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楚剑赋夫 于 2017-1-5 16:42 编辑
东方红阁赋
峨峨乎,东方红之雄阁!居大河以显伟岸,竖山峁以壮金瓯。耸千寻之气势,瞰万里之尧天。峻拔兮高入云海,壮观兮气盖河州。融远山, 瞰波浪;承历史,向清幽。扮胜地之风光,树佳州之才俊;缅流年之景象,怀革命之春秋。
忆昔风云际会之年,战火纷飞之际。伟人帷幄运筹,所向披靡。扭转乾坤,布局战役。神泉堡窑洞灯光,小山村院落记忆。时时为群众筹谋,处处对灾民救济(1)。在转战迂回之月,赢得民心;于兵戈铁马之时,运筹神智。农民歌手民间撷秀,桌上油灯引发思绪。观东升之旭日,心有灵犀;望横幅于路途,派生心意。街道上扑捉灵感,激情动而萌生;窑洞中灯下沉思,启心机而述笔(2)。从此东方红之歌曲,从佳县唱红延安;解放区之人民,自口中唱出胸臆(3)。于是越战场,过大河;跨长江,传各地。乃至飞上卫星,巡回玉宇。至今耳闻后热血沸腾,聆听时感情真挚。
纵观华夏名楼,多建江河之岸;且看神州山岳,多呈险峻之峦。佳州乃钟灵之地,毓秀之田。拥黄河而称龙脉,享革命而谓家园。猎猎红旗,辉映无边垄亩;煌煌先辈,开创红色江山。今建楼宇以唱红歌,绘宏图以展气宇;继精神以扬尘世,承先辈以照华年。且三馆并臻,仰前贤奋斗之风范;一阁挺拔,扬圣地精神之相传(4)。兼有剧院轻音,舞台放彩;民风体验,娱乐休闲。于是兴旅游之业,启理想之帆。变昔日之荒芜,兴今日之繁荣景象;解贫瘠之旧貌,建明朝之美好山川。更闻古县城、香炉寺,明珠成串;白云山、木头峪,景点相连(5)。如此擎宇树楼,览河山于胜地;倚天撷彩,昭夙愿以奇观。今日大河岸耸立阁楼,感此雕梁画栋;山峁上传播文化,慕其翘角飞檐。乃至伟人与天宇同高,革命红歌永在;宏愿与大河共昌,钟灵毓秀盈天。幸哉荒丘,瓦琉璃以揽紫气;美哉广域,牖璀璨以向云天。不失大河气派,张华盖而显崔巍;可观龙脉风光,景黼黻而纳清岚。
嗟乎!山河如黛,阁楼可与比肩;丘峁如虹,唯盛世堪迎气象。瞰大河浩浩,广厦巍巍;听管乐悠悠,歌声朗朗。勇于担当使命,为社稷而铸魂;于今不忘初心,于乾坤而塑像。八方游客,观胜景以缅情怀;四面苍生,念先贤以诚景仰。革命精神永在,继往开来;峥嵘岁月同行,起伏跌宕。于是聚人气,招客商;引凤鸾,图兴旺。革命之接力,承接后辈英才;天地之出新,遂教前程无量。葭州名片,看祥瑞之楼阁;文化广场,践心中之希望。
注:
(1)1947年党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神泉堡度过57天。毛泽东在此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命令。在战争期间,时常关心和爱护群众的生活,赢得了民心。
(2)这一段写农民歌手李有源创作《东方红》歌曲的经过。从听过爷爷唱过《揽工调》,春节时到县城观看演出,其中“毛主席像一盏灯”,清晨看到旭日东升,看到“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横幅等启发灵感,直至在窑洞里写下了《东方红》歌曲。
(3)李增正是李有源的侄子,是佳县有名的民歌手。于1944年带领移民队,把《东方红》歌曲从佳县唱到了延安。后被《解放日报》刊登,随即便唱响全国。
(4)三馆是陕北民俗展览馆、佳县历史文化展览馆、黄土画派展览馆等,一阁是耸立在黄河岸边的东方红阁。
(5)古县城、香炉寺、白云山、木头峪都是佳县的著名人文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