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13

[佳作转载] 山水诗肇始语言考察

[复制链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3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3-1-31 20:23 编辑

山水诗肇始语言考察
    [摘要]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语言的诗化是其中之一。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诗的出现作了量的积累和描写技巧的积淀,加速了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进程。尤其是天生具有语言美的汉赋和东晋的山水赋,对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贡献更大。  
    [关键词]山水诗;语言;诗化
    关于东晋山水诗的起源,历来是山水诗研究的一个热点,探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位先贤和学者对此也论述颇多,从相当多的角度解析了它,如有人从诗歌自身内部探究山水诗的成因,有人从影响诗歌创作的外部环境角度切入等。事实上,一种新式题材诗歌的出现,它决非凭空而来或短时间内酝酿而成,它必然有与其相适应并互为依托的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同时又是诗歌自身衍生和发展的内变的必然结果。所以,对山水诗起源的探讨,必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研究格局。关于山水诗的起源,本文拟从语言的诗化作一番探讨。
    语言的诗化是诗歌发展的主题,语言的诗化通过语言的审美信息衍生和追加来实现。我们知道,一种新型题材诗歌流派的出现,它必然要求一套与之相应的独特构思、造语等话语方式,而这种话语方式的获得及熟练运用,则必然要经历一个经验的积累阶段。山水诗主要描摹刻画山水景观,而在这其中体现的高超描写技巧和巧思状物的语言能力,是以前各种文学体裁中山水成分描写技巧的积淀结果。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诗的出现作了量的积累和描写技巧的积淀。山水描写量的积累,不能简单地视为语言词汇横向的扩张,它集中体现在有关山水的语言内涵的日益丰富和表现力的日益提高上。说到底是一个有关山水的语言逐步诗化,并将其诗化成果沉淀下来的过程。描写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诗歌语言的感染力,也是诗歌语言诗化进程中的催化剂。由此,我们可以说,有关山水景物的语言的诗化是山水诗得以产生的一大原因。
    文学与山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灵,行诸舞咏”,又云“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四时之感诸诗者也”。诗歌及其他文学样式与山水有着不结的缘分,这种缘分使山水诗之前的山水描写从《诗经》、《楚辞》开始,一直未停歇过,这无疑不断地推进了有关山水描写的语言的诗化进程。 早在《诗经》、《楚辞》时代,诗中就出现了一些山水景物描写。《诗经》中关于山水景物片断较多。如“河水清且涟漪”(《伐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等等。《楚辞》中山水景物出现更多,与《诗经》相比,描写较为细腻明晰,抒情色彩也更为浓郁。这一方面由于《楚辞》比《诗经》篇制更长容量更多,另一方面则与楚地山川秀美,气象万千,物产丰饶相关。如《远游》云,“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涉江》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的一段山水风光描写,“入溆浦余邅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宋玉《九辩》起始两段写秋之景色更是精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在《诗经》和《楚辞》中,这些山水景物描写在诗歌整篇中的地位和作用很有限,它们只是片断式的零碎的描写,山水仅仅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但诗人们已注意到了山水景物与主体情感之间的联系,体验到了由物感人的情感脉络。
    汉代散体大赋也引入了山水,罗列了大量的山水自然景物,对于外物的把握,张扬而铺陈,追求的是一种博大繁富的文风,其中不乏追求形似的描绘。正如张衡《西京赋》所云,“植物斯生,动物斯止……伯益不能名,隶首不能记,林麓之饶,于何不有”。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子虚对云梦的夸饰,就很具体,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峍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罷池陂陀,下属江河”,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巨石白沙。”枚乘《七发》中对龙门之桐的形容,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语,“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张国风将为描写而描写,以摹仿为美的汉大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描写高潮。汉大赋描写的对象包罗万象,既有现实中的实际名物,又有神话传说中的据说名物,更有赋家荒诞的虚拟、幻想名物和场景。从再现的要求出发,汉赋大力的发展了状物的技巧,伴随着这种技巧的进步,是一系列的偏于形式美的产品:丰瞻华美的词藻,词句的对偶,音节的和谐。
    与汉大赋的总体特点一致,其中的山水景物描写也有这样的特点,取得了一些突破。首先是描写技巧的提高,其中主要的突出的表现是形容词以及名词性修饰语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如以上举例所提及的“盘纡岪郁”、“隆崇峍崒”、“岑崟参差”、“交错纠纷”等。用修饰语来状物,能较为细致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其次,由于汉大赋鸿篇巨制的体制要求文章安排得有条不紊,这样,其中的山川景物描写也突出了方位感和层次感。另外,汉大赋搜罗钩稽了大量的山水景物名称,以及大量的丰腴华美的形容山水景物的词藻,以语言横向的硬性膨胀扩大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张力。汉大赋相对于《诗经》、《楚辞》来说,其中的山水描写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汉大赋铺张扬厉地极力状物存在不足之处。从总体上来说,汉赋对于自然物的表现还只是一种夸诞的、表面的、粗略的表现,而缺乏明晰的、深邃的、精致的刻画形容。可以这样说,汉赋繁富宏大的状物,还停留在对物的横向的张扬上,但对于正蹒跚学步的山水景物描写来说,它的启发和引导意义是巨大的。
    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诗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它虽然只是个体诗人的偶然即兴之作,而且由于曹操将豪放之情融入沧海惊涛骇浪之中,其旨趣韵味与晋南朝的山水诗清空灵秀的发展方向格格不入。但它终究提示给了诗人山水可以完整的构成诗歌的信息。曹植、曹丕各有一首山水诗,可以说是对这种信息的回应。
由西晋到东晋,出现了大量的宴游诗、春禊诗、招隐诗、游仙诗、玄言诗。它们之中很多都写到了山水的清音和美貌,刻画山水景物的技巧也日臻成熟。其中的个别篇什还可以算是山水诗。西晋和东晋的宴游诗创作,大都与优游山水活动相关。其时,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两次盛大集会,那就是金谷宴集和兰亭集会。宴集的诗人在面对山水之美貌时,吟诗酬唱,后来将这些诗歌编为《金谷集》和《兰亭集》。在这些诗歌中,基本都对山川形胜有不同程度的描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比较成功的。如潘岳的《金谷集作》,“迴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院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这些罗列的描法,还明显的带有赋的一些特点,但用词已从夸张转向写实,为后来山水诗的出现准备了很好的基础。他这里写的是移动的景观,随行进所见视野转换而一一刻画呈现。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有这种移步换位的景观结构,可以说是对这种描法的借鉴。谈到玄言诗,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将玄言诗的衰退作为山水诗产生的原因,这种说法的不确已引起学者的共识。玄言诗中也有山水描写成分,其中极少数还比较精彩。如孙绰作为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也并非全都“平典似道德论”。如《秋日诗》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写景篇什,“萧瑟仲秋月,飚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全篇写秋日之萧瑟,于自然景致描摹中,不着痕迹间透出悲凉凄怆情感。远自周代起,人们已有三月第一个巳日到水边以香草浸水洗涤污垢,除却病魔的习俗。魏以后,春禊的日子固定为三月初三。其日春禊乐游,酒阑赋诗成为文人普遍而重要的活动。春禊诗便是这种文人活动中以春禊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入晋后,春禊诗作骤然增多。由于是郊外河边修禊活动所引发,故其对山水的感受较为深切,描写也比较富有特点,笔法也比较细腻。如张华的《上巳篇》、潘尼的《三月三日洛水作》、庾阐的《三月三日临曲水》和《三月三日》等都有大量的山水景物描写,刻画也较为精工。试举庾阐《三月三日临曲水》来看,“暮春濯清汜,游鳞泳一壑。高泉吐东岑,洄澜自净泶。临川叠曲流,丰林映绿薄。轻舟沈飞觞,鼓枻观鱼跃”。全诗都是山水画面的组合,高泉飞溅、回澜清盈、曲流叠川、繁林迭翠,而诗人则徜徉其中,悠然自得。在巧构画面中,又动静结合,将季春的浓郁与生机毫发毕现地透露出来。其外,招隐诗对山林丘壑的美好的向往,游仙诗对以现实为影像的仙界的状绘,都极大地促进了山水描写的锤炼和经验的积累。  
    以东晋山水赋为代表的状写山水景物的赋作,也对山水语言的诗化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水赋最早可追溯到曹魏时期,但那时数量还较少。东晋时,写山水赋已成为普遍的风气。现存东晋山水赋有15篇,此外还有许多虽非山水赋,但与之有亲缘关系的题材,如田园赋、时序赋、纪游赋、关涉山水景物的咏物赋,它们都穷形尽相地刻画到了山水景物。一般而言,它们在写景方面总是精细工致,甚至常具灵动之笔。张国风认为,赋和骈文长期占有语言美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此类赋作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说,此时期的赋弥补了汉赋粗硬横向扩张的缺憾,描摹景物细腻贴切,语言优美而丰瞻。如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对山水景物如林、岫、风、露等的描写,已显得非常细腻和精致。全篇以作者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将寓目山川形胜一一呈现,状写奇峰险峻高耸之状,令人屏息敛气,叹为观止,绘述仙界瑰丽神奇风光,使人身临其境,目眩神离。又如庾阐的《海赋》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写到了苍穹、云色、巨浪、游鱼、飞鸟等,细致地将狂风中大海那种气势磅礴,吞日吐月的恢弘气势写得跌宕恣肆,惊心动魄。此外,如顾恺之、曹毗的《观涛赋》、郭璞的《江赋》、伏滔的《望涛赋》,支昙谛的《庐山赋》等,它们在模山范水,描摹景物方面都很有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反过来说,他们的赋作也增强了语言在描写方面的表现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晋时地记、关涉山水的小品文、山水记等山水散文特别兴盛。虽然它们都有各自所属的功用价值,但它们直接面对山川形胜,在描山绘水时不遗余力,山水风光描写在整篇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且大多都语言精妙,刻画入微。如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就是富有诗意、文采斐然的地记,状绘山水用语精当,如“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对西陵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人自山南上至顶,俯临大江如萦带,视舟船如凫雁”。前者状水疾之峡,三言两语间勾勒出一幅云遮雾罩,奇峰萧然的优美景观,后者比喻切状,尤其为人称道。其他如纪游诗序、书札山水文等小品文和专记一山一水的山水记,其中的一些山水描写段落时见精彩之笔,在此就不一一详述。 由以上的论述来看,山水描写经过反复的实践和锤炼,到东晋时,人们已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其时包括其他题材的诗歌、山水赋、山水散文等各种文体对山水风光的偏好,无疑又大大地增强了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表现力,它们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山水语言的诗化进程。诗歌语言要求高度浓缩、洗练,而语言的诗化进程使只言片语积淀了丰富的审美信息,正好符合诗歌语言的这一要求。综上所述,可以断定,东晋时山水诗得以产生的语言条件已经具备了。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新型题材诗歌流派的出现,它必然要求一套与之相应的独特构思、造语等话语方式,而这种话语方式的获得及熟练运用,则必然要经历一个经验的积累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描写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诗歌语言的感染力,也是诗歌语言诗化进程中的催化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辞》中山水景物出现更多,与《诗经》相比,描写较为细腻明晰,抒情色彩也更为浓郁。这一方面由于《楚辞》比《诗经》篇制更长容量更多,另一方面则与楚地山川秀美,气象万千,物产丰饶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散体大赋也引入了山水,罗列了大量的山水自然景物,对于外物的把握,张扬而铺陈,追求的是一种博大繁富的文风,其中不乏追求形似的描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描写技巧的提高,其中主要的突出的表现是形容词以及名词性修饰语的大量出现和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由于汉大赋鸿篇巨制的体制要求文章安排得有条不紊,这样,其中的山川景物描写也突出了方位感和层次感。另外,汉大赋搜罗钩稽了大量的山水景物名称,以及大量的丰腴华美的形容山水景物的词藻,以语言横向的硬性膨胀扩大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赋对于自然物的表现还只是一种夸诞的、表面的、粗略的表现,而缺乏明晰的、深邃的、精致的刻画形容。可以这样说,汉赋繁富宏大的状物,还停留在对物的横向的张扬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岳《金谷集作》
迴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
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
前庭树沙棠,后院植乌椑;
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绰《秋日诗》
萧瑟仲秋月,飚戾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庾阐《三月三日临曲水》
暮春濯清汜,游鳞泳一壑。
高泉吐东岑,洄澜自净泶。
临川叠曲流,丰林映绿薄。
轻舟沈飞觞,鼓枻观鱼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招隐诗对山林丘壑的美好的向往,游仙诗对以现实为影像的仙界的状绘,都极大地促进了山水描写的锤炼和经验的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描写经过反复的实践和锤炼,到东晋时,人们已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其时包括其他题材的诗歌、山水赋、山水散文等各种文体对山水风光的偏好,无疑又大大地增强了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表现力,它们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山水语言的诗化进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98万

回帖

35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566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2-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辞精炼,意境优美。感谢老师一路精彩分享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5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