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7|回复: 2

[诗词理论]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4-7-10 09:05 编辑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

    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其押韵继承了永明体的江东韵,即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四声而产生的平上去入四声韵。而产生于隋代的陆法言归纳的以历代之韵集大成的《切韵》,因过繁过细,诗人并不依其韵部193韵,仍依永明体的96韵。宋以后,由于全国人口的不断融合,方言的互相影响,其韵部的更不断归并,窄韵“三江”已归入“七阳”通押。其他邻韵如“十四寒”“十五删”“一仙”已互押,词韵就是证明。总之,由于东西南北人口的大融合,方言的互相影响,发音韵部越来越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虽然由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满清统治者的倒行逆施,规定了只准用平水韵,诗人讥笑的“平生两四等,该死十三元”就是最辛辣的讽刺。到了民国,词韵入诗就已相当普遍,如毛泽东的《长征》,就是十四寒十五删通押。甚至用民国的“国音”将下平“十四侵”(独押)与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甲,如朱德的《太行春感》。附: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全是吟者那一堆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063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1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谨祝老师文祺,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