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德蒙 于 2017-8-27 19:54 编辑
隔句
《赋谱》中说: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 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1),庶表三冬之候(2); 翻空虽小(3),那无六出之姿(4)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1),微交月影(2); 松际之烟已失(3),稍助山明(4)。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马蹄律 马行走时,其特点是“斜对角迈蹄”。即如果左前蹄向前时,其右后蹄亦随之向前,然后,右前蹄向前,随之左后蹄向前,如此循环往复。出蹄的先后顺序是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左后蹄。简单点说,就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这样的一个规律,如果我们将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这就是马蹄律的声律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