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8

[课件] 做珠技巧

[复制链接]

1777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8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珠技巧
做珠也要讲究技巧,通常来说有虚实两个方法。
1、实珠法
所谓实珠法,就是根据典故,直接描述,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句的出处和含义。
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卯金乃运徂谢,孔明则隐隆中。”、“当时诸葛乃成何事,只合终身且作卧龙。” 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虚珠”
如:“蛙似公孙而不守,龙如诸葛而须休。” 李山甫《蜀中寓怀》
“三顾频烦天下之计,两朝开济老臣之心”。唐·杜甫《蜀相》
惊汉阳穷鸟之客,叹梁甫卧龙之才。
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提炼典故之类的方法很简单,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有毅力如此长期坚持去学习,去总结。如果没有这个毅力,那一切都是徒劳的。
另在练习做珠之时,我们还要尽量做到规范,符合骈句的要素。才能写作一篇完整而符合体式要求的赋。比如我们已经学习的:赋体分类、古代音韵应用原理、赋的押韵与句式平仄要求、赋文的虚词使用与提引发送语训练等等。这些课目都是基础课目,接下来还需要完成“取典做珠”与“章法立骨”课目,我们才能进入开笔做赋的阶段。一篇好文章需要有血有肉,然后再加上华美典雅的皮。这样才算是一篇好的文章。古人将这些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叫“质”与“文”。思想部分是“内质”,其余部分的是“文采”。所谓的文质彬彬,就是要“质” 
与“文”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如果说文章不用典事,那是完全不现实的。特别是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命题文章。比如目前比较盛行的征文比赛。任何一个命题,都离不开提炼,或提炼旧事,或提炼今事。而这个提炼过程,都算是用典。
    由此说明,当我们取的词珠与骈珠越来越多时,也意味着我们的眼界与阅读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在做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声律方面的问题,一定要用规范的艺术来处理自己的灵感,丝毫也不要马虎。如果我们只考虑内容,不考虑章法,那这个世界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色彩缤纷的文学体裁可以区分,也就不需要分门别类的学习了,顺口溜,打油诗之类,凡会说话的人都能说几句,还学习什么呢?  
虚珠法和实珠法,各有各的用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前面是实珠,后面也是实珠,反之亦然。这两种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只要坚持就会胜利。否则,就是徒劳。

1777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8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珠源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取典化珠是旧私塾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听到、看到、想到的优美词汇收集起来,化成自己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像一颗一颗的珠宝,等到用的时候,把它们用一根线穿起来,叫引线贯珠,就可以变成一串绚丽多彩的项链或者手链,这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那么,这些美好的词汇从哪里来呢?下面我们要讲的作珠的词汇来源。
1、从古诗文里找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读唐诗,每天都在学习《声律启蒙》等,常常读,每次读到好的句子我们就可以分类收集起来,做珠化成自己的骈句。如:原句:司春、膏雨、漏声、塞雁、城乌、画屏、雾薄,帘幕。。。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作珠自化为:司春之青帝,膏雨之玄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7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8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在典故里找
我们辞赋班大都是学过律诗的,一定掌握了很多典故。举例说,前面说的《蒙求》。《蒙求》,取经传故事,编为四言韵语,共596句,2384个字。内容所涉,范围很广,包括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医药、占卜、民族、战争、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内容,保存着丰富的资料,确是一部名著。书中有典故592个,有的被广泛应用在诗、词、赋中,如“子猷访戴”,在李白诗集中出现十六次之多,杜甫诗集中也出现六次;“山简倒载”在李白诗集中出现十二次,杜诗中出现七次。而“堕泪碑”这个典故被引用或化用的唐诗共6页118首之多。可见,作珠这个方法,自古就有,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666
QQ
发表于 2023-11-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整理不易 ! 老师辛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666
QQ
发表于 2023-11-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整理不易 ! 老师辛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543
发表于 2023-11-8 2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6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