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5

中国书法赋

[复制链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1-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2-15 08:23 编辑






中国书法赋
三余草堂文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元多体,家族敦庞。
异代迢递,焕日月进退;千年一瞬,竣功溉流八荒。御天地之灵气,挥大雅之文章。也知徽烈于九州,翰墨溢彩;但见碑帖矣林立,书海浩洋。合契古今,天人点化灵翼;神通翰逸,书艺万古流芳。五千年之文明,书体随时代而嬗变;三千载之契刻,书道之濬源滥觞。甲金开文字之先河,天惊石破篆籀启书法之醇厚,笔力雄强。深沉洒脱,汉隶开今文字之体式;朴拙险峻,魏碑启涵泳之担当。楷书法度谨严,极具庙堂气象;草行笔势灵动,视觉冲击铿锵。承启绾合,艺术与实用一体;察古观今,审美与时代共襄。荣衰兴替有序,墨迹铸永远之馨香。结字端严,妙笔得心法之颖悟;韵高致雅,君子树立朝之堂煌也

       稽夫,汉字肇始,
书法乃生混沌初开,以莽以苍而立;鸿濛已判,乃阴乃阳初徵。图腾谶事寓纪,崇物以恍灵。夸父逐日,杖化邓林,而桃符自;伏羲画卦,先天精蕴,而寓惠八瀛。仓颉造字,惊天骇地,天雨粟而鬼夜哭;结绳而治,图月画日,圣人以契箴铭。灵龟负玄图,丹甲青文而谕世;河洛写天意,符箴祥述于圣听。太朴生万有之统绪,天风动生之妙想;哲思起一而成文,地泽弥用九之翠菁。蕴祯福惠充盈帝邑;瑞靄圃,德泽满布于天声。文字神賜于颖悟,灵翼施于四冥。取身取物,俯察地理;观星观月,感悟天灵随物比类,逐势赋形。广大悉备,纵横留英。指示会意,六书法凝于一旨;指撝合宜,方块构成于九宫。四方八面,乃河图洛书所蕴;千箸百为宇宙开阖之构成。抽象剸裁于取符,策留端称乎系统。置形音义于一体,蕴神妙悟之玄精。有篆隶行楷兮诸家,开纵横俾阖之阵容。开悟振启灵慧,平仄铺就音韵之美;受持兴来大慈,抑扬漫来音乐之声否泰润开参差之势,沧桑淀积错落之形也。

      是以书写循规,株距行距
精谨;笔画丰富、结构中庸诚
意蕴创之智,写貌传神开阖于方寸之间。疏密相映。气象涵远,沉潜远古之情。捭阖纵横,俯仰高怀之书法之美,万象一宗;奥妙无穷,潜藏符。点划八体,都备于永字之法,痪偃九宫,尽致规于勒不卧其锋,侧不背其揖让擒終,开阖篆隶楷草行,点竖撇捺繁简有致,守四方唯美之构成。峰出八面,乃遵中庸伦理之神圣。造型同中求异,线条纵横取形隶必碑版、求篆当追乎青铜。敦厚圆润,则散氏之盘,厉王之簋;矫变挺拔,乃则齐侯之壶,叔夜之钟。书必有神,高格于气骨血肉;笔必较力,金铮于苍键。笔尖勾千古翰墨之陈迹;墨花晕中国传统之书风。碑乃千年奇书,金石有味,宛若哲人沉潜于历史;帖盈书卷之气,墨花常新,恰似美锦漫舞于长空。为诗经楚辞而醉步,循唐诗宋词之吟行。名山因碑添彩,泰山有摩崖造势;名园因匾额增润,颐和园则移步换景!老字号因名人题字,新开张赖高手赋铭。春联笑迎新春,书画补壁生情!
      因之书为心灵之迹,墨为品德之襟。学书在法,碑碣浑穆斑驳气象其妙在心,简牍清爽而字势天真。尚难则望于高远,追易多缘自迥深。
张扬个性, 还水照山,使之笔歌墨舞;观态取势,遵法守度,运则八面出歆。赏其韵,春云夏雨秋夜月;品其气,幽兰修竹看松筠。鉴其味,甘茗醇酒香溢远。观其形,楚水吴山水流真。书为心之志,毛颖表襟怀之畅;言为心之声,翰墨书品性之灵。藏头护尾观舞剑见悟理悬针垂露,置逆入而反攻鸿飞兽骇绝岸颓峰。颜筋柳骨,楷书之要;王气苏颖,笔法之徵。兰亭寄侄,行书至圣;张旭怀素,狂草齐名。万象藏幽于笔底,太玄奥里之妙成。侧锋较力,得势而取艳;中锋楷则,立骨而塑形。虔诚其心,注何其投入,峻功十年,乃为潜志修行。眼有明灯,可驱散愁烦阴霾;心有菩提,能除却心尘垢蒙。心无旁骛,祎祎往来,结字因时而传;情注藻翰,娓娓流去,用笔千古不易。凝神静虑,思接千载。神与物游,视通万里。笔端则字端,能为大块之文章; 心正乃字正,得养浩然之正气。精雕细琢,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浅醉轻拈约之态藏于袖里。阳光不锈,书法不老。大义相属,为斯道而得津梁。造化用时,追风而立鉴妙劣。而其书法散怀,功归翰墨;文章华国,意重式程。美在精勤外,趣发笔墨中。机缘随性而出,文逸书性之情。墨研雕虫亦佳作,汉书下酒是豪雄。千年书学
蕴大智,万年墨宝唱大风。中堂大气,妙品呈之豪气;尺幅素笺,巧思藏于笔锋。寂寞随势愉悦在胸。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也。       夫习书之乐,其妙无穷。字如其人,知识性情。参禅入静入性悟道克己克躬。书法之姿,神采为上;文锋之治,德育为。浸淫十年,方能入道;终生受益,不忘謹忠。悟透哲理,方得笔精墨妙;参破机奥,乃蕴古今之妙通。屋漏留痕,椎画铭沙;惊蛇入草,飞鸟出笼。银钩趸尾之姿,劲健绾合之长至耄耋,幼及童蒙。动静之间,养颐其中。育德启智、陶养性灵。于是骚客词人,徜徉乎辞赋之丰;文人雅士,倾力于笔墨之与碑帖互动,且临且摹,乃得外师造化之功;于先贤对话,亦揣亦摩,以求中得心源之前贤倾力锻造,智永退笔成茔。张芝洗池尽墨,乃有草圣之王羲之换鹅以写真经,师宜官书壁以酬酒。程邈狱中造隶、化圆为方;蔡邕偶创飞白,全凭灵警也
     且想书家,研墨濡毫,十年磨墨墨磨人;但见墨客,染翰走笔,一朝运笔笔花。笔随兴至,道由心生。书味本厚,宜细嚼慢咽;砚田可耕,须疾适缓行。一幅又一幅,恰似心田种福;一行又一行,仿佛翰墨雨倾。有道是:豪情偶发,墨能作酒,兴来忽复三两行;笔可作歌,诗能留馨,志去方知千载名。至若鈡张之妙,二王之绝,都是书家倾情翰墨之誉也。正可谓:墨海既耕耘,兢勤黾勉勿抛荒;砚池作曲,细品智鉴寓精诚。书法畅志,其乐无穷也哉 ! 2016-10-25 于杭州


我更喜欢汉大赋的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汉大赋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赋文通常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和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三部分组成,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汉大赋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它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并且用词贴切,讲究语言的音调、节奏,一些篇章兼具音乐美。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代表了汉代文学的高峰。它不仅展现了汉帝国的繁荣与强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在艺术上,汉大赋追求形式的完美与辞藻的华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吴越风华评论;
《中国书法赋》以雄浑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与历史渊源。全文从书法的起源、演变、艺术特征到文化内涵,层层递进,既有对书法技艺的精妙描绘,又有对书法精神的深刻阐释。文章语言典雅,辞藻华美,句式工整,韵律和谐,读来令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开篇以“源远流长”点明中国书法的历史厚重感,随后通过“甲金”“篆籀”“汉隶”“魏碑”等书体的演变,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与时代性。文中对书法技艺的描写尤为细腻,如“点划八体,都备于永字之法”“勒不卧其锋,侧不背其性”等句,既体现了书法的法度严谨,又彰显了其灵动与变化。
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了书法与文化、哲学的关系,如“文字神賜于颖悟,灵翼慧施于四冥”“书为心之志,毛颖表襟怀之畅”等句,揭示了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表达与文化的传承。结尾以“书法畅志,其乐无穷也哉”作结,升华了书法艺术的境界,表达了书法带给人的精神愉悦与文化自信。
总体而言,这篇赋文不仅是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诠释,堪称一篇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翰逸神飞评论;
《中国书法赋》是一篇气势恢宏、文采斐然的赋文,全面展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文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语言表达,将中国书法的演变、书体的多样性、书法家的精神追求以及书法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渊源的追溯;文章开篇即以“源远流长”点明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从甲金文字、篆籀、汉隶、魏碑到楷书、草书、行书,层层递进,展现了书法随时代嬗变的脉络。作者通过对不同书体的描述,凸显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对篆隶楷草行的特点进行了精炼的概括,令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深厚积淀。
2.书法与文化的交融;文章不仅关注书法的艺术形式,更深入探讨了书法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到河图洛书的哲学意蕴,再到书法与诗词、碑帖、匾额等文化载体的结合,作者将书法置于中华文明的宏大背景中,揭示了书法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书法不仅是笔墨的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体现。
3.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文章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结字端严”到“韵高致雅”,从“笔势灵动”到“气象涵远”,作者通过对书法美学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对“永字八法”和“九宫格”等书法技法的提及,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严谨与精妙。书法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陶冶。
4.书法家的精神境界;文章通过对书法家精神境界的描写,展现了书法艺术与人格修养的紧密联系。从王羲之、张芝到智永、蔡邕,作者通过对历代书法家的追述,揭示了书法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人格的崇高境界。书法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修行。正如文中所言:“心正乃字正,得养浩然之正气”,书法艺术与人格修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语言的艺术魅力;文章的语言风格典雅华丽,辞藻丰富,句式工整,富有节奏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仗和典故,使文章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尤其是对书法艺术的描写,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有细腻的艺术感悟,读来令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总之《中国书法赋》不仅是一篇赞美书法艺术的赋文,更是一篇弘扬中华文化的力作。文章通过对书法历史、文化、审美和精神境界的多维度探讨,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读此文,仿佛置身于书法的海洋,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辉。书法不仅是笔墨的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和弘扬。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60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9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5-1-1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元多体,家族敦庞。异代迢递,炳焕日月进退;千年一瞬,竣功溉流八荒。御天地之灵气,挥大雅之文章。也知徽烈于九州,翰墨溢彩;但见碑帖矣林立,书海浩洋。合契古今,天人点化灵翼;神通翰逸,书艺万古流芳。五千年之文明,书体随时代而嬗变;三千载之契刻,书道之濬源滥觞。甲金开文字之先河,天惊石破;篆籀启书法之醇厚,笔力雄强。深沉洒脱,汉隶开今文字之体式;朴拙险峻,魏碑启涵泳之担当。楷书法度谨严,极具庙堂气象;草行笔势灵动,视觉冲击铿锵。承启绾合,艺术与实用一体;察古观今,审美与时代共襄。荣衰兴替有序,墨迹铸永远之馨香。结字端严,妙笔得心法之颖悟;韵高致雅,君子树立朝之堂煌也。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36万

回帖

9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督导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094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25-1-1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元多体,家族敦庞。异代迢递,炳焕日月进退;千年一瞬,竣功溉流八荒。御天地之灵气,挥大雅之文章。也知徽烈于九州,翰墨溢彩;但见碑帖矣林立,书海浩洋。合契古今,天人点化灵翼;神通翰逸,书艺万古流芳。五千年之文明,书体随时代而嬗变;三千载之契刻,书道之濬源滥觞。甲金开文字之先河,天惊石破;篆籀启书法之醇厚,笔力雄强。深沉洒脱,汉隶开今文字之体式;朴拙险峻,魏碑启涵泳之担当。楷书法度谨严,极具庙堂气象;草行笔势灵动,视觉冲击铿锵。承启绾合,艺术与实用一体;察古观今,审美与时代共襄。荣衰兴替有序,墨迹铸永远之馨香。结字端严,妙笔得心法之颖悟;韵高致雅,君子树立朝之堂煌也。
秉性惊飞茅屋,点击超然赋堂。文含洞庭灵韵,辞曜麓山霞光。闻弦歌而知雅意,醉赋章以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5-1-17 08:50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元多体,家族敦庞。异代迢递,炳焕日月进退;千年一瞬,竣功溉流八荒。御天地之灵气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剑赋夫 发表于 2025-1-17 08:50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一元多体,家族敦庞。异代迢递,炳焕日月进退;千年一瞬,竣功溉流八荒。御天地之灵气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