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月涩斋

锦缠道 暮春乡村

[复制链接]

6246

主题

101万

回帖

310万

积分

副首版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004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5-3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 发表于 2022-5-3 14:14
美吟入韵,欣赏,问好。


谢先生雅赏 ! 大鉴评析 ! 五一节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 发表于 2022-5-3 14:14
自然流畅,欣赏,问好。


谢先生雅赏 ! 大鉴评析 ! 五一节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 发表于 2022-5-3 14:14
形象,生动,学习,问好。


谢先生雅赏 ! 大鉴评析 ! 五一节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 发表于 2022-5-3 14:15
佳作欣赏,学习问好。


谢先生雅赏 ! 大鉴评析 ! 五一节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9

主题

2万

回帖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北国诗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017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5-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典雅,意度合宜,笔力强健,语言明快。欣赏佳作,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显明 发表于 2022-5-3 19:07
气象典雅,意度合宜,笔力强健,语言明快。欣赏佳作,向您问好。


谢程先生雅赏 ! 大鉴评析 ! 五一节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5136
QQ
发表于 2022-5-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文 于 2022-5-3 21:24 编辑

     欣赏老先生的佳作!
      上片赏析:
       布谷鸟在空中鸣叫,正逢春季末尾的三月,已经到了春天花谢之时,遥看春天的远景,数千树木上的鲜花暗淡凋谢。(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有一首诗也叫暮春: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诗人接着欣赏整个乡村、畦田地亩无数的空旷地带,看到田垄地里有老人和孩子正在田间插栽禾苗,辛苦劳作,也正是农村务农的大好时机。农民的生活大家本来都很不容易。为何我这样感叹呢?其实也是诗人的诗语“留守家中,农活先尝苦。”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农村年轻力盛的众多中坚力量即当代的“农民工”都外出打工,留在故乡的都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农活老人、孩子不干谁干呢?尽管诗人没这么说,但诗语一样暗示了这一点,诗人的诗语的内涵之外延留给读者一个很好的想象性的空间,必然得出老先生的结论:“留守家中之人(老人与孩子),要想为了家人的生计与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时,老人不得不自食其力而务农,懂事的孩子不得不因孝敬老人而帮忙干农活,所以说留在家里的老弱残兵与孩子不得不先吃苦。”这都是当下全中国的农民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带有普遍的意义。引发我们这类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通过读书而工作在城市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共鸣。
      下片赏析:
      故此读诗人的承上启下的诗句,诗人写了一句很自然很诚实的诗语而感叹发问:“问谁能说清,何该如故?”也就是你我他问谁谁又能说得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留守家中(老人与孩子),农活先尝苦?”又为何该是如此这般的缘故呢?(暗示生活所逼,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为了生计被迫远走他乡打工造成留守在家的是老弱残兵务农的缘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老先生为此进一步感叹抒情:“为生存、艰辛劳付。”原来生活所逼,大家之所以都不容易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或生活,要想过着更幸福的生活,就必须需要大家都艰辛地劳动而付出。尽管农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佳肴,特别是家庭团聚之日,中年人回乡探视老人父母与孩子,一家人团聚,品尝佳肴,那也确实是“应谢耕耘者”,中年人也应该感谢自己的年老体弱的父母和孩子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中年人一样的辛勤劳作之苦,大家都为了家庭的幸福而耕耘,老人和孩子为家庭的幸福生活也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故此诗人如此转结诗语“此情难忘,铭刻深情注。”的确是诗人所言,天下任何一个农民家庭的幸福生活,老人与孩子被生活所逼而参与幸福家庭生活的建设,这种亲情与深情当然要记住,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年人都应该记住的事情,要把这种深情永久铭记于心,并认真诠释着其中的深情与亲情。
      我个人认为老先生的作品上下片犹如人在自然呼吸,首先通过写景叙事,交代春季的即将结束虽然是百花凋谢之时,却正是农村播种耕耘的季节。
      这让我想起了古人的诗语:
      明无名氏《白兔记 牧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一章:“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作安排迎春耕。”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六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变工组的农民们,一嗅到春天的气息,全来了精神。在任何情况下,他们总是不违农时的。”
      可鉴老人饱经风霜,但生活的经验可以鉴定老人的“真知灼见”的生活常识是深入人心的。家庭的幸福生活的创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综上所述,助推老先生的诗作为精华!!!十分敬赏老先生的精华,写景融入感情、叙事融入感情、叙议结合的同时也融入感情和思考!发人深思,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家庭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人和孩子的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老人和孩子为家庭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深情永久铭记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1

主题

3万

回帖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0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九文先生台览雅赏 ! 大鉴细评 ! 从先生的评析叙文中 ,可以看出先生博学广文,且记忆力强,文字功底深厚,大有才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5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