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4-8-18 09:09 编辑 <br /><br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亦称《阿兰胡埃斯之恋》,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格(Joaquin Rodrigo)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整个乐曲的弦律充满难以言喻的优美和西班牙式的忧伤,以及随处所弥散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
“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名,它位于首都马德里南方约50公里的公园。这个地方是干燥高原中唯一的森林景观,由于地中海阳光以及海风的滋润而孕育出一片苍翠的绿林,感觉就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从16世纪以来,西班牙的皇室就在此建筑离宫作为避暑处。到过西班牙的人都知道,当地的地中海气候非常炎热,日照极为强烈,因此阿兰胡埃斯这样一块地方,就显得非常重要。18世纪之后一直到19世纪初,西班牙百姓经常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这种皇室与庶民同乐的情况让阿兰胡埃斯成为贵族与平民的交集之处。罗德里格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所要表达的就是贵族(浪漫)与平民(活力)的融合之力。根据罗德里格的说法,他想要在这首曲子中表现出“笼罩在忧愁的哥雅(西班牙画家)阴影下,融合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力量。” 据说,罗德里戈在作这首曲子时,他和妻子的第一个孩子不幸胎死腹中,而妻子也危在旦夕。可以想象作曲家当时的心情有多么沉痛,忧伤和无奈。这是在艰难命运中赞美自然和上帝的情怀。
罗德里格一身留下了上百件音乐作品,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无疑是他最重要的作品。罗德里格曾说过:“时间流逝的感觉,在充满着绿树、鸟叫、虫鸣的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听过《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人,也都能感怀于那一种感伤、美好的感觉吧?!随着黄昏沉落、时间消逝,心中涌起种种怅然,沉浸在幻想曲中怀念那些平静、优雅与欢乐的时光。
该曲由三个简短的乐章所构成,配器单纯而精练、旋律亲切而优美,它虽然称不上伟大的巨构,然而乐曲所散发出的光芒却足以流传久远。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问世,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着此曲兼具繁复的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难度、频率最高的乐曲之一,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
整个乐章如歌似的主题由慢板演奏,却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悦耳动听的主题,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由迴旋曲式写成的乐章,以吉它为主奏,节奏强烈明快,引导整部作品蓬勃地进行,而管弦乐队的伴奏让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呈现出一体的格局。第二乐章的音乐是吉他史上最令人心醉神驰的旋律。在抒情的音调下,主奏吉他不时颤音的装饰奏,同时还以轻巧的拨弦,驰骋于各音域之上,变换出时而清脆明亮时而宽厚低沉的耀眼音色,罗德里戈把这个乐章称作是“吉他与管弦乐器之间挽歌般的对话。”它是罗德里戈对蜜月期间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妻子携手漫步于阿兰胡埃斯公园的深情回忆。
该曲演奏者为美国吉他王子罗尼·本奈斯。罗尼11岁起自学吉他,常年在街头和剧场演出。成年后创建了“新派西班牙弗拉门戈”演奏门派。2006年罗尼·本奈斯创作出集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火焰之夜》并大获成功。这一舞台力作由罗尼 本奈斯作曲、配乐并领衔主演,每年都在欧美巡演超过50场,且场场座无虚席。其中,罗尼. 本奈斯向西班牙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戈致敬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尤其精彩无比。与其他吉他演奏家不同的是,虽然罗尼. 本奈斯是以吉他演奏闻名于世,但是在演出中,他并没有独占整个舞台,而是将他的演奏和演唱、舞蹈甚至戏剧结合起来,呈现给观众更为立体丰富的视听感受,让观众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音乐舞蹈文化。
演出中,罗尼 本奈斯用手中的吉他,带领观众来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来到威尼斯浪漫的运河河道上,来到古色古香的巴黎咖啡馆里……整个演出以罗尼 本奈斯的吉他演奏为主线,融合了古巴的Salsa、西班牙的弗拉门戈、非洲部落风格的咏踏和鼓乐以及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整台演出在豪放、细腻、浪漫、性感的音乐中,穿插奔放、火辣的拉丁舞蹈。而最动人的无异于罗尼 本奈斯演奏的浪漫神奇,野性而绝美的西班牙吉它。
“吉他与管弦乐器之间挽歌般的对话。”让难以言喻的优美动人弦律,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慰籍我们的心灵吧。
一把吉他,万种风情。
<embed src="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IyOXxiODZlMDJlMXwxMzgzODk3MzQ1fDE3NTV8Nzg0Nw%3D%3D&request=yes&_f=.mp3" autostart="-1" playcount="0"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 width="300" height="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