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26|回复: 50

《钦定词谱》中关于苏轼《念奴娇》怎样定出谱式的正体...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389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1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6-11-14 17:44 编辑

《钦定词谱》中关于苏轼《念奴娇》是怎样定出谱式的正体和变体的
之我见
    从网络交流的情况来看,三羊是一位敢于质疑任何事物的年轻人(我估计至多不会超过45岁),并且具有敢于昂视一切、怀疑一切的勇气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求知的道路上,具有这种勇气和精神的年轻人是十分难得的!
因此,我认为在三羊求知的路上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质疑,我们不要一味地讽刺和打击,而是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下面就三羊对《钦定词谱》中关于苏轼《念奴娇》前后两首词以及《容斋随笔》中所载未经修改的后词是怎样定出正体和变体(又一体)的质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谬误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苏轼《念奴娇》的正体、变体与《容斋随笔》所载等词例
【上阙】——
凭空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正体)
⊙○◎● ●⊙○◎● ◎⊙○▲(正体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变体
●○○● ●○● ○●○○○▲变体谱)
大江东去,浪声沈、千古风流人物。《容斋随笔》载词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正体)
◎●◎○○●● ◎●◎○○▲(正体谱)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变体
●●○○ ○●● ○●○○●▲变体谱)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容斋随笔》载词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正体)
◎●○○ ⊙○⊙● ⊙●○○▲(正体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变体
●●○○ ○○●● ●●○○▲变体谱)
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容斋随笔》载词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正体)
⊙○○● ●○○●◎▲ (正体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变体
○○○● ●○○●○▲ 变体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容斋随笔》载词
【下阙】——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正体)
◎●◎●○○ ◎○⊙● ◎◎○○▲(正体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变体
○●○●○○ ●○○●● ○○○▲变体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容斋随笔》载词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正体)
◎●⊙○○●● ⊙●◎○○▲(正体谱)
羽扇纶巾,谈笑处、樯艣灰飞烟灭。(变体
●●○○ ○●● ○●○○○▲变体谱)
羽扇纶巾,谈笑处、樯艣灰飞烟灭。《容斋随笔》载词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正体)
◎●○○ ⊙○⊙● ⊙●○○▲(正体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变体
●●○○ ○○●●● ●○○▲变体谱)
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容斋随笔》载词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正体)
◎○○● ◎○○●○▲(正体谱)
人间如寄,一尊还酹江月。变体
○○○● ●○○●○▲变体谱)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容斋随笔》载词
【二】三羊质疑
《钦定词谱》认定,如下断句是正确的!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问题在于:哪一个断句相对更为合情合理或正确!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并无正格的意思,也请你看看《钦定词谱》的注解!
1、依照你对【了】理解,恐怕就里讨论扯远了!【周郎所有雄发荚姿】什么意思?小喬初嫁了,句尾挂上一个虚字,苏东坡能有如此行文的吗?
2、【亦于谱不合】,那个谱啊?即便是【二三句式】,又能与那个谱相合呢?
三羊理解:钦定词谱的意思是,【按《容齋》洪邁,南渡詞家,去蘇軾不遠,又本黃魯直手書,必非訛託。《詞綜》所論,最為諦當】,也即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是原始正版!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是流行错版!
为什么使用【错版】,不使用【正版】呢,原因就是错版【傳誦已久】,因而【採之以備一體】。
在下三羊不解,既然钦定词谱已经考证出正版与错版,为何不使用正版,继而使用错版呢?
退一步讲,既然留念【傳誦已久】的错版,也应在注解里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钦定词谱》知错不改,不知何意?康熙皇帝,慷慨解囊也打漂!
知错改为【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难道就不是变格了?
《钦定词谱》,是认可【了】字下连,是正确的!
上阙头三句:憑空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上阕头三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苏东坡两首《念奴娇》,由上阙头三句就奠定了是两种节奏格式是基础。
即便两首【下阕的头三句】,甚至【整个下阕】的相同,也是另一格式。
所以,你说的【以‘了’字屬下句乃合】,是合节奏格式,理由并不充分。
由此,三羊认为【以‘了’字屬下句乃合】,应为符合【行文习惯】。
《钦定词谱》注解:【‘小乔初嫁’宜绝句】,这是断句的关键!
……………………………………
【三】依《钦定词谱》具体分析兼解答三羊质疑
    1、此词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后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与前词异。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词作谱。——从句子的字数不一样方面说明前词作谱式的正体,后词作谱式的变体(又一体)。
    2、再举以《容斋随笔》所载未经修改的此词与前词作不用作比较也知道句子的字数不一样的,所以,未经修改的此词也是谱式的变体(又一体);但将未经修改的此词与经修改的此词进行具体的比较后,觉得未经修改的此词比经修改后还合理些。但是,为什么在作为谱式变体(又一体)的词例又采用经修改后的此词呢?其理由就是“此词传诵已久,采之以备一体”。如:
    A、《词综》云,他本是“浪声沈”作“浪淘尽”,与调未协;——指单从词的声调(平仄)来看,未经修改的此词“沈”是平声,和谱式的正体还是一样的(与调协),但改后的“尽”仄声,和谱式的正体就不一样了(与调未协)。这也从平仄不一样方面间接说明以前词作谱式的正体,后词作谱式的变体(又一体)的理由。
    B、“孙吴”作“周郎”,犯下“公瑾”;……益非。——此处只是将未经修改的此词与经过修改后的此词的不同处进行比较。从《钦定词谱》的语气来看,修改后的此词在此处将“孙吴”改作“周郎”与下面的“公瑾”意思一样了,改后反而不如原来的。但这只作为一种看法提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参悟,与作谱式的变体(又一体)无关(本来就是变体)。
    C、“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益非。——只是说未经修改的此词与经过修改后的此词的字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益非),与作谱式的变体(又一体)无关(本来就是变体)。
    D、又“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益非;——这里只是说未经修改的此词与经过修改后的此词的句子的字数也有发生了变化(益非),与作谱式的变体(又一体)无关(本来就都是变体)。
    E、而“小乔初嫁”宜绝句,以“了”字属下句乃合。——这句的意思是说“小乔初嫁”就已经适合一个完整句子的要求”了(宜绝句);如果把“了”放到后句,这个句子还符合(乃合)谱式正体的句子字数要求呢!在这里《钦定词谱》认为“了”字是多余的;而只是单从句子字数方面假设了一种情况,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并没有从词句的意义方面深入去继续分析。其实《钦定词谱》也没有否定安排在上句的合理性,这从谱式的变体(又一体)所举词例的句字字数安排中就可以看出来。【我的看法:反正是式的变体(又一体),没必要去追求句子字数的安排与式的正体,主要还是从意义来看放在哪里恰当。“小乔初嫁”虽然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了”是时态助词,在这里放在动词“”的后面表示“”的动作发生后的情况,即在“小乔初嫁”后加上“了”表示“小乔初嫁”发生后这段时间里,“小乔初嫁了”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过将“了”加在“雄姿英发”前,句子变成“了雄姿英发”,就莫名其妙不成句子了。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14 1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学海长儒先生的态度和学问,三羊是山东人,山东出了作《声调谱》的赵执信,看来研究格律是彼地传统,希望三羊成长为前辈学者一样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却认为他的前辈乡贤的声调谱是胡言乱语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1-15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15 0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主要是还没读懂声调谱,声调谱主要研究古体诗声调,兼及律诗拗格,王力所继承的也是这些,至于律诗正格,人人可知,当然不是声调谱的研究范围。三羊误以为声调谱是谈律诗格律的,所以骂不绝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58
发表于 2016-11-1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定词谱》正体与变体的确定原则:
      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词为正体,如《忆秦娥》创自李白,四十六字,至五代冯延巳则三十八字,宋毛滂则三十七字,张先则四十一字,皆李词之变格也。断列李词在前,诸词附后。其无考者,以时代为先后


点评

钦定卷首虽如是说,但其实际执行中,多每有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0 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58
发表于 2016-11-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钦定词谱》词牌正体的确定原则,应是吕岩,不是苏东坡。

《全唐诗》卷900_8【酹江月】吕岩====99字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金木相交坎离位,一粒刀圭凝结。
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仙花朵秀,圣男灵女扳折。
霄汉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此是天关地轴★,谁解推穷圆缺。
片晌功夫,霎时丹聚,到此凭何诀。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苏东坡《念奴娇》========100字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点评

吕岩,八仙传说中的吕洞宾。他名下的诗词,过半是后人伪托的。因东坡之词,念奴娇词牌,才有酹江月、大江东去的别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4 1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58
发表于 2016-11-1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念奴娇·中秋》《钦定词谱》确定的正体版【1】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钦定词谱》确定的变体版,也即传颂本。【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钦定词谱》注解:
此词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后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与前词异。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词作谱。《容斋随笔》载此词云:“大江东去,浪声沉、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综》云:“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与调未协。‘孙吴’作‘周郎’,犯下‘公瑾’。‘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又‘多情应是、笑我生华髮’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益非。而‘小乔初嫁’宜绝句,以‘了’字属下句乃合。” 按《容斋》洪迈,南渡词家,去苏軾不远,又本黄鲁直手书,必非讹託。《词综》所论,最為諦当。但此词传诵已久,採之以备一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容斋随笔》引用版【3】
大江东去,浪声沈、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容斋》考正的真实版【4】
大江东去,浪声沈、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声沉……以‘了’字属下句乃合】,这段文字,是《容斋随笔》的文字和看法。《容斋随笔》依凭《词综》的观点,批评了【他本】。从【他本】提及的字句来看,所指应该就是《赤壁怀古》传颂本【2】。《词综》针对【他本】,指出了【文字错误】和【断句错误】。《钦定词谱》编者按,支持《容斋》洪迈,给出了三个主要理由,①南渡词家,②去苏軾不远,③又本黄鲁直手书。
《词综》的【‘小乔初嫁’宜绝句,以‘了’字属下句乃合】,针对的是【他本】或也即【2】,而决然不是针对于《钦定词谱》确定的正体版【1】!因为,《容斋随笔》或《词综》,并不知道后世会有《钦定词谱》,跟不知道后世会有【正体】和【2】变体。【‘了’字属下句乃合】,与【2】和【3】的节奏可定不合。所以,【‘了’字属下句乃合】的【合】,不是节奏问题,而是句义问题。作为能够流传于世的《词综》和《容斋》以及《钦定词谱》等,其众多编著者,岂有【妙不成句】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389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发在网络上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经过整理,往往会有些凌乱,难免令人产生错觉!不知三羊这个【妙不成句】是从哪里引用过来的?

点评

我们发在网络上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经过整理,往往会有些凌乱,难免令人产生错觉!不知三羊这个【妙不成句】是从哪里引用过来的? 复制你的原话: 原想是【不成句子】,结果成了【妙不成句】。 我是打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58
发表于 2016-11-1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11-15 17:24
我们发在网络上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经过整理,往往会有些凌乱,难免令人产生错觉!不知三羊这个【妙 ...

我们发在网络上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经过整理,往往会有些凌乱,难免令人产生错觉!不知三羊这个【妙不成句】是从哪里引用过来的?

复制你的原话:
原想是不成句子】,结果成了妙不成句】。
我是打上【】,再复制粘贴的。只看到红字,不料文字不同。

点评

原来如此! 网络上即写即发,难免出错。在整理成文时一定要细心些! 对于你的自已太多,需要慢慢消化,一点一点来才说得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