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9-1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少年》是郑振铎正式发表的第一首新诗。当时,他正是刚刚二十出头的青年,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郑振铎于1918年考上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当时,《新青年》编辑部已迁至北京,古城正酝酿着一场震撼整个中国的暴风骤雨。而郑振铎则在课余如饥似渴地阅读介绍新思想的书刊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久又投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建立了联系。他在该年11月1日与瞿秋白等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在他写的发刊词中豪迈地表示要创造一个“自由平等,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这首《我是少年》即发表在该刊创刊号上。
这首诗,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强烈的五四时代精神。通篇竟用了20个“我”字,令人想到三个多月后郭沫若发表的《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也许,郑诗没有郭诗那样“狂”;但其反抗叛逆的思想无异,热烈进取的精神则一。郑振铎与郭沫若分别是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这两个不同流派的新文学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与代表作家,但他们最早的诗的风格竟这样相似,这说明形势所趋,潮流所向,对于一切进步的文学青年来说,有着超乎文学流派、创作方法之上的强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