如前所述,虽然兰垞“诗稿如束笋”,但是“多散佚不传”,《遗稿》仅是其“什一”,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我们不可能对兰垞一生的交游和文学活动做出时间连贯的叙述,只能根据《遗稿》所提供的有限信息,再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交游和文学活动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一)与杭世骏的交流,参与南屏诗社活动
    吴骞说兰垞“独于仁和杭太史堇浦为忘年交,唱和尤密。”杭太史堇浦,即杭世骏(1695-1773),字大宗,号堇浦,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主张任用官员应该满汉一视同仁而被革职,离京还乡,奉养老母,潜心学术,著述丰硕,著有《道古堂集》等。杭世骏回乡以后,在诗学活动方面可以特书一笔的是联络杭郡诗人成立了“南屏诗社”。杭世骏自己记述开设诗社之事说:“武林自西湖八社而后,风雅衰息几二百年。余被放归田,于南屏开设坛坫。金江声观察,丁钝丁隐君,周辛老、厉樊榭两征士,牵连入社,与君为文章性命之友。”卷四十五汪沅《道古堂全集序》也记载说杭世骏“暇则携里中耆旧、襟契及方外之侣结南屏诗社,歌咏太平”卷首。关于南屏诗社的人员,上面杭世骏的记述中除了吴君即吴震生外,只提到了金志章、丁敬、周京和厉鹗四人,实际上远不止于此。《道古堂诗集》卷十五有七言律诗《春日怀吟社诸公却寄八首》,根据其自注除了不肯入社的朱霞和林元二人之外,提到的诗社人员有以下23人:朱樟、吴廷华、梁启心、吴城、丁敬、汪台、金农、汪沆、王曾祥、符之恒、沈甲、张熷、殳闻望、舒瞻、施安、顾之珽、周京、施谦、傅王露、释明中、释篆玉、金志章、戴廷熺。施谦也在其内,证明兰垞也是南屏诗社人员。除此之外,《道古堂诗集》中言及兰垞的地方如卷十四《修川集》有《雨后听涛楼小集,同西安蔡延龄、秀水曹大文、湘潭陈树苹、长汀维昱,暨施谦、周雷、杨咏、范鹤年、丁健》诗,同卷《海城杂句二十八首》之二十自注云:“宋儒施彦执著《北窗炙輠》,后裔秀才谦以诗名江淮间。”同上卷十五《桂堂集》有《题施谦探梅图》五古一首。
    施谦的《己巳编》中也保存了不少交游诗。随举几首如《春分后三日初晴泛湖,雪轩治具,招同穆门、樊榭、堇浦及予四人分韵得开字》《堇浦招同穆门、江声、樊榭、蔎林、龙泓、赤泉、瓯亭、雪轩、凤凰山看桃花限七言古体四韵》《泛舟皋亭看花,同穆门、鹿田、江声、樊榭、堇浦、蔎林、柳渔、敬身、复园、句山、竹田、瓯城分韵得佳字阳字》等。上述三例的诗题中都有杭世骏(堇浦),而且同游之人穆门(周京)、樊榭(厉鹗)、江声(金志章)、蔎林(梁启心)、龙泓(丁敬)、赤泉(金焜)、瓯亭(吴城)、雪轩(范鹤年)、鹿田(朱樟)、柳渔(张湄)、复园(汪台)、句山(陈兆仑)、竹田(施安)几乎都是前面《春日怀吟社诸公却寄八首》中的人物。兰垞的这些诗作于乾隆十四年己巳,根据刘正平氏考证,杭世骏主持的“南屏诗社”成立于乾隆九年,所以兰垞和这些人聚在一起,泛湖看花、分韵作诗,所反映的应该都是以杭世骏为中心的南屏诗社的活动。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乾隆十一年(1746)春闰三月三日杭州知府鄂敏效法兰亭之会在西湖主办了修禊诗会。这次诗会参加人数多达61人,兰垞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如周京、金志章、金农、厉鹗、汪台、梁启心、丁敬、杭世骏、张湄、陈兆仑、舒瞻、王曾祥、吴城、施安、汪启淑、释明中、释篆玉等人都是南屏诗社的社员。
    (二)与厉鹗的交流,参与《宋诗纪事》的勘定工作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宋诗纪事》一百卷等。厉鹗的诗词成就极高,是浙派诗、浙派词的代表。朱庭珍《筱园诗话》云:“浙派西冷十子倡始,先闻其端,至厉太鸿而自成一派,后来多宗之。”   

兰垞与厉鹗也多有交往。前举三诗中都能看到樊榭之名。除此之外,《遗稿》中还有两人个别交往的诗作。如《神听集》所收《孟陬十三日……百感交集,怀人忆事,兴到即成,得诗凡三十六首,不复伦次》之第二十五首云:“复忆钱塘厉孝廉,清诗近喜律尤严。手编新刻寰区满,只恋家山笋蕨甜。”自注云:“樊榭诗词十卷近已刻成。”《己巳编》中有《樊榭约游径山,以齿痛未果,雨中拈一律讯之》七律一首。厉鹗收到兰垞的诗后做了一首次韵诗寄给兰垞,该诗不见《樊榭山房诗集》,而作为附录,兰垞保存了此诗,诗云:“大好春光雨半妨,况禁齿疾减清狂。谁能编见夸方朔,且把聱牙学漫郎。双迳五峰名最古,一时二老兴谁忘。直须晴色朝来准,满路风花送野航。”《樊榭山房续集》册卷七有《春分后三日初晴雪轩招同穆门兰垞堇浦泛湖泛分韵》七律一首,作于己巳年,与前面所引兰垞《己巳编》中《春分后三日初晴泛湖,雪轩治具,招同穆门、樊榭、堇浦及予4人分韵得开字》诗所咏是同一天同一件事。另外同集还有卷五《冬夜泊八赤怀施自勖》(乙丑年作)、卷八《赵氏西池看海棠同施自勖作三绝句》(庚午年作)等诗作,可见二人交往之频繁。
    还有一件事可以用来说明兰垞与厉鹗的交流关系。厉鹗不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学者。他编纂的《宋诗纪事》一百卷,编入《四库全书》。查看《四库全书》所收的《宋诗纪事》,编纂者都为厉鹗一人,然而实际上查看乾隆十一年的原刊本,各卷除了标有“钱唐厉鹗辑”的字样之外,还以“○○勘定”的方式标明了勘定者的姓名,如第二十一卷的署名为:
    钱唐厉鹗辑
    海宁施谦勘定与施谦同样参加勘定工作的如杭世骏(卷二十七)、张湄(卷二十九)、梁启心(卷三十一)、吴城(卷三十二)、汪启淑(卷四十三)(卷七十八)、舒瞻(卷五十五)、施安(卷六十四)、金志章、丁敬(卷六十八)、周京(卷八十六)等都是在上文见到过的南屏诗社人员的名字。这说明南屏诗社不仅是一个文学团体,而且他们在学术上也相互切磋,相互协作。虽然《宋诗纪事》的编纂之功归于厉鹗,但是从当时原版刻本各卷都明确标示勘定者的姓名来看,也可以说《宋诗纪事》是以厉鹗为中心,同时又得到厉鹗周围一大批文人学者的共同协力而得以完成的集体成果。
    (三)受杨绳武之荐举,纂修《乾隆吴县志》
    在日本,除了静嘉堂文库藏有《兰垞遗稿》四卷之外,东洋文库藏有兰垞的另一部著作:《乾隆吴县志》一百一十二卷。
    兰垞修纂《吴县志》,是受当时吴县知县姜顺蛟的聘请。兰垞《乾隆吴县志序》开头云:“乾隆癸亥冬,天雄姜侯宰吴。报最,将应都人士之请,而重修邑志。辱枉书币。先以旧志见示,即属谦纂辑。辞不敏,侯复固请。”所云姜侯就是姜顺蛟,字雨飞,号禹门,河北大名人。雍正十三年拔贡,以知县分发江南,摄赣榆、昭文、山阳等县。《大名县志》评他“倜傥有器识,读书以经济为本,不务俗学”,还说“顺蛟历官前后皆在江南,所至有声,而守苏尤著,至以太公称之。性好施予,不问生计,历官凡三十年,所入廉俸随手辄散,及罢官,囊橐萧然”。乾隆八年癸亥(1743),顺蛟由无锡调任吴县知县,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应顺吴郡人士重修邑志的请求,并两次致信聘请兰垞主持纂辑之事。兰垞欲辞未果,特地前往南京与其老师钟山书院院长杨绳武商量此事。杨绳武劝说兰垞接受,并为他推荐了叶长扬、缪嗣寅、杨继光等人协助他。特别是叶长扬,是杨绳武的同年老友,字尔翔,号定湖,吴县人。雍正八年庚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经修过甘泉、崇明、泰州诸志,绳武认为长扬所修诸志“深中体裁”,可以“举以自代”。缪嗣寅,字朝曦,号晓谷,吴县人。诸生。他是绳武的朋友,也是兰垞的同学,才学为兰垞称许。杨继光是绳武仲兄,字宣仲,岁贡生。工诗、古文。关于兰垞担心的“征书不易”的难题,杨绳武帮兰垞出主意,可以请与兰垞有多年交往的浙江藏书家赵谷林、赵意林两兄弟帮助。在杨绳武如此热忱而周密的督促和帮助下,兰垞回复姜顺蛟,表示愿意接受纂修《吴县志》的聘请,并于乾隆九年春前往苏州“三吴志馆”,开始纂修工作。于是,姜顺蛟、杨绳武、叶长扬三人以“订正”之名进行把关,“纂修”由兰垞担当,其他杨继光、缪嗣寅、赵昱、施锡仁、叶秉恕、查昌国六人作为“分辑”协力相助。工作相当顺利,自春至夏,草稿已就,启局开雕,六阅月而剞劂成书,计一百一十二卷。

姜顺蛟修纂《吴县志》为什么聘请浙江海宁人施谦兰垞呢?其实这个人选是杨绳武推荐的。绳武《乾隆吴县志序》有云:“时余以制府尹公见延滥竽钟山书院。明府属余门海宁施征君兰垞诣余,欲以志事相属。……顾金陵与吴下悬隔,而余既有书院之事,才力谫薄,恐不足以相及。……兰垞之才,固可独当一面。……明府如余言,顾谓兰垞书成之日,仍当属余订定。”那么,杨绳武为什么如此看重兰垞呢?前面多次提到《孟陬十三日……百感交集怀人忆事,兴到即成,得诗凡三十六首,不复伦次》,其中第十九首云:“皋里东归别梦长,评文谁复拟欧阳。即今学古无同调,漫爇尧峰一瓣香。”诗下自注云:“山长杨文叔先生为古文,独契于尧峰。客岁移馆钟山。尝语人曰:‘近日浙东西古文者,自勗当首屈一指。’”兰垞称“山长杨文叔先生”,这是因为杨绳武(字文叔)曾经主讲过杭州敷文书院,兰垞曾就读于该书院,故以师生相称。杨绳武认为兰垞的古文在两浙文坛上“首屈一指”,虽然此话出于兰垞自述,难免有自我推介之嫌,然而从上文杨绳武把兰垞推荐给姜顺蛟纂修邑志,并在序文中称许“兰垞之才,固可独当一面”来看,可知绳武之赞许固非客套,兰垞之自述也非矜夸。另外,袁枚也曾就读于敷文书院,称杨绳武为夫子,并以“经学失传有施氏”称赞兰垞,认为兰垞可以继承杨夫子之经学。可见,兰垞的文才和学问是受到当时人相当高的评价的,被聘主持纂修《吴县志》,此事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想必这应该是兰垞不得意的人生中的得意之笔。
    五、关于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的时间问题
    袁枚的《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和《再与沈大宗伯书》是他作为诗论家登台亮相的宣言。薛起凤《小仓山房诗集序》云:“随园先生论诗之旨,一见于集中《答归愚宗伯书》,再见于《续诗品》三十二首。”可见这两封书翰对于袁枚诗学之重要。历来研究清代诗学的学者每每征引并解读这两封书翰的内容,然而关于它们的具体写作时间却有诸说,尚无定论。但这个问题很重要,它关系到袁枚性灵说何时正式公开提倡的诗学史问题。笔者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探讨,结论是:因为两封书翰中都提到沈德潜评选的《清诗别裁集》,而《清诗别裁集》有乾隆二十四年九月蒋子宣的“初刻本”和乾隆二十六年二月沈德潜儿子沈松的“重刻本”,所以如果袁枚看了初刻本后写信的话,两份书翰的写作时间最早也得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之后,即袁枚44岁、沈德潜87岁;如果看了“重刻本”后写信的话,那么最早也得袁枚46岁、沈德潜89岁之后。
    如本文开头所云,袁枚给沈德潜的两封论诗书翰之后,紧接着是袁枚写给施兰垞的《答施兰垞论诗书》和《再答兰垞第二书》。四封书翰内容紧密联系,写作时间也不会间隔太长。由于《遗稿》的发现,并且知道了兰垞的卒年,这样就为我们确定这些书翰的具体时间提供了更为重要的判断材料。按常理推测,袁枚给施兰垞的信应该写在兰垞生前,而不是在死后。从前文可知,兰垞卒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仲秋”,那么这两封书信最迟也应该在此之前,即袁枚45岁、沈德潜88岁之前。“重刻本”在兰垞死后刻成,由此推断,袁枚应该是看到了《清诗别裁集》的“初刻本”后就给沈德潜写信的。考虑到兰垞看到袁枚给沈德潜的书信后写信给袁枚,然后袁枚再复信所需要的来往时间,袁枚给沈德潜的两封书翰的写作时间应该在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后不久。此年袁枚44岁,沈德潜87岁。
    作为一个旁证,我们来看一下收录于《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的五言古诗《改诗》。此诗作于乾隆己卯年,是袁枚44岁时的作品。其中有云:“脱去旧门户,仍存古典型。役使万书籍,不汩方寸灵。耻据一隅霸,好与全军争。”联系他给沈归愚和施兰垞的论诗书信的内容来理解的话,这几句诗的意思简要而明了,所要表达的也就是四封论诗书翰所要说的。“脱去旧门户”就是要脱去沈德潜固守的唐诗门户,但其手段并不是通过另立新门户,优秀的“古典型”仍需继承,所以他不同意施兰垞“唐诗旧”“宋诗新”的观点;“役使万书籍,不汩方寸灵”,摆正学问与性灵的关系,是“性灵说”的诗化表述;至于“耻据一隅霸,好与全军争”则更是袁枚作为诗人的宣言。这宣言决不是信口开河,因为此时的袁枚已经为自己确立了欲以诗文“入文苑传”的人生信念和目标。所以,44岁时的袁枚致信挑战其时诗坛统领沈德潜完全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顺便提一下兰垞和袁枚的接点问题。虽然兰垞比袁枚大28岁,而他们之间有不少接点。首先,如前文所述,杨绳武主讲浙江敷文书院时,他们都曾就读于敷文书院,都是杨绳武的门下,是同学,至少是校友,袁枚对兰垞的经学评价很高。其次,雍正十三年两人都参加了博学鸿词的资格考试。再次,兰垞纂修的《乾隆吴县志》“参阅”姓氏的名单中可以见到袁枚的名字。这些可以证明兰垞与袁枚的关系很不一般。另外,兰垞参与南屏诗社的活动,与厉鹗、杭世骏、周京等浙派诗人交往频繁,其诗学倾向偏好宋诗是不言而喻的。再有,他看到袁枚给沈德潜的论诗书翰时,周京、厉鹗等浙派诗人的重镇都已去世,而自己又是风烛残年之人,所以他致书袁枚,“欲相与昌宋诗以立教”,重振浙派诗坛昔日繁盛气象,这完全是情理中的事。然而,此时的袁枚已过不惑之年,对诗学已有自己的定见,他认为兰垞于诗见识短浅,所以毫不客气地劝告兰垞“先澄其识”,“毋轻论诗”。

六、结语
    根据上文对施兰垞其人其诗及其文学活动等的粗线条勾勒,我们可以粗略看到下面这幅兰垞画像:
    兰垞姓施,名谦,字自勖,一字自南,有兰垞、紫薇山人等号,浙江海宁人。诸生。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元月十四日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仲秋某日卒,享年七十有三。有《兰垞遗稿》一册,收录《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及《己巳编》四集,共计古今体诗209首,附诗3首。《遗稿》为抄本,同乡后辈吴骞所抄,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另见诸总集及地方志著录其《涵青阁诗》及《咏物唱和诗》一卷。兰垞诗文作品颇丰,似未经整理,散佚殆尽。
    兰垞工诗文,诗名江淮间。少受知于乡之先达,为同里查慎行所引重,与其子查克念“廿载握手如弟昆”,交往尤密。及长,累困于制科,郁郁不得志。雍正十三年及乾隆元年,两度受知县林绪光首荐,参加举博学鸿词预备考试,亦不登第。暮年学益邃,而性本高洁,落拓不羁,厄穷以老。唯放情歌咏,常与南屏诗社如杭世骏、周京、厉鹗、朱樟、金志章、梁启心、丁敬、金焜、吴城、范鹤年、张湄、汪台、陈兆仑、施安、赵昱等人游,唱酬作诗,并参加厉鹗《宋诗纪事》之勘定工作。古文为杨绳武所称许,乾隆九年,荐于吴县知县姜顺蛟,纂修《乾隆吴县志》一百一十二卷。晚年曾致书袁枚,反对沈德潜提倡的唐诗,“欲相与昌宋诗以立教”,以重振厉鹗之后的浙派诗坛,而遭袁枚回信拒绝。
    兰垞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虚槎集》《神听集》《非非想集》三个结集的创作时间长则不过半年,短则半月之内。还有,62岁时的《己巳编》已经编至42卷。这些都能说明这一点。就《遗稿》而论,兰垞诗歌各体皆备,而尤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遗稿》209首诗作中七律有55首之多。他的七律格律严谨,下笔老苍,对偶工整,而富有波澜。这种波澜似乎是兰垞不遇人生的不平心境的折射。阮元《两浙輶轩录》、吴灏《国朝杭郡诗辑》所选兰垞诗也都是七言律诗,绝非偶然。另外,兰垞的七言绝句颇具画趣,如《永嘉舟中杂诗八首》之六云:“雪后云容澹似秋,晚潮无力斗溪流。柳塘几点归凫影,舟过遥看渡水牛。”白雪、澹云、晚潮、溪流、柳塘、凫影、水牛,由远及近,有静有动,通过诗人的“遥看”将这些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而且诗人身在小舟,舟行景移,使得画面既层次分明又流动变化。这首诗,不使才,不使气,没有议论,纯乎白描,隽永可爱,读之能尝鼎一脔。由于篇幅有限,对兰垞诗歌创作的总体倾向和风格特点这里不能展开,将作为今后的课题,另文探讨。

7万

主题

97万

回帖

35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4190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师友节日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97万

回帖

35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4190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赐玉欣赏。老师节日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89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895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90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后云容澹似秋,晚潮无力斗溪流。
柳塘几点归凫影,舟过遥看渡水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9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