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2

[其它] 道佛交影之李白(续一)

[复制链接]

14

主题

42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4-6-1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白与道士的交往固然很多,但他与佛教僧侣的往还亦不少,就今天所见的史料,与他有交往的僧人,知其名号的大约有三十多人。李白游览或寄居过的佛寺在现存的作品中可考的就有二十多处,而有关佛教的诗文也有半百之多。
  尤其有意思的是,李白往往与一些善诗文懂艺术的僧侣谈玄论文,饮酒作乐,意兴盎然。比如会公:
开堂振白拂,
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
墨客多新文。
  照王琦的说法,会公是一位“工于绘事”的僧人。
  李白与同宗的僧中孚交往,前后有两首诗作写给他,而这位僧中孚也是一位能诗者,“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当初是他主动投诗李白要求和诗的。
  还有一位林上人,原来“世为豪家”,“落发归道”后仍善诗文辞藻,“既洒落于彩翰,亦讽诵于人口”。
  当李白南游衡山时诸位也以“临流赋诗以赠”方式送别。
  我们再看以下的《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濬公殊。
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今日逢支循,高谈出有无。
  诗中夸赞濬公“文章动海隅”,比之当年江左高僧支道林。我们知道支循在东晋初年与士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佛教领袖,而且著作甚多,除发挥《庄子》“逍遥”义等玄学论说之外,还有大量的类乎玄言、游仙、山水的诗作,李白比濬公为支循,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可以作“高谈”,而且在“文章”上有共同语言。
  在李白诗中,历史上文士与僧人的交往是他与僧侣交往的一个方便而自然的映照。我们在他很有禅意的《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之一中又见到类似的例子: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诗中用谢灵运与慧远的故实。谢灵运当初见到慧远,当下心伏,并为其凿池植白莲花。此诗中“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是名句,以白莲之洁白而不染尘垢寓清净之性,而以水之自然闲静写观空悟道后的心境。
  在唐代那样佛教盛行的文化氛围中,诗人有与僧人交往的经历,进而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佛教的印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李白也不例外。他固然是一位道教色彩极为明显而浓烈的诗人,但其精神世界中佛光禅影亦不可轻略。我们不妨借熟于内典的王琦的诠释来印证葛氏所谓李白“得于佛氏者”,《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湧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余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诗中所拟设的在大海之中得到无价宝珠的情境,在佛经中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维摩诘经.佛道品》:“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这样的比类是否会有些牵强呢?但考虑到李白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僧人的,如此设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王琦正是这样解说的:
“诗言水客泛舟大海,舟为长鲸所嘘吸,遂遭溺没。其中乃有不死者,反于海中得明月之珠,卷而藏之;不自炫耀,人亦不识。以喻人在烦恼海中,为一切嗜欲所汩没,醉生梦死,飘流无极。乃其中有不昧本来者,反于烦恼海中悟得如来法宝,其价则倾乎宇宙,其光则照乎江湖,卷而怀之,不自以为有,而若空无者。然人皆不能识此宝,而惟我能识之。夫心既明瞭,更无言说可以酬对,惟有劝勉珍重此躯而已。盖人身难得,六道之中以人道为最。是此躯之重,等于黄金,未可轻忽,故曰“各勉黄金躯”也。又按《后汉书》: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各勉黄金躯”者,是勉以修道成佛之意。”
  毫无疑问李白这位“谪仙人”的作品中的确含蕴深致的佛教因素。(待续)

545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22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6-1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6-16 23:50 编辑

中土佛教与传统儒道思想在中古时代是有互为借鉴、互为影响的,由此形成的禅学思想中很多有杂糅道家思想。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其关于佛教的诗歌中隐隐有道家意味。李白之前,佛教已经出现南北分离,从李白的佛教诗中很难完全看出其思想受佛教七宗禅哪一派影响更深。这说明李白对佛教的接触或影响并未形成明确的禅家宗派思想趋向。或者说其哲学思想深处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譬如以下诗句中明显杂有道家精神,“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水与心俱闲”、“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李白时代,文人思想中不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119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6-1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一路支持!携手论坛,共同出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