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诗咏中华筷子 十六章
一.
一双玉箸地天长,处世不为谋稻粮。
灵巧赊来几案秀,殷勤换得口中香。
凭君五寸消愁苦,借汝三餐添激昂。
调理鸿蒙增智慧,东南西北谱华章。
二.
亭亭玉立甚玲珑,一拨乾坤启兆蒙。
能使东山朝日灿,更教西岭夕阳红。
两根旋转驱饥苦,五指揉搓添智聪。
隔断荒蛮随进化,无私不损竹筠功。
三.
承载中华造化功,无穷智慧蕴其中。
体随指掌乾坤在,行伴盆盂日月同。
梦寄形骸情有意,魂连玉竹始无终。
炳持筋骨撑天地,小我不贪三两盅。
四.
不离不即偶成双,晨起招呼霞入窗。
早伴少陵吟三首,晚陪太白举千缸。
能将世事指间转,更把忧烦肩上扛。
默默无闻知剥复,乐随酒盏笑春江。
五.
玉骨冰魂借竹枝,碗中馐馔我先知。
高低贫贱莫须辨,美味佳肴总不痴。
四季惟祈仓廪实,三餐只管饱肠饥。
白驹过隙无关己,静对红尘多变之。
六.
莫道餐中执者谁,筵前真假尽皆知。
乐于名士欣然矣,更对哲贤慷慨之。
举酒三巡知你我,红唇一抹辨妍媸。
但凭事后清水洗,又保洁身心旷怡。
七.
正气分明斫竹磨,调和家宴荡清波。
只求席上是非少,更盼指间馐馔多。
欣察老翁开鹤貌,喜看稚子笑梨涡。
融融乐乐长流水,安度春秋梦碧萝。
八.
手握一双千缕霞,少言寡语放奇葩。
融和人事欢连乐,挑起坛中鱼带虾。
操筷还知尘世远,举杯贯看夕阳斜。
月临户牖竹摇梦,长夜三更听笛笳。
九.
精致研磨惠万家,十分灵巧胜刀叉。
甘唇滋舌道千理,填腹宽肠走四涯。
委实米粮身骨健,无穷杯箸眼前赊。
持于五指贞元转,暮恋夕阳朝看霞。
十.
一双筷子度春秋,碗底能看江海流。
可使少陵登泰岳,也教诸葛运鸿谋。
三餐有馔成千事,五指不空驱百愁。
闻过梅香观菊艳,茶余饭后忆曹刘。
十一.
文明练就一符号,苦度任教风雨陶。
汤料搅和磨玉骨,舌尖传送有情操。
顺时欣望鵷鸾翥,逆境乐观鸿雁翱。
尽得精神如竹节,转蓬随客逐江涛。
十二.
尽随时月逐烟尘,千载功劳自获麟。
壮士凭君山石勒,美人持汝点红唇。
形容端正挡风雨,天性之高赖竹筠。
大抵清谈误家国,筷头丰裕振精神。
十三.
唇边欲动启乡愁,挑起丝丝曳茧抽。
三盏引来慈母泪,一双挑起鬓边秋。
难停思绪如潮泻,无助韶华似水流。
异域宴中馐馔美,尚差梓里米羹稠。
十四.
生来本是竹筠身,莫饰金银糊弄人。
纤细温柔书盛景,和谐旋舞著良辰。
跟杯诚饯江湖客,随馔欢迎座上宾。
尽表主心谁懈怠,行藏端正礼彬彬。
十五.
良辰美景伴金樽,拨动乾坤只两根。
见证沉浮观左右,历经风雨看晨昏。
升迁借汝撬金口,落拓凭君守雀门。
心似银针能济世,劫灰一掬敬离仑。
十六.
中华文化远流长,玉箸一双书玉章。
粤闽珍馐口中蜜,川湘名菜舌尖香。
三朋四友席间请,万语千言肚里藏。
无事无非无欲望,但凭竹节世留芳。 |
|