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21

老道谬论:斥李子对杨绛的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李子先生发表了一个名为《【质疑】两首诗暴露杨绛只是个平庸识字妇女》的微文,直接将杨绛先生说得一文不值。我这里全文转播,同时在文中用红色字体插入我的观点,可能也将李子先生说得一文不值了。但我申明,你若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一个错误,我仅仅否定李子该文,以及此时此刻的李子,并不认为李子先生就是一个“平庸识字村夫”。如果你觉得我是胡说,请在留言中提出批评,只要不是人身攻击,都会公开并予回复,如果你觉得说的对,请帮转,如果觉得精彩,请打赏。至于对杨先生的评价,个人固然认为作为老一辈的读书人,自有吾辈无法企及的地方,足以仰望的地方,但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民国文人,任何过度的吹捧,也是很无聊的,其实就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哪怕其中夹杂着任何别样的情绪。谨记。
百岁老人杨绛去世了,媒体和自媒体一片纪念和赞誉之声。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八个字,被反复引用,据说是钱锺书对她的评价。【一位百岁老人去世,引来一片纪念和赞誉,这本属一件极为正常的事,能从这样的正常中找出不正常,没有很好的异质思维,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是异质思维本身也应该是正常合理的,如果异质思维本身不合理,那就毫无价值,甚至可能引起众人的厌恶。这些可能说的有点玄乎了,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当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质疑问:你们怎么不吃屎?这个人不被人骂,那就怪了。那么,该文是否存在正常的异质思维呢?相信大家会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知妻莫若夫,既然钱锺书这样说,按理别人说不出什么来。【这样的表述明显是不认可的意思了。不认可当然可以,只要合理即可。】不过,对于最才的女,我却是有一点疑问的。【任何一个都是值得质疑的,不要说最才,就是最贤也是,谁能保证说杨绛先生就一定是现在十三亿人中最贤惠的呢?更何况一个最字,涵盖的又何止是一个大陆?但这个你需要有大量的论据给予有力的支撑。此外,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质疑的价值,都在于它的切入点是否准确,再好的质疑,只要切入点错了,那么就毫无价值,甚至可能还会得出另一个错误的结论。以这个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来说,我以为要质疑的首先应该是红色教育下的文风庸俗化,动不动就是最贤、最才、最美,我就很讨厌杭州的那个最美妈妈的说法。但是如果你把切入点改了,不去质疑这种庸俗的宣传用语,反而去质疑那个人,比如去质疑那位“最美妈妈”,那就肯定错了,而通过这种切入点选择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子先生对这类论辩文的写作,还很欠火候。】要说这个疑问,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当时诗词国学公号要做一个当代小说家的诗词水平的头条,找了杨绛、金庸、莫言、郭敬明等老少几代小说家的诗词。【这篇文章我当时拜读过,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把郭敬明这样的小说商小说家摆在一起,本身就说明了作者的视点很low,品味很low,这样的视点和品味,作成的文价值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杨绛的旧体诗在网上能找到的不多,颇费了一番劲找到两首。这两首诗,我当时一看就震惊了,因为,它们离我的想象差距实在太大。杨绛出生于上世纪初,又名头甚响,不只是小说家,更被称作著名学者,甚至离大师的名号也不远。【插一句,著名学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头,如果一个学术功底极普通的学者,但是很有名气,比如是网红,应该也是可以被称为著名学者的吧?所以,著名学者本身并不是对学养的认可,而是对名声的认可。另,应该说还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场合将杨绛评价为大师吧?这里我想说的是,写论述文,把批驳或攻击对象特意捧到一个不正常的高度,再予驳斥,这种手法因为丧失公平原则,所以极不厚道,是很下三滥的。比如我说,张三,你都快成了当今最好的诗人了,怎么连孤平这样的错误都犯?】按我原来想的,她的旧学当有相当根柢才对。可是,这两首诗连网上三流诗人都不如啊。【旧学的根底是否深厚,不等于作诗的功底深厚,因为旧学不是全等于诗学的,这个应该是常识,否则你还说什么旧学呢?直接说诗学就可以了。这里我想到一个可以类比的例子:文革以前的学生,有很多人他本身的体育很差,但是理论上的问题他却可以都很清楚,说得头头是道。同样,一个旧学有功底的人,他也可能诗写得不好,但是他对诗学方面的知识一定是很明白的。杨先生的诗学水准如何,我个人以为下面这两首诗足以说明了。宋代出了一百来位状元,你去全宋诗全宋词查一下就知道了,有的人的诗真的不咋的,甚至有的还没留下作品,为什么没留下?无非两个原因:一,他就不会写,从来没写过;二,他写得很差,差到根本就留不下来,被历史淘汰了。我以为没有第三个原因,因为作为状元他有足够的留下来的条件。那么,一个宋朝的状元,旧学的根底一定远远在杨绛之上吧?他的诗也写得很差,是不是就证明他的旧学基础很差了呢?进而可以推断更多的其他事出来?这样的逻辑显然是非常荒谬。另外,更荒谬的是,用诗写得好不好来断定一个人的旧学功底深不深,来断定她的真实水平如何,这个逻辑如果存在,那就等于说,诗写得最好的人就是旧学功底最深的人,就是水平最好的人,不会写诗的也就等于没有旧学基础,没有水平的了,荒谬与否,一望而知。这种逻辑错误往往存在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搞不懂的人中,仅此即可断定,李子先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这样的作品证据,我不能不对杨绛的真实水平产生了怀疑。
也许有人要说,她写旧体诗不行,并不意味着她别的文字也不行。这话要放在后辈文人身上或许成立。比如莫言,旧体诗写得那么烂,并不影响他的小说得诺奖。但放在杨绛那个年代的人身上不成立,因为那时旧体诗是文化基底。【这个说法是很奇葩的,不知道李子先生凭什么说旧体诗是那时的文化基底呢?你对旧式教育懂多少?仅这一句就可以知道李子先生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旧式教育,最多就是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而已。】旧体诗写得烂,就表明这人没文化,没文化自然写不好文字,这没什么好辩解的。【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都需要通过论据论证,这种不需要任何逻辑认证,以一个权威的口吻一口咬定“诗写得烂=没文化”,这样的论证就纯属耍流氓了。】有人又要说了,她那么多的作品比如小说、杂文、回忆录,还不足以证明其水平吗?这个,恐怕只有她和钱锺书知道了,别人不好妄加揣测。在天朝,一切皆有可能,你懂的。【这种毫无任何证据的恶意的暗示,是一种非常恶毒的手法,人可以不会逻辑思维,可以讲不明白一个道理,但不能失去了人最基本的善良。易中天先生说: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是一个学者的最起码的做人底线,我深以为然,以之检验李子先生该文,这个底线,缺。这也是促使我向该文发起批驳的原因。】我要强调的是,她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旧体诗写得烂,文化功底是可以一票否决的。观一叶而知秋,旧体诗就是那片叶子。【这种逻辑我不知道该称为什么逻辑:杨绛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旧体诗写得不好就是没文化功底,莫言是文革年代过来的人,旧体诗写得不好的就有文化功底了?就算李子先生你这个逻辑是对的,那也不是正好说明了、证明了“旧体诗写得好不好跟文化功底没半毛钱关系”么?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如果这不是一脑子的浆糊,那就一定是太过自以为是的缘故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提起这一壶似乎不厚道。【岂止是不厚道,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诗人该有的最基本的良知和品德了。】这也注定了这个文章是个不和谐的文章,会被认为哗众取宠。但面对满屏“最才的女”,还有什么比质疑真相更重要的呢?【前面已经说了,在这个国家,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质疑的,但质疑者要有能力找对切入点。】

前面否定的是李子先生的理论水平,基于前面的论述,我以为作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几等于零,完全不适合写作此类论辩式的文章。当然如此逻辑思维并不表示其形象思维也不行,比如依然可以经营文学创作,但基于逻辑思维的其他活动我都怀疑,比如对创作论的阐述、对文学写作的教学、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等等。即便上述活动都是百度来的。
中秋
(2010年9月)
忽见窗前月玲珑,秋风竦竦吹病松。
心胸郁结人知否,怀抱凄清谁与共。
离合悲欢世间事,阴晴圆缺凭天公。
我今无意酬佳节,但觉凄凄秋意浓。

忆锺书
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
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
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
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

以上就是在网上找到的杨绛的两首旧体诗。除了语言十分外行,第一首竟然平仄通押,这得有多不会写才能写成这样。【这里李子先生提出两个判断,这两个判断都涉及到李子先生的诗学水平:一个是一个笼统的宏观否定,“语言十分外行”,一个是微观的否定,第一首诗平仄通押。前一个观点,首先一个涉及学养的问题就是作者对基本概念的模糊,什么叫语言外行?是说中国话用不好?应该不是吧?那么是说缺乏古色古香的那种古体诗应有的“诗的语言”外行了?但是,如果是这样,我就奇怪了,作者你自己不是最擅长抛弃传统的古体诗语言的吗?连“你在桃花怀孕后,请来燕子伤怀。河流为你不穿鞋。因为你存在,老虎渡河来。”这样的句子都被你自我陶醉好多年,何以“忽见窗前月玲珑”就语言外行了?是的,这首诗前两句的平仄是有问题,我也不会掩耳盗铃地说它是古体(顺便指出,有的人喜欢这么说,其实是一种很low的辩说),但是从后面的六句可以看得出,杨绛先生是懂旧诗平仄律的,绝非外行,前面两句出律,只能证明她这两句没有经营好,或者最多就是说“诗律经营”有欠缺,但绝不是“诗学语言”外行。杨绛不是诗人,这个也只是自述胸臆而不是要拿去某个诗词论坛甚至某个纸媒发表,他不想绞尽脑汁来协调平仄,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而“诗律经营”和“诗学语言”这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至于一首诗的好坏,也并不是就只看平仄,对一首诗的评论,如果只会对平仄说三道四,这类人是诗词评论中水平最差的一类,完全可以认定他们根本就不懂诗学。此外,如前所述,李子先生在这里又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言之有据,持之有故”的原则,作品摆在那里,你完全可以举例指出,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因为什么原因所以显得语言外行了。通常我知道不愿意举例说明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水平太差说不出道理举不出例子,一个是恶意捣浆糊,知道他的例子一说出来人家就知道不对。我相信李子先生是明白平仄能力不足是不能等同于外行的。所以就有另一个可能,李子先生说的“语言外行”也不是平仄问题,而是不懂押韵,这个确实是可以称为外行的,因为没有一个懂旧学的人会不懂这一点,不懂这个就可以判为外行是完全没错的。但是,问题是,如果判定者自己缺乏旧学根底呢?我认为,恰恰在这个李子先生大做文章的地方,李子先生不慎露出了自己旧学功底不足的尾巴来了。我甚至完全可以断定李子根本就没有读懂先生的这一首诗。因为杨绛在这里完全没有出韵。“怀抱凄清谁与共”的“共”,并非是“共同”的意思,因为每个人想要与别人“共”的都只会是自己美好的东西,而不会将凄清的情绪拿来与谁共,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认知。而这里的“共”,读如“恭”,亦即《唐韵》注为九容切、《集韵》注为居容切的那个读音,可能李子先生对《唐韵》、《集韵》不是太熟悉,那可以在平水韵的冬部找到这个字:共,敬也。应该是由“恭敬”一义而来的夫妻相敬如宾相互珍爱的意思。这句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这个中秋团圆的日子,家中独我一人矣,如今还有谁来珍惜我如此凄清的幽怀呢?此诗作于夫亡之后的十二年,多年来的寡居所引起的凄怀,在中秋这个最能激发思念的传统之夜爆发,情不由衷地思念亡夫,正是该诗的主题,七个字给我们的那种令人唏嘘不已的感情,我以为实在是十分令人动容的。将这样的诗句判为“外行”、“平庸”,我不能不说直是“瞎了眼”。】我当时还以为,“共”字极可能是“同”字之讹,别人录到网上的时候张冠李戴了。今天看到一个转自《文汇报》的杨绛手迹,竟然真的是“共”字。这个手迹虽然没有署名,但比对基本同期的杨绛署名的其他手迹,尤其是落款时间的笔迹,应该出自同一人之手吧。说实在话,我曾纠结于标题是用“平庸识字妇女”还是“普通识字妇女”。但一想到与一位大学问家生活了一辈子,还能把诗写成这样,“平庸”可能是最轻程度的形容了。除非有证据表明这两首诗不是杨绛写的,否则我不会改变“平庸识字妇女”这个看法,至于你们怎么看,请随意。【由于自己的旧学能力差,没读懂别人的诗,反过来说别人不会写诗不懂诗学,进而攻击别人平庸,这样的行为我们可以经常在一些诗词论坛中看到,主角则每每是一些学养极差的小混混,也就是无赖,李子先生也玩这样的一出,只能令人觉得很遗憾了。反正我是这么看的,至于你们怎么看,请随意。】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楊本不以詩名,奈何以詩衡其人。李子嘩眾取寵,借挫死人骨以駭人耳目,其為人也必刻薄。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 0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道不知是谁,李子好惊世骇俗,从其诗可知其人。

点评

老道的文字很犀利,經常在微群發表一下詩論,很受歡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 09:12
老道不知是谁,李子好惊世骇俗,从其诗可知其人。

老道的文字很犀利,經常在微群發表一下詩論,很受歡迎的。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來訪,問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通恭,在切韵三锺。杨在此东冬互押,没什么错。至于平仄,作者可知而不拘,崔颢的黄鹤楼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乱说平庸者,本是平庸人!

点评

讚同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3399

回帖

84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484
发表于 2016-6-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大嘴很时髦,故发狂言吸引眼球,出名一略也。

点评

楊先生將自己和錢先生的稿費共八百多萬捐給家鄉的學校設立獎學金,就這點,李子在先生面前就是侏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6-2 10:13
如今大嘴很时髦,故发狂言吸引眼球,出名一略也。

楊先生將自己和錢先生的稿費共八百多萬捐給家鄉的學校設立獎學金,就這點,李子在先生面前就是侏儒。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6-2 09:58
乱说平庸者,本是平庸人!

讚同先生:coffee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

回帖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6-6-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想弄出个响动来:D

点评

明星為什麼要走光,她出門猶其參加活動,穿衣時豈不考慮走光的可能,可偏偏就走了,而且是一光天下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敲玉餘韻 发表于 2016-6-3 09:08
总想弄出个响动来

明星為什麼要走光,她出門猶其參加活動,穿衣時豈不考慮走光的可能,可偏偏就走了,而且是一光天下知,個中有機巧啊。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問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6-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  李子  的诗  拿一两首  大家解读一下,看有资格评论别人不??

点评

李子体”刍议 颠覆与突围 ——“李子体”刍议 (“网络诗词与新旧体运动”系列论文之一) 檀作文 网络在参与上的平民性和平等性,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具有颠覆意义。网络诗词对于中国数千年的诗词传统,在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5 13:04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863

回帖

6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840
发表于 2016-6-1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上看过,这老道辩论有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碎梦阁主 发表于 2016-6-13 00:13
将  李子  的诗  拿一两首  大家解读一下,看有资格评论别人不??

李子体刍议

颠覆与突围
——“
李子体刍议
网络诗词与新旧体运动系列论文之一)

檀作文

网络在参与上的平民性和平等性,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具有颠覆意义。网络诗词对于中国数千年的诗词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一种颠覆。这种颠覆来自我所称为的新旧体运动李子体便是新旧体运动的排头兵。李子梨子栗子这个ID自身,有着浓郁的平民化色彩。《呕吐集》这一令人喷饭的别集名,也颇为黑色幽默。传统诗人,好以风雅自命,字号、斋名,以及别集的命名,通常雅之又雅,凝聚了厚重的文化信息。李子反其道而行之。选用李子梨子栗子这个极乡土的ID,以及《呕吐集》这样富有创意的名称,未必只是一种偶然。因为李子在零散的诗论里谈到了拒绝诗词传统的伪(伟)大意义和颠覆词语的文化意义。

(一) 拒绝伪(伟)大

三江油铺的老板三江有月在他著名的油花点滴里,大肆批评传统诗词末流写了太多伪诗。李子是三江油铺的二当家,虽然不曾像老三江一样大张旗鼓地倡导打油,但在创作上无疑走得更远,也更彻底。我曾多次和李子在茶余饭后讨论旧体诗词写作的问题,几乎每次李子都要指出传统诗词立意过高,对于一流诗人来说,大约境界本来如此,但对于不入流的写手来说,恐怕只能是拔苗助长。大家都拿一个腔调说话,家家山林隐逸,人人民胞物与,个个奉倩义山,写出来自然都成了伪诗。老三江称此类诗词写作有一个伟大意义在作祟,李子则故意将伟大意义写成伪大意义。拔苗助长的伟大,当然只能流于伪大。旧体诗词创作,陈式化倾向极为明显,唐宋以还,变本加厉,20世纪以来,模拟之风盛行,无病呻吟之伪诗铺天盖地。李子身当此世,对个中弊病看得极通透。故此极力反对诗词传统的伪(伟)大意义,提倡诗词创作要有泥土气息,离根近些,离生活近些。落实到创作实践,山里人组词十篇和系列儿童诗的写作,是最好的证明。
山里人组词,是李子很花心思的一个系列,颇能说明李子的创作旨趣。该系列以李子家乡赣南山民生活为原型,取材集中,但涉及面并不因此狭窄。《卜算子·采松油人》和《木兰花令·挖冬笋人》,立意与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组诗相近,都是概叹民生艰难,写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但李子终不似白居易那样呼天抢地,他只是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叙述,在叙述中略略透露出兄弟般的感情。这种特殊身份成就了李子。《阮郎归·砍柴人二》下片山溜陡,土藤肥,奔雷大木飞。夕阳似落似徘徊,那人寻不归,写砍柴人被大木砸死,魂魄无归。我家乡皖西南山区也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读李子此诗,引起我无限回忆。然而这回忆竟如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且入不得半点哀乐。连叙述死亡,尚不入哀乐半分,此外的数篇便更是地道的民间生活白描了。《菩萨蛮·赴墟人》记山民赶集,《山妹子》二篇写喊山与对山歌,《临江仙·小山娃》讲竹敲辟鬼,《西江月·砍柴人一》述砍柴情状,皆如《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民间生活静穆安详的一个剪影,和盛衰美刺、比兴寄托,皆是无关。然而,一旦我们有缘读了李子的这组诗歌,他所描述的赣南山民的民间生活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且定格下来。
李子的山里人组词写山村生活,然而绝不涉于山林隐逸田园情趣。诗词传统里,这样的立意泛滥成灾。李子厌恶于这样的伟大意义,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同是泛写对山村生活的怀想,李子怀念的是树林站满山岗,石头卧满河床(《清平乐·山村之夜》),隐约一坡青果讲方言(《南歌子·山村之晨》),这是对王维、范成大以来的山林、田园审美范式的彻底解构。山里人系列之外,李子另有一篇《浣溪纱》写乡村生活,其中有一句柴刀静放果园中,也是好极了。这决不是传统的山林隐逸派所标举的诗情和禅意,然而却在颠覆传统的同时,贴近了生活,也因此使诗的情绪鲜活了起来。
李子的儿童诗不如山里人系列集中,而且有与山里人交叉者,如《临江仙》里写:看罢儿时知造化,天生无赖山娃。衣襟鼻涕拌泥巴。当时明月在,地里好偷瓜。但这里突出的是童趣。《调寄长相思·拟儿歌》更是童趣盎然:推太阳,滚太阳,有个神仙屎克郎,天天干活忙。/从东方,到西方,路好宽呀路好长,云来歇歇凉。不但想像,便连口吻都是地道的儿童了。至于《如梦令---6.1写给大连空难的罹难儿童》,本事极哀伤,然而李子不写哀伤,只是从孩子过节也该欢喜入手,写再没老师熊你你住的房间,仍像咱们家里。这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凭吊,而是完全以儿童的立场思考。李子的儿童诗里只有单纯的童趣,完全看不到诗词传统所标举的美刺比兴,也丝毫不关心什么教诲。李子在山里人和儿童诗系列里,拒绝了伪(伟)大意义。
或许有人会说《长相思》、《如梦令》两篇完全不像旧诗,但从平仄和压韵上来说,这两篇都合乎旧体的格律。用新诗的语言来写旧体,这也是一个颠覆。李子对诗词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颠覆基本同步。

(二) 颠覆词语

写诗的李子很勤快,写诗论的李子太懒。确切地说我只读过李子一个相对正式的诗论”——《关于诗中暗含的比喻陷阱》。这个题目在新学院论坛(.com)以主帖形式发表,我和李子之间就帖子的内容进行过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个帖子的标题换作颠覆词语的文化意义,会更加贴切一些。因为李子在帖子里这样说:
文化是一条长河,它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不断产生比喻性的词语,有些词语因为年头久了,人们习以为常,如果不去仔细捉摸,甚至不再觉得它是比喻了。比如奔波、斟酌、对仗、破绽等等,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但在写诗词的时候,我觉得有时候还是文化少一点的好。用字多用其本义,而少用其喻意、引伸义或特定场合之义(如典故),我觉得这样能使诗的句子稳固些,至少先保证字面上是圆融的,再说其他。
李子还以自己的一篇作品《浣溪纱》为例,来具体说明这个问题。词是这样写的:解手天涯亦简单,箧中镇压旧衣衫。奔波容易转身难。/遍野春花风破绽,千江秋月水流传。而今消得一灯残。李子说:
这手词中的解手、镇压、破绽、流传等词语皆是原生态的,是没有文化的,你要说解手是上厕所,这是文化了,而我要说解手就是把手分开,而且比分手要更强制一些,当然也显得更深情一些,你要说镇压就是镇压反革命之类,也是文化了,而我要说镇压就是上面压许多东东把一个东东压在下面。同样的还有破绽,还有流传。这种将附加在词语上的文化意义去除,还原成其本义的作法,我认为是使句子稳妥的方法之一。但这手词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奔波容易转身难,有人认为这句很不错。然奔波是一种比喻,其他词都还原了,这个词语却还是文化态的。奔波的本义是向前涌动的波浪,如果不用其比喻意,奔波转身的搭配似乎有点小问题。显然这里的奔波是个比喻,而不是在说水浪,这使它与其他词不协调。
当然,诗词不光要有字面的意思,还要有隐含的深意,这样才会有味道。但这是建立在字面圆融的基础之上的。如坟堆镇压家山稳炎凉世味相斟酌,为择言辞久默然。,这里的镇压斟酌,即使在字面上也是说得通的,当然它们在这里不仅限于字面意义。
李子自己说避开词语的文化义,而用其本义,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稳妥。关于这一点,李子或许有很多个人化的体验。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李子有所不同。我所关注的是这种颠覆对于诗歌美学意味着什么。我在跟帖里说:
李子这里谈的词语的文化义,似乎可以替换成常用义。一个词语,通常不止一个义项,李子在选择时,往往故意避开或曰颠覆它的常用义。这给诗歌带来新鲜感。读李子的诗词,觉得新,新得好,却无陌生感。这便是李子的高明之处。避开词语的常用义,回到本义,而不是生造词语。李子所故意避开的常用义,往往有文化背景在,在整句的语境中对词的本义给以确定,这种对常用义(或曰文化义)的颠覆本身有一种反讽的效果。让人在赞叹李子巧妙的同时,回味一下词语的文化义,于是读者也便在这个颠覆过程获得一种阅读心理上的默契和愉悦。
李子对我提到的颠覆带来的反讽效果表示赞同,并在回帖里做了进一步补充,强调多个具有颠覆词语性质的句子的连续使用。李子说:
读一手诗词时,如果当中有词语不是用的常用义,那读者是不可能忘记词语的常用义的,这种心理落差,确实造成了一种阅读的趣味或者说快感。而要形成这种心理落差,不让读者作常用义上的理解,有时候要依赖于多个句子的联合使用,因为常用义的惯性是很大的。如单看解手天涯亦简单这一句,作在天涯拉屎是很简单的这样的理解也是可以的,但若从整手词来看,显然不会再这样理解了。虽然理性不让你这么理解了,但词语的文化惯性又不能在心理上完全驱除,两相争竞,就形成了一种阅读趣味,或者说这也是一种打油的方法:)。还有如恍惚翻身毛主席,葱茏放眼柳屯田,如果没有后一句,单看前一句,则毛主席只能作人名理解,而有了后一句对柳屯田的解构式理解,前一句也就对毛主席多了一种解构式的理解。
作为评论者,我更关注的是效果。作为作者,李子对写本身有太多的甘苦体验,所以他更喜欢讲怎样写。连续或者说大量颠覆词语的文化义,是李子体的标志性特征。著名的例子,除了以上李子自己分析过的两篇之外,尚有《浣溪纱——神仙自杀事件》时世惟知钱反动,文章每见字强奸等。李子在两篇词里对红烧肉进行了文化颠覆:蛋在生前多白扯,肉于死后便红烧。(《浣溪纱》);偶逢广场红烧肉,遍置包厢白斩鸡(《鹧鸪天》)。红烧肉不再是饮食文化意义上的美食,而是指火化和自焚。李子对红烧肉文化义的颠覆,给作品自身带来了巨大的黑色幽默和荒诞感。李子曾经说过,在同一首诗里使用词语的文化义和非文化义,这种跳跃感会给诗歌带来幽默和荒诞感。但我倾向于认为荒诞和黑色幽默来自颠覆自身,即:词语的文化意本义之间的争竞性冲突和落差,造就了荒诞感。
至于如何颠覆词语,李子说:
文化是流变的,它追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有新的词语组合,不断有新的所指,有些词语已经离当初的意义甚远了。但单字的意义却要相对稳定得多。紧紧抓住单字的本义,就抓住了人类文化的物理层面
抓住单字的本义,正是李子的手段所在。李子《五律·失真》里写白日天行健,红心我失真天行健失真都是成词,但在这里却是拆开来,用其单字的本义。拆开来和联在一起,在语义上构成对比和落差,荒诞感随之而来。
李子体荒诞色彩的颠覆还在于通假字的大量使用,比如好好的浣溪纱,到了李子手里,十有八九就变成了玩细沙,还要一手两手的。这些和他那极富民俗色彩的网名,以及令人喷饭的诗集名——《呕吐集》,造就了李子在网络诗坛的独特风格。

(三) 时代镜像

李子体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时代镜像。李子有两句诗在网上广为传诵——“忆昔峥嵘岁月稠,俺从花朵变盲流。人们之所以对这两句印象深刻,极鲜明的口语化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中浓缩了我们的时代镜像。小时候,我们都念我们祖国是花园我们都是小花朵,改革开放终于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走进了十亿人民九亿打工仔的新时代。盲流这个词汇太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了,而俺从花朵变盲流,便是抓住了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是六七十年代生人,也包括了部分八十年代初生人)的两个基本点——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经典性地浓缩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沧桑。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绝对经典的黑色幽默。因此,我们很自然地认为李子属于我们,是在代表我们书写。
李子诗里太多我们这个时代的镜像,如驱驰地铁东西线,俯仰薪金上下班(《鹧鸪天》),繁华气色晚来膻。旋转玻璃门上,光影逐衣冠(《喝火令》),灯火城高写字楼(《鹧鸪天》)……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说李子是我的哥们,他过的是和我一样的生活。李子写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实在不觉得遗老遗少们的鸳鸯瓦冷梦远灯阑,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是我的哥们。惟有李子真实地和我们活在一起。
李子有一个《浣溪纱》,我十分喜欢它的下片,很简单的三句——“忽尔手机来短信,有人同醉在天涯,只言相识未言谁。这样的感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然而,一经李子这样说出来,便觉得是这样耐人寻味。而此词上片有借酒消愁之意,是否同醉在天涯的那哥们也是个沦落人呢?诗意上的留白很足,恰好这个留白是我们自己经验世界的用武之国。李子真是太熟悉我们的生活了,谁让他就是我们自己呢!
李子诗中时代镜像的鲜明还在于他大肆使用当下的流行语汇。我们生在一个被流行语汇包围的年代,甚至每一年,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包装和定位。李子对这一点看得很准,他在诗里总是异常果断地使用这些语汇,如终无鱼腹藏伊妹,但有羊鞭斗伟哥(《鹧鸪天》),俺曾包养小平猫(《浣溪纱》),繁华镜像是沉沦(《七绝·伊甸园》),屏前写得相思巧,转觉删除好为你传真一字报秋寒(《虞美人》),黑洞妖瞳,恒星豆火,小堆原子碳和氢(《踏莎行》),天堂碎作流星雨(《蝶恋花》),满天星斗摇头丸(《忆秦娥》)等。伊妹伟哥镜像流星雨摇头丸大概都曾当选年度流行语;小平猫屏前删除,似乎可以作为一个时段的关键词;传真黑洞恒星原子碳和氢,也只能是我们这个科学时代的常用语。李子流行语汇用得最有效果的大概是《浣溪沙——偶门的幸福生活》这篇词,词里写道:亿万人民奔小康,小康来了有余粮,相看脸色比红光。/说话多提三代表,搓麻巨爱四人帮,天天都是喜之郎。”“小康三代表四人帮都是政治文化语汇,喜之郎是饮食文化语汇,这里的颠覆和解构在可有可无之间,但将它们作为诗歌语料,意象般地叠加、陈列,便给诗歌审美带来强烈的戏剧效果,荒谬而新奇。一般读者,是不会觉得旧体诗词和日常生活有什么相干的;多数作者,也决不会这样让二者发生关系。然而,李子这样做了,看似不可能的一道槛,他就这样从容地跨过了。我们熟识的流行语汇被置于一个全新的语境,有了一种奇特的陌生化效应。惊讶之余,我们又回味起它们作为生活语汇的意味,于是会心一笑,便因此获得了某种心理愉悦。李子如同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熟练地玩弄着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流行语汇,并操纵了我们的阅读快感。大量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流行语,也是对诗词传统的一个颠覆。

(四) 现代意识

李子是一个现代意识极强的旧体诗人。作为诗人的李子,其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文精神,(2)普世关怀,(3)终极思考。
李子在众多作品中揭露和抨击了人类,尤其是国人嗜血滥杀的劣根性。法国大革命时代,丹东痛心疾首地呼喊——“要爱惜人类的血;鲁迅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李子对丹东和鲁迅的教训印象深刻。伯夷、叔齐慨叹以暴易暴,不知其可。李子大概也是反对任何名目的战争和杀戮的。李子词两色旌旗皆嗜血,万千荒冢拜高台,轮回一梦复阴霾(《浣溪沙--谒大余县革命烈士陵园暨刘伯坚墓》),极透彻地出了一切战争的杀戮本质,和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无意义。《南歌子》词血气侵飞铁,山林走大兵。砍头犹欠本拉登,记得那楼牛比恁多层。 /上帝何其误,谁言彼万能?鬼魂赝品是人生,XXXX东东销毁费泥坑,是感慨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以至于遭受恐怖主义分子911袭击报复。下片说人生是鬼魂赝品,骂人是“XXXX东东,抱怨上帝不该造人,都是对人之劣根性的出离愤怒。李子对于生命和灵魂的尊重,又不仅仅限于人类。《临江仙——一只小动物的悲吟》:奔尽山崖终绝地,周遭人迹侵寻。指天条子怵森森。夺吾皮与骨,饰彼帽和襟。/痛彻今生为弱种,血干不绝呻吟。不甘不解泪吞心。缘何天下土,无处不刀砧?这篇词,是绝好的代拟体,将生为弱种的小动物的血泪生涯表现得淋漓尽致。普世关怀的诗人李子,恨不得做了一切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代言人。李子在《七绝--扁桶缸》诗里还曾写到隐约山川有大魂,我们且不管这一句的所指究竟是什么,但我们能很直接地感觉到李子对自然和万物的尊重,他对一切存在物有一种庄重而真诚的敬仰。
在当代思想体系里,人文精神普世关怀,和终极思考,往往是三位一体的依存关系。在李子的现代意识里,也不例外。李子对人的存在有一种终极性的思考,他总是很关切地追问人生有无永恒意义,人的存在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诗词传统中的忧生之嗟包含了终极关怀的萌芽。李子将传统的忧生之嗟进一步推广,对于的追问更加彻底。他的《踏莎行》词里写:黑洞妖瞳,恒星豆火,周天寒彻人寰坐。我来何处去何方,无边幻像云中舸。/沧海沉盐,荒垓化卵,时空飞矢流光堕。小堆原子碳和氢,匆匆一个今生我。” “我来何处去何方?这是屈原天问式的本质性追问。小堆原子碳和氢沧海沉盐,荒垓化卵,时空飞矢流光堕,是以近代科学知识所作的一个天对。然而,近代科学只能解释其然(为什么是这样?),却不能对问题自身提供任何的解决方案。知其无可如何之后的悲哀,甚于无知状态之下的悲哀。究竟庄生自己能否达到知其无可如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境界,我们深表怀疑。即使庄生能做到,那也只是把问题隔离,而不是解决。李子的绝句《伊甸园》写繁华镜像是沉沦,入彀翻成智慧身。一纪崩摧人灭后,枝头苹果坠纷纷,是在浩瀚时空范围内审视人的存在。自从始祖吃了智慧果之后,人类创造了地球世界的繁华镜像,然而人类的绵延存在,在整个宇宙中亦不过是匆匆一瞥。人类的存在,对于整个宇宙是否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恐怕不是人类一厢情愿的事情。一旦思考起终极问题,必然走向大孤独。而终极思考,又往往和时间意识有关。孔圣罕言性及天命,然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关怀时间的那一刹那,夫子逼近了终极。孤独,存在与时间,都是终极思考的标志。李子有篇《清平乐》词:白墙之屋,陌路遥声哭。鬼影三千能覆国,生死那般孤独。/铁中颤响寒风,灯如朽夜蛆虫。我把眼帘垂下,封存一架时钟。本事写什么,我不很清楚。然而我能读到诗人李子对存在进行关怀时的孤独意识,和对时间的反省。
人文精神、普世关怀,尤其终极思考,是新诗的标志性题材。当李子在旧体诗词里表现终极思考时,我们可以说这对于旧诗是一个革命性的突围。

(五) 新诗对接

李子终极关怀的几篇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弥足。这几篇的美学效果,不是传统诗词审美范式可以概括的。当旧体诗人李子进行终极关怀时,他的创作,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上都逼近了新诗。我们很可以讨论一下李子从新诗那里所受到的影响。
李子有一篇《浣溪纱》里写革命无关菠菜铁,埋人只合亚洲铜。作为诗题的《亚洲铜》,是海子的代表作,亚洲铜这个意象带有太多的海子色彩。李子选择这一意象,颇可说明他对海子的了解和偏爱。李子另外有篇《虞美人——读海子诗演其义》:人头落地浑无响,剑气冲天朗。黄庭压枕卧名山,梦见前生打马过城关。/寒枝斜挑荒城月,月下桃花血。鸦声断续草萋萋,九座枯坟一局古残棋。李子所拟海子原诗是:当年我打马进城 手提一袋青稞/当年我用一袋青稞换取十八颗人头/还有九颗 葬在城中 下落不明
我们很容易从亚洲铜读海子诗演其义看出李子对当代新诗祭酒海子的敬慕。但写这两首诗的时期,李子受新诗的影响还在皮相层次。李子手订《呕吐集精简版》没有收录亚洲铜,这说明他本人并不认可这篇作品。《读海子诗演其义》在意象和气类上,也还是典型的旧诗。直到创作《采桑子》(亡魂撞响回车键)和《忆秦娥》(夜斑斓)时,李子才完成了旧体和新诗之间的对接。
李子《采桑子》词:亡魂撞响回车键,枪眼如坑,字眼如坑,智者从来拒出生。/街头走失新鞋子,灯火之城,人类之城,夜色收容黑眼睛。这诗的气类像极了朦胧诗,而夜色收容黑眼睛,分明是从顾城诗中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眼睛是顾城的标记,在新诗体系里极富象征意义,其价值相当于旧诗的典故。李子在作品中也正是把它当作典故来用。单单作为意象和典故来看,黑眼睛亚洲铜基本等价。但《浣溪纱》词不够成熟,没有为亚洲铜的移植创造一个合适的语境。《采桑子》的技巧则成熟了许多,李子不再是简单地移植意象,而是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整个地逼近新诗。枪眼如坑字眼如坑灯火之城人类之城亡魂撞响回车键街头走失新鞋子,这些词语联在一起,建构了一个庞大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组合,饱含现代精神,浑然一体。
李子《忆秦娥》词:夜斑斓,乌鸦偷走玻璃船。玻璃船,月光点火,海水深蓝。/满天星斗摇头丸,鬼魂搬进新房间。新房间,花儿疼痛,日子围观。此篇的意象,更是现代。记得在新学院论坛,史杰鹏问花儿疼痛,日子围观何意。李子引了青蛇出洞在榕树下的新诗《在高处的静》:车轮辗过身体的一霎/我与许多花儿见面/那种音的美/我说不出来/我像婴儿一样微笑/你们怎么猜都可以。很显然,李子又在移植新诗的典故,而且是极新的典故。李子诗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浓郁的现代意识,使得这些从新诗中移植过来的典故非但不显得突兀,反而格外妥帖。
李子的《采桑子》和《忆秦娥》,说它是旧体,只因为在格律和用韵上是旧的。至于意象和风格,则分明便是新诗。说到深层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更是如此。用新诗的方法来写旧体,将李子与传统的旧体诗人区别开来。
(六) 结语

在我的阅读视野里,李子是当代最具自觉意识的旧体诗人。数千年的传统,为旧体诗词积累了太多的经验,也积淀了太多的沉腐。每一代人的诗人,都同时面临当代语境和强大传统,都必须在创作意识上有所抉择——继承,还是突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固然是后人对文学史的总结,但在更深的层面,何尝不是文学发展的自觉要求。“苟无新变,不能代雄。”“新变”实在只是当代语境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于文学创作而言,这一内在性的要求是如此迫切。
李子于旧诗而言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新变。李子的创作实践,显然是突破多于继承,他对当代语境的尊重高过于诗词传统。当我们在界定“李子体”时,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于白话入诗和流行语汇的皮相层面。更多地考虑李子“拒绝伟大”的深层动机,“颠覆词语”的审美追求,以及“新诗对接”的手法尝试,有助于我们认识李子对旧体诗词的特殊贡献。
“李子体”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主要有三点:一是“颠覆词语”的荒诞审美,二是诗歌意象的现代意味,三是情感留白的诗意弥足。
追求审美效果上的黑色幽默和荒诞感,20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里有几位先行者。散宜生的《北荒草》系列和启功的部分诗词,都很成功。李子可以说是接着他们的路往下走,但李子的手段是新的。用“颠覆词语”的手段,赋予旧体诗词特殊的审美效应,是李子的一个贡献。
再没有第二个旧体诗人能像李子那样使用如此众多鲜明的现代意味饱满的意象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诗的影响。但李子诗的意象并非完全移植于新诗。他的那篇拟海子诗,意象和情调其实都不新,我在前文将它界定为学习新诗不成熟的表现。但单单作为意象而言,却自有魅力。李子诗的意象无论来自新诗与否,总是如此鲜明。“乱峰如砍水如缠”,“秋雨三千白箭,春花十万红唇。”,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在前文分析“忽而手机来短信”时,肯定了李子在情感留白上的高明。李子“新诗对接”最成功的几篇作品,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更是如此。废名《谈新诗》里说旧诗的情感其实是散文式的,实际上指出了旧诗的致命伤——缺少深度。旧诗的思维方式往往过于具体,新诗却要抽象得多。旧诗往往处理日常情感,新诗则善于终极关怀。“思”的难以名状性和深层多义性,赋予新诗极大的魅力,使得新诗在发生学意义上优于旧诗。需要指出的是,旧诗虽然在发生学意义上不如新诗易于留白和含蓄,但在表现手法上却积累了太多的经验。我实在觉得李子“新诗对接”的旧体作品,对于新诗的意义更高过于旧体本身。李子这一类型的旧诗,实在是比一流的新诗还要好。因为旧体的形式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旧诗以凝炼见长,短小篇幅决定了写作者必须精心选择和陈列意象。诗词传统重含蓄朦胧,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只有一个指向——情感留白。以少胜多,正是旧体的长处。旧诗在情感留白上积累了太多经验,有太多的技巧可供新诗借鉴学习。

自诗界革命以来,旧体诗词一直在为当代语境的要求做各样的调适。“以新词入旧诗”,大约是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另一种表达。但总体来说,以新词语入旧诗都不太成功。究其原因,写作者自身遗老遗少的气息过重,偶尔用一两个新词语,但整个诗的情调还是旧的。如南社高旭辈,在新词语的使用上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创新的意义终究太小,因为他们的感受仍是太旧。欲新旧诗,先新感受。李子在这方面走得太远。李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新词入旧诗”,而是以新感受入旧诗,是用新诗的思维方法来写旧诗。李子的颠覆和突围,对于旧体诗词具有革命性意义,未尝不是为当代诗词指明一个方向。

我高度肯定李子诗的自觉意识和创新尝试,并不意味着我肯定李子的所有作品。从艺术成就上,我将李子诗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好”,是指兼具意象和留白两重因素的作品,往往恰好是现代意识弥足的“新诗对接”体。“中”,是指“颠覆词语”造成荒诞感的作品,这类作品很有特色,但尚不足以用“成就”来评价。“差”是指意象和留白有缺欠的作品,李子颇有一些“愤青”时事体,以发牢骚、宣泄情绪为目的,表达上过于直白粗糙,艺术性较差。我的感觉是李子在2002年的下半年写了很多这样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有某种特殊的外在原因在起作用,好在李子很快走了出来。
年近不惑的李子写旧体诗历史并不很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对诗词传统做了太多的颠覆和突围。作为朋友,我希望李子在将来的创作实践中,面临自己,也来几次颠覆和突围。

点评

戏赠有些嫩姨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低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金玉粉面,腹中皆是粪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5 14:52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6-15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6-15 13:04
李子体”刍议

颠覆与突围

戏赠有些嫩姨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低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金玉粉面,腹中皆是粪土!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似轻描淡写,却含热情满腔!风过不着痕迹,留下锦绣华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精巧!通达晓畅!清新雅逸!意境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风流,文辞精炼!优美流畅!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古今、骨秀境清。构思精巧!陶蕴藉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8 1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