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博陵闲士七律《兰亭》
颂扬浩如烟海、灿若群星的中华文化,本就是诗人的历史使命。在诸多类似诗作里,诗人博陵闲士的七律《兰亭》,堪为范例。
风起鹅池带雨吹,梅花欲落柳丝垂。
皇家恩泽祖孙字,翰苑圭璋父子碑。
四海扬名非际遇,三分入木是修为。
悠然行到流觞处,此刻当时停向谁?
首联,青萍之末,微风细雨,柳丝低垂、梅花欲落,情景清丽生动,立即把读者带入兰亭序中那空灵悠远的氛围。
颔联,一个园子有王羲之父子俩的碑刻,康熙、乾隆祖孙俩的题字,足称翰苑了。了了十四字,点出园中内容,气象宏大,对仗工整,承接得有声有色。
颈联,四海扬名非际遇,三分入木是修为,构成全诗的律动高潮、立意高点。颈联本就应是律诗结构的高潮处。但本诗的颔联已经很强,再推高当然需要开阔眼界与非凡笔力。博陵闲士用四海扬名的实情与三分入木的典故,推出一个论点:真正的艺术成就只能靠学养的深厚积累。必须磨墨磨尽三缸水,踏踏实实的修为,靠钻营取巧混不出四海扬名的。一首好诗对读者必须有所告诉。博陵闲士能将一首咏史怀古之作提到修身立业、成就之道的层面,见地颇为高远,值得我们效仿。
尾联,先用"悠然"二字,把读者从高潮中拉回到王羲之当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情怀之中。此刻当时停向谁?之问,虽然无法回答,却启迪了那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宇宙意识,结得余味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