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系列·233·九文(陆游转世的)·修行吟·七阳
文/九文-2025-04-30-12:10-作于南京一中
自古兴亡千载梦,从今日月万年常。
孔林树木修千代,尼父承师育万堂。
注释吴宫枯蔓草,哀吟楚庙惜斜阳。
数间茅舍藏万卷,投老山中射佛光。
注释:
孔林:
孔林(Confucius Forest),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鼓楼北街18号,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在诗句“七律·谒孔林”中,有这样一句:“尼父先师眠鲁北,帝王接踵大林门。”
尼父:
尼父是指孔子。孔子逝世后时任国君鲁哀公十分伤心,他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并说道“旻天不吊,不懪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孔子收了三千弟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同时孔子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孔子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在其去世后,尊号来来回回经过了20次变迁,从其封号的变迁史也可以看出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起伏变迁。
孔子逝世后时任国君鲁哀公十分伤心,他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并说道“旻天不吊,不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可人死不能复生,此时的鲁哀公已经被架空了,这时候才发现孔子的好已经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