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华人

【七绝】·花·醉蝶花

[复制链接]

1050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5101
QQ
发表于 2022-5-29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文 于 2022-5-29 17:32 编辑

       起句“婀娜”词汇用的十分出色,一般是用来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体态优美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也形容女子轻盈柔美。这里用来形容蝶花相舞十分恰当,也足够体现诗味,蝶花这两种意象的组合不仅非常和谐,这两种意象的组合而舞比喻作美女一样在婀娜而舞十分贴切、十分亲切。所以说“婀娜”是起句中其中的一个亮点,更体现起句的生动性和传神性的特点。另外起句的“花蝶”两个意象不仅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特别美,我作为画家,兼精通工艺美术图案的设计原理,其实“花和蝶”这两种意象分别经常成为工艺美术设计师作为图案设计的素材,设计师从这两个意象的造型与色彩以及结构关系、图形变化的规律来归纳设计与花与蝶有关的图案,也可以把花蝶两种意象的这些所有设计元素综合在一起设计出花蝶有关的图案作品,使得设计作品具有文学性、诗意性、诗情画意性方面的艺术性,这两种意象组合是最佳的设计素材,不仅仅是分别作为设计的素材。为什么我谈与花蝶有关的工艺美术的设计呢?因为我在谈花蝶工艺美术的设计中,本身就涉及到华人老师的起句诗语中所涉及的色彩、造型、视觉感官的结构恰恰也是诗语的组织素材,准确说是诗语的语素最精致的、最精悍的语言单位,诗语不仅仅最大限度满足文人在诗词文学与艺术的欣赏,恰恰是这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语素语言单位组织成恰到好处的诗语,不然诗语失去诗的灵魂,也失去诗语的思想光辉与内涵,也会失去诗语要素的可塑性的艺术欣赏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承句:“待放含苞罩丽纱”,待放、含苞,其实化用了“含苞欲望”这个最经典的成语。这个成语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少女。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果细致辨析这个成语:苞是指花苞;欲是指将要;放是指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少女。含苞欲放和“豆蔻年华”;都含有“形容年轻女子”的意思;但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而“豆蔻年华’是指正在开。
      故此分析承句的诗语,花苞同样像美女一样即将开放,但还没有完全开放,故此花苞的外层就像是美女在披着一层曼丽的纱衣一样楚楚动人。经过分析,就能发现华人老师的承句写的精妙无比,艺术的欣赏性已经是炉火纯青,不仅在外观方面。不仅在诗的内涵表层意义方面,也拓展了承句的诗意,诗意在言外,只有经过深度地分析才能发现、才能剥离出表面的思想内涵而分析发现本质的外延的内涵。但这个外延的内涵是建立在深入描写“含苞欲望”花苞开放的过程中,表达的十分细腻、惟妙惟肖,也含蓄表达了华人老师内心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喜悦的心情,真有怜香惜玉的之深情隐藏其中。
      转句“容艳娇羞三色变”,转的很有意思,“容艳娇羞”虽然不是典故,却具有典故的神奇功能和典故的艺术性。当然要是非要找出古人关于“容艳”和关于“娇羞”,我敢保证一定能搜索到不少古人的诗语。且不细说,只谈“容艳”在转句中应该是指花和蝶以及花蝶的组合而舞的动态、以及“花苞”的外貌显得容貌鲜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娇羞”在转句里应该是指花蝶和花苞在舞动中显示出“娇羞”的样子。为什么转句写“三色变”,而不写“千色变”呢?这要联系诗的主题形象是写蝶花而舞的样子,蝶花三色从色彩上看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并不能看成是只有三种色彩,这要理解显然不准确,理解成千变的色彩也有点夸大其词,估计华人老师是这么想的,如果这么想,在老师的眼里的具体花蝶形象的确也是如此。如果写五彩纷呈,也不符合诗的格律的要求,反正把“三色”简单理解成多色即可,看成是并非真的是具体的真实的数字,看成是不确定的数学即可,用在转句中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当然也不排除整个画面感,包括天空、蝶花场景的色彩。根据华人老师先前写的油菜花诗来看,这首诗应该与上一首诗是姊妹诗,是系列诗,所以最大可能这里的花主要是指油菜花,有这种可能性。这个问题也只有华人老师自己知道,我在这里只是表示这种猜测。如果是这样,那么三色就更好理解了,在整个画面里,一色可以是指蓝天的色彩、一色可以是指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的色彩,然后是远看蝶的色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剩下一色就是油菜的绿叶和绿草或绿野的色彩。不管如何理解,都不影响诗的转句内涵,三色之所以变化,也是因为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色彩是相应而变化的,这符合现实和光的原理。按照《色彩学》与《物理学》的原理,所谓色彩是光照在物质时,物质对光具有反作用,光对物质的作用是直接作用,物质对光的作用是反作用。物质对光的反作用体现在“反射”、“直射”、“间射”、“散射”、“折射”、“慢射”这几种反作用的综合就是我们的眼界看到的色彩的样子,所以光是色彩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光的作用,就没有色彩,当没有光,并非物质本身没有色彩,只是肉眼看不见,肉眼看不见是肉眼对物质的各种反作用不够敏锐导致的。所以我才花了这么多心思谈转句的艺术性、视觉艺术、造型艺术。这也是因为我是油画家,曾经以专业第一名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又以油画专业第一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本人多次参加省级油画家作品展,也参加南京海内外油画家作品展,2018年也参加过法国巴黎来自中国当代油画家的作品展。我不是可以强调这些经历,只是让大家知道我是专业出身,是专门的艺术工作者,也热爱文学诗词和音乐作曲的创作。本人只是从艺术与文学的角度研究华人老师的诗作,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点出老师诗语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亮点。
       结句“神仙醉倒忘回家”,所以结句,老师这么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水到渠成。表达了老师内心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一个神仙词汇就描述自己的喜悦的心态和样子,一个醉字就描述了老师喜悦的程度,一个动词“忘”字就表达了忘记回家的头脑亢奋的样子。
       综上所述我助推老师的作品为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