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贵民贵警世人
赏析田须润先生〔中吕•朝天子〕子规
朱梅香(江西)
望帝是一位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好皇帝,对有功于民的大臣鳖灵拱手让出自己的江山,毫不贪恋荣华富贵,去西山隐居修行。后来,知道了鳖灵称帝之后,专横跋扈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望帝求见无门,为了百姓疾苦唯有变成一只杜鹃鸟,来警醒鳖灵,声声叫着“民贵啊,民贵啊”,鳖灵受到感化,知错就改,又变成了贤明帝王。望帝这种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再来看看田须润老师是如何描摹杜鹃鸟的。
〔中吕•朝天子〕子规
作者/田须润(湖北)
杜宇,杜宇,望帝川王著。哀鸣啼血滴成珠,长出鹃花树。情恸如何,悲伤相顾,生离死别处。泪雨,泪雨,化作相思句。
首句:“杜宇,杜宇,望帝川王著。”作者开门见山不绕弯子,直接将望帝为民化做杜鹃鸟的故事和盘托出。望帝为了救助水深火热中的贫民百姓,甚至心甘情愿变成一只杜鹃鸟,这种奉献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品质。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圣贤先哲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为人类做着无私的奉献,人间才会充满了希望,变得越来越美好,才有如今的繁荣盛世。
“哀鸣啼血滴成珠,长出鹃花树。”作者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望帝,单靠变做鸟还不能感化顽固傲慢的鳖灵,而且是经过杜宇鸟日以继夜不停的啼叫,民贵啊,民贵啊,将嘴巴叫出了血,声嘶力竭心憔神悴,地上长出了杜鹃花,才感动了鳖灵改邪归正。更说明了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必须不懈努力,应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忘我的付出生命,就像英雄儿女的英雄赞歌一样,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情恸如何,悲伤相顾,生离死别处。”作者将后人引用这个故事,来形容父母亲人逝去,子女哀悼的场景。杜鹃啼血花空老,精卫偿冤海未平,无可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呼万唤无回应,只见黄土不见亲。人们除开双眼滴血,肝肠寸断外,无计可施。所以劝慰人们欲孝趁早,常回家看看,莫待明日明年下次了。父母就是在世佛,莫向灵山远处求。
“泪雨,泪雨,化做相思句。”作者将望帝另外一个故事,也牵引进来。传说望帝暗恋大臣鳖灵的妻子,碍于人伦,只好禅位于鳖灵,逃避到西山隐居。然而,相思一旦入了骨,不是距离所能治愈的,遂一病不起化作杜鹃鸟,至春则啼,站在鳖灵妻子屋外树上不停的啼叫着“想你,想你”,叫出血滴在地上便成了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望帝对那个魂牵梦绕的佳人的呼唤。
杜鹃鸟用它们独特又清脆悦耳的歌声,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为大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它的羽毛鲜艳美丽,它的出现给绿叶丛带来了绚烂的色彩。杜鹃鸟的别名不少,且每一种别名都与一个蕴意深刻的传奇故事相关联。通过学习田须润老师〔中吕•朝天子〕子规之曲,想到与杜鹃鸟有关的三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布谷催耕
杜鹃鸟被称之为“快活鸟”,其意就是指催人“快快做活”。这个故事主题,那就是警醒和催促人们奋发与上进。杜鹃鸟也不失时机的每天早晨“布谷,布谷”,不顾劳累的提醒农家赶快播种。但一个月还不到的时候,农夫完成了播种,刚要喘一口气时,那些布谷鸟很知趣,不再“布谷,布谷”的叫了。常言道:泡桐开花浸谷种,穷人莫信富人哄,农民一贯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
二、子归子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个后娘欲除掉前妻生的儿子,想个毒计,拿两碗黄豆給自己儿子和前妻儿子,并说要等到黄豆发了芽才能回来。前妻的儿子很聪明,平时后娘总是厚此薄彼,这次怎么会同等相待?其中肯定有猫腻,就将计就计与后娘儿子的豆碗调换了。三天后前妻的儿子黄豆发了芽,就回家了,后娘看到前妻的儿子回来了,马上赶到地里,谁知自己儿子一个人守在地里竟被老虎吃掉了。原来给前妻儿子的黄豆是炒熟了的,这就是害人终害己的报应,后娘一头撞死在石头上,化做一只鸟,天天叫着“子归,子归,”人们听话只听音,写成子规了。
三、各插各的
传说有两个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耍,有一年,到了插田的时候,调皮的朋友对老实一点的朋友说:我们一起先把我的秧苗插完,然后,再一起帮你插田,这样做有伴不孤单,老实人也没想许多,就同意了。等他们来到老实人秧田时,秧苗已拔节了,移栽就不会发根孕穗了。老实人觉得受骗了,一口气没上来死了化做杜鹃鸟,年年叫着,“各插,各的”。同时教育人们不能错失良机,在帮助别人时,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会真正的开心,没有遗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遍地布满黄金,只要炎黄子孙肯弯腰去捡,就有满满当当的收获。田须润老师怀着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的激情,弘扬国粹传承,不光自己努力写好诗词曲,并带领团队,奋斗在文化阵营里成为一面旗帜。田须润老师这首〔中吕•朝天子〕子规之曲,体现了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就如杜鹃鸟叫声“民贵啊,民贵啊”警醒世人,不可轻视慢待人民,要视如珍宝,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