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家李木曰:“学诗有三境:写诗似诗,填词似词,此为初学;入门后写诗为诗,填词为词;得道后写诗是诗,填词是词。”余以为,习诗当有四境:初学者,写诗非诗,填词非词;入门者,写诗似诗,填词似词;得道者,写诗是诗,填词是词;元老名流者,写诗填词当为金典也! 12、咏春复字诗词,古来甚多,今人也偶有为之。其中山西民间《春字歌》曰:“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无名氏《咏春》曰:“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穿鸟弄春声。”两首皆为咏春复字诗之佳作,然《咏春》人景交融,动静相兼,顺畅多变,意境超然,略胜《春字歌》也。 13、诗非标语口号,亦非流言蜚语。诗当融入自然,感悟社会,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国计。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真乱假,出奇制胜乃为诗之高妙之道也。古往今来,大凡精品力作,莫不如此。 14、古人云:人品决定诗品,此言不匪。当今为诗者,个别所谓之“诗人”品行不正,诗情肮脏,以诗赚钱,以诗求荣,真可谓“诗有邪”也!吾观乎古往今来,凡成功诗人者,人品皆为其诗之关要也! 15、近日于《贵州诗词》(总260期)阅得一绝,名曰《七绝.利剑直击歌》,其中有句云:“利剑击浊岂枉然?”除韵脚外六字皆仄,且未标注新旧韵,编辑疏忽抑或是作者之误,不得而知也! 16、阅读甘肃诗人申焱《流浪人新风雅诗词选》,其中《诗愤》有句曰:“若有才情先入会,欲求发表再交钱。明星大腕‘自留地’,骚客文人‘责任田’”。可谓共鸣也,综观当下诗坛,莫不为钱所累,有钱能使“诗”推磨,不知猴年马月乃可改观耳! 17、今人认为:诗当作易读易懂之诗,不宜用典。余以为,易读易懂固然重要,然用典亦自有好处,增其内涵,广其宽度,阔其深度,避其直率,强其艺术,启其读者是也。故准确、精当、不著一字地用典,大善也! 18、当今,或称名流元老者,或是初学入门者,皆曰:“作诗词,当有时代气息”。时代气息源于何处,重大政治题材固然十足,然寻常生活小事亦大有可观。若能以寻常生活小事入题,引时代之大潮,得人生之真谛,可谓精品也。诚如上海诗家杨逸明先生曰:“寻常作料奇滋味,得此功夫格自高”。 19、化用或借用前人诗句,须不露痕迹,新意迭出。中华诗词论坛燕赵风骨之斑竹张自发先生曾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丝未尽时死亦难”句,即化用唐代义山《锦瑟》中“春蚕”句,殊觉新意过之,可谓妙用。吾诗《五律.晨步学院即兴》有“一米阳光下,喜逢康健身”句,即借用著名作家邓云乡先生“莫负湖山约,喜逢康健身”句,虽未翻出新意,然心向往之。 20、吾集中有关于5.12汶川地震之诗曰:“家国因之泪如线,山川故此苦连声”。有人曾批其中“泪如线”三字平仄不谐。余莞尔答曰:此乃五七言近体诗之特定格式也,即五言第三四字,七言第五六字之平仄位置可以互换,此格古人诗句比比皆是,不再赘述;不过此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则必须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