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赋 王维宝
万物皆洁,气清景明。点瓜种豆,处处生情。最是常年争艳季,自此人间万花筒。 几千年,中国红。二十四节气,八节归传统。荡秋千,放风筝,吃青团,去踏青。思念故人,长夜冥冥。民家尽孝,邦国敬忠,藉慰在天魂灵。 原本非悲伤,最初是狂欢。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水边沐浴,祛除祸端。始黄帝,兴后汉,魏雅观,唐衰减,宋元暗淡影不显。 才去三月三,又来寒食节。春秋时代,泪奔传说。晋公子流亡绝身地,介子推割腿重耳喝。重耳江山坐,欲报恩,三面烧山;携母山中隐,不为动,一曲悲歌。恸哭不止禁烟火,人间从此寒食节。呜呼哀哉,悲也伤也。 寒食并,上巳躲,顺从清明老大哥。三月三,另有说,少数民族今朝火。 是传统,有经典。诗词歌赋,代代流传。 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高菊涧“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孟浩然“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欧阳修“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家乐,诗家悲。吟咏多少情怀,才情都是陶醉。踏青,今人享受;扫墓,先人思追。春天,阳光明媚;鲜花,草长莺飞。道声“节日快乐”,何争对与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