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读】清联300(253~254)
253、崇丽阁 前 人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喜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简注]崇丽阁:在四川成都望江公园内,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有“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句,故名崇丽阁。
引袖:举袖。
拂寒星:擦拭星星,使更明亮,夸张写法。拂,掸去,擦拭。
苍茫:旷远无边。四壁云山:周围群山云雾环绕,如同墙壁。
青来剑外:有青色来自剑门关外的感觉。
“停琴”句:谢朓《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伫凉月,天烛听归鸿。”伫,长时间地站立。
浩渺:水流。无边无尽的状态。在此用于形容心情。
绿到江南:化自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形容锦江的春色。
联语构思立意奇特,浑然一体。用“拂寒星”、“伫凉月”写月夜登楼的感受。绘出眼前山水壮阔深邃的景象。一“看”一“喜”,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思尽在此骈骊的联意中。见《中华对联大典》
闲话:成都是地处四面高山环抱的盆地中的平原,岷江从成都平原横贯而过。那么在崇丽阁中欣赏风景,山水就是必然的主题。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上联是写山。山就是切入的主题。那么成都的山是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引袖拂寒星:未写山,先写楼。写楼的目的在于切题,在于把楼写入对联,在于以楼为基准点,仰观俯察。 起句无疑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楼的高,高处不胜寒,手可摘星辰。
古意苍茫:古意,谓思古之情。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苍茫:空阔无边。为什么要用古意,盖四围所见,剑阁岷峨,皆是历史人文之胜境也。
看四壁云山:盆地之中,自然是四壁云山。轻描淡写中,抓住特色。云山者,峰入层云,极言其高。这种高度浓缩的语言是值得学习的。
青来剑外:此句为点睛之笔。无限风光,无限春意,春风已渡剑门关。既有实写的写景,又有虚写的联想。这样的处理方法,就远比那种单纯的 四壁云山,当关剑阁之类的单纯写实,要有诗意得多。
再看下联如何写水: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喜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停琴伫凉月:这是介于虚实之间的写法,至于到底有没有操琴,有没有手挥五弦,不必求证。此句只是利用“琴如流水”的寓意,引出江水的引子而已。
余怀浩渺:渺渺兮于怀。苏轼《前赤壁赋》有云: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借用前人的语义,借用语义心境,只是捎带,重要的是,利用这一句的铺垫,江水终于出场了。
喜一篙春水:这一句,就是前面一句“余怀浩渺”直接引导出来的,句子的关联很密切。
绿到江南:这一句,在修辞手法上与上联尾句是一致的。且不说句子到底是不是化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只说这江水,能够一直绿到江南的根源所在,或者说,为什么作者可以把他的笔触思维,一直由成都,写到遥远的江南 :“余怀浩渺”,因为这一句的铺垫在前。既然是思绪,既然思绪浩渺,那么不要说江南,就是绿到东海,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句子前后直接的关联。
琴声的飘渺~月光的朦胧~思绪的浩渺~江水的缠绵。语言的氛围始终控制在同一个意境之内。读到这里,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是“喜一篙春水”,因为春水才符合作者营造出来的意境。“秋水”比较萧瑟肃杀,就没有这种悠远的格调了。
大家要学习这副对联的下联,营造氛围,引领思绪,遣词造语,一以贯之的写作方法。
254、安庆大观亭 李振钧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简注]安庆大观亭:见前注。
李振钧,字秉亭,号仲衡,海初,别号燕生,清安徽太湖人。道光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有《味灯听叶庐诗草》。
赤壁:此指黄州东坡赤壁。
泛舟:苏轼《赤壁赋》中有“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句。此指作者乘船由湖北东下至安庆。
大江流日夜:见南朝诗人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句。
青莲:即李白,号青莲居士。
“举杯”句:李白《月下独酌》诗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
联语借苏轼泛舟赤壁和李白独酌的韵事,怀古寄意。虽有“无此乐”之寂寞感但表露出乐在其中之心情。见《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
闲话:对联所用的典故,简注介绍得很详尽。
用李白作衬,用苏轼作衬。这里先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二人作衬 。
我们知道,安庆大观亭坐落在安徽安庆市长江沿岸。此亭溯长江向西,有湖北黄冈东坡赤壁。此亭顺流而下,则是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这就是作者拉此二人作衬的原因所在。这里的拉人作衬,其实本质上,是拉地作衬。为什么要探究前人拉人拉地作衬的具体原因,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写对联也好,写诗词也好,免不得会用到拉人拉物拉地作衬的技法,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能随意就拉,想拉谁来就拉谁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所有的拉人拉物作衬,都要与被衬者,有足够清晰合理的关联,要有明确的可比性。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再看看对联是如何从拉人作衬,又切回到主题的。拉人不是目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在具体的写作对象上面:
无此乐,除却苏子游赤壁,就没有比此间更好的了。用一个“此”字,切题到大观亭。
更何人,青莲居士在太白楼举杯邀明月以后,太白楼还有什么人物能够有李白的豪情呢?这句是压低太白楼抬高大观亭。
【早读】清联300(253~254)
253、崇丽阁 顾复初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喜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254、安庆大观亭 李振钧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