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填词犹如谋小小说。倚韵揉进细节,造成悬念,再豁然一展也。
四、设巧问足以厚性情,促词心也。试问、反问、设问、探问、借问、自问、追问是词之橄榄,耐人咀嚼。其效果屡试不爽。其例子比比皆是。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晓树啼莺》“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周紫芝《踏莎行·和人赋双鱼花》“教谁试与问花看,如何寄得香笺去。”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东坡、稼轩、白石等也不胜枚举也。当然,必须恰到好处,不可滥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