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天香

早读【不跟贴】

[复制链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整首词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写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上阕是伤春,春尽花残,令人忧伤;下阕是怀旧,萦怀往事,竟与秋千有关,引人遐思,是神来之笔。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隽永,充分体现了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

  “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

  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言语,美好的意境,最能安抚人心。正如最简單的生活,却是最福的享受!

唯美的诗句,既有古典诗歌之美,也有现代诗歌之雅,一起来欣赏吧!

1
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康与之《风入松·春晚》

2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李白《春景》

3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4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5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6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李煜《乌夜啼》

7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王建《江馆》

8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李煜《开元乐》

9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畤《清平乐》

10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张炎《朝中措》


11
且尽红裙歌一曲,莫辞白酒饮千钟。人生半在别离中。

——舒亶《浣溪沙》

12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13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14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王国维《虞美人》

15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陆游《朝中措·梅》


16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7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18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19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朱敦儒《西江月》

20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王勃《咏风》

21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22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黄孝迈《湘春夜月》

23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曹雪芹《西江月》

25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和近》

26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

——北岛《一切》

27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8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胡适《梦与诗》

29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

30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席慕容《山月》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咏露珠

韦应物〔唐代〕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 〔元代〕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得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同,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的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自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纳兰性德〔清代〕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这首小词委婉缠绵,深挚动人。其作法别致, “全从对面写来”即词人借“宫禁”中一女子的形象抒写其相思相恋的苦情。如此作法不止婉曲含蓄,且能得到更为深透的艺术效果。

  词人所钟爱的人入宫之后,容若还抱将来限满出宫更为夫妇之望,已如前述。这时候容若尚未和卢氏结婚,所以要留着正配的位置等他的恋人,正以“稳耐风波愿始从”相吻合。

  但不幸的是恋人人宫之后,不等限满出来容若便去了另一个世界。她身体本来怯弱,又是个神经质的女性,因倾心容若的缘故,无端遭人嫉忌,被送人那深沉宫禁,虚了鸳盟,抛了凤侣,葬埋了花容月貌,辜负了锦样年华,当然使她万分悒郁。

  而词中可见恋人入宫后,从未得皇帝临幸。容若写此词,并非要描写恋人与其他宫女一般望幸的心理,不过表明她始终是清白的女儿身,始终属于他自己罢了。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纳兰性德〔清代〕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这首小词委婉缠绵,深挚动人。其作法别致, “全从对面写来”即词人借“宫禁”中一女子的形象抒写其相思相恋的苦情。如此作法不止婉曲含蓄,且能得到更为深透的艺术效果。

  词人所钟爱的人入宫之后,容若还抱将来限满出宫更为夫妇之望,已如前述。这时候容若尚未和卢氏结婚,所以要留着正配的位置等他的恋人,正以“稳耐风波愿始从”相吻合。

  但不幸的是恋人人宫之后,不等限满出来容若便去了另一个世界。她身体本来怯弱,又是个神经质的女性,因倾心容若的缘故,无端遭人嫉忌,被送人那深沉宫禁,虚了鸳盟,抛了凤侣,葬埋了花容月貌,辜负了锦样年华,当然使她万分悒郁。

  而词中可见恋人入宫后,从未得皇帝临幸。容若写此词,并非要描写恋人与其他宫女一般望幸的心理,不过表明她始终是清白的女儿身,始终属于他自己罢了。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芳早读】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清代〕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14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5197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春

罗邺〔唐代〕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5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