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6

[佳作转载] 论黄樨荃对杜诗的接受

[复制链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2-7-21 18:44 编辑

论黄樨荃对杜诗的接受
    【摘要】四川历代诗人学者崇杜学杜者不绝如缕,黄穉荃是其中很独特的一位。黄穉荃对杜甫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诗评接受,一为创作接受。在诗歌创作上,黄穉荃对于杜甫的传承并非形式上的亦步亦趋的模拟,而是从学其性情、思想入手,体会诗人的诗心,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加自己的情感厚度,兼及对杜诗艺术的借鉴;她的杜诗评论内容涉及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杜诗的渊源与影响、杜甫生平与交游考证、杜诗品评和对后人论杜文章的评论等几个方面,主要特点是:一、诗史互证与感情介入的研究方式,二、古典主义诗学的批评原则。
    【关键词】黄穉荃  杜甫诗歌接受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高居“诗圣”宝座,享尽尊崇,然而生前却颠沛流离,漂泊一生。四川草堂也许是他漂泊生涯中最安闲惬意的寓居之所,四川也一直因杜甫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在此驻足而引以为荣,四川历代诗人学者崇杜学杜者不绝如缕。千载之后,有一女子,与杜甫曾经栖息的浣花草堂比邻而居,自号“杜邻”,读杜研杜,终生不辍,在中国诗史上留下一段佳话,这位奇女子就是有“蜀中才女”之誉的黄穉荃。可惜的是,对于黄穉荃先生与杜甫的诗歌因缘关注者甚少,实为憾事,因此不辞浅陋,对黄穉荃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状况进行初步的剖析,借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蜀中诗人和女性诗人杜甫接受状况的重视。
    一、黄穉荃学杜历程回顾
    黄穉荃(1908-1993),四川江安县人,又名黄先泽,因故居临近杜甫草堂,别号杜邻,以诗、书、画名世。师从黄节、赵熙诸人,兼收博采,诗学造诣很深。她从小接受私塾教育,最早接触杜甫自然是在童年私塾时期。六岁学诗,三十岁以前已经集诗百余首,然而从黄穉荃《穉荃三十以前诗》来看,早期诗作中显露出接受杜甫影响的并不多,正如其师黄节所指出的,受吴梅村、李商隐、张船山、袁枚四家诗影响较大。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常诵读杜诗,再加上境遇的相似,受杜甫影响日深,在组诗《丁丑秋避寇还蜀杂诗》十四首中显得尤为突出。谢无量先生赞道:“近年尤喜诵杜诗,集中丁丑避寇还蜀诸章,骎骎摩少陵之垒,此非其进境日新月异之证欤!”新中国成立后,对杜甫的研究日益精深,作《杜诗札记》和《杜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黄山谷诗与杜诗无关涉》等论文,晚年诗歌中,《题陶秋英女士杜少陵诗意图》《题杜少陵形迹图》十二首等更是与杜甫诗心交流融汇之作。纵观其一生学杜脉络,以抗日战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接受杜甫影响最深的两个时期,究其缘由,这两个时期她与杜甫的遭遇最为接近。抗日战争开始之际,黄穉荃拖儿带女回川避难,数年后,丈夫因主张抗日被暗杀,国破家亡、漂泊流离,病困交加,与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境遇极为相似。黄穉荃说“杜甫经过十余年的艰难曲折,从他自己心灵的愿望和痛苦中,才对屈原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了凄凉留恋、深切的感情”。还说陈与义原来“也是号称学杜而脱离现实的江西派作家。经受国破家亡,他对杜诗才有了较深的认识”。她对杜甫认识日深也是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分不开的。黄穉荃对杜甫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诗评接受,一为创作接受。
    二、黄穉荃诗歌创作对杜甫的接受
    黄穉荃对于杜甫的接受首先见于她的诗歌创作。诗集《杜邻诗存》中,提及杜甫与杜诗者30余首,化用、引用杜诗者有30余处,用杜韵者一首,其他很多诗中,也屡屡可见杜诗影响的痕迹。
    黄穉荃的诗歌受杜甫的影响是随着她阅历的增多逐渐加深的。早期她喜欢吴梅村、李商隐、张船山、袁枚四家诗,诗作虽然偶有学杜痕迹,但整体上看,秀婉清丽,莹澈雅致,有着闺阁女儿独有的温婉敦厚的气息。虽力图拓展其诗歌气象与境界,但仍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稚嫩之感。前期诗作如“苍茫万象开,伫立自怡神”(《李渡山顶望江城如画》)化用杜诗“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红豆犹余粒”(《旧蓄鹦鹉脱钅柬飞失怅然赋此》)化用“香稻啄余鹦鹉粒”(《秋兴八首》其八)等,《良宵》中“城郭万家静,峰峦千叠秋”句仿杜甫写阔大之景,更多的是在形式上的仿效。
    黄穉荃于1931年春北上到北平报考北平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次远游是她进一步接近杜甫的一大契机。这次旅途见闻悉见于《以诗代书寄筱荃》一诗中,由诗中可以看出,她途经的很多地方都是杜甫曾经游历过的,渝州、涪州、忠州、夔州、巫峡等,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历历如画,恍若眼前,与杜甫纪游诗有几分仿佛,特别是这一段:“涪忠城郭静,萧条气似秋。寇盗无宁岁,谁作生民忧。夔府真孤城,白帝犹高邱。停午过巫峡,连山束急流。崇岩隐天日,险嶂绝猿猱。阴云气滃郁,霁雪清光浮。峰峰争奇峻,烟霞散不收。”笔调雄健浑厚,写景历历如画,是黄穉荃早期诗中显露杜甫影响最深的一首。
    《惊奉晦闻先生赴音遥奠四章》皆为五律,感情真挚沉痛,与杜甫的以《八哀诗》为代表的悼人之作的表达方式极为相似,如其四:“身后何能说,忧来独断肠。乱深邦国瘁,痛到哲人亡。风义平生事,文章万丈光。荣名付青史,归櫬海山苍。”将斯人的亡逝放在国运日衰的背景下,阐明黄节对于中国文化承继上的贡献,与自己的哀思痛惜、黄师的名留青史和逝后寂寞等情绪交织在一起,感情由于几重的堆叠而显得格外浓厚,赵翼《瓯北诗话》评杜甫说:“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黄穉荃也是如此。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入侵,与杜甫相似的战乱遭际是黄穉荃更深刻地领悟杜诗的又一大契机。《明孝陵》追古抚今,借凭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驱逐外虏、恢复中原的功绩反衬当时中国时局的风雨飘摇,明显受到杜甫的《行次昭陵》的影响。黄穉荃云:“《行次昭陵》、《收京》、《洗兵马》、《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雍容典丽,宏伟矞皇,《雅》、《颂》体也。”黄穉荃此作也应如此看。
    《丁丑秋避寇还蜀杂诗》十四首写于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黄穉荃携众雏返蜀,途中经历,一一写入诗中。所写诸诗明显受杜甫入蜀纪行诗《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等诗的影响。把沿途的高山大川、风物人情和个人的颠沛流离之苦、忧国忧民之思融汇在一起,景中含情,意境浑融。写景也如杜甫,刻画入微,有“不隔”之妙,无怪乎谢无量先生赞为“骎骎摩少陵之垒”。如其一:“佳丽南朝地,偏安不可求。风掀黄海浪,兵逼白门秋。未觉还家乐,翻成避地忧。覆巢悲累卵,何处足淹留。”其三:“天地扁舟窄,凄凉八月槎。荒墟余废垒,古树有归鸦。江水湛湛际,寒芦瑟瑟花。离心杂孤愤,日暮怅天涯”。笔调沉郁顿挫,感情深厚而内敛,意境浑融,近于杜甫五律。
    之后的诗歌中杜甫的影子逐渐多了起来。《秋心》:“秋心愁入杜陵诗,丛菊孤舟系远思。”自己的思亲情绪被杜甫的诗歌勾引起来,两相映照,在思亲愈重的同时与杜甫心境对接,产生了更深的同情。在杜甫草堂看到盛开的海棠想到杜甫没有写过海棠诗,因而“心心怜绝艳,为补少陵诗。”(《鹳园海棠》)《纕蘅寄赠杜邻石章二方诗以为谢》由纕蘅寄赠自己一枚“杜邻石章”引起,抒发自己对杜甫的景仰和对杜诗的酷爱,以自己能与杜甫草堂为邻而欣喜。其中“百花潭北杜老庄,云中万古星光芒。直继楚骚追风雅,群流争效徒张皇。平生爱读杜老篇,买邻何惜万千钱。望里江流仍脉脉,分来翠竹故娟娟。到此凡襟应入圣,不计功名为世病。我吟既愧杜老邻,我书敢用曹侯印。惨憺乾坤秋色悲,万方多难此栖迟。愁读杜诗探凤髓,萧条异代不同时”一段,写自己学杜的心路历程,情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饱满真挚,与杜甫七古诗《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相像,同有浩歌激烈、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
    《乙酉九月日寇败降得曹纕蘅先生九日渝中信眎收京一律喜依原韵奉和》《丙戌春得张默君大家南京见怀之作次韵奉答》二诗作于抗战胜利之际,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洗兵马》相似,如洪钟贲鼓,铿訇镗錔,义正言辞,实为正音。“八年血战沉酣日,四海铙歌奏凯声。寇以贪婪终自毙,天将忧患励苍生”。“好赋收京洗兵马,江山依旧壮龙蟠”。写大忧患后的大欢喜,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唯有诗格与杜甫相近,方能接近杜甫的诗境,与斤斤于摹仿字句者不可同日而语。
    新中国成立后,黄穉荃精研杜诗,作《杜诗札记》等文章,对杜甫的理解更加深入。她将目光放在百姓生计上,如《喜雨》:“槛外新篁看怒长,陇头枯麦定重生。”欣喜之情源于庄稼的复苏,人们生计有望,与杜甫的气候诗很相类。《宝成铁路通车》:“横通秦岭山千叠,稳过青泥路百盘。”看到今日交通的便利想起杜甫“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的艰辛,心中充满慰藉。正如杜甫由朝廷逐渐走向人民相似,黄穉荃逐渐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走出来,以人民群众的疾苦为念,诗歌境界日升,创作日臻成熟。
    《题百稧室主人藏益府兰亭石刻拓本长卷》与杜甫的《李潮八分小篆歌》、韩愈的《石鼓歌》相类,借文物的坎坷浮沉说世事的沧桑巨变,充满了历史的苍凉感。
    西安之行,不由想起曾经居住于此的杜甫,《登乐游原》云:“苍茫少陵句,索寞义山心。”想起了杜甫的《乐游原歌》和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苍茫”出自《乐游原歌》中的“独立苍茫自咏诗”一句。《过韦曲杜曲》云:“今来谁复为花恼,平原弥望只桑田。”学杜一生,杜甫几乎成为诗人的一个异代诗友,凡杜甫足迹所到之处,都能引起她对杜甫的怀念。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杜甫草堂有除夕向邻近的文人学者赠梅花的习俗,以“杜邻”自号的黄穉荃接到梅花,感慨万千,情不自禁,欣然写下《除夕杜甫草堂倩人以梅花见贻诗以谢之》七绝一首,诗曰:“一枝分得草堂春,冷艳幽香莫与伦。顾我荒斋无岁供,多君陋巷驻车轮。胆瓶除夜清相伴,诗笔新年定有神。想得梅花应识我,白沙翠竹旧为邻。”千载之前,杜甫写下《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云:“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庆幸对方没有折来一枝梅花,看到后会更牵动乡愁。这首千古流传的梅花诗也算是梅花诗中的异数,其价值不在于标榜梅花的不染世俗的高格,而是饱含了诗人深厚复杂的感情。杜甫草堂的一束梅花使得黄穉荃百感交集,诗中既有对草堂工作人员在物质不宽裕的年代送上一份真诚心意的感激,又想起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而希望自己来年诗笔有神,还回想起当年曾与杜甫草堂结邻而居的往事,并将心意投射于梅花之上,遂有“梅花识我”之语。草堂此举也算是成就黄穉荃与杜甫千年诗缘的神来之笔吧。
    《题陶秋英女士杜少陵诗意图》《题杜少陵形迹图》十二首睹画思人,用诗为一代诗圣谱写了一篇小而精辟的正传。《题杜少陵形迹图》分别写杜甫的齐鲁之行、长安十年、独奔行在、同谷困顿、营造草堂直至舟中病故之事,每一首诗都展开一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并细心体悟杜甫当时的心境,将自己对杜甫的同情和杜甫的悲欢打成一片,与杜甫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对话,无深入骨髓的同情是很难做到的。
    黄穉荃在论及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时认为,位列江西诗派三宗之首的黄庭坚并未学得杜甫真意,他与杜甫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少陵‘穷年忧黎元’,乃其天性,故其诗,无不念念于人民。山谷一生,除家人亲友之外,极难与人民群众接近”。而一生以黎民为念的王安石与李纲“则不仅得其骨,乃至得其髓了”。由此可见,黄穉荃对于杜甫的传承并非形式上的亦步亦趋的模拟,而是从学其性情、思想入手,体会诗人的诗心,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加自己的情感厚度,兼及对杜诗艺术的借鉴。纵观黄穉荃的诗歌,从最初的被黄节严评为“油腔滑调”到后来的卓然有大雅之音,是与她对杜甫的接受日渐深刻分不开的,由对杜甫人格的效仿到对杜甫诗歌艺术的借鉴,正是学杜的正途,她看到杜甫的直写时事、反拟古求创新的特点,自己作诗也始终保持个性,因而自成一家,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好的典型。
    三、黄穉荃的杜诗评论
    黄穉荃的杜诗评论集中于《杜诗札记》及《杜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黄山谷诗与杜诗无关涉》两篇论文之中,内容涉及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杜诗的渊源与影响、杜甫生平与交游考证、杜诗品评和对后人论杜文字的评论等几个方面,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对杜甫诗歌的地位、渊源与影响的探讨
    黄穉荃对杜甫诗歌十分推崇,认为杜甫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超越的。“惟杜甫一人之诗,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二千余年的诗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最关键的地位”。
    黄穉荃认为,前代诗歌对杜甫影响最深的是《诗经》,杜甫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心迹类乎屈原,早期山水诗学谢灵运,六朝诗人中推崇庾信,学古但不因袭摹仿,“如蜂采花,酿而为蜜。将前人著作融为己有,结合当时的时代特色、社会情况,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然后超心炼冶,自铸伟辞”。同时她也看到杜诗的独创性:“杜诗之卓立千古,俯视百代,其新变多矣。”也就是说杜甫的诗歌得益于承继诗歌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从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她认为晚唐学杜最工者是李商隐,宋人继承杜诗思想的首推王安石,李纲、陆游、文天祥也都是学杜诗思想的一派。继承杜诗之艺术者,首推黄庭坚,陈师道与黄庭坚相类,陈与义在北宋灭亡之后,对杜诗有了更深的认识。黄穉荃显然更看重学习杜诗思想的一派,在稍后的《黄山谷诗与杜诗无关涉》这篇文章中,认为黄庭坚无忧国忧民之心,无仁民爱物之情,因袭他人,都不类杜诗,不知杜之真脉络,只是旁门小径,故可谓与杜诗无关涉。黄穉荃还将杜诗与《史记》相比较,认为杜诗与《史记》的相似除写作风格外,还在于它们都在自己领域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文艺界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影响颇深,遵循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统一的文艺批评原则,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黄穉荃的评论很明显受当时学术环境的影响;此外,黄穉荃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儒家诗教观中的“兴观群怨”之说,也是首重思想感情的,两者结合,自然也将思想感情放在首位。黄穉荃对于杜甫在诗歌史上位置的论述与杜诗学主流观点一致,在今天看来已不新鲜。其贡献在于她的细读与考证功夫,在论及杜甫诗歌的渊源与影响时,能抓住杜甫与其他诗人的同异点进行仔细辨析,论证细密,能动态地看待杜甫与前后代诗人的关系,认为杜甫对屈原的学习,陈与义对杜甫的学习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与她深厚的古典诗学功底是分不开的。她对于黄庭坚学杜的独特美学价值几乎全盘否定,一方面出于对于艺术技巧的轻视,一方面出于对模拟因袭之风的不满,似有苛责之嫌,却也显示出她对杜甫创新性的格外重视。
    (二)对杜甫的生平、交游的考证
    黄穉荃对杜甫的生平、交游进行了细密的考证,认为杜甫赴东川不是为了避徐知道乱,无第二次赴东川事,杜甫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冬的岳阳,杜甫的交游中,李白是性灵之友,房琯、严武、高适、贾至是政事之友,郑虔、苏源明是道义之友,其他人不过是东道或谈宴之友。黄穉荃还对杜甫赠李白诗的时间作了一个排序。考证正是黄穉荃的强项,考证时,她从考察原初文献的可信度入手,将数种文献和杜诗反复比对,又引入杜甫诗歌进行诗史互证,从中得出最为接近真相的结论。很多结论现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她对杜甫交游的论述显示出她学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相统一的特征。一方面是对相关作品系年的考证,一方面是对杜甫及他的朋友们性情人格精神的探讨,而后者需要的更多的是诗人的敏感与对生命个体的直觉把握。
    (三)对杜诗的品评及对后人论杜之正误的辨析
    黄穉荃对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同谷七歌》《咏马诗》三诗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并对钱谦益注“赠聂耒阳”诗,顾亭林释郑瓜州和汪韩门论杜进行了辨析,其中对于汪韩门论杜之误一一辩驳,最集中地体现了黄穉荃对杜诗的细读功夫与独特感悟。她对汪韩门论杜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雅俗之争,二是语病之争。比如汪韩门评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为“起轻佻失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为“此二韵皆俗调。”“道逢麹车口流涎”为“形容失体”,类似的评价还有“语涉卑琐”“俚率”“粗派”“粗率”“近俚”“俚句”“似村塾中语”等,黄穉荃都一一驳斥,如汪韩门认为“案头干死读书萤”一句“粗派”,黄穉荃辨曰:“其室则迩,其人则远,伊威在室,飘蛸在户,语挚情真,文丽意远,三百篇之遗响也!”汪韩门说“数日不可更禁当”一句“粗率”,黄穉荃认为“此非粗率,正杜诗之质直处”。汪韩门认为“白鹭群飞太剧干”一句中“太剧近俚”,黄穉荃认为“杜诗用方言口语之处甚多,正此公之写实博大处,安能谓之俚!”汪韩门说“无食无儿一妇人”是“俚句”,黄穉荃认为“杨大年讥少陵为村夫子,即以此,而少陵之悲天悯人,为千古不朽之诗人,亦以此”。对于汪韩门认为有语病者如重复、不可解、凑韵、用词错误等处黄穉荃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解答。黄穉荃对于杜诗的详解进一步证实了杜诗在诗歌史上的价值,也把杜甫诗歌归属于雅文学的范畴。
    黄穉荃的杜诗观在现在看来,有的已经成为共识,有的显得比较保守而不再新鲜,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1、诗史互证与感情介入的研究方式
    杜甫的大量诗歌直写当时时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历来有“诗史”之称,清代钱谦益因此用诗史互证之法研究杜诗,成果卓越。陈寅恪受钱谦益治杜方法启发,在《柳如是别传》中,他说:“可知牧斋之注杜,尤注意诗史一点,在此之前,能以杜诗与唐史互相参证,如牧斋所为之详尽者,尚未之见也。”也用此法研究杜甫。黄穉荃做杜甫研究也沿用了这种方法。在考证杜甫生平交游及分析诗歌内涵时,注重将杜甫的诗歌与史料互相参照印证,再经过缜密的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以写实为主要风格的作家作品研究,诗歌与史料互相参照,会比较容易从几种史料中择选出最接近史实的一种,同时,诗歌有时也能补史料之阙,相得益彰,值得借鉴。
    感情的介入使黄穉荃的杜甫研究成果呈现出的不是科学实验室特有的冷冰冰的味道,而是带着生命的体温。自“五四”以来,我国批评界普遍借鉴西方文学理论观念与方法,逐渐对主观感情采取拒斥的态度,将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性对立起来,有时会简单地认为感情的介入必定会导致不科学、不客观的结论,近些年期刊论文小众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原因复杂,但零度情感给人带来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无疑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使得我们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老一辈文人学者的将整个生命与感情融入学术研究的做法值得我们珍视。黄穉荃写《杜诗札记》时,正当寄居侄家,病疟初痊,衣食困顿,相似的遭迹引起她对杜甫诗歌的共鸣,正如她在《杜诗札记》序中所说:“亦志此佛图关下、扬子江边,阿咸割宅,幼子担簦此一段时间之情事也。”特殊的写作背景使黄穉荃不可能以纯职业化的目光来对待杜诗,而是将杜甫作为异代不同时的师友,与之进行心灵的交流对话,把杜甫融入了她的精神世界,然后捉笔成文,因此她的研究充满了对杜甫的同情,同声相吸、同气相求,这使她的杜甫研究有一种生命感,如她对汪韩门论杜的纠误,对汪韩门认为杜诗俚俗、失体、粗率、不通之处一一辨析,通过细读揭示出杜诗艺术的高妙,有着女性独有的敏感与细腻,字里行间都漫溢着她对杜甫人格的景仰和对杜诗的酷爱,这种研究才不枯燥,不干瘪,有生命的温度与活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古典主义诗学的批评原则
    中国诗教以“温柔敦厚”为正宗,追求含蓄雅致。黄穉荃的杜诗评论大致遵循着这种诗学原则。黄穉荃最不能认同汪韩门的是用“俗”来评价杜诗,显示出她与汪韩门在雅俗观念认定上的差别,汪韩门对于杜诗用方言俗语者常用俚俗、粗派、俚率等词,对于直道贫困尴尬境遇或人情应酬之语用卑琐、俚调、似村塾中语等词,即语言之“俗”与格调之“俗”。黄穉荃的雅俗观受她的大学老师向先乔先生影响,向先生“力主雅正……于古今人诗,绝无门户之见,甚严雅俗之分。尝谓雅在字句者易得,雅在气骨者难求,俗在字句者可医,俗在气骨者不能救”。认为雅俗主要体现在气骨上。气骨上何为雅?从黄穉荃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她认为杜甫诗中体现出的悲天悯人、仁人爱物的精神和情真意挚为雅。而对于语言方面,黄穉荃承认杜甫用俗语,但又从这些字句中看到了杜甫的质直、真率,正体现了杜甫气骨上的雅,因此并不承认其“俗”。在对杜甫诗中字句的细细把玩上,显示出黄穉荃对中国文学的精微雅致的特点的体悟与喜好,对于“金壶隐浪偏”“白头吟望苦低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等诸多诗句的阐释都着重挖掘杜诗在表达艺术上的精微之处,以“博大”“极真灵”“拙中有极巧”“质直”等词汇来形容杜诗,虽然她与汪韩门在对雅俗的理解上有区别,但在严格区分雅俗上以及对精微文化的认同欣赏上是一致的,她把杜诗归属于雅文学也体现了她对雅文化、雅文学的认同,从实质上看仍逃不出古典主义诗学范畴,与当代诗学拉开了一定距离。现在看来,中国雅文学的精微细腻可以适当纠正当下时尚文化粗制滥造、格调低俗之弊,古典主义诗学也可与当代诗学理论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黄穉荃的这种批评角度自有可取之处。
    “愁读杜诗探凤髓,萧条异代不同时”!黄穉荃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中,创作接受与诗评接受互为表里,诗歌中渗透着她对杜甫的深刻了解,诗评又从诗歌创作经验出发,形成了她诗人与学者双重身份的独特接受方式。中国女性诗人与男性诗人相比本就不多,而女诗人中酷爱杜诗,并既能作诗学杜,又能做杜诗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黄穉荃正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对杜诗的独特接受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穉荃对杜甫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诗评接受,一为创作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丽南朝地,偏安不可求。
风掀黄海浪,兵逼白门秋。
未觉还家乐,翻成避地忧。
覆巢悲累卵,何处足淹留。
其三
天地扁舟窄,凄凉八月槎。
荒墟余废垒,古树有归鸦。
江水湛湛际,寒芦瑟瑟花。
离心杂孤愤,日暮怅天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夕杜甫草堂倩人以梅花见贻诗以谢之》一首
一枝分得草堂春,冷艳幽香莫与伦。
顾我荒斋无岁供,多君陋巷驻车轮。
胆瓶除夜清相伴,诗笔新年定有神。
想得梅花应识我,白沙翠竹旧为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对杜甫交游的论述显示出她学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相统一的特征。一方面是对相关作品系年的考证,一方面是对杜甫及他的朋友们性情人格精神的探讨,而后者需要的更多的是诗人的敏感与对生命个体的直觉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对汪韩门论杜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雅俗之争,二是语病之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4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情的介入使黄穉荃的杜甫研究成果呈现出的不是科学实验室特有的冷冰冰的味道,而是带着生命的体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2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