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组诗系列七律·78·战神弼马履职天(普度众生)·十二侵
文/九文-2024-11-28-15:00-作于南京一中
光目闻言恭敬心,生生救拔众生林。
弘扬大法淘沙浪,普照佛光幻彩金。
生死业缘皆有报,慈悲品性总如禽。
浮生方得普贤福,再列弥山听佛音。
注释:
如禽:
就是特指用佛的慈悲之心来度化堕入三恶道的各种动物形态的恶鬼、厉鬼等等并最终如了众生的愿望。
弥山:
特指须弥山。须弥山,这一词汇源自婆罗门教,后在佛教中亦有所采用,具有丰富的宗教和神话色彩。以下是关于须弥山在佛教中意义的详细解释:
1.须弥山是宇宙的中枢:
须弥山被描绘为一座巨大的金山,是宇宙的中枢,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它位于世界的中心,是佛教宇宙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神话人物的居所:
须弥山上住着众多主神,如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等,以及乾闼婆、仙人等其他神话人物。
3.相传山顶有善见城,为帝释天所居之处,帝释天在山顶统领须弥山周围的四方诸天。
4.佛教宇宙观的体现:
须弥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是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基石。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5.须弥山的构造和位置在佛教宇宙观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象征着宇宙的层次和结构。
6.地理与文化的融合:
虽然须弥山在佛教中是一个神话概念,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它可能与现实中的某些山脉有所关联。例如,有观点认为须弥山即喜马拉雅山。
此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也有一座名为须弥山的山峰,但这是一处自然地理实体,与佛教中的须弥山在概念上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须弥山在佛教中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概念,它不仅是宇宙的中枢和神话人物的居所,还是佛教宇宙观的重要体现。同时,须弥山也承载着地理与文化的融合与交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