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高,1962年生,湖南祁阳人,本行外科医生,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被选入多种选本,《文学界》杂志2010年9月号《诗人与故乡》栏目作为湖南实力派诗人作了大篇幅专题介绍。2010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诗集《生命的石头与火焰》。诗集出版后,有幸得诗人签名本并专门寄来,无以回报,摘录了其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几首写在册页上送给诗人作纪念。
———————————————————————————————————————————————————————————————————
李志高首先是个外科医生,
我想他的手术刀一定十分利索。
其实在动刀之前,
他那一双犀利无比的眼睛
就已经在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准确地行走了,
知道哪里是血管需要避开,
甚至有时明明知道那里有纵横交错的血管,
胆大的李志高仍然会举着他的手术刀
熟练地游走在血管与肌肉、骨骼之间,
轻巧地取下那里的毒瘤,
或者心脏搭桥。
李志高还是一个诗人,
在我看来,他是不可多得的有良心的诗人之一,
他那奇巧的诗是他手中的另一把手术刀,
当他拿起手术刀的时候,
诗的灵魂便栖息在尖锐的刀片上,
手术刀便有了一种菩萨般的慈悲、柔软;
而当他放下酒杯去写诗的时候,
手中的笔杆同样附着了手术刀的精魂,
闪耀着刀片的银光。
手术刀与诗俨然已经不能分割,
共同铸就了一半是外科大夫,一半是诗人的李志高。
诗集《生命的石头和火焰》让我看到了凡人李志高的伟大,
读他的诗,心里会想哭,
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在你的心里猛烈的撞击。
他说,“我不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
呆笨得比一棵树还要反映迟钝”。(“与布罗茨基的一次谈话”)
他说,他“虽然不断地拉弓 但终究没有
几个音符 加入到主旋律之中
其实他喜欢独奏 在大词和形容词
缠绕的篇章里 他需要贫乏
就像一条小溪 它可能不流向大海
但它有注定灌溉的田亩 ”(“一把旧提琴”)
我说,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写这样的诗的人
就称得上伟大!
隔着山水我看到了他的微笑。
沉重是诗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枷锁,
诗人带着它跳舞,而让自己遍体鳞伤,
甚至像但丁那样下到炼狱去谱写旷世神曲。
他自称是“巴别塔工头”,
他愿意为这个或许永远都无法完工的巴别塔
生生世世去卖命。
刚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那个夜晚,
对着天上的满月,衡阳的某个院落里
作为诗人的李志高独自看了两个小时。
“从红葡萄酒的醉意里看它
从片刻的理想主义角度去看它
…………
也许是风的作用
风把有些月亮吹得这么近
而把另一些月亮吹得那么遥远”(“月亮的坠落”)
我要向诗人李志高致敬,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有良心的诗在这个尘世映照出的光芒,
让我这个始终在缪斯的天国里长不大的孩子
看到了最真实的灵魂,读到了最感人的诗。
我更想从即刻开始,也像诗人李志高那样
用自己的心灵去记载秋天的落叶、春天的碧绿,
夏日的灿烂、冬天的寒霜,
让每个季节随风飞舞到我面前的不同颜色的树叶
带着自己的嘱托告诉月亮、告诉上苍。
哪怕走到园艺场,也能像李志高那样
看到园艺场中深藏着的哲学:
“我看她们,也许比园艺师还要看得认真
挂果少,果小的没有透出丰满水灵
果大的不成形,露出棱角,一味地酸
花只有一丁点白,引不出人们赏花的兴趣
走不回去的树,唯一的命运只有遭受砍伐
树的悲哀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就像一种人,不能欢愉别人
就注定要遭受种种苦难。我多么希望
树要学到一种候鸟的生存方式
要么硕果累累,要么风景无限”(“十二棵苹果树”)
懂得悲悯的人其实早已在多生多劫以前就种下了善的种子,
因为悲悯,才会拿自己的眼睛去搜索那些于己毫无关系的一切,
并莫名其妙地流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