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纳其特点委实不容易。换一个角度,如要归纳句法上的特点,也不容易,因为《诗经》《楚辞》的句法复杂而多变。
试以《诗经》的《伐檀》为例: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连贯复句、陈述句。
“河水清且涟漪。”联合式形容词谓语句。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厘兮?”条件复句。前分句表示理由,是偏句,后分句表示结论,是正句。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条件复句。第二分句是反诘句。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动词谓语句,感叹句。
再以《楚辞》的《离骚》为例:
“纷吴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并列复句,第一分句是感叹句。
“纫秋兰以为佩。”复杂谓语的兼语式,主语因自述省。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因果复句。第一分句因强调而提前,第二分句补充说明原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并列复句。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桀纣不改乎此度也?”并列复句。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并列复句。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动词谓语句。
“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并列复句,第二分句是疑问句。
“何之猖披兮?”形容词谓语句。
“顑颔亦何伤?”转折复句。主语因自述省。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并列复句。
“謇吾法乎前修兮。”复杂谓语句。主语因自述省。
“忳郁邑余侘傺兮。”复杂谓语句。主语是“余”,谓语者有三个成分并列。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并列复句。
“高”和“长”都是由形容词构成的使动词。
“判独离而不服。”复杂谓语句。
“耿吾既得此中正。”动词谓语句。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并列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并列复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基本结构是并列复句,第一部分又是让步转折复句。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基本结构是因果复句,第一部分又是并列复句,并列复句的第一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既干进兮而务入夕,又何芳之能袛?”条件复句,“芳”是“袛”的宾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能袛”的状语。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转折复句,前分句的主语因自述省略。后分句的主语是“神”。前分句是并列谓语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