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7

转:从杜甫到黄庭坚诗歌的新变 作者张承凤 谢 锋

[复制链接]

141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8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7-2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杜甫到黄庭坚诗歌的新变张承凤 谢 锋
内容提要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黄庭坚 杜甫 诗歌

唐代诗歌是古代诗歌中最为灿烂的一个部分,对于宋人来说,它更是最直接的学习典范。从宋初以来,诗坛的宗尚虽有很多变化,但那些变化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在唐诗中选择不同的诗人作为学习对象而已。黄庭坚对杜甫的评价从早年的强调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转而认为“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1)表明他学习杜甫有一个创新复归于平淡质朴真率的艺术境界的过程,而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为什么要学习杜诗?黄庭坚曾说:“由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室家之好耶?余尝欲随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创然入其门耶?”(1)为了便于人们学杜诗,他晚年在蜀中特书写了杜甫夔州以后诗,刻石于四川丹棱,建堂名“大雅”,以示恢复风雅之意。
黄庭坚对杜诗是深有理解的。在元祐三年(1088)作的《老杜浣花溪图引》云:“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这是对杜甫及诗歌的最高评价。
黄庭坚倡导作诗向杜甫学习,历来诗论家都认为只是在诗歌格律技巧等形式方面学习杜甫,而于内容无所师承,如张戒说:“鲁直学子美,但得其格律耳。”(2)其实他对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体现出的正直儒士忧国忧民的道德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非常尊崇。杜甫坚守忠贞之志,关怀民生疾苦,指责统治者的昏庸,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社会现实,都给黄庭坚的创作以滋养。因此他非常重视《北征》和“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作品。黄庭坚在叶县的四年正值新法实施初期,社会现实在其诗中有所反映。熙宁二年(1069)正月,河北发生重大灾荒,大量流民涌入河南襄阳与叶县一带。黄庭坚目睹了悲惨的现状,作了七言古体《流民叹》,叙述了流民的苦难,盼望政府及时拯救。熙宁四年(1071)冬,他奉命考察本县马鞍山一带农村情况,作了五言古诗《按田》,并有很长的诗序,详述了农田水利法之害,尖锐地指出:“兴利者受实赏,力田者受实弊;郡县行空文,朝廷收虚名;名为利民,其实害之。”诗所描绘的农村荒凉破败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他在《戏答公益春思》里说:“我为折腰吏,王欲政敦薄。文移乱如麻,期会急如雹。赋敛及逋逃,十九被木索。公思当此时,清兴何由作?”这表述他在叶县从政的苦涩心情。之后,黄庭坚在太和作有一组批判社会现实的政治诗。《上大蒙笼》、《牢坑入前城》、《丙辰仍宿清泉寺》、《己未过太湖僧寺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寄答》、《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余户山农不至因题其壁》,这些诗皆作于元丰五年(1082)春,诗人因公事到山区万岁乡征盐赋并搜查匿赋之家而作的,反映了新法实施以来食盐由官府专卖的弊病,吏曹扰民及所见山区穷困荒凉的景象。“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赖官得盐吃,正苦无钱刀”、“遂令五百里,化为豺豕墟”皆是现实的写照。诗人是同情贫苦山民的,以自己为朝廷官员而感到愧疚,表示“我不忍敌民,教养如儿甥”、“身欲免官去,驽马恋豆糠”。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受到考验,诗人的内心矛盾而痛苦。黄庭坚在这些诗里以白描的方式直叙其事,构成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的历史画卷,具有诗史的意义。
宋代社会随着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新旧党争日趋激烈,文人的道德追求呈现出内敛的倾向,以沉静淡泊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黄庭坚在新旧党争中,先后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今重庆彭水),后迁戎州(今四川宜宾),最终卒于宜州(今属广西)。在如此艰难的仕途坎坷中,他始终仰慕杜甫的道德人格,注重内心修养,保持儒者的气度与节操,继续关心时事。山谷学杜诗,正是继承了杜甫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批判精神。在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他开始了流贬生涯,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他在戎州作的《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集中体现了诗歌理论: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陵,引颈以承戈,披襟以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之旨,非诗之过也。(3)
诗人主张避免表现尖锐的思想和激烈的情感,避免陷于“讪谤侵陵”而遭致祸端。其后他的创作转向了追求理趣,甚至在黔南,写了不少的玄言诗,现实政治批判的锋芒隐微了。
黄庭坚刻意学习杜甫七律句法,有《王直方诗话》所载绝类杜诗者如“蜂房各自开牖户,蚁穴或梦封侯王”及“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但他的诗自有宋诗特色。黄庭坚从十七岁开始创作,直到崇宁六十一岁绝笔,四十余年的诗歌创作历程,几乎与苏轼同步,他的诗歌受到苏轼赏识,到与苏轼并称,其间有不少原因,但最重要是他至少在元祐二年创立了受苏轼称道的“庭坚体”。
关于艺术表现方法,黄庭坚总结了系列的经验,于诗歌的创新颇有指导的意义,故为一时的诗人所宗尚。苏轼在《题柳子厚诗》云:“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黄庭坚发挥说:“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颇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此诗人之奇也。”(4)山谷诗中例如:“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次韵子瞻赠眉山王宣义》);“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送舅氏野夫之宣城》);“小字亦周旋,大字难曲折,时时一毛乱,乃似逆梳发”(《林为之送笔戏赠》)。这都是以俗为雅的诗句。关于以故为新,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的方法。他解释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成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5)这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偶尔使用古人的现成句子。他又说:“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6)这是指不直接使用前人语句,袭用其意而略有变化。为了追求新奇,黄庭坚提出:“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7)这主要是破坏句子的节奏。例如:“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节奏停顿为一四;“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戏呈孔毅父》)为三四句;“酒烧胸中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送王郎》)为二五句;次韵雨丝云鹤二首,七律,出句为一六,对句为三四。这破坏了诗句的音节,读起来甚为拗口新奇。其他如七律《双井茶送子瞻》、《和答子瞻》、《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以双井茶送孔常父》、《常父答诗覆次韵戏答》五首皆用“书”、“珠”、“如”、“湖”为韵脚,以“茶”为内容,突出体现元祐诗歌以琐细事物而逞才学的游戏竞技特点;《戏呈孔毅父》颔联那种新异的比喻;《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一、二、三、四、七、八皆直陈,五、六句则比兴,安插其间,调剂映衬。”是善于“行布”、“布置”的典型范例。他力矫凡俗,有意驱除陈腐卑近,创作出不同凡响的风格和技法。方东树说:“涪翁以惊(一义)创(一义)为奇,意(一事)格(一事)境(一事)句(一事)选字(一事)隶事(一事)音节(一事)着意兴人远,此即恪守韩公‘去陈言’、‘词必己出’之教也。故不惟凡(一丑)近(一丑)浅(一丑)俗(一丑)气骨轻浮(一丑)不涉毫端笔下,凡前人胜境,世所程序效慕者,尤不许一毫近之,所以避陈言、羞雷同也……杜、韩后,真用功深造,而自成一家,遂开古今一大法门,亦百世之师也。”(8)道出他在艺术上的创新。
杜甫在音律方面的重大突破即是“拗体”。杜甫精于诗律,其作品中“拗”字非常多,据今人统计,他的“拗体”占七律的十分之一。(9)《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此诗首句拗第六字“旆”,第二句第六字“飞”救之,但其代价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缥缈之飞楼”)。第四句孤句拗五字“鼍”,五句“枝”和六句“长”以拗救拗,第七句又是孤拗“谁”。拗体的出现或许是杜甫在七律形式在他手中已经彻底成熟之后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但在宋代却由此而出现了一种有意为之且理论化的“拗救”说,从而使律诗在有所新变的同时走上了更艰深雅致的道路。他学杜甫的拗体名篇是《题落星寺》:
星宫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诗人昼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蜂房各自开牖户,蚁穴或梦封侯王。不知青云梯几级,更借瘦藤寻上方。
首联是“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属于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其中出句拗第四字“空”,以对句第四字“化”救之,代价是连续六个平声、六个仄声;颔联“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其中出句拗第二字“人”,以对句第二字“客”救之;对句的句型中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犯了“三平调”,因此对句拗第五字“江”,第六字“撼”救之以避免三平调;颈联“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出句拗第六字“牖”,对句第六字“侯”救;对句句型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就犯了孤平的大忌,此句“牖”也救当句第三字,但付出的代价是连续四个仄声和三平调;尾联“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出句拗第二字“知”,以对句第二字“借”救之;对句句型第五字不能用平声,以当句第六字“上”救之,避免三平调。从上述拗救的情况看,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杜甫,其特点是句句拗,句句救,一边救,又一边犯律诗之大忌;更有连续平声和仄声这样的特出之例显示了诗人的别出心裁,具有奇拗瘦硬的风格。正是“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8)
近体诗的字声平仄是有定律的,杜甫有意为拗体诗,不遵循固有的格律,至黄庭坚发展了此体,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字类收其拗体五律二首,拗体七律四首,这些诗表现了其瘦硬生新的风格。张耒说:“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诗人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直)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10)黄庭坚在艺术表现上真正实现了创新,其诗最能代表宋诗的特色。
在任何文学样式中,用典都是才学的显现。杜诗在人名用典时,手法上取喻多端,抓住历史人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使之具有象征意义,常常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性情和思想。由于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宋诗已无复唐诗的高昂豪迈的气度,而是呈现出精思内敛的特征,注重微妙的情感的曲折传达,折射出宋代文人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诗歌形式的精琢与完善,在宋诗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搬弄学问、多用典故成为宋人发挥自身文化修养之长而求得诗歌新变的一条途径。在用典方面,黄庭坚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如老杜诗,字字有出处。”(11)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因此他能将经史子集的故实顺手拈来,其涉猎之广泛、用典之频繁、使用手法之巧妙又远远超过了杜甫。
在人名典故上,庭坚诗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表现在他常用释道事典,特别是在贬谪之际的仕途失意、处境艰难的山谷诗中尤其突出。如《题落星寺》:“小雨藏山客坐久”中的“藏山”语本《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也。”《寺斋睡起》“有余不足夔怜蚿”则化用《庄子·秋水》“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他的诗歌用佛典流露出深透而豁达的趣味。《次韵杨明叔四首》用了《涅槃经》、《圆觉经》、《传灯录》、《楞严经》以佛理自我排遣愁苦情绪,强调道德修养的形成,达到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又和斌老二首》中以“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用霍去病扫荡匈奴的故事比喻夏秋之交凉生暑退的急速变化,形象新颖而贴切;“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连用《圆觉经》、《高僧求那跋摩传》、《遗教经》、《传灯录》中的事典来表达他对朋友甘于寂寞,自在修为的静穆与闲雅。他在《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送王郎》、《又答斌老病愈遣闷》、《病起荆江即事十首》等诗作都反映了对于佛典的嗜好,在诗中流露出仕途艰难时的隐忍和静默。
黄庭坚还好用六朝文人典故,特别是魏晋风度的内容表现他厌倦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羡慕老庄的逍遥,追求魏晋风度,企盼在心灵深处求得恬静的心态。《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用《世说新语·任诞》中阮籍、鲍照、三国时的诸葛亮、晋代的王徽之、名画家张僧鹞等六朝人士,用典多而贴切:皆围绕着竹这一意象将古代仕途穷通之士贯穿起来,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甘之心。黄诗用典尤以化用杜诗为最。《秋思寄子由》:“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诗句“云壑布衣鲐背多”、“万牛回首丘山重”,自比为高卧云壑、绝俗的老松。透过黄诗多用杜诗典故的表象,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杜甫道德人格的推崇与忧国忧民情怀的景仰。
黄庭坚往往在一句诗中合用了多个典故。如《登快阁》的颈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同时承袭和融汇了杜甫的“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李白的“水寒溪波急,木落秋山空”、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还有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月下沉吟久不归,古今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并且整首诗以《晋书·傅咸传》的“痴儿”自嘲、自许、自放、自快,又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再如《戏呈孔毅父》中“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两句,用了韩愈的《毛颖传》、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鲁褒的《钱神率》、稽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四典,可谓无一语无来处,但句意灵活,形容自己的境况很贴切、生动,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典故互释,激昂愤慨。他在《次韵马荆州》中连用了西晋王濬、西汉刘向和东汉马融的事典,唐代杜牧、刘希夷、杜甫和南朝谢朓的诗典。实现了通篇用典的主张,这正是他在作诗时所谓“知之深,故取之左右逢其源。”是他遍览群书,学识渊博的结果。
除了一诗多典外,还有一典多诗之例,如杜甫诗“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青”,黄庭坚学之有六例:“江山千里俱白头,骨肉十年终眼青”、“读书头愈白,见士眼终青”、“今日相看青眼旧,他年肯作白头新”、“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青眼向来同醉星,白头相望不缁磷”,前三例尚稍嫌重复,后三例变化较大,决非简单的因袭。黄诗的好事用典,无雕琢痕迹,欲以剪裁出奇而点化无痕,对杜甫深成之境是一种继承,同时又更高一筹。
黄庭坚用典比杜甫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对学识别的渊博,他既坚守儒家的道德准则,又具备了老庄哲学的旷达和逍遥以及六朝文人的放诞,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充分显示了宋人的理学修养和特色。《王直方诗话》说山谷论作诗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12)不仅长篇他的短篇也是如此安排的。方东树评山谷诗《次韵子瞻和子由观伯时画天马因论韩干马》云:“沉著曲折,所谓气深稳,语意重。”(8)可见这一特点。他的诗形成了含蓄、隐约的特色,扩大了语言的容量,为语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人们在欣赏时因为自己的审美的深入而产生积极的审美效果。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风味,这既是对唐诗范式的一种突破、补充与创新,也是对当时诗歌形式的精琢完善,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庭坚.大雅堂记[A].豫章先生文集(卷一七)[C].四库全书本.
(2)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M].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3)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六)[M].四库全书本.
(4)黄庭坚.次韵杨明叔四首再次韵并序[A].山谷内集(卷十二)[C].四库全书本.
(5)黄庭坚.答洪驹父书[A].山谷集(卷十九)[C)].四库全书本.
(6)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引)[M].津逮秘书本.
(7)黄庭坚.题意可诗后[A].山谷集(卷二六)[C].四库全书本.
(8)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9)金启华.杜甫诗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01.
(1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七引)[M].海山仙馆丛书本.
(11)黄庭坚.论作诗文[A].山谷别集(卷六)[C].四库全书本.
(12)王直方.王直方诗话[M].宋诗话辑佚本.
作者简介:张承凤(1964-),女,重庆市人,重庆教育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谢锋(1978-),男,江西南康人,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钱 +4 贡献 +4 收起 理由
楚剑赋夫 + 4 + 4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424

主题

36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21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5-7-2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soso_e183:}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主题

36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21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5-7-2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风味,这既是对唐诗范式的一种突破、补充与创新,也是对当时诗歌形式的精琢完善,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soso_e179:}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主题

36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21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5-7-2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才辛苦了!又开眼界!{:soso_e113:}{:soso_e181:}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主题

36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21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5-7-2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多发(获奖)辞赋精品为宜!{:soso_e183:}{:soso_e113:}

点评

好的知道了谢谢首席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3 19:59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8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15-7-23 19:57
建议多发(获奖)辞赋精品为宜!

好的知道了谢谢首席指导: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8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15-7-23 19:55
大才辛苦了!又开眼界!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8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15-7-23 19:53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 ...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24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