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2|回复: 35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

[复制链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发表于 2016-7-2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打神者 于 2016-7-31 22:43 编辑

植杖叟先生于在下某习作下交流说:

不知东南韵就里,这首诗,合于平水韵,也合于新韵,问好。


说实话,本人对《东南韵》也不甚了然,只是看过有关《东南韵》的零星简介材料和一些标注为【东南韵】的习作,便试着尝试一下而已。因有关网站改版、原作者被人莫名禁言,眼下收集有关《东南韵》的资料还真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当时出于好奇而复制留存的一段背景材料还在,兹贴于此处,仅供植杖叟先生和对东南韵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
文/剑指千秋

      鉴于现实方言语音中入声读法已然大面积消失,现代读书音——普通话中更是连入声因素都不复存在了,而较系统地保留入声读法的地区基本上局限于东南一隅,但各地读法千差万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读法,为了照顾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对入声情有独钟诗者的情绪和为诗需要,建议诗界有识之士抓紧编撰一部《东南韵》。框架构想如下:
      1)《东南韵》的性质为区域性用韵,仅供海内外类平水韵方言区的格律诗者使用,并可供普通话地区的爱好者参考。
      2)《东南韵》应建立健全自己的规范读音。这一点至关重要。有规范音而读不准与根本没有规范读法完全是两回事。
      3)《东南韵》应保留入声读法,但应厘定入声读法的规范读音。比如白这个入声字的现实读法五花八门,应予澄清。
      4)《东南韵》应有现实语音依托和专属自己的基础方言。可以现今某地方言为基础,并适当吸收部分中古合理读法。
      5)《东南韵》的地位应是独立的。既非平水韵的简单翻版,亦非普通话的肆意改造。此书一出,声韵之争可望休矣。




附注:
据初步调查,不少诗友事实上在采用东南韵为诗。
诗词理论板块已有一个同名主帖,既然杨逍先生赞同此帖,何不留下此帖,提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呢?



附杨逍先生赞语:

我很赞同







发表于 2016-7-2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应属东南地区,除保存入声外,东冬庚青侵痕通押,多见于不依平水而依口语入韵的诗友。其既不合平水,词韵,也不合新韵,吾谓之湘韵。

点评

湘语、吴语、粤语如此,温州话、闽南话亦然。只要自成系统,只要在某个局部地区内能够有效交流,任何方言均可独立构成地域性诗韵。当然,若想像中古平水韵那样通行全国,唯有采用现代读书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1 22:42
杨逍先生忒不仗义,居然说一套做一套。 既然大家刻意回避东南韵话题,我也乐得图个清静。今被先生提起,那就交流一二吧。 窃以为,就现实语音而言,湘语、吴语、粤语等等均可自成体系,按各自规范独立成韵,只要注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9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7-29 19:08
湘应属东南地区,除保存入声外,东冬庚青侵痕通押,多见于不依平水而依口语入韵的诗友。其既不合平水,词韵 ...

杨逍先生忒不仗义,居然说一套做一套。
既然大家刻意回避东南韵话题,我也乐得图个清静。今被先生提起,那就交流一二吧。
窃以为,就现实语音而言,湘语、吴语、粤语等等均可自成体系,按各自规范独立成韵,只要注明即可,相应地区的人毕竟读得出听得懂嘛,有何不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7-29 19:08
湘应属东南地区,除保存入声外,东冬庚青侵痕通押,多见于不依平水而依口语入韵的诗友。其既不合平水,词韵 ...

湘语、吴语、粤语如此,温州话、闽南话亦然。只要自成系统,只要在某个局部地区内能够有效交流,任何方言均可独立构成地域性诗韵。当然,若想像中古平水韵那样通行全国,唯有采用现代读书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 07:19
对于中古音韵,各地都保留了一些,也丢失了一些。所以谁也没有权力说:自己的方言是正宗中古音——只能说 ...

须知,普通话中也有中古乃至上古音素遗存,还不少呢。
然你处入声并非中古入声,你处非入声亦非中古非入声。元音、辅音、音色、调值、时值等等均已今非昔比了。你用现今某地方言诵读时人近体诗李杜听不懂,李杜用基于中古读书音的平水韵诵读唐人诗作你同样听不懂,当然,十数亿国人就更读不出听不懂了。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其妙!东南口音与平水韵大同小异。不要什么风雨韵,现在又东南韵,在网上瞎折腾!

点评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14:50
莫名其妙!东南口音与平水韵大同小异。不要什么风雨韵,现在又东南韵,在网上瞎折腾!
...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点评

平水韵并非切韵,也并非唐人口音。唐人写诗押的并非唐人时音,押的是永明体韵即江东韵。这跟你说的东南方言口音大同小异。你并没有去将现代东南方音每一个字进行注音(你向来只是忽悠一阵,你并没有能力去作这项工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17:51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哦,此等之事可不是 ...

平水韵并非切韵,也并非唐人口音。唐人写诗押的并非唐人时音,押的是永明体韵即江东韵。这跟你说的东南方言口音大同小异。你并没有去将现代东南方音每一个字进行注音(你向来只是忽悠一阵,你并没有能力去作这项工作),你惯会弄一些不着边际的提法在弄上混个名声,从来就不会去下功夫做一点实事!

点评

切韵系本是一套正音系统,都有官话背景,彼时的读书人当然会读,这与大家按照统一的标准却读成南腔北调并不矛盾,现在的普通话也是南腔北调的嘛。不要总是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好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1:59
平水韵并非切韵,亦非唐韵,广韵,然彼等所基于的语音系统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个你不否认吧?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具有彼时官话背景,这个你也不否认吧?当时的读书人都能按各自的读书音背景诵读与聆听相应诗作,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18:21
平水韵并非切韵,也并非唐人口音。唐人写诗押的并非唐人时音,押的是永明体韵即江东韵。这跟你说的东南方 ...

平水韵并非切韵,亦非唐韵,广韵,然彼等所基于的语音系统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个你不否认吧?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具有彼时官话背景,这个你也不否认吧?当时的读书人都能按各自的读书音背景诵读与聆听相应诗作,而时下的读书人却不能,这个你还不否认吧?

哦,差点儿被你绕了。扯别的没用,莫再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我8楼的问题吧,像我一样渴望求知的诗友们可都看着呢:
【附8楼原帖】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瞎说的是你!你的东南韵在哪里?它的四声表与平水韵,今声十四韵有什么不同?你想忽悠谁呢?!

点评

呵呵,8楼帖中已经明确提醒你: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结果你还是不假思索,憾哉!再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说不迟。千万别再转移话题,我的问题是: “好吧,那你就具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打神者 于 2016-8-1 19:2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19:09
瞎说的是你!你的东南韵在哪里?它的四声表与平水韵,今声十四韵有什么不同?你想忽悠谁呢?! ...

呵呵,8楼帖中已经明确提醒你:“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结果你还是不假思索,憾哉!再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说不迟。千万别再试图转移话题,我的问题是:
“好吧,那你就具体说说,现今东南口音与中古平水韵究竟有哪些大同,又存在哪些小异?

点评

你提出什么东南韵进行忽悠,以为别人是傻子。你把你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平水韵四声表,不就看出大同小异来了?!你想逃脱你的忽悠,办不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19:17
呵呵,8楼帖中已经明确提醒你:哦,此等之事可不是瞎说的,想好了再说不迟,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结果 ...

你提出什么东南韵进行忽悠,以为别人是傻子。你把你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平水韵四声表,不就看出大同小异来了?!你想逃脱你的忽悠,办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先有实体,其次才谈《东南韵》是白是黑。
   空空如也就说:“不少诗友事实上在采用东南韵为诗。”  这个这个-------,该怎么说你呢?

点评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韵》其书我尚未看到。请围绕这个构想立论为宜。 至于实体,还不就是现实中的东南一带方言以及东南人士的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55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的原始基础是经历了二三百年多数人的成果。平水韵、词韵都是基于这些成果之上分合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19:46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的原始基础是经历了二三百年多数人的成果。平水韵、词韵都是基于这些成果之上分合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其范围只限于北京一地进行取舍。什么东南韵,从字面上理解为东南地区的口音。而东与南口音还不一定一样,这就要取一个东与南都能接受的统一口音。这个工作量相当大,不是一个人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更何况,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弄一部韵书又有什么用?难道今天谁还有能力去号召写诗用所谓的东南韵不成?这吟者及其众多马甲的脑子不知是如何想的,公然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点评

一套正音系统的确很复杂,比如切韵、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诗韵却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读书人,只要稍具押韵常识,没有韵书不是也可为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19:46
附议。
   把先生的《东南韵》四声表列出来,对比一下平水韵和其他韵的四声表,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韵》其书我尚未看到。请围绕这个构想立论为宜。
至于实体,还不就是现实中的东南一带方言以及东南人士的近体诗嘛。时下不少近体诗事实上也是按东南一带方言吟诵的。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个是早就有的,还要什么实体呢?
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点评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是因为《平水韵》暗合多数方言,与唐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优最大公约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20:16
要弄出一部韵书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隋代的切韵,是综合历代各地韵书而成,虽说为陆法言一人完成,但它 ...

一套正音系统的确很复杂,比如切韵、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诗韵却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读书人,只要稍具押韵常识,没有韵书不是也可为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20:55
这就是苏星空先生的不是了吧。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只是剑指挥千秋先生的大胆设想而已,《东南 ...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是因为《平水韵》暗合多数方言,与唐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优最大公约数。正确地说是,不全合对而是多数拍合,与唐诗基本一致。这就是多数人采用《平水韵》的理由。

    当然,到如今,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并不容易,这是需要的是一种治学能力和水平。

    而先生的设想中《东南韵》的统一的标准在那里呢?如何把“各地读法千差万别”统一起来呢?我仅是担心先生是否有这 个能力来实现这个“设想”。

     先生的“设想”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说是个大胆的、也是不错的“设想”,但不是“实体”,离“实体”还相差千万里。----最起码,要有一点干货拿出来看看。


点评

苏先生总算承认“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一基本事实了。甚慰! 据一些古音韵学家研究,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中古读书音之间的差距,远比苏先生想象的大。 君之所谓多数人采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2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 22:25
我地吴语方言分七声。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老金本地方言音如何。也讲讲。 ...

我现在用的广东方言的调值有九个。
  采用五度标音法时,这些音调的调值分别为33、55、11、21、32、33、55、21、32。

  用传统四声来划分的话,是:
  阴平/阴去(衣/意)、阴上(倚)、阳平(移)、阳上(以)、阳去(易)、中入(百)、阴入(北)、低阳入(伯)、高阳入(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打神者 于 2016-8-1 23:20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 22:28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 ...

苏先生总算承认“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一基本事实了。甚慰!
据一些古音韵学家研究,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中古读书音之间的差距,远比苏先生想象的大。
君之所谓多数人采用平水韵的理由不能成立。事实上,多数人根本读不来也听不懂东南一带方言,比如河北、吉林以及全国广大地区的旧韵诗者。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是有语音规范的,东南韵也应如此,总要统一一些事情才好。剑指千秋先生的构想帖中已然提及一些要点,不赘。
至于具体编撰一部《东南韵》,确非易事。届时为争东南韵语音正宗,吴语、粤语以及其他一些方言之间恐怕还会打个不可开交呢。
不是我的设想,而是剑指千秋先生的构想。窃以为这个构想还是蛮有建设性的。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实不相瞒,在下其实对东南各地方言所知极为有限,自是力所不逮,苏先生何不邀请一众同仁,将这个蓝图变成现实呢?如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回答:先生是怀百年之忧,实在令人感动! 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了,人们自然是用一种没有差异的“现代读书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 06:44
你啊。我不是说过吗。没有哪个地方能说自己是正宗的中古音,在各种方言中,都有保留了一些,也丢失了一些 ...

相对粤语而言,吴语应该更正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会用诗词韵的都作古了,自然就是今韵论的天下了。我们就等着你来赞花好了吧。”
我觉得 这句话应这样说:等全国的方言都消失了,自然就是今韵论的天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8-1 23:18
苏先生总算承认“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一基本事实了。甚慰!
据一些古音韵学 ...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回答:先生是怀百年之忧,实在令人感动!
   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了,人们自然是用一种没有差异的“现代读书音”语言来交流。在那个时候,自然,方言也没有了。
   现代读书音一统天下的时候,哪里还有东南一带诗者的存在呢?


点评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留下这条后路是必要的,足见打神者深谋远虑、悲天悯人之心啊。 一般而言,本来没有这么严重,届时中古平水韵只要让出全国范围正统诗韵地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 21:50
方言与诗词韵毕竟是两回事。
不要跳入打神版版挖好的坑里去才好哦。 ...

   方言,相对标准普通话而言。它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如果某种语言指定为标准化(特别是书面标准化),通常将其称之为“语言”(其本质上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标准化方言”  );
  如果某种语言没有完成这个程序,则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方言”(本质上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非标准化方言”)。

  依此标准,相对现代标准普通话而言,唐诗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2 22:4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 22:24
切韵是当时长安、洛阳一带的方言,适当考虑了其它地方的语音,故有一意多音现象。但与我们今天的吴 ...

我处方言,查族谱,可以知道是来自古河南一带。由于是地处边偶,应该至今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知,在当时起码唐宋时代也是百里不同声的多样性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63

回帖

11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先生与晓风轻送先生各有道理,亦各失偏颇。先点赞一下!再鞭策一下!
在下午后便因故不能上网了,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暂且与诸位别过,后会有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 21:50
方言与诗词韵毕竟是两回事。
不要跳入打神版版挖好的坑里去才好哦。 ...

他已经跳进去了。不过这位苏先生倒是蛮可爱的,理应拉他一把。我这就找稻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9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16-9-19 02:23 编辑

要编《东南韵》倒不如编《闽韵》。理由:高本汉说:“《切韵》是现代方言的母语,例外只有闽语。”;可见闽语既与现代方言母语无关,又与《诗经》音韵系的北方语言关系不大,闽语至今保留入声,遍观各地方音,唯有闽语独具这些特色。

点评

林风次第踏秋来,金水桥头夙雾开。 建洛何关闽语事,高谈打乱匠人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7:13
能够表态说闽语韵跟切韵没关系也需要勇气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5:25
非常赞赏林先生的提议,支持编撰《闽韵》! 同时可以考虑分别编撰吴语韵、粤语韵、湘语韵等各代表性方言韵,甚至温州话都可以独立成韵,这样一来,在各个语言孤岛内交流时就更规范也完全没有障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 18:21
平水韵并非切韵,也并非唐人口音。唐人写诗押的并非唐人时音,押的是永明体韵即江东韵。这跟你说的东南方 ...

切韵系本是一套正音系统,都有官话背景,彼时的读书人当然会读,这与大家按照统一的标准却读成南腔北调并不矛盾,现在的普通话也是南腔北调的嘛。不要总是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19 02:12
要编《东南韵》倒不如编《闽韵》。理由:高本汉说:“《切韵》是现代方言的母语,例外只有闽语。”;可见闽 ...

非常赞赏林先生的提议,支持编撰《闽韵》!
同时可以考虑分别编撰吴语韵、粤语韵、湘语韵等各代表性方言韵,甚至温州话都可以独立成韵,这样一来,在各个语言孤岛内交流时就更规范也完全没有障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 22:05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回答:先生是怀百年之忧,实在 ...


打神者说:“待现代读书音一统江湖后,东南一带诗者总得留个后路不是?

留下这条后路显然是必要的——正所谓有备无患嘛,足见打神者深谋远虑、悲天悯人之心啊。
一般而言,本来没有这么严重,届时中古平水韵只要让出全国范围正统诗韵地位即可,居于从属地位还是可以考虑的嘛,出于人性化考量,为了照顾旧韵爱好者的情绪,在中国大陆完全可以采取这样的过渡措施。但是,万一旧韵利益集团铤而走险,惹翻了现代读书音——新声韵阵营,要求他们在作品中具体标注吴语、粤语、闽语、湘语等方言韵,到时候恐怕就不好收场了,若能有个哪怕是似是而非的《东南韵》,总算有个归宿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9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