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老师信任。其实,我对诗了解并不多,我说过,我只是刚入门的小学生,正在学习的路上。至于折腰体,我了解更不多。但是我知道,老师的原作只改一个“美”字,就算作折腰体,似乎不妥。因为,八句的律诗的折腰体,是有意而为之,不是随意就把它看作折腰体的。也就是,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折腰体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由此可见,折腰体并不是说算就算的,它是另一种创作,是追求更美的一种创作。因此我认为,你的原作,可以按照折腰体的要求,进行再创作。
老师您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