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1

[原创] 诗家评部分拙作

[复制链接]

1461

主题

1187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0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4-2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嵩明麦冲村山中
注目晴空喜不禁,忽生野兴向山林。
云衣出岫卷舒白,日脚临空抖擞金。
万树春芽应秀色,四围鸟语最佳音。
漫将风景这边好,移入诗中起啸吟。
熊盛元:笔致清新,可媲美曾几也。
沈惠光:游历诗词,有名胜古迹之地,较好上手,而游玩一般山水,不易写好。隐云此诗,却可看可赞。其亮点在于:一是以拟人手法写云和日,就生动活泼,出于前人手笔而又有别于前人情趣。二是充分利用律诗对仗特点,揉和山景,舒适自然,让人置身于诗画之中。三是 结句中化名人诗句于自己的笔墨之中,巧妙妥帖。
步韵贺《怀远诗词》创刊十五周年
吟帆漠漠立潮头,任尔光阴似水流。
须断数茎犹未悔,怀开万里不曾愁。
寻常墨写山川意,浪漫情衷十五秋。
皎皎心投诗海去,浪淘沙后起飞舟。
沈惠光:近年贺诗词刊物的诗不少,雷同的较多。隐云先生的此律,出新,故佳。首句高开,后句即平,因一直高便累,便不存在高。颔联,平后入深,并由实转虚, 写诗刊努力,自然得体。颈联由平至起,且复从虚至实,道诗刊成就及走过之路。末联二句高潮复起,并寄希望。观全诗:有起有伏,起伏交替,如波似浪,可谓“文不喜平”;起首看潮见帆,收结望海见舟,是乃以此统领全诗。故构架甚好,意趣横生。
思亲
年尾无端更忆家,悠悠守望鬓如华。
临屏怕见双亲老,炯炯冰花似泪花。
严霜两鬓为儿忧,一亩农耕地自留。
来电每言今岁好,港湾只待泊归舟。
沈惠光:思亲二首七绝,一从诗人视角出发,一从父母境况着手,再因用韵明亮,故有谈谈的愁况,也有悠悠的期盼。人情味十足,可谓得体得法,引人共鸣。
有位当代女作家说:“小说更宽阔地表达着一种人情和关怀。有时候会像老母鸡一样,护着那些被历史遗弃的人事,被前进的社会冷落的生命。陪伴他们,温暖人间,鼓舞他们。”读了诗人这二首诗,诗词也不就如此吗?
西江月·入宝峰村
已被云团围堵,又遭风力包抄。烟村遁入莫能逃,唯把诗心上缴。
最爱水天一色,尤耽桃李双娇。老弯山上碧滔滔,啭起良禽声妙。
熊盛元:锻辞新警,拓境清深。
李明科:上片入村之象,“已被云团围堵”“又遭风力包抄”,对偶兼用拟人修辞格,形象而生趣。“风力”“包抄”搭配不当。下片入村所见之景,从视觉、听觉上表现之。
沈惠光:全篇夹叙夹议,景带生情,情又入景。与一般描写景色,似更为难。用口语入词令,是与诗一区别,上片尤见,故具当代特色,佳。下片二组,各以大小景相对比,涨力不谓不足也。又以“碧滔滔”,以静制动,可作“诗眼”。
西江月·寻三尖山
为觅心中青翠,无关道上崎岖。清风碧水远相呼,力荐此山可去。
春意才红又紫,诗情似有还无。自然陶醉一松扶,已在烟云深处。
    熊盛元:此词灵动,读之真欲神游。
沈惠光:此令题寻三尖山,因此山非名山,故需寻,也故起首“为觅心中的青翠”而有“无关”道路“崎岖”的决心,先声夺人。下一句拟人,“清风碧水”,让其“远相呼”, 呼什么呢?“力荐此山可去”玩也。可见,上片在“寻”上面做足功课,同时带出风景若干。这样写作,以叙述帶状景,结构较严谨。下片一二句亦以叙述的口气状景兼抒情。最后二句因“陶醉”而“一松扶”时,人“已在烟云深处”,画面感很强,也很能引人遐想。

182

主题

7723

回帖

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一方天地分区版主兼古韵飘香首版、现代争鸣版主、品鉴荟萃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7353
发表于 2025-4-2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慢慢赏学好诗好评,祝好隐云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