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18

由民国初年国语之争看《切韵》音的可读性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2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民国初年国语之争看《切韵》音的可读性

民国初立时,关于国语的厘定也曾有过一场争论。由此可见,《切韵》音无论基于洛阳音、长安音,还是洛阳与金陵音,都有现实语音所本,都是内部统一的,在读书人和官场人士中都是确切可读的。方才网上浏览时,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或可佐证,个中道理推之即明,那就请大家自己看吧。



各地方言争当"普通话"? 民国时期的国语之争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4-27 11:17  责任编辑: 老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担任1913年读音统一大会议长的吴稚晖
说起国语,一般人立刻联想到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实际上,所谓国语只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与正宗的北京话还是有很大差别。而且,据说在民国初年,至少有包括粤语、洛阳话、陕西话三种在内的方言,仅仅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这是真的吗?
粤语、洛阳话、陕西话,都曾备选“国语”?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唯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了另外两种说法:“我去洛阳,洛阳人跟我说,当时讨论这个国语的时候,选的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洛阳话,我们洛阳话就差一票……然后我又到了陕西,陕西又有人跟我说,当时确定国语的时候,候选两个话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陕西话,说我们就差一票。”
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国语周刊》第133、134期(1934年4月14日、21日)连载了语言学家黎锦熙的文章《民二读音统一大会始末记》,详细介绍了民国二年制定国音和注音字母的过程。
1912年(民国元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稚晖)任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表每一个音素。读音统一会员,由教育部延聘若干人;各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此外华侨代表1人。最后确定下来的成员一共80人,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左右,其余为各省推举。虽然说各省最多推举2人,但是在教育部任命的会员当中以江浙为主,结果来自江苏的会员有17人,浙江9人,直隶7人,福建、广东、湖南各4人。
从这个组成名单来看,来自广东的会员只有4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左右会议结果。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照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指出江浙人占25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5人。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
对有争议的字音,会员投票决定
读音统一大会在1913年(民国2年)2月15日开幕,实到44人,来自江苏的吴敬恒得29票当选议长,王照仅得5票任副议长。会议逐一审定了6500个字的“国音”。当时为了记录定下来的“国音”,临时采用了一套注音符号系统。字音确定以后,下一个任务是核定音素,并且确定一套字母系统来表示音素。按照黎锦熙先生的记述,会议进行到这个地步,出席者日渐稀少,但是对于“字母”问题几乎打起架来。
当时字母提案颇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3个方案:1、偏旁派,仿照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汉字,取其偏旁为字母;2、符号派,主张另外制定一套符号系统;3、罗马字母派。与会者多日争论僵持不下,结果浙江代表许寿裳等人以及与会的教育部职员周树人(鲁迅)提议,就使用在审定国音期间使用的“临时符号”为注音符号(《国语周刊》刊头上的符号就是这种“注音符号”)。这套“注音字母”在大陆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时,至今台湾和部分海外华人依然在使用。
国音统一会议由于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多数票决定“国音”,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也许有一些是因“差一票”未通过的,但不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未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
从以上来看,所谓粤语或者洛阳话或者陕西话“差一票”落选国语只是个传说。(徐贵祥/文 摘自《文摘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年的国语之争,至少已经有三个说法了:
1)洛阳话只差一票落选国语;2)陕西话就差一票落选国语;3)粤语一票之差落选国语。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洛阳话、陕西话、粤语都是确切可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23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摘。

由于经济发展区域的南移,以及历史上几大中原人南迁,江南的地位提升。在中国史的分裂期,南京成为南方的经济政治中心。民国定都南京。特别清代,鸦片战争前,只开放广东,以及港澳的影响加以改革开放,首先从广东开点,其地位日升。一个时期,突然兴起粤语热。不过,北方音(中原音),使用面大包括云贵川。粤语是方言,使用范围比较小。即如越语吴语闽南语楚语,成为国语可能性低。


民国国语的制定,是华夏语音学历史上的大事件,有过于沈四声、陆切韵。切韵,切拼一致(字典规范),但发声出音则不统一。
国语采用了注音字母,使公用语终于有了一致音。普通话在注音基础上采用拼音字母、与国际接轨。

点评

耐人寻味的是,民国定都南京,国语却不是南京话。 就切拼而言,在读书人阶层基本上是统一的,在太学里则是高度统一的。在民间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无论如何,当时毕竟有活的标准音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14:41
谢谢转摘。

由于经济发展区域的南移,以及历史上几大中原人南迁,江南的地位提升。在中国史的分裂期,南京 ...

耐人寻味的是,民国定都南京,国语却不是南京话。
就切拼效果而言,在读书人阶层基本上还是统一的,在太学里则是高度统一的。在民间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无论如何,当时毕竟有活的标准音在,而今却无从寻觅了。

点评

字典注释切拼,用方言拼出的仍是方言,各地方言同一字音有别。没有留录音之类,各代的官话随历史变迁而有变化是必然的。在写作诗时参照古规范,与今现实有大差别。 . 再,所谓平水,按今天角度分析,尽显杂乱。且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3 15:36
耐人寻味的是,民国定都南京,国语却不是南京话。
就切拼效果而言,在读书人阶层基本上还是统一的,在太学 ...

字典注释切拼,用方言拼出的仍是方言,各地方言同一字音有别。没有留录音之类,各代的官话随历史变迁而有变化是必然的。在写作诗时参照古规范,与今现实有大差别。
.
再,所谓平水,按今天角度分析,尽显杂乱。且不说音变,即如韵,也不合理。前淬叶曰,东韵,韵母为eng,细分加i.w.u,韵为ing.ong.yong(嘤、嗡、咏),东、冬列成两韵部,没有根据。此类问题当一一纠正,而非沿袭。有人把承袭平水放为重中之重,更是本末倒置。现实已反复证明,此类作法,是今作仿古诗式微的重要因素之一。淬叶只是言明其弊,怎么写、写什么是作者的选择。别人不宜干涉。诗坛只要佳作,不要作假。把了这个关,何必只说平水、新韵?民歌也出史诗,与用什么语言、什么韵无大关。

点评

若有活的标准音,通过师生之间口耳相传,还是能够切得准的。失却了活的标准音,就成您说的那样了。 现阶段诗词界虚假之风甚盛,窃以为宜从还中古平水韵以本来面目入手实施打假,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是的,民歌、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16:13
字典注释切拼,用方言拼出的仍是方言,各地方言同一字音有别。没有留录音之类,各代的官话随历史变迁而有 ...

若有活的标准音,通过师生之间口耳相传,还是能够切得准的。失却了活的标准音,就成您说的那样了。
现阶段诗词界虚假之风甚盛,窃以为宜从还中古平水韵以本来面目入手实施打假,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是的,民歌、方言均可出史诗。就诗之内核而言,诗之优劣的确与新声旧韵无涉,格律诗音乐美则例外。

点评

诗的音乐美,存在于节奏感、押韵等口语中,各类语言均有这些功能包括民族语、外语。所以,各有各的诗与歌。诗与歌均讲形式。这些形式,无不是为集中地、精粹地、练达地表情达意所需要而设置。 . 格律体这种体裁,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23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16-10-23 18:14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3 16:33
若有活的标准音,通过师生之间口耳相传,还是能够切得准的。失却了活的标准音,就成您说的那样了。
现阶 ...

诗的音乐美,存在于节奏感、押韵等口语中,各类语言均有这些功能包括民族语、外语。所以,各有各的诗与歌。诗与歌均讲形式。这些形式,无不是为集中地、精粹地、练达地表情达意所需要而设置。
.
格律体这种体裁,当初是骈文演绎而来,到科考取士时代,成为考士的必修。主要功用是表达的从严而已。格律体今天仍为不少人喜爱,当然可以发扬之光大之。问题是,这只是诗体之一,而非唯一。强调过头,就成弊端。曹氏在红楼借女诗魁黛玉之口,说得明白,有了好句,出律也无所谓。出律也无所谓,极其关键,不能以律害意。当一个作者灵感爆发时,应当迅捷抓住,把诗的精彩留住。为了合律,字词换来换去,搞得似是而非,好句就被吹得无了影踪。
.
另,按律填诗,是经常见到的。明显在“拼盘”,一无新意;二无佳句。这绝非写诗之道。舞还没会跳,就想洋芭蕾戴镣铐,是异想天开眼。

点评

总之,离开了读诵吟唱,就无从寻觅音乐美了。 时下的所谓格律诗基本上已被手铐脚镣铐死了。 此情与诗词界高层一味地强行误导是分不开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23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2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3 18:13
民国初年,孙中山是广东人,怎么没定广东话是普通话呢?

问好。
毛泽东也没把湖南楚语设为普通话。伟人,深明大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18:11
诗的音乐美,存在于节奏感、押韵等口语中,各类语言均有这些功能包括民族语、外语。所以,各有各的诗与歌 ...

总之,离开了读诵吟唱,就无从寻觅音乐美了。
时下的所谓格律诗基本上已被手铐脚镣铐死了。
此情与诗词界高层一味地强行误导是分不开的。

点评

没有那首诗不可以吟唱的。吟者别故弄玄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2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3 18:13
民国初年,孙中山是广东人,怎么没定广东话是普通话呢?

那是因为孙中山先生早就突破了小我,胸怀天下呗。
你若能突破小我,也不至于死抱平水韵粗腿不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回顾一下国语投票者的籍贯、地位、学术专业等,估计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点评

可惜这方面资料实在有限,学堂先生若有,不妨贴出以飧读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1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4 00:24
应当回顾一下国语投票者的籍贯、地位、学术专业等,估计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

可惜这方面资料实在有限,学堂先生若有,不妨贴出以飧读者~

点评

正与台湾方面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5 16:40
可惜这方面资料实在有限,学堂先生若有,不妨贴出以飧读者~

正与台湾方面联系。

点评

学堂先生辛苦了!渴望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3 19:00
没有那首诗不可以吟唱的。吟者别故弄玄虚~~

反正吹牛不上税,你就可劲儿吹罢!
且不论吟唱,假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你作的,你先给列位方家读一个!
当然是用中古平水音,可贴一段音频资料,也可用符号注音,你能吗?请!

点评

吟唱当然无所谓,因为有乐曲。朗诵只需要将几个入声字按照康熙字典读音即可。谁不会?有何难哉?中古音有你说的那么神秘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5 17:25
正与台湾方面联系。

学堂先生辛苦了!渴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5 19:05
吟唱当然无所谓,因为有乐曲。朗诵只需要将几个入声字按照康熙字典读音即可。谁不会?有何难哉?中古音有 ...

别光说不练,给大家比划比划,不拉出来遛遛,怎知你是骡子是马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9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